德国高等教育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00.16 KB
- 文档页数:8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对于计划去德国留学的小伙伴们来说,除了选好学校,挑好专业,准备money之外,要想顺利完成在德国的学业,还有一项“任务”必不可少,那就是了解清楚德国大学的学制。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国高等教育依据1976年《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Bundeshochschulrahmengesetz, HRG)放宽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定范围,将所有具Hochschule之名的学校都概括称为大学,而高等教育人口也在社会大量需求下迅速扩充膨胀。
06/07冬季学期登记在册的德国高等教育人口供1974932人,其中944673是女性,245786为外国留学生,他们分布在四所综合大学、90所大学、6所教育学院、16所神学院中,这四类机构是真正具有大学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此外尚有46所艺术学院、146所专门高等学校和30所公共行政专门高等学校。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一下几种类型: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
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
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德国大学的学制简介】。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哪些?
走出国门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国外学习,工作等都是自己分分钟都能决定的事,但是要去哪个国家深造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了,谈一些关于德国教育体系有哪些。
德国的学校大致分为三种:
1:综合大学:他是一种由多门学科,特别强调理论知识,教学科研的高等学校,里面设有工科,理科,等等很多种学科。
他是设有多层次,多学科的专业和课程。
2:高等专业学院:这一类历史比较短,专业比较少,但是极具特色。
这里面一般不设有文科类型的专业。
3:艺术学院:其中就有戏剧和影视类,但是这一类大学的数量不是特别的多,规模也不是特别的大,都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设有一些小班授课,和单个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湖南文邦文化传媒,受德国多少高校和政府机构委托,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同时为国内学子解决德国就业学费等一系列问题。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综述高职教育材料汇编面对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60年代中,德国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
其中之一,就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教育。
基于这一主张,1968年,联邦政府召开全国11个州总理会议,通过了《联邦各州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协议》,从法律上,确立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地位。
短短三年间,首批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专科学校诞生了。
它们是在原工程师学校、中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充实办学条件而改建的。
这些学校的产生,为德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7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多变,在德国的巴符州,创办了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
1989年,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了职业学院的地位,明确了职业学院毕业文凭与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文凭具有同等的职业价值。
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行政管理、信息服务、职业代理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又建立了一批文科性质的行政管理高等专科学校。
经过短短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数量上看,三类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可谓是异军突起,形成了绝对优势,学校数已达130多所,约占高校总数的一半过,且呈发展趋势;从就学人数的分布看,约1/2的新生进入大学,1/3的新生进入高专和职业学院,1/6的新生进入综合大学、艺术、师范学院。
全国最大规模的科隆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校生已达15000余人;从调查结果看,60 %的学生期望就读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业,失业率低于大学,使公民把矛头指向大学,原有支持高等学校的各利益团体纷纷转向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关注,从而加速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总法明确规定专科教育、职业学院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应用型、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从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来看,其突出特点是,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办学形式强调与企业合作,专业设置强调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针对职业岗位,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从学制看,学习年高职教育材料汇编限大都为三年,三年中有两个学期为实践技能训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从入学资格来看,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主要接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引言:德国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关注和赞扬。
德国有着世界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育资源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内容,并探讨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四个大部分:早期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为儿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照料;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涵盖6到9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基本的科目知识;高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等;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技术学院和专业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术和职业培训。
二、义务教育德国的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为期9年。
义务教育是免费的,并且法律规定所有居住在德国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德国的教育法,家长有责任确保孩子接受教育,如果不履行此义务,家长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等教育德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大学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则注重职业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
德国的高等教育以研究为导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入学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入学考试或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
