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2.77 KB
- 文档页数:9
软考系统架构师大纲软考系统架构师考试的大纲如下:一、软考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形式- 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考试的对象和要求- 考试的形式和时间二、系统架构师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系统架构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系统架构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系统架构师的基本知识框架三、软件系统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理解和分析系统需求- 系统需求的分类和整理- 用例建模和分析- 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架构模式和架构风格的选择- 架构设计的工具和技术四、软件系统架构的设计和选型- 软件系统架构的层次和结构- 架构设计的准则和标准- 架构模式和架构风格的介绍- 用于架构设计的工具和技术- 架构选型和评估五、软件系统的集成与部署- 软件系统的集成原则和流程- 集成测试和验证- 软件系统的部署和发布- 部署的策略和方法- 部署的工具和技术六、软件系统的运维和维护- 软件系统的运维需求和策略- 应用监控和故障处理- 数据备份和恢复- 软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维护和支持的工具和技术七、软件系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软件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威胁分析- 安全架构设计和实施- 隐私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风险评估和管理八、软件系统架构的质量保证和管理- 软件系统质量的概念和要求- 质量保证的流程和方法- 质量评估和度量- 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九、案例分析和实践- 对典型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和实施一个实际的软件系统架构以上是软考系统架构师考试的大纲,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上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课程代码:R0902635 学时数:56 学分数:3.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执笔者:编写日期:审核人:一、课程简介《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培养软件系统建模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模块设计、软件界面设计等专业能力。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oftware system modeling analysis,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oftware module design, software interface design, etc.二、课程目标课程达成度评价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三、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共56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课内实验16学时。
教学内容由如下章节组成:第1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CM1) 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采用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及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及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及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及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及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及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及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及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及性能评价·C/S及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及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 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及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及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及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及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 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及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及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 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及非数值算法)的选择及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 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及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及控制2. 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及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及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及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及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及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及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及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及实施·信息规划及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及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 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实践·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及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软件产品线分析及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 网络规划及应用4. 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 新技术的应用6. 应用系统集成7. 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三、题型举例(一)选择题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作为系统分析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旨在评估考生对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本文将对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建模、过程建模、系统设计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UML、ER图、数据流图等。
