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目前虽不主张对环境进行广泛、常规的监测,也不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医院环境作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仍然存在。
特别是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环境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另外,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
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选择的环境监测是必要的。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一)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常规监测时被采物体表面<100cm²,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100cm²,取100cm²。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制。
(三)采样方法(1)规则物体表面,用5cm×5cm大小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0.9%氯化钠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2)门把手、金属、玻璃等不规则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法。
(3)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四)检测方法(1)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2)细菌总数计算1)规则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计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3)致病菌检测:常规监测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材和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的监测。
应定期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微生物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检测菌落总数。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鉴定流行菌株。
一、新的医院环境分类及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1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如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4CFU/皿,30分钟,≤150CFU/m3。
物体表面≤5CFU/cm2。
2.2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如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1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5CFU/cm2。
3.3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4.4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传染病科门诊及病房。
空气菌落总数应5分钟≤4CFU/皿。
物体表面≤10CFU/cm2。
二、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按国标(GB 50333)方法进行。
(一)采样时间1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3、4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1类环境可采用培养平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
(二)培养平板暴露法1.室内面积>30cm2者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2.室内面积>30cm2者设四角和中央五点,四角应距墙壁1m用直径90mm的平皿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暴露时间为2类环境15分钟,3类及4类环境5分钟。
2015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本年度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监测共采集标本714份,合格618份,合格率98%。
其中,院感科抽查共采集232份,合格220份,合格率96%。
本年度标本合格率较低的为手卫生采样,其中医护人员手98%,卫生手消毒96%,外科手消毒96%。
医院抽检环境卫生学统计表
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检环境卫生学统计表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院通过对空气、压力灭菌器生物监测、血透室透析液监测、内镜消毒后监测合格率均达到卫生部标准。
2、工作人员手及物表监测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未按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和洗手指征进行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3、消毒液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及时更换消毒液:通过用化学监测的方法对科室体温计浸泡的消毒液进行含氯化学试纸监测,全年共56份,合格52份;合格率93%。
二、整改措施
1、对化学监测中的消毒液4份,不合格的样品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消毒剂浓度不够。
通过对灭菌及消毒液的更换,再次进行化学监测,均达不到要求浓度。
2、洗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也最经济的一次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但检查发现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不高,因此应该对全院工作人员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加强检查监督,提高全院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特别要
求医务人员按照规范认真执行手卫生。
3、要求各临床科室及部门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曰常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随时或定期抽查其洁净度。
三、效果评价
通过对四个季度的监测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有所提高,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化学监测合格,物体表面特别是病历夹等物表均符合要求。
1. 采样时间:常规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采样面积≥100cm 2 ,连续采样 4 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 液的棉拭子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5 次, 并随之转动棉 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 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 洗脱液试管内, 即将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 擦采样。
3.结果判定:1.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或者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 样。
采样前关好门、 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静止 10min 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根据室内的面积决定。
(1)室内面积≤30 ㎡,设内、中、外对角线 3 点,内外点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室内面积>30 ㎡,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 部位距墙壁 1m 处。
范围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室; 产房;导管室;重 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母婴同室; 血液透析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 其他普通 住院病区等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换 药等) 室;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菌落总数(CFU/cm 2 )≤5≤5≤10≤10环境类别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 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 于平板旁,暴露 5min ,盖好后即将送检。
3. 结果判定:Ⅱ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15 min ·平皿); Ⅲ、Ⅳ类区域:空气平均菌落数≤4 CFU/(5 min ·平皿)。
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微生物监测包括静态 (空态) 空气采样和动 态空气采样。
1. 静态(空态)空气采样(1)采样时间:新房验收、净化设备检修或者更换后,在洁净系 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的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为了评估医院的环境卫生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医院内部各个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二是对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
对于医院内部各个区域的环境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灭火设施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监测。
其中,空气质量是评估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空气质量的安全性。
此外,医院的水质也是环境卫生监测的重点之一。
院内水质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医院需要对供水系统和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
此外,医院的噪音也需要得到控制,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对噪音敏感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此外,医院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也是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医院需要定期检查和测试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