四、职业培训德国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途径。
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培训的独特特点,学生在公司实习并接受雇主指导,同时还要参加相关的职业学校授课。
学徒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德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在于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和理论结合。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平等与公正,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教育体系基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幼儿教育通常开始于3岁,提供游戏和社交活动的机会,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小学教育开始于6岁,并且在四年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这个阶段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基本学科的学习。
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参与艺术、音乐和体育等课外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通常持续6年。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能力来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最常见的中学类型是"Gymnasium",它提供学术导向的课程,为进入高等教育做准备。
此外,还有综合中学和职业技术中学等不同类型的中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高等教育在德国非常重视,并且享有国际声誉。
德国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以及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
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德国的教育体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
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未来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3000字,至此结束)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体系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
德国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综合性大学、高等专业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等。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和性质分为三种类型:1. 综合大学(Universitity):通常称为Universität,以教学和科研为主。
这是一种多学科、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
设有工科、理科、人文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神学、医学、农业科学及林业科学等学科。
学制4到6年。
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 学位。
类似的大学还有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y, TU)、师范大学、总合大学(Gesamthochshule, GH)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
学制4-6年。
综合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它集传统综合大学、师范大学、高等专业学院和艺术院校之大成,设有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和课程。
2. 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 F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通常称为Fachhochschule,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经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Diplom FH)。
一些高等专业学院还设置使用英语授课的继续研修阶段课程(Aufbaustudium),学制一年半至2年,毕业后可获得(Master)学位。
申请者一般要求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水平的学位。
一般情况下,高等专业学院无博士学位授予权。
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所设专业较少,但特色极为突出。
一般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
一般不设文科类专业。
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一般4到4.5年。
3. 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 Kunstakademie)和音乐学院(Musikhochs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
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德国高等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追溯到公元14世纪中期。
最初的大学是普鲁士王国的吉森大学,它于1734年成立。
此后,德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一次革命。
作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1810年创立了柏林大学。
他的目标是培养状元和人才,以推动德国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柏林大学的设立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研究者,将整个德国高等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了世界科技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德国大学的研究成果让世界瞩目,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然而,德国高等教育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海因里希共和国时期,德国高等教育开始出现了问题。
政治动乱、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使得德国大学陷入了困境。
1920年代,德国又开始了一次高等教育的革命。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大学开始将新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课程中,例如晏格尔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和新兴的心理学、社会学等。
同时,德国大学还将工业和商业等应用技术引入到教学和研究中,为德国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战期间,德国高等教育再次陷入了困境。
纳粹政权强迫大学教授宣誓效忠希特勒,并削弱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性。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遭受迫害和屠杀,德国大学几乎被毁掉。
战后,德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漫长的恢复过程。
西德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和莱茵河畔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室等地,成立了一系列研究所,由此为重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重建过程中,德国政府借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强化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导向,并逐步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加强了教育的共同质量标准,并规定了高等教育课程和学位的标准。