考试内容涉及系统分析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等。
考试内容还涉及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和选择,考生需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三、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建模、需求验证等工作。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
考试内容涉及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进度控制、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甘特图、PERT/CPM网络、风险矩阵等。
考试内容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五、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用户培训、系统维护等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复习资料为了完成不同层次的集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1)为了完成系统底层传输层的集成,可以釆用C0RBA技术。
(2)为了完成不同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采用消息中间件产品。
(3)为了完成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可以采用J2EE中间件产品。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
经常用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长度或在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的速度来表示。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 来度量,撒旦法撒旦法撒旦法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
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
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所以,想要提高一个系统的可用性,要么提升系统的单次正常工作的时长,要么减少故障修复时间。
常见的可用性战术如下:•错误检测:用于错误检测的战术包括命令/响应、心跳和异常。
•错误恢复:用于错误恢复的战术包括表决、主动冗余、被动冗余。
•错误预防:用于错误预防的战术包括把可能出错的组件从服务中删除、引入进程监视器。
[2018年11月第22题】补充商业智能知识(中级教材第二版P77-78):★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
其核心技术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它们是BI的数据基础。
1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2.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组织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0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3.商业智能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4 .商业智能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1)数据仓库: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2)数据ETL:数据ETL支持多平台、多数据存储格式(多数据源、多格式数据文件、多维数据库等)的数据组织,要求能自动地根据描述或者规则进行数据查找和理解。
2024系统分析师大纲第一部分:系统分析基础
1.简介
a.系统分析的定义和目标
b.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和责任
2.系统分析方法论
a.瀑布模型
b.增量模型
c.原型模型
d.敏捷开发方法
第二部分:需求分析
1.需求获取
a.需求收集技术
b.需求验证
2.需求分析与建模
a.用例图
b.状态图
c.类图
d.分析模型验证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
1.架构设计
a.概要设计
b.系统结构设计
c.数据库设计
2.详细设计
a.界面设计
b.数据库设计
c.系统功能设计
第四部分:系统测试
1.测试策略与计划
a.测试类型
b.测试策略
2.测试执行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系统测试
d.验收测试
第五部分:系统部署与维护
1.系统部署
a.系统安装和配置
b.数据迁移
c.系统集成
2.系统维护
a.系统优化
b.故障排除和修复
c.系统升级和补丁
第六部分:项目管理
1.项目规划
a.项目范围管理
b.项目进度管理
2.项目执行与监控
a.项目资源管理
b.项目风险管理
第七部分:沟通与团队合作
1.沟通技巧
a.听力和口头表达
b.书面沟通
2.团队合作
a.团队建设
b.冲突解决
c.领导与管理
备注:以上内容为2024年系统分析师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能会有调整和补充。
具体教学内容以合格的教材和教师解释为准。
系统分析师考试说明(参考)
1.考试要求:
(1)具有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
(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
(3)熟悉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并具有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
(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
(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7)理解软件质量保证的手段;
(8)具有经济与管理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
(9)具有大学本科的数学基础;
(10)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2.掌握内容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 ·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 ·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网络规划与应用4.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新技术的应用6.应用系统集成7.企业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
