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359.50 KB
- 文档页数:42
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产物,它通过文字、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知。
艺术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和观察,通过创造性的表述方式将内心所感所想展现给读者的过程。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包括创意的产生、构思、写作和修改。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
一、艺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艺术与文学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艺术是文学作品呈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得以完美呈现。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创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艺术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创作者能够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描绘场景背景,以及展示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
艺术使文学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语言展现。
创作者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结构的安排体现。
艺术的安排使得作品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例如,在小说中,创作者通过合理的时间、空间结构来展示故事的发展,使得作品更加吸引人。
在诗歌中,通过押韵、格律等手法,创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思想感情压缩成简练的诗句。
再次,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修辞手法展现。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对语言的装饰和运用,使得作品更具魅力。
例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更富有张力和韵味。
三、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过程,创作者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完成一篇作品。
首先,创意的产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起点。
创作者通常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或是从生活中的观察得到一些灵感,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原动力。
其次,构思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过程。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构思过程与物化阶段。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与选择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这是一个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既是我们说的创作表现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
我们一直在追看、讨论的《美人心计》,我们十分期待的《泡沫之夏》、《蓝色佳期》(原著名为《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名为《碧甃沉》),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因为与原著不同而带来的缺憾和思考。
珠玉在前,我不能接受电视剧在剧情上的变动,不能接受演员与心中角色的巨大差距。
但因为有对原著深刻的感情和想对电视剧版本和原著对比的想法,即使失望,我还是一直在看,一路期待。
也会觉得自己十分矛盾,但交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这让我萌发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深入探究的愿望,于是顺其自然的有了写作的欲望。
首先我和几个关注这个类型电视剧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取了大家或褒或贬的意见,我有了更多感悟,但还是坚持最初自己的想法:这归根结底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拿来主义”,即使原有读者群的追捧带来了高收视率,仍不值得推崇。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这几部小说及改编后的电视剧的资料,重点是网友对剧情改编及演员选择的看法。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泡沫之夏》与《蓝色佳期》。
《泡沫之夏》主演被质疑集体装嫩,《蓝色佳期》则被疑“台味”太浓。
仔细翻看剧照,再联系自己当年看小说时幻想的主角形象,我十分唏嘘和感慨,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还有一点无奈。
妆容再精致,服装再华美,也会是我读原著时心中的那个形象。
相信众多忠实读者和我也有一样的想法。
第五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因(一)创作动机的构成●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二)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影响作品的内容●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影响作品的风格(三)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主要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出道新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和升华了的情绪。
●创作冲动总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二、艺术构思(一)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的核心环节。
●形成作品的整体构架。
●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演变。
(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
三、语言呈现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需要考虑到下列几点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追求独创性。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一、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我课题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二、艺术情感艺术情感于日常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
三、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艺术想象的特点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二)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四、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作家与生活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
一个作家应该的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教学目的:了解文学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过程一、创作的发生(一)创作动机的触发创作动机,是推动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念头,是创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和能量。
动机产生是需要与刺激合力作用的结果。
需要是动机的内部动力,动机首先由需要而产生。
需要有高有低。
一个优秀作家的需要应当是高层次的,即应当是出于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满足人民需要、时代需要而创作。
低层次的需要应当注意在创作中遵循艺术规律。
创作动机的产生还需要外在刺激。
外在刺激对创作动机的引发往往具有偶然性,但在偶然中潜存着必然因素。
外在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感性事物,有的是观念或意念。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⒈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⒉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⒊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⒋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想象中对未来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设计过程,是艺术地把握世界和反映生活的总体设计过程,是在观念中创造出以艺术形象(审美意象)为中心工作和最主要任务的过程。
以叙事文学作品为例,艺术形象即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形象的触发、形象的酝酿和形象的形成。
形象的触发又叫形象的受胎,它是作家、艺术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情感积累后,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企图把某些人物表现出来的主观印象。
它建立起了形象的雏形,是形象形成的基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已走过了数个春秋。
回首过往,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困惑,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此,我将对我的文学创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期为自己今后的创作之路提供借鉴。
一、创作历程1. 初涉文学在我初涉文学创作的岁月里,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和模仿。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名著,我逐渐了解了文学的魅力,并开始尝试写作。
那时,我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2. 深入探索随着创作的深入,我开始尝试小说、诗歌等多种体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之道。
3. 挑战自我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我,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我曾尝试写长篇小说,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尽管作品不尽完美,但它让我明白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
二、创作心得1. 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有温度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作品中。
2. 不断学习,提高素养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我注重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与同行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过程中,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不拘泥于传统,尝试运用新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更具特色。
同时,我还关注社会热点,将现实问题融入作品中,提高作品的社会价值。
4. 坚持写作,持之以恒文学创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坚持和毅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取得了点滴的成果。
三、未来展望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同时,我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文学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充满艰辛与喜悦。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艺术成就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艺术成就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无论是古代文学的鼻祖《诗经》,还是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之作,都以其独特的创作过程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方法以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等角度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艺术成就。
一、创作背景与文化环境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诸如《诗经》等古代文学经典,经常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创作背景和文化环境赋予了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
二、创作方法与技巧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与技巧丰富多样,各个时期和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而在古代小说创作中,经常运用对话、叙述等手法来展示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三、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仅对中国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妙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西游记》则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使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艺术成就的评价标准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美学的追求和艺术表达的独特之处。
对于诗歌而言,其韵律、运用以及意境的表达都是评价其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
而对于小说而言,则包括情节的布局、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等多个层面。
通过对这些标准的评判和比较,可以更好地衡量一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价值。
总结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艺术成就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