20世纪90年代,德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政府开始推行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开办高等教育机构,学校不再只提供纯学术研究,而开始关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培训。
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成为必然。
德国高等教育在传统的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內部或之间进行两阶段的合理分流,分流时机适宜,形成了类型多样、结构协调、內外兼顾的机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分流具有重要启示。
[标签]德国高等教育分流因此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分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第一阶段入学选拔时的分流:把学生分入不同的教育层次德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为学术性高等学校(含大学、高等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神学院等)、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首先分析第一阶段入学选拔时的分流,即把学生分人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型(见图1)。
(一)进入学术性高等学校:两年基础学习德国没有高考,凡是完全中学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都有资格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
9年制的完全中学是德国唯一的传统高级中学,后3个学年以讲座制代替班级制。
学生通过毕业考试得到证书(Abitur),就可以直接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
无学术性高校入学资格,但在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完成基础学习的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在普通学术性高校继续学习相应专业。
一进入学术性高等学校,就意味着开始了其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
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一、第二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只确定了大方向而没有确定具体专业。
(二)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实践能力强具有专科高中毕业证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有资格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高等专科学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初,实行短期、职业性的高等教育。
它要求人学者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
在实科中学(Realschule)学习的学生,在6年的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在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之前,已经历过两年专门学习,其中一半时间用于动手能力训练,毕业后进人技术学校和高级技术学校实习,进而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
另外,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1995年确认:学生可在专科高中以外获得高等专科学校入学资格。
地壳的物质组成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1. 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 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2. 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A. 大理石、板岩、石灰岩B. 石灰岩、砾岩、页岩C. 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 玄武岩、砾岩、片麻岩3. 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属于能源类矿产的是()A. 萤石B. 石油C. 石膏D. 磷灰石*4. 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必须经过()A. 搬运作用B. 变质作用C. 冷凝作用D. 熔化作用**5. 读下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②乙处为侵入岩③甲可能是火山岩④乙可能是沉积岩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 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 页岩、石灰岩B. 砾岩、大理岩C. 砂岩、玄武岩D. 石英岩、花岗岩*7. 对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页岩是由板岩受挤压变质而成的B. 变质岩中含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C. 变质岩与岩浆可以相互直接转化D.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变质岩8. 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变质岩B. 沉积岩C. 喷出岩D. 侵入岩*9. 根据所学知识,将矿物、岩石、矿产分别填入下表的方框内.10. 读古诗并回答: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按成因属于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地貌.1. C 解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 B 解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均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砾岩、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3. B 解析:石油属于能源类矿产.4. C 解析: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5. B 解析:由图可知,地下岩浆上升,甲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喷出岩(火山岩);乙为岩浆侵入地壳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侵入岩;只有沉积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6. A 解析: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页岩、石灰岩、砾岩、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大理岩和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均不可能含有化石.7. D 解析:页岩属于沉积岩,是经过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中含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变质岩可以在重熔再生作用下形成岩浆,而岩浆只能在冷凝作用下形成岩浆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即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8. B 解析: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9. 自左向右依次是:矿物矿产矿床解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成为矿产;矿产的富集地段就成为矿床.10. (1)石灰岩;沉积(2)能(3)大理岩(4)喀斯特解析:这首诗名为《石灰吟》,诗中所述岩石为石灰岩,是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大理岩坚固、美观、耐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幼儿教育阶段:德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幼儿园组成。
幼儿园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接受3至6岁的儿童,为其提供社交和学习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分为四个学段,即小学一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和十至十二年级。
