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行政管理培养方案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行政管理培养方案:
1. 了解基本知识:学习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专业技能:学习并掌握政府规章制度、行政法律、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等行政管理相关的技能。
3. 实践能力培养:参与实习项目或项目工作,亲身体验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与挑战。
同时,培养与人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参与教授指导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研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术水平。
5. 学习政府与社会关系:学习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各方的关系,了解社会需求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平衡与互动关系。
6. 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行政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7. 培养全面素质: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8. 发展领导能力:通过参与组织管理、团队管理等实践活动,培养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
9. 提升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行政管理的发展和最新趋势,学习国际组织与外交事务等内容,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0.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积极参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保持专业素养的竞争力。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1。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工作,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系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除学校规定的各项通识教育科目之外,要求学生接受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训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和知识,尤其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和一般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通晓当代中国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的基本情况,具有从事现代行政管理所必备的外语、公文写作、电子信息处理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从事实际行政领导、决策和人事管理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行政组织学、行政法学、行政监督学、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政府、西方行政学说、行政案例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政治学原理、市政学、社会调查与统计、线性代数D等。
七、双语课程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行政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7修订版)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培养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专业负责人:院长(主任):主管校长:王刚(盖章)2018年5月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代码:120402 名称:行政管理英文名称:General Administration二、所属学科门类代码、名称代码:1204 名称:管理学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具有一定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基本公共服务精神和包容理性的良好品质,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能扎根青藏高原,服务民族地区,适应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行政岗位职业要求,具体从事政策研究、宣传策划、人事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秘书、应急管理等行政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学习系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操作技术。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一)素质要求1. 思想道德素质。
爱国守法,讲求诚信,开放包容。
具有良好个人道德修养;2. 政治思想素质。
有一定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辩证看问题;3. 行政精神。
具有公共利益、公共规范、公共服务意识和忍耐坚强的品质,能够在民族地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4. 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文艺素质,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
(二)知识要求1. 学科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2. 公共政策知识。
了解政府法规及公共政策,了解基本民族理论与知识,了解民族相关政策;3. 工具性知识。
数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社会调查与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4. 专业性知识。
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行政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
(三)能力要求1. 具有信息检索、社会调研、处理政府电子公务的能力;2. 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公共事务、公共政策认知与分析能力;3.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4. 具备知识获取与应用,解决行政事务及一定应变能力。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同学们!咱们这个公共管理专业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专业。
它可不是只管管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呢。
小到社区的垃圾处理、老人照顾,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和咱们这个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单说,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序、更公平、更高效。
二、培养目标。
# (一)总体目标。
咱们这个专业要培养出的是那种全能型的公共事务小能手。
不仅要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能够发现社会问题,还得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无论是在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还是企业的公共事务部门,都能像超级英雄一样闪亮登场,为公众利益冲锋陷阵。
# (二)具体目标。
知识方面。
1. 得把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扎实了,像什么公共政策啦、公共组织啦,这些就像是咱们的武功秘籍,得烂熟于心。
2. 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共事务管理知识,比如说教育领域、卫生领域、环保领域等等。
这就好比是了解不同门派的功夫,遇到啥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能力方面。
1. 沟通能力得杠杠的。
要能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上到政府官员,下到社区居民,都得能聊得来,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出去,还能理解别人的需求。
这就像是学会了多种语言,能在不同的人群中自由穿梭。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上的公共事务问题就像一个个小怪兽,咱们得学会分析它们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打败它们。
3. 组织协调能力也不能少。
有时候一个项目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一起合作,这时候就得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素质方面。
1.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咱们学这个专业可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要为了公众的利益着想,就像那种心怀天下的大侠一样。
2. 还得有创新精神。
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共事务管理也不能总是老一套,要能想出新点子、新方法,让公共管理更加与时俱进。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课程。
这些课程就像是咱们的思想灯塔,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城市和乡镇的公共事务管理为特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现代行政管理特别是从事城镇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宏观的政治学、管理学和行政学思维,以及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基本管理能力;2、熟悉现代城镇公共事务管理业务,具备在城镇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从事各类公共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4、具有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5、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1、开展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和辅修其他专业和学科课程,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城镇管理的一线,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专业见习、专业调研和专业实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3、通过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挑战杯大赛等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城市和乡镇的公共事务管理为特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现代行政管理特别是从事城镇公共事务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学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宏观的政治学、管理学和行政学思维,以及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基本管理能力;
2、熟悉现代城镇公共事务管理业务,具备在城镇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从事各类公共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
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4、具有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5、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8、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培养途径
1、开展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和辅修其他专业和学科课程,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城镇管理的一线,实行开放式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专业见习、专业调研和专业实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3、通过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挑战杯大赛等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本专业要求修满 164 学分,其分配为:公共基础课 49 学分,学科基础课33 学分,专业必修课 18 学分,专业选修课 30学分(其中专业限选课 16 学分,专业任选课 14 学分),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 1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4 学分(含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4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四年。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管理学A、行政学原理、行政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B、管理定量分析、管理心理学、政府经济学A、行政法学、公共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领导学、公共财政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一)实习类
1、我国行政管理环境的认识教育
第二学期结束后,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暑假深入城市、乡村,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我国行政管理的内外环境。
回校后写出调查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现状调查
第四个学期结束后,安排学生利用暑假到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思考如何推动我国行政改革。
回校后写出调查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电子政务模拟实习
在开设《电子政务概论》的基础上,在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在实验中心进行电子政务模拟实习。
进行网上审批、政府采购、政府网页开发制作等项目模拟,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4、毕业实习
第八学期进行。
要求学生将在校学习的知识整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就业作充分的准备。
(二)实训类
1、非营利组织创设方案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有创造性地开展咨询和管理工作,第七学期,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策划一套创设某一非营利组织的方案,为解决某一类特定的社会问题提供组织架构等。
学生所撰写策划文案参加比赛,由专业教师和有关专家评定等级,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公共政策制定与评估模拟
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共部门或社会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社会的公共问题,并就如何进入公共议程、制定公共政策并进行有效评估,写出模拟政策制定与评估报告,经系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3、模拟公职竞聘
为检验学生对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角色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演讲、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技能,特设定这一环节。
在第六学期,要求学生撰写公职竞聘和就职报告各一份,并进行的公职竞聘演讲,根据演讲报告和实际演讲综合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4、模拟面试
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组织针对某一类公共职位的模拟面试,要求学生在熟悉某一职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从着装到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准备。
第六学期,我们采用现场随机抽取题目和临场自由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面试,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
(三)论文类
1、学年论文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六学期完成一篇学年论文。
评定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毕业论文
第七、八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撰写一篇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评定综合成绩后,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类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相关学科竞赛及第二证书学习等,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内容依据《湖南商学院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学分认定办法》及相关细则,经学校认定后获得相应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五)其他类
1、军训
在新生入学后立即进行军训,时间为两周。
2、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
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掌握求职技巧,以讲座形式开设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分八个学期进行。
六、教学计划进程表
方案制订负责人:教学院长签字:院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