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压强综合题型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34.00 KB
- 文档页数:27
压强考点及知识点考点一:固体得压力与压强①压力:①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得力叫压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得因素有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懨幀膩纡亚倫颮。
、压强:1定义:叫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就是物理量压强公式其中各量得单位分别就是:。
组燭挝覯恽鈷缦。
4压强单位Pa得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得压力约。
铁路钢轨铺枕木就是用得方法减小压强菜刀刀口很薄就是用方法增大压强、柵扪题滢忾詎锲。
考点二:液体得压强1、液体得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得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工具:用途:。
(3)液体压强得规律:① 液体对容器底与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得压强都相等;①液体得压强随深度得增加而增大;①不同液体得压强与液体得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公式中物理量得单位为:p:Pa;g:N/kg;h:m从公式中瞧出:液体得压强只与液体得密度与液体得深度有关,而与液体得质量、体积、重力、容器得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得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辭勝韩銥訐蚀琿。
2、连通器:①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得容器①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得液面保持相平①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就是根据连通器得原理来工作得。
考点三: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得物体得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就是有区别得,如高压锅内得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辊刚裊屆暈馴潰。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 证明大气压得存在得著名得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得实验测定:(4)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得大小。
(5) 1标准大气压= mmHg= cmHg= Pa1标准大气压 ,可以支持____mm 高得汞柱,可以支持水柱高度约 m 4、大气压得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得大气压强都相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固体和液体压强计算题求解思路分析
压强问题时,一般求两个量,一是压力,二是压强.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特点,固体和液体求解时思路上有所不同.
1.固体:先压力后压强
固体压强问题可以由二力平衡比较容易的求得压力F,再利用P=F/S求得压强.所以固体一般是先压力后压强.
2.液体:先压强后压力
由于液体是在容器中,液体对容器的压力与容器的形状有关.当容器不是柱形容器时,在初中阶段利有二力平衡观点无法求得压力F,所以不先求压力,而是利用液体自己的公式P=GH,求出压强,再利用F=PS求压力.
例题:
有一容器重1.5N,底面积为100CM2,装了重24.5N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距容器底部20CM,则
(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是多少?
(2)水对容器的压力、压强是多少?
分析与解:
容器与桌面是固体间的相互作用。
先压力后压强
由于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所以F=G=24.5N+1.5N=26N
P=F/S=26N/100CM2=2600PA
水与容器间是液体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
先强后压力。
由P=GH=1103KG/M310N/KG0.2M=2000PA F=PS=2000PA100CM2=20N。
压强题型总结一、固体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深度。
特点:在同一深度下,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密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液体深度;减小液体密度。
三、气体压强定义:气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气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特点: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不同,它与大气压强无关,只与气体自身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气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气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四、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地球表面有重力场,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压强。
特点: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空气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气压计、抽气机等。
五、流体压强定义:流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流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流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液压机、喷枪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流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流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六、特殊压强题解某些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压强问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以下是常见的特殊压强题解方法:利用平衡状态求解: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可以使用该方法求解未知量。
比如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可以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求出大气压强。
利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求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其合成或分解为简单的力,再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固体和液体产生的压强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压强的定义与固体产生的压强的计算1.压强(符号:p):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压变形公式:F=pS ;S= 。
力,单位:N;S—受力面积,单位:m2。
1Pa=1N/m2二、液体产生的压强的特点与计算1. 液体产生的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计算公式:p=ρgh。
ρ—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h—深度,单位:m。
变形公式:ρ= ;h= 。
三、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
2.连通器中液体的特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
3.常见的连通器:茶壶;锅炉水位计;水塔与自来水管;船闸;下水道的弯管;公路涵洞等。
典型题分析1、如图19,水平卓面上放有圆柱形温水杯、它的重为3N、底面积为300cm2、溢水口距杯底20cm.内装水的深度为1 8cm将一体积为1000cm3、密度为0.9 g/cm3的正方体木块缓慢放人水中不计溢水杯厚度,求:(1)木块的质量m;(2)木块放入前,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F;(3)木块放人水中静止后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p。