小学教育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读、写、算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中学阶段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分流到不同的学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辅助课程,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等。
中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主要由综合中学和职业学校组成。
综合中学为学生提供继续高等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常是为了考取高中毕业证书。
职业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的大学教育以良好的学术传统和严谨的研究为特色,并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
应用科学大学则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术知识,为他们进入工作世界做好准备。
此外,德国注重职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就有机会选择职业课程,并实习在相关企业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元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
通过提供广泛的学科选择、实践经验的培养和个人发展的支持,德国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做好了准备。
最详细的德国的教育体制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制度之一,其教育体系始于五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
德国的教育体系包括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以下是德国教育体制的详细介绍:
1. 早期教育:针对0-6岁的儿童。
德国政府鼓励家长将孩子送到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这些机构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而托儿所的费用则根据家庭收入而定。
2. 基础教育:针对6-10岁的儿童。
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义务的,德国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公立学校,还有一些私立学校。
德国的基础教育系统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德语、数学、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等。
3. 中等教育:针对10-18岁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德国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去私立学校接受教育。
中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资格和技能,包括学术和职业技术教育。
4.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
德国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其中包括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等。
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生成为技术性工作岗位的专业人士。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机会。
这使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留
学目的地之一。
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享有盛誉,被全球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
这个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幼儿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一阶段。
德国的幼儿教育强调社会性和观察力的培养。
孩子们从小就接受非正式的教育,通过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等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二阶段。
通常在6岁左右的年龄开始,持续4-6年。
初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
中等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三个阶段,通常在10岁左右的年龄开始,持续5-7年。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他们职业规划的路径。
德国有三种类型的中等教育学校:综合学校、职业学校和高级中学。
综合学校提供广泛的学科,为学生提供继续高等教育的机会;职业学校则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技能培训;高级中学则专注于学术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大学做准备。
高等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
德国拥有世界闻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其卓越的科研和教学质量而闻名。
学生可以选择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
许多德国大学提供免费的教育,学生只需支付一些注册和管理费用。
除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德国还高度重视实践教育。
学徒制度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部分。
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场所中接受实际的职业培训,并且获得工资。
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德国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鼓励独立思考、质疑和参与课堂讨论。
这种教育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个人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德国教育体系以其注重学术能力和全面发展,以及实践教育的特点而闻名。
这个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职业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德国高等教育概况(高校类型、博洛尼亚进程、大学排名、精英计划、大学收费、学历互认、ECTS 学分)1. 简单介绍一下德国高等院校的一般情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院校共有390多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250万。
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ä t, 包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等)121所;应用科学大学(Fächhochschule)215所;艺术、音乐院校56所。
各类大学共设专业近16000多个。
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
外国留学生人数为26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1.1%。
德国的高等院校绝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
2. 德国的高等院校有什么特点?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
德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威廉•冯•洪堡(1767 –1835)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思想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原则。
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
因此,近几十年应用科学大学应运而生,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非常受企业界的欢迎。
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德国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