系统设计师考试大纲系统设计师考试大纲通常由相关考试机构或认证机构制定,以确保考生在系统设计领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系统设计师考试可能包含的主要内容:一、系统设计理论与原则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设计的生命周期及阶段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关系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论设计决策的原则和方法二、系统设计技术软件系统设计技术* 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模式和反模式* 数据库设计原则*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硬件系统设计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 硬件接口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网络系统设计技术* 网络拓扑和协议设计* 安全性和性能优化设计* 云计算系统设计原理三、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原理和方法* 硬件和软件集成* 第三方组件集成* 接口设计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类型和策略*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 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方法四、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维护基础* 故障排除和问题诊断* 系统更新和升级* 灾难恢复和备份策略系统管理* 配置管理* 资源管理* 性能管理五、伦理与法规信息系统设计伦理知识产权和软件许可数据隐私和安全法规六、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系统设计案例分析行业最佳实践和标准实际项目管理经验七、综合能力考察综合运用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解决问题制定系统设计方案和计划撰写系统设计文档模拟实际系统设计工作场景这些内容可能会因不同认证机构或考试机构而有所调整,具体的考试大纲应该在考试机构官方网站或相关资料中查找。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实际项目经验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 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1.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主要系统分析方法论4.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 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 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 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 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 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实践·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 网络规划与应用4. 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 新技术的应用6. 应用系统集成7. 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题型举例(一)选择题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系统分析师教材系统分析师教材一. 概述系统分析师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业人才,主要负责分析和设计信息系统。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优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
二. 理论基础1. 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2. 数据库理论与应用3. 网络技术与应用4.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理论5.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理论三. 工作职责1. 需求调研与分析2. 系统设计与架构3. 数据库设计与维护4. 软件编程与开发5. 测试与质量保证6.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四. 技能要求1. 计算机编程语言掌握2. 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技能3. 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能力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项目管理和领导能力6. 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五. 实践应用1.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分析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案例3. 系统架构与设计应用实践4. 软件开发和测试案例分析5. 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案例分析六. 发展前景系统分析师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岗位,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系统分析师将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职业。
七. 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技能。
2. 系统分析师的职业发展?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不同的方向,如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方向。
3. 系统分析师的薪资待遇?随着个人能力和经验的不断提高,薪资待遇也会有所提高,一般在10万以上。
1计算机组成1.1计算机组成与分类1.1.1计算机的组成6部件:控制器,是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运算器,用于逻辑运算也叫算术逻辑单元ALU内存储器,用于存储运算中间结果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与运算器在一起叫做中央处理器CPU)1.1.2计算机的分类Flynn分类法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SMP对称处理与MPP海量并行处理结构均属于MIMD 其他分类方法:冯氏分类法,Handler分类法,Kuck分类法1.2多级存储器体系存储器种类:顺序存取,按顺序进行存取操作,磁带存储器直接存取,根据唯一地址标识直接找到存储块进行操作,磁盘存储器随机存取,通过地址随机存取,主存储器(内存)采用该方式相联存取,通过内容随机存取,Cache缓存采用该方式1.2.1主存储器(内存)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可写可读断电不保存数据,RAM又分为DRAM(动态RAM,随时间推移而消失)和SRAM(静态RAM,断电前一直保存),容量小价格高2.ROM只读存储器,一般用于BIOS的存储3.PROM可编程ROM,只能写入一次4.EPROM可擦除的PROM,需要紫外线照射15-20分钟可擦除5.E2PROM电科擦除EPROM6.闪速存储区,闪存如U盘7.CAM相联存储器,基于内存进行访问,如cache1.2.2辅助存储器(外存磁盘如硬盘)1.磁带存储器软盘2.磁盘存储器就是分区的圆柱体同心圆,每个面上有磁道与扇区,有多个盘面组成的柱性磁盘组磁盘总容量=盘面数*每面磁道数*每道扇区数*每个扇区字节数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磁道上字节数/每转1圈时间3.RAID存储,磁盘冗余阵列,分为8个级别分别为:RAID0,无冗余无校验RAID1,磁盘镜像阵列RAID2,采用纠错海明码的磁盘阵列RAID(3.4),采用独立校验盘,进行奇偶校验码的磁盘阵列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码的磁盘阵列RAID6,独立数据硬盘,与双独立分布式校验方案RAID7,高异步I/O,高速传输阵列RAID10,综合多个RAID等级组成,目前该等级被广泛使用4.光盘存储器,CD.CD-ROM制度压缩盘,DVD数字视频光盘等1.2.3Cache缓存1.Cache原理CPU需要的数据先从缓存中找,如果有则直接调用(访问命中),如果没找到再到内存中读取,读取完再送回CPU与Cache中系统平均周期=缓存周期*缓存命中率+内存周期*(1-缓存命中率)//由于缓存中未命中的概率就是在内存中取值的概率多少位就是2的几次幂,例如32位系统可以支持2的32次幂长度的数据也就是4G内存,64位操作系统可支持更高内存1Byte=8bits1汉子=2B(字节)=16b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1024TB=1PB2.映射机制存储容量与存储地址的关系:容量的大小转换为2的n次幂,则地址就用n位表示如128*4096B=2的19次幂,就是需要19位的内存地址直接映射:Cache将主存中的信息地址映射到Cache中,主存与Cache分成容量相同的块,然后将一个主存的块映射到Cache的特定位置上(特定位置是指,将主存地址拆分后四位为Cache块内地址,中间10位是Cache块号)全相联映射:主存的页对应Cache的页,淘汰可替换组相联映射:块大小相同,组数相同3.