2、如图19,水平卓面上放有圆柱形温水杯、它的重为3N、底面积为300cm2、溢水口距杯底20cm.内装水的深度为1 8cm将一体积为1000cm3、密度为0.9 g/cm3的正方体木块缓慢放人水中不计溢水杯厚度,求:(1)木块的质量m;(2)木块放入前,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F;(3)木块放人水中静止后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p。
3.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
下列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施加相同压力,图钉尖面积越小,越容易压入墙面B.用菜刀将肉切成肉片时,刀口越钝,所用压力越小C.列车很重,在铁路的钢轨下铺放轨枕,可以防止压坏路基D.“奋进号”潜入深海,承受的压强很大,需用特殊材料建造4.(2021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B.在铁轨下面铺枕木C.书包背带做得较宽D.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5.如图为帕斯卡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向细管里只灌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
压强:(一)固体的压强1、压力的观点(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方向老是与物体的接触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成效主假如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观点(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遇到的压力。
(2)压强的物理意义: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成效的物理量。
(3)压强的公式:p=F/S。
(4)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Pa);1帕斯卡相当于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
3、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4、压强的推导公式:p=ρgh (知足条件:柱形固体自由搁置在水平面上)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1)自由搁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可是重力和压力不是同一个力,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如图 1 所示)( 2)其余方式搁置时,压力与重力无直接关系。
(如图2、3、4所示)6、固体压强的切割、叠放问题(1)常有的切割问题包含横向切割、竖向切割、不规则切割等等。
(2)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解决方法:第一,求物体的面积或许面积之间的关系;而后,求物体的重力再找压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再依据压力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求压强并进行计算。
7、固体压强的多状态计算(1)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画出受力剖析图;(2)列均衡方程求解压力;(3)依据公式求解出压强的关系。
8、固体的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1)当接触面积 S 不变时,压力前后发生变化,压强也跟着发生变化,压力的变化量为F,压强的变化量为p,故ΔF与Δp之间的关系为p= F/ S。
( 2)当压力 F 前后不变,接触面积发生变化时,没有简单的表达式。
时间:备注:压强:(一)固体的压强例 1、(切割问题)有一边长为 a 的平均正方体对水平川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 p,若切去边长的正方体暗影部分,则节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压强为。
固体、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梳理和典型练习知识梳理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作用点在被压的物体表面上,方向与被压表面垂直,指向被压物体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是重力;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
⑶ 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 A 、B 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 、C 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4)1Pa 物理意义:物体在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5)应用: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以下例子在选择题中常考①骆驼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在沙漠中行走自由②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加压强,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二.液体的压强(1)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计算专题一、固体压强计算1、小雨体重450N,如果他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5m2,则她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如图所示,一个方桌重75N,桌上放有一台质量为20kg的电视机,桌子每只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cm2,求桌子对地面的压强。
3、如图所示,物体A重30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为一正方体,边长为2cm,对地面的压强为3×104Pa.则(1)A对地的压强是多少Pa?(2)B对地面压力是多少N;(3)如果把A重叠在B上起来,则B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4、如图甲所示,边长20cm,重20N的正方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重12N的正方体A叠放在B上.求:(1)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画出正方体B所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乙,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5、圆柱体A 的体积是8dm³,密度为5g/cm³。
B 是边长为4dm 的正方体。
如图叠放时,A对B的压强是1×104Pa,地面受到的压强是1.25×104Pa。
求:(1)物体A的质量。
(2)物体A的高度。
(3)物体B的密度。
6、一立方体A边长为0.2m,密度为2×103kg/m3,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
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A时,A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不计绳重和摩擦)求:F为多少N?(请写出解题思路、并画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7、用大小为10N的拉力竖直向上提一个密度为2.7×103kg/m3,边长为0.1m的正方体,但未提起(如图所示)则此时它对地面的压强P为多少?(请画出正方体的受力示意图)二、液体压强计算1、如图所示,一个装有酒精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则:(1)a点所受的压强大小为?(2)b点所受的压强大小为?2、潜水员潜到三峡水库20m深处,若他的身体表面积为2m2,他受到水的压力多大?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水的深度h1=8cm,其顶部的面积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6cm,则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多少?4、一艘轮船在深20m的河水中,船底距河底5m,在船底有一个面积为4×10-4m2的小阀门,求:(1)船底受到水的压强多大?(2)小阀门受到水的压力多大?5、一个柱状容器甲,装有某种液体深度为20cm(如图),甲容器底面积为10cm2,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为3×103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