对于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医院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环境卫生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
例如,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手术中的感染风险对患者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手术室的洁净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此外,医院还需要对病房的洁净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特别是对于重症监护室和传染病病房等高风险区域,需要加强监测,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受感染。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评价和认证,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医院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框架和指导。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评估医院环境卫生情况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目前虽不主张对环境进行广泛、常规的监测,也不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医院环境作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仍然存在。
特别是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环境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另外,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
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选择的环境监测是必要的。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一)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常规监测时被采物体表面V100CnI?,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2100cm2,¾100cm2。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制。
(三)采样方法(1)规则物体表面,用5cmX5cm大小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πι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0.9%氯化钠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IO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2)门把手、金属、玻璃等不规则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法。
(3)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四)检测方法(1)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I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
C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t±l。
C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2)细菌总数计算1)规则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计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ΓF11/r11√_土均每-身牌数X采样前看短信H(CFU/cm1y累译1枳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其对病毒的消灭效果进行监测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环境卫生学以及消毒灭菌相关的9364份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9364份相关资料中,合格的有9073份,其合格率为96.89%,样本的合格率表现为上升趋势。
结论:各个医院应重视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并加强对医院环境改善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关键词】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灭菌;分析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tection in hospital and the elimination effect of virus.Methods: 9364 data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hygien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 were analyzed.Resul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9,073 of the 9,364 relevant data were qualified, with a pass rate of 96.89%. The pass rate of the sampl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Conclusion: Each hospit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effect dete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work.【Key words 】Hospital;Environmental health;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Analysis of the近年来,对于医院感染以及医院消毒灭菌的相关报道较多。
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对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监测工作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我国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一、监测方法与指标我国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项目。
监测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等标准进行。
监测指标包括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检出率等。
二、监测结果1. 总体合格率近年来,我国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
据某医院监测数据显示,2011-2014年,监测样品总合格率分别为89.72%、92.44%、94.86%和95.45%。
不同监测项目合格率有所不同,其中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最高,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
2. 各监测项目合格率(1)室内空气: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室内空气合格率较高。
2014年某医院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7.71%,2018年某医院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5.58%。
(2)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合格率也相对较高。
2014年某医院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2%,2018年某医院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8.45%。
(3)医护人员手:医护人员手合格率较低。
2014年某医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3.03%,2018年某医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1.6%。
(4)使用中消毒液: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最高。
2014年某医院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1.6%,2018年某医院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8.57%。
三、分析与讨论1. 合格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表明医院环境卫生学工作得到了加强和改进。
感染防控意识的提高、消毒灭菌设施的完善、消毒方法的改进以及感控政策的落实等都对提高监测合格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存在薄弱环节尽管总体合格率逐年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个/30min·
90皿(10个
/m3)
个/30min·
90皿(50个
/m3)
4个/30min·
90皿(150个
/m3)
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现在均采用沉降法。
注:1、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2、Ⅲ类、Ⅳ类环境物表(如诊疗工作台面、治疗车台面、无菌柜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床头柜表面等)均参照3类环境标准。
3、空气与物表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3、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无论哪个科室都是此标准,手术室按照外科手消毒标准)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注: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
致病菌检测:大肠、金葡、铜绿假单胞菌、溶
5、内镜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灭菌钳等等进入人体的要求无菌,每月生物监测。
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等接触粘膜的按照相应标准≤20cfu/件,每季度监
6、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布巾、拖布)
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或怀疑院感暴发做相应致病菌监测。
未检出致病菌为
合格。
7、消毒供应中心监测标准。
详见cssd规范规定。