淘汰算法先进先出FIFL最近最少使用淘汰法LRU4.写操作写直达,写入Cache时同时写入内存写回,写入Cache时先不写入内存,等在缓存中失效时再写入内存标记法,标记在Cache中修改的信息,读取的时候通过标识位判断1.3输入输出接口1.3.1输入输出方式1.程序控制方式,通过指令控制I/O,但是程序需要时刻查询I/O设备的状态,是否完成2.程序中断方式,CPU不必去监控I/O设备完成情况,I/O设备完成数据传输后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PU,CPU在去处理3.DMA工作方式,DMAC(DMA控制器),CPU与DMAC共享总线,DMA时CPU暂时放弃系统总线控制交给DMAC控制4.通道方式,采用通道程序5.输入输出处理机,专用处理机,用于大型高效计算机1.3.2总线和接口总线的定义: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地址)的信号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链接的桥梁1.总线分类按位置分:CPU内部的总线叫内部总线,CPU与内存的总线叫外部总线按总线功能分:地址总线(传地址)、数据总线(传数据)、控制总线(传控制信号)按总线在系统中的位置分:机内总线(IDE链接硬盘的、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机外总线(USB可用于链接外部设备)按用途分: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2.总线的标准:IEEE3.接口分类:串行接口(一次传1位信息)、并行接口(一次传送多位信息)4.常见接口:ESDI(加强型小型设备接口)IDE(磁盘接口)SCSI(大容量存储设备、光驱接口)PCMCIA(笔记本内存卡接口)IEEE-1394(数码相机、摄像机接口标准)USB串行总线式接口,USB1.0速度12Mbps,USB2.0速度480Mbps,USB3.0速度4.8Gbps1.4各种体系结构1.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指令多、各个指令使用频率悬殊、长度不固定2.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指令少、寻址方式少、长度固定,采用Cache方案提高指令获取速度1.4.2流水线技术1.参数计算:1个任务分成n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需要时间t,则完成这个任务需要nt时间,k个任务顺序执行需要knt时间k个任务使用流水线则需要:nt+(k-1)t=(n+k-1)t如果分解的子任务用时不同则t取用时最长的子任务时间:(t1+t2+tn)+(k-1)tmax用时=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剩余任务数(k-1)*最长子任务时间吞吐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秒s)1s=10的9次幂ns加速比:不适用流水线用时/流水线用时2.影响流水线运行的因素转移指令,流水线无法重叠执行破坏流水线机理共享资源访问冲突,子任务间存在资源冲突,会破坏流水线响应中断,执行一半中断3.非线性流水线并行流水线:公式与流水线一样就是任务数/并行流水线的数量,因为同时执行因此相当于执行如:3条并行流水线同时执行,假设每条流水线任务数相同,则只用执行1/3的任务的时间1.4.3并行处理1.超级标量处理机2.超级流水线处理机3.超长指令字处理机4.向量处理机5.多处理机系统6.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7.对称多处理机,SMP1.4.4互联网络2.操作系统2.1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2.1.1操作系统类型1.批处理2.分时3.实时4.网络5.分布式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2.1.2操作系统结构1.无序结构,模块化,模块间通过接口调用2.层次结构,分多层,层次见单向依赖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思想4.对称多处理,多处理机共享内存5.微内核,微内核就是抽象层,将操作系统的功能抽象出来基础功能,一般用于嵌入式操作系统cpu-寄存器-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内存-二级存储(外存,外部存储如硬盘)2.2处理器管理2.2.1进程状态进程是动态概念,程序是静态概念,进程是程序的动态运行,需要各种资源如CPU,内存等进程由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PCB)组成1.三态模型运行,得到资源并进行计算就绪,得到资源,等待执行等待,等待资源或人工干预2.五态模型静止就绪,就绪队列中已有就绪任务,多余的就绪任务短期不能调用,放到二级存储中静止阻塞,阻塞队列中已有阻塞任务,多余的短期不能调用,放到二级存储中活跃就绪,内存中没有活跃就绪状态的任务时,到静止就绪中获取活跃阻塞,内存中没有活跃阻塞状态的任务时,到静止阻塞中获取运行,得到时间片,满足资源要求,在CPU中处理状态切换的目的是协调系统资源,由于系统资源有限因此需要通过优先级或条件进行协调资源,使系统正常运行挂起状态的进程一般被转换到二级存储中(外存),减少内存损耗静止阻塞-活跃阻塞:系统腾出资源空间并且优先级高的先被激活挂起的进程不参与调度必须被激活后才能调入内存中等待执行挂起的进程只能由操作系统或父进程激活2.2.2信号量与PV操作P(S) S-1 S<0 挂起V(S) S+1 S<=0 触发P(S)操作1.互斥S=1 PV成对出现2.同步S=0 PV多个进程中分别出现3.生产消费空闲区的空闲数量S1=N已填充空闲区数量S2=0互斥S3=1图2-3存货的要先判断仓库中有没有空位如果仓库有空位就执行P(S1)空位减少一个如果没有空位则S1<0存货的挂起等待存完货后要通知取货的库中已经有一个货物了提货的要先判断仓库里有没有货如果没有货则挂起等待如果有货则先P(S2)将货物提取一个货物提取后执行V(S1)通知存货的已经有一个空位图2-4不能同时放也不能同时读取因此要用互斥2.2.3死锁问题1.死锁发生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保持与等待条件不可抢占条件循环等待条件2.银行家算法表2-2申请的总资源不能多于系统资源数可分期请求资源,请求总数不超过最大需求量可推迟分配等待资源申请后的剩余资源能不满足其他进程的总申请资源的需求,如果可以满足还要测试能满足完成条件的进程完成后释放的资源是否可以满足其他进程全部需求3.解决死锁的策略死锁预防:破坏死锁发生条件,如一次性申请全部资源死锁避免:采用银行家算法死锁检测:检测是否发生死锁,发生则使用死锁接触策略处理死锁解除:剥夺发生死锁的进程,强制回收2.2.4管程与线程管程就是将临界资源的调用封装起来,需要调用临界资源的进程需要进入管程操作,而管程一次只能进入一个进程进行操作达到进程互斥的目的线程:进程申请的资源可以被线程共享使用一个进程创建时默认创建一个线程也叫主线程,一个进程可以创建多个线程实现多项任务并行执行,多个线程共享进程资源。
2023年新版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结合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有关约束条件,设计正确、合理的软件架构,确保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特性;能够对项目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分析、设计与评估;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能够与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相互协作、配合工作;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土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2)掌握系统架构的开发、验证和评估过程及方法;(3)理解相关的软件开发标准和常用的信息技术标准;(4)熟悉主流的基础软件、中间件和应用支撑技术等;(5)掌握软件系统建模、系统架构设计、演化及其评估等基本技术;(6)熟悉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架构、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软件脆弱性等知识;(7)了解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8)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综合应用;(9)了解系统工程及应用的相关技术;(10)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架构合适的系统设计;(11)掌握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12)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系统架构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架构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系统架构设计综合知识1. 