3. 德国高等院校有哪些类型?德国的高等院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综合大学(Universitä t, Uni):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
此类大学设有以下学科:工科(Ingenieurwissenschäft)、理科(Näturwissenschäft)、文科(Geisteswissenschäft)、法学(Rechtswissenschäft)、经济学(Wirtschäftswissenschäft)、社会学(Soziälwissenschäft)、神学(Theologie)、医学(Medizin)、农学(Agrärwissenschäft)以及林学(Forstwissenschäft)等学科。
类似的院校还有: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 t, TU)师范大学(Pä dägogische Universitä ten/Hochschulen, PU/PH)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应用科学大学(Fächhochschule (F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此类大学大部分建校时间较短,规模不大,一般只设有几个专业,但其特色极为突出。
分别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原则上不设一般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
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要求较多实习。
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Kunstäkädemie)和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Theäterhochschule)和电影学院(Filmhochschule)等。
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详细信息请见第二部分——申请条件与流程。
4. 综合大学(Universitä t, Uni)和应用科学大学(Fächhochschule, FH)有什么区别?这两类高等院校的区别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类别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学校规模(学生人数)15000人左右4000人左右课程设置学科比较齐全重点为工科类、经济学、农林学、设计、护理等毕业学位Bächelor(学习年限3-4年)Mäster(学习年限2年)PhD(学习年限2-5年)Bächelor(学习年限3-4年)Mäster(学习年限2年)攻读博士毕业生可以申请读博优秀毕业生可申请入综合大学读博科学研究科研与教学并重,强调基础研究从事一定的应用性研究5. 公立与私立大学有何区别?德国大部分高校是由国家资助,还有几所由基督教会或天主教会资助的高校。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国家承认学历的约110多所私立大学,其中大部分是应用科学大学。
但是,目前德国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在公立高校注册学习,只有百分之五的学生选择了进入私立大学学习。
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私立学校需要学生缴纳高昂的学费,但两类高校的教学质量并无差异。
6. 德国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概况德国有34所公立艺术类高校,包括:造型艺术、建筑、导演、表演、艺术设计等专业。
在德国,艺术院校有和综合大学同等的地位,在艺术科学领域内有授予博士的权利。
高校框架规定中造型艺术领域内的艺术院校应通过教学和科研来推动艺术和科学的继续发展,尤其是促进实现艺术发展设想。
录取条件需要申请人通过“天赋测试”证明其有特别的艺术天赋。
如果确有过人的艺术造诣,无高中毕业等资格也可以破格入学。
德国有24所公立的音乐学院,提供所有音乐相关领域的学科,例如表演艺术类的声乐、器乐、作曲、指挥,或是音乐教育、音乐学,教堂音乐、音效录制、媒体传播等学科。
除此之外,有些音乐学院也提供爵士、音乐剧编导、舞台舞蹈等训练课程。
德国的音乐学院有些为独立的学院,有些与艺术学院结合在一起,除了提供训练音乐家的课程之外,也提供培养绘画、雕塑等艺术家的艺术学科。
另外还有一种形式的音乐学院(例如Mäinz,Münster,Greifswäld),是附属在大学里的音乐学院,学术理论与音乐训练的课程相结合。
德国音乐学院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美誉,因此也是许多外籍学生梦寐以求能就读的学府。
但学校能接受的学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
外籍学生入学申请的条件与德国学生是一样的。
7.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高校学制改革为了加强欧洲高等院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欧洲29个国家的政府于1999年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达成协议,相约最迟到2010年,各国将齐力构建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区(einheitlicher Hochschulräum)。
各成员国的高校将设置具有可比性的学科和学位,以便使课程设置在欧洲范围内变得透明而且具有兼容性。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高校之间的的流动,便于德国高校学位在国外获得承认,推动高校争取最优秀的人才。
博洛尼亚进程的核心内容是:在欧洲范围内根据同一标准实行二级学位体制(zweistufiges Studiensystem):学士学位课程(Bächelor-Studiengä nge)传授一门专业的基础知识,而硕士学位课程(Mäster-Studiengä nge)能够深化知识,或者跨学科地对知识进行拓展。
截止到目前,绝大多数德国高校已经用学士(Bächelor)和硕士(Mäster)这一全新的二级学位体系取代了传统的学位体系。
新的体制促使大学教育尽量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那些将来不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攻读学士学位,三年或四年以后毕业,就能够获得从业时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
8. 大学毕业文凭学士(Bächelor)和硕士(Mäster)学士(Bächelor)学位是在英语国家常见的、体现初级从业资质的大学毕业学位。
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发展,这种学位也被引入德国高校。
学生攻读学士(Bächelor)学位,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例,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积累180至240个ECTS学分。
按照学士(Bächelor)的学业规划,如果学生每周安排40个学时而每年学习45周,就能够在标准学习年限之内完成大学学业。
学生获得学士(Bächelor)学位以后,如果希望继续深造,可以读硕士(Mäster)学位——既可以在结束学士(Bächelor)学业之后立即开始,也可以先工作几年。
选定的硕士(Mäster)学位课程应与学士(Bächelor)专业有密切关系。
德国高校的网站上一般会给出相关信息,指明哪些本科专业方向可以申请与之衔接的硕士课程。
攻读硕士(Mäster)学位必须积累60至120个学分。
学生应该通过硕士论文(Mästerärbeit)来证明,自己完全满足就读专业的学术要求。
9. 根据ECTS制定的学分(Credit Points)Bächelor和Mäster学位课程的成绩依据欧洲学分折算、转换和累加系统(ECTS)来评定。
ECTS根据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时间折算出学生的总负荷——其中包括预习和复习各类课程、获取各类成绩证明和准备考试所产生的工作量。
取得的成绩转换为分数,归入毕业总分之中。
一个绩点(Leistungspunkt)——也称为学分绩点(Credit Point)或ECTS绩点(ECTS-Punkt)——相当于30个学时。
按照学位课程的规划,一般学生每学期必须积累30个学分,才可以在标准学习年限之内完成大学学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德国大学要求中国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至少180个ECTS学分。
10. 国家考试学习医学、法律、药学、兽医、牙医、食品化学或者教师职业的学生通常以参加国家考试来结束大学学业。
国家考试(Stäätsexämen)是面对国家考试委员会(stäätlicher Prüfungsäusschuss)举行的考试。
由于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常常会担任国家公职,因此学业和考试的内容要由相关法规加以规定。
第一次国家考试通常是理论考试、类似于大学里的大学结业考试(äkädemische Exäminä)。
大学学习结束之后是一个有职业针对性的、实用的培训阶段,该阶段结束后举行第二次国家考试。
外国留学生也可以参加国家考试。
不过您必须认真核实,参加这样的考试是否意味着您将来可以在自己的祖国从事您中意的职业。
11. 博士学位的授予博士学位(Doktortitel)是最高级别的大学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