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3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
世凯称帝,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扩大立宪派的影响; B、梁启超已经成为革命派; C、为发动护国运动做舆论准备; D、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4
•首先举起义旗,掀起护国运动
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 B、蔡 锷 • C、李烈钧 • 速败亡?
袁世凯迅速败亡的原因: (1)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倒行逆施,必然 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 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 民主共和观点深入人心。
小组讨论
(3)以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 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 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的勾心斗角,袁世凯众 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 度。 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一、袁世凯的专权
二、二次革命
三、袁世凯称帝
四、护国运动
面对袁世凯的复辟帝 制,社会各界是如何 讨袁的?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四、护国运动
共和二字耶?即忘共和,即称民 1、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 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2、时间:1915年 -----孙中山《讨袁宣言》 3、社会各界的讨袁斗争 (①宣言中的“一人”是谁?为什么 1)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称他为民贼? 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 袁世凯 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 体问题者》 国家主权 (3)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4)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阅读课文,找出同盟会改组国 民党的原因
时间:1913年春 地点:上海 2、“宋教 幕后策划者:袁世凯 仁案” 目的:阻止国民党组 织责任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