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2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
2、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任:责任,使命。
5、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6、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
7、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
8、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9、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0、曾益:增加。
曾,通“增”。
11、恒过:常常犯错误。
12、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6、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17、入:指在国内。
18、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19、出:指在国外。
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1、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22、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陈太丘与友/期行C.陈太丘与友期/行D.陈太丘与/友期行【答案】B【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外出。
据此,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B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ACD三句都将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割裂开来,划分错误。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5-5-10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行 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 nán 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 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 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 qí 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 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 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 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 háo 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 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 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 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5-5-10初中语文简答、默写复习资料汇编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4.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马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马说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祗:只是。
3、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4、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5、一食:吃一顿。
6、或:有时。
7、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8、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9、且:犹,尚且。
10、策之:鞭打马。
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11、以其道:按照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
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后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中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邹忌讽齐王纳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战国策》。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公共场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4。
施:①shī,施实。
(然后施行……《出师表》)②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①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②sì,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出使(使于秦)③使者(使子为使)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②子何恃而往《为学》)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②代词这样(如是再三)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③舒适(其体不适)112。
书:①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②文字,字条。
(得鱼腹中书)③书信。
(一男附书至)④文件。
(军书十二卷)113。
数:①shù,表多次。
(又数刀毙之《狼》)②shǔ,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③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②就、于是(遂逐其师)③因而(恐遂汩没)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初中语文三年6册文言文实词归纳一览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初中语文三年1-6册文言文实词归纳一览表 (中考必备,收藏)字词释义 词性 例句出处 具有动词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魏学洢详细形容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陶渊明交通 交错相通 形容词 “阡陌交通” 妻子妻子和儿女 名词“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与世隔绝的境地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论 不要说,更不要说“无论魏晋”如此 像这样介宾短语 “诣太守,说如此”鲜鲜艳形容词“芳草鲜美”少形容词陶后鲜有闻《爱莲说》股大腿名词“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代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治研究动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文理文采和道理名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何苦哪怕副词“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宜当然副词“宜乎众矣”《爱莲说》爷父亲名词“卷卷有爷名”《木兰诗》识认识动词未尝识书具《伤仲永》王安石记住动词“默而识之”《<论语>十则》居居住动词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列子》请请让我动词“请从吏夜归”《石壕吏》美美丽形容词“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陶渊明漂亮形容词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美形的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聚使……聚动的使动“聚室而谋”《愚公移山》止阻止动的使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栖息动词非梧桐不止《惠子相梁》惩以……为苦形作动词“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北北面名词“惩山北之塞”向北名作状北饮大泽《夸父逐日》灵成为灵异的水名作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乱扰乱形作动“无丝竹之乱耳”造反动词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贼害人名作动盗窃乱贼而不作劳使……劳累动作使动“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蔓牵牵连连的名作动“不蔓不枝”《爱莲说》枝枝枝节节的名作动“不蔓不枝”清显得清幽形作动“香远益清”宴举行宴会名作动“会宾客大宴”《口技》啼哭着动作状语“忽啼求之”《伤仲永》宾客客人名词“会宾客大宴”《口技》以宾客之礼相待名作动“宾客其父”《伤仲永》利以……为利意动“父利其然”风烟在风烟中名作状语“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箕畚用箕畚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跳跳着动作状语“跳往助之”毕用尽形作动“吾与汝毕力平险”全、都形容词群响毕绝《口技》名说出名作动“不能名其一处”出名名作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字名词并自为其名《伤仲永》王安石善擅长形作动“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奇奇异、罕见形容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余数、零数名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隧钻洞名作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日每天名作状语“日知其所亡”《两小儿辩日》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则东到东方名作状语“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箫吹箫名作动词“箫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犬像狗一样地名作形“其一犬坐于前”《狼》洞打洞名作动“一狼洞其中”屠指屠户动作名“一屠晚归”耻以……为耻形的意动“不耻下问”《<论语>十则》新新知识形作名“温故而知新”苟苟且副词故不为苟得也孟子《鱼我所欲也》表示希望副词苟无饥渴《君子于役》已通“以”副词自董卓已来陈寿《隆中对》停止,放弃动词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停止动词白露未已《诗经》(《关雎》)与通“欤”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和动词“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通“举”,选拔动词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给予动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欣赏动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是这个代词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孟子《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这时代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王安石作写动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兴起动词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奋起,指有所作为动词而后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鼠发出的声音拟声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致招致,引来动词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买到动词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对……说话动词听妇前致词《石壕吏》凡总共副词凡三往陈寿《隆中对》度衡量,估计动词孤不度德量力安怎样代词计将安出怎么代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挟挟持,控制动词挟天子而令诸侯陈寿《隆中对》殆大概副词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身亲自名作状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秋时候名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光发扬光大形作动以光先帝遗德遗给予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亲亲近形作动亲贤臣,远小人以……为亲动词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亲戚名词亲旧知其如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远疏远形作动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出师表》离人远形作动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远播形作动香远益清《爱莲说》鄙出身鄙野形容词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目光短浅形容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边境形作名蜀之鄙有二僧《为学》猥辱,降低身份动词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许承认,同意动词时人莫之许也陈寿《隆中对》答应动词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这样代词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朱熹地方,处所名词不知何许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概,表示对副词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数量的估计斟酌斟情酌理动词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损减少动词斟酌损益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益增加动词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更加副词香远益清《爱莲说》周敦颐固顽固形容词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本来副词固众人《伤仲永》王安石虽即使副词虽人有百手《口技》林嗣环虽不能察《曹刿论战》虽人有百手《口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有千里之能《马说》即使这样关联词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墨子》方方圆名词方七百里《愚公移山》正副词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初中语文(1-6册)古诗词【全部汇总】“重点考点标注”【总目录】(七上)课内古诗词《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课外古诗背诵《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七下)课内古代诗歌《木兰诗》(北朝民歌)课外古代诗歌《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八上)课内古诗《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陈与义(宋)、《游山西村》(陆游)课外《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陆游)(八下)课内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课外部分《赠从弟》(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终南别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初春小雨》(韩愈)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辛弃疾) 苏幕遮·碧云天[北宋] 范仲淹(九上)课内古诗词《忆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课外部分《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咏梅》(陆游)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中吕·朝天子》(王磐)【九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课外《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7年级上册】《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考前必背【第一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初中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汇总,逢考必考!(附文言文翻译技巧)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