医院完善感染监测年终总结一、监测数据汇总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院对于感染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全方位、持续性的收集与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我院在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详尽的数据。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我们发现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院在感染防控方面所做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已加强了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制度执行情况为确保感染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制度执行方面,我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以及员工自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院确保了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为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员工培训情况员工是感染监测工作的主体,为提高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涵盖了感染监测的重要性、相关规章制度、手卫生、防护用品使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培训,员工们不仅增强了感染防控意识,还掌握了必要的防控技能,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设备维护与更新感染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必要的设备支持。
我院重视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对于一些重要设备,我院定期进行保养与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同时,我院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以提高感染监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预防措施落实为降低感染风险,我院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我院加强了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其次,我院加强了手卫生管理,通过设置洗手设施、提供洗手液等方式,鼓励员工与患者勤洗手,减少手部细菌传播。
此外,我院还加强了对患者的管理,如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筛查潜在感染等。
这些预防措施的落实,有效地降低了我院的感染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过去一年,我院在感染监测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患者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提高员工培训效果,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进一步落实预防措施。
2013年某综合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4-06-26T18:16:42.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朱金玉[导读]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每个监测结果进行汇总,针对不合格的样品进行追踪,要求相关科室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朱金玉(南阳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473009)【摘要】目的了解某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的实际情况,为更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医院所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湿化液、无菌医疗物品以及内镜等进行采样,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2013年全年共采样676份,合格646份,总合格率为95.56%;其中透析用水合格率为100%,空气合格率为98.15%,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率为97.14%,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为95.21%,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4.69%,内镜的合格率为95.12%,无菌医疗用品(牙钻)的合格率为95.24%。
讨论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管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针对口腔科门诊牙钻在本科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问题,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将口腔科的需要灭菌的医疗用品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252-02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的抽查可以及时发现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以控制医院感染院内感染及暴发的发生。
现将我院2013年对全院各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汇总如下:1 一般资料来源我院2013年对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采样标本,共计676份。
2 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联合检验科微生物室每季度对全院重点部门包括手术部、产房、消毒供应中心、中心内镜室、NICU、新生儿科、血液净化科、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等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频次汇总1.前言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常常会有朋友问到。
空气监测频次是多少?物表和手多久做一次采样?有没有规范规定呢?近几年,我国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种规范层出不穷,细细研读各种规范后,将有关的规定罗列于本文,供老师们参考。
2.汇总各种规范后得出结论:①重点部门监测频次是每个季度一次。
②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③非重点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有些“常规监测”字样,那就需要本单位自己制定啦。
3•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季度。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4.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层流病区、骨髓移植病区、器官移植病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区、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口腔科、内镜中心(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采样时机为工作中随机采样,采样方法遵循GB15982的要求进行。
WS/T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ICU要求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酸冲液或0.9%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5、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4.、层流洁净手术室的采样时间:消毒后10分钟之内(各类洁净用房作为静态实测数据),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和各类洁净用房的上午10时。
5、.层流洁净手术室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动、静态染菌密度应符合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的要求。
二、手卫生监测大量文献表明,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2015年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汇总分析
本年度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监测共采集标本714份,合格618份,合格率98%。
其中,院感科抽查共采集232份,合格220份,合格率96%。
本年度标本合格率较低的为手卫生采样,其中医护人员手98%,卫生手消毒96%,外科手消毒96%。
医院抽检环境卫生学统计表
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检环境卫生学统计表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院通过对空气、压力灭菌器生物监测、血透室透析液监测、内镜消毒后监测合格率均达到卫生部标准。
2、工作人员手及物表监测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未按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和洗手指征进行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3、消毒液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及时更换消毒液:通过用化学监测的方法对科室体温计浸泡的消毒液进行含氯化学试纸监测,全年共56份,合格52份;合格率93%。
二、整改措施
1、对化学监测中的消毒液4份,不合格的样品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消毒剂浓度不够。
通过对灭菌及消毒液的更换,再次进行化学监测,均达不到要求浓度。
2、洗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也最经济的一次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但检查发现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不高,因此应该对全院工作人员加强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加强检查监督,提高全院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特别要
求医务人员按照规范认真执行手卫生。
3、要求各临床科室及部门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曰常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随时或定期抽查其洁净度。
三、效果评价
通过对四个季度的监测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有所提高,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化学监测合格,物体表面特别是病历夹等物表均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