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1.1计算机系统概述1.2计算机硬件1.3计算机软件1.4嵌入式系统及软件1.5计算机网络1.6计算机语言1.7多媒体1.8系统工程1.9系统性能2.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2.1信息系统概述2.2业务处理系统(TPS)2.3管理信息系统(MIS)2.4决策支持系统(DSS)2.5专家系统(ES)2.6办公自动化系统(OAS)2.8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3.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3.1信息安全基础知识3.2信息系统安全的作用与意义3.3信息安全系统的组成框架3.4信息加解密技术3.5密钥管理技术3.6访问控制及数字签名技术3.7信息安全的抗攻击技术3.8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与评估方法4.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4.1软件工程4.2需求工程4.3系统分析与设计4.4软件测试4.5净室软件工程4.6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4.7软件项目管理5. 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5.1数据库基本概念5.2关系数据库5.3数据库设计5.4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5.5 No SQL数据库系统6.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6.1软件架构概念6.2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ABSD)6.3软件架构风格6.4软件架构的复用技术6.5特定领域软件架构(DSSA)7. 系统质量属性与架构评估7.1软件系统质量属性7.2系统架构评估7.3 ATAM方法架构评估实践8. 软件可靠性技术8.1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8.2软件可靠性建模8.3软件可靠性管理8.4软件可靠性设计8.5软件可靠性测试8.6软件可靠性评估9. 软件架构的演化和维护9.1软件架构演化概述9.2面向对象软件架构演化过程9.3软件架构的演化分类9.4软件架构可持续演化原则9.5软件架构演化评估方法9.6软件架构演化实例分析9.7软件架构维护10. 未来信息综合技术10.1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10.2人工智能(AI)技术10.3机器人技术10.4边缘计算技术10.5数字挛生技术10.6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11.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11.1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和标准的生命周期11.2标准化机构11.3知识产权(专利和著作权)12. 应用数学12.1概率统计应用12.2图论应用12.3组合分析12.4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12.5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和模拟)12.6数学建模13. 专业英语13.1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考试科目2: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1. 系统计划1.1系统项目的提出与可行性分析1.2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1.3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1.4现有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2. 信息系统架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2.1信息系统架构概述2.2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法(ADM)2.3信息化总体架构方法3. 层次式架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3.1层次式架构概述3.2表现层框架设计3.3中间层架构设计3.4数据访问层设计3.5数据层架构规划与设计3.6物联网的层次架构设计3.7案例分析4. 云原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4.1云原生架构概述4.2云原生架构相关技术4.3案例分析5. 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5.1面向服务的架构概述5.2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5.3面向服务的架构实施过程6. 嵌入式系统的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6.1嵌入式系统概述6.2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的原理与特征6.3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设计方法6.4案例分析7. 通信系统架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7.1通信系统的架构7.2网络构建的关键技术7.3网络构建和设计方法7.4网络安全相关技术7.5案例分析8. 安全架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8.1安全架构概述8.2系统安全体系架构规划框架8.3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WPDRRC模型)8.4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设计8.5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设计8.6系统架构的脆弱性分析8.7案例分析9. 大数据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9.1大数据处理系统概述9.2典型的大数据架构9.3案例分析考试科目3:系统架构设计论文1. 系统建模1.1定义问题与归结模型1.2结构化系统建模1.3面向对象系统建模1.4数据库建模1.5可靠性建模1.6系统评估建模3. 软件架构设计2.1软件架构风格选择2.2软件架构设计2.3特定领域软件架构4.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4.1属性驱动的软件设计方法4.2实时系统设计方法4.3软件架构演化4.4架构质量和评估4.5架构脆弱性分析5. 系统设计5.1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5.2大数据处理系统流程设计5.3 SOA及分布式系统总体设计5.4系统人-机界面设计5.5嵌入式系统设计5.6数据库系统设计5.7文件设计、存储设计5.8通信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5.9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5.10系统性能设计5.11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5.12中间件、构件化系统设计6.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6.1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6.2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6.3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6.4系统可靠性分析、预计与评估7. 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7.1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7.2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与文件的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