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23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源自静怡的博客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
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
然而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学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在德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发达。
德国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建幼儿教育机构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就对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福禄贝尔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
在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直到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前期,家庭教育始终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形态。
16世纪,最早发生于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革期间,德国宗教派别共同体(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设施。
再浸礼派根据所有不带有信仰的圣礼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认为对刚刚出生无信仰能力的幼儿举行洗礼是徒劳的,强调生下来就进行教会洗礼的幼儿待到成人期,必须接受再洗礼。
为躲避宗教迫害,再浸礼派迁移到南麦伦地区。
因为世俗的压力和贫困,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实行共同教育。
在这个机构里,他们注意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这在德国当时的幼儿教育中是一个亮点。
在其他地区,学龄前的教育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进入18世纪,德国主要实施强迫教育。
在一些法令中明确要求5岁儿童就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这样,学龄前儿童(5、6岁)就提前进入到正规学校接受不同于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
18世纪末,泛爱主义出现于德国。
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
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求热爱儿童,以顺乎天性为出发点来安排学生生活,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一)引言概述:德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开始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德国学前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并探讨五个主要的阶段:启蒙时期、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每个阶段将介绍该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相关政策,以及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启蒙时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启蒙思想家开始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 面对贫困、不发达的学前教育条件,早期学前教育主要由宗教组织提供。
- 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约翰·海因里希·庞德夫实施的幼儿教育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培养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综合方法。
2. 普及时期:- 19世纪后半叶,德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定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和标准。
-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速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开始提供资金和培训机会。
3. 革新时期:- 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们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革新和改进。
- 弗里德里希·弗雷贝尔提出了“自由活动”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引导。
- 德国的学前教育法规也开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4. 民主化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历了民主化和教育改革。
- 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公开领域的议题,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 德国教育法和组织结构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5. 现代化时期:- 进入21世纪,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 政府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培训。
- 德国将学前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
总结: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经历了普及时期、革新时期、民主化时期和现代化时期。
政府的介入和教育改革是推动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德国学前教育的沿革
(一)早期学前教育
古代德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为国家做贡献,使城邦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近代学前教育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创建了很多学前教育设施。
1802年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创办了德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保育所。
1819年,瓦德切克创办了德国最早的托儿学校。
1834年6月26日,阿尔古斯堡市议会发布了
创办托儿学校的公告。
1834年7月16日,阿尔古斯堡市建立了第一所托儿学校,保育人员由魏尔特、一名女教师和一名保姆担任。
弗利托娜是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去英国参观那里的幼儿学校。
1835年,她创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为“幼儿学校”。
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三)现代学前教育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提出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其中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
1965年,东德颁布了《关于统一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法》,其中规定了民主德国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功能和教育结构,形成了民主德国从托儿所到大学统一的教育体系。
1977年,西德政府颁布《青少年福利法》,规定幼儿园是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并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机构,其课程与服务应适应儿童和家庭的需要:各州应承担扩建
幼儿园的义务,以保证满足需要。
1990年,东德、西德统一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3年5月3日,联邦议会确认了从1996年1月1日起,家长可以合法要求得到幼儿园的位置,幼儿园位置第一次成为“可起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