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复调乐曲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贺绿汀《牧童短笛》的呈示部(20分)①二声部对比复调手法(5分)②音高、节奏、结构、旋律形态、演奏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对比。
(5分)③上声部在强拍进入,下声部空一拍后,以弱起进入,并在上声部停顿处进行补充。
(5分)④两声部之间你上我下、你静我动、你疏我密、你强我弱。
(5分)2、冼星海《保卫黄河》的轮唱部分:(20分)①这是一首卡农乐曲。
(5分)②成功运用了卡农手法。
(5分)卡农模仿的旋律性较强,后出现的声部连续不断的模仿先出现的声部,如影随形。
(5分)③纵的方面:模仿声部可以在开始声部的上方或下方任何音程关系上进入;横的方面:模仿声部与开始声部的进入应强、弱一致,且进入时间不宜太迟。
(5分)二、二声部复调乐曲写作(每题30分,共60分)说明:因复调乐曲的写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人的写作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学生的答题只要能正确运用复调学的各种原则,写作的两声部在横向进入时间、纵向音程结合、终止式、和弦外音等方面处理恰当,两声部各自的旋律线条流畅,就可判作正确。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对比复调写作:(30分)按指定的固定调做一音对混合节奏的写作。
2、模仿复调写作:(30分)根据开始声部的提示,写作6小节以上八度卡农乐曲。
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够可另附页。
2.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试题一并交系主任,系主任审核签字,公共课交教务处,专业课留各系。
3.试卷评阅完后,此表随试卷装订在一起,专业课由各系、公共课由教务处保管、存档。
1。
1复调音乐定义: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具有各自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2织体:声部组合的方式织体形式:比复调:同事组合的各个声部具有独立的,相互对比的旋律进行与节奏型模仿复调:主要旋律在一个声部出现后,紧接着在另一个声部出现支声音乐:民间常见的一种多声部组合方法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或演奏同一旋律某些声部时而加花变奏,时而与主旋律汇合在一起,是单声部音乐的一种发展形势支声音乐具有即兴性,不确定性,稳定性不够,规律性不强3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相互关系主调音乐:同时运动的几个声部中有一个省不是主要旋律,其他声部作为陪衬主调音乐分为伴奏音型式,和弦式复调音乐:横纵发展结合4乐的表现作用揭示音乐形象:同时表达几个形象同时表达一个形象或一个形象的不同侧面促进乐思形成连续不断的发展加强乐曲结构上的统一性16世纪前严格复调,18世纪后自由复调,巴赫分界线5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旋律进行要有起伏,层次,前进动力旋律极限音高点低点集中点线条起伏的平衡点多次连续重复一个音属于宣叙调的写法6旋律的节奏时值安排:强弱的地位,地位重要的在强音,时值长旋律向上进行时:短时值在前长时值在后旋律向下进行时:长时值在前短时值在后切分音型应用:改变强弱规律休止符处理:突出另一声部五声调式的旋律写作分为:同宫音,同主音7单对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都有各自的旋律进行相互间形成对比统一的结合,而声部结合的关系上不作任何其他变动的写法(对比复调)·8二声部写作基本对立:横向统一:纵向(和声学)9音程协和音程不宜过多使用完全协和:纯一纯四纯五纯八不完全协和:大小三,大小六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大小七,增减音程构成不协和音程的两个音其中一个作为不协和音处理的,另一个音则可自由进行,根据其构成形式分为:旋律性不协和音:经过音,助音,换音和声性不协和音:倚音,留音(二度到三度,七度到六度)10声部进行同向,反向,平行,斜向11五声调式叠置同宫音和不同宫音12声部对比:节奏,旋律动向,不同乐句结构,自然音与变化半音,级进与跳进13织体类型:性格化织体(主题并列,固定音形,长音衬腔)衬托性织体(等时值连续进行,点相结合,呼应式织体14开始与结尾的处理开始两个声部先后进入,两个声部同时进入结尾两个声部先后结束,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复调对比式二声部的织体形式及其特点
复调对比式二声部的织体形式是指在音乐作品中,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独立的声部,且这些声部之间在旋律、节奏和和声上相对独立,形成对比和互补的关系。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 独立性:在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中,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独立的旋律线,都是具有完整性的。
它们相互独立,不会互相干扰或混淆。
这种独立性使得整个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2. 对比性: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中的各个声部之间会进行对比,通过音高、节奏和和声等方面的对比,使得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对比性也是增强作品表现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3. 互补性:尽管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中的声部相对独立,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呼应和补充的关系。
通过相互补充,可以在音乐中创造出更加丰富和谐的效果。
这种互补性是增强作品整体性和和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和声性: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中的声部之间在和声上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和声处理,可以使声部之间的关系更加连贯和和谐。
和声性是保持作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复调对比式二声部的织体形式具有独立性、对比性、互补性和和声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复调对比式二声部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1体现了中西方音乐理论创作相结合,形成具有代表贺绿汀风格的钢琴曲。
在《牧童短笛》五声调式中,呈式段音程配置手法十分自由,灵活运用三、六度音程,很好的给听众呈现乐曲表达的意境。
钢琴曲中段,能够看出左手带有音节下行的特点,这种创作手法在和声功能上有一定减弱作用。
欢快富有动力性的旋律与和声音型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民族色彩和对追求创新精神已体现在音乐中,是丰富和声效果一次创作。
在复调写作手法的运用。
贺绿汀在复调音乐上运用旋律进行对位创作,采用西方复调对位技法与中国民间旋律相结合。
《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音乐中最早成功的探索有中国风格的复调与西方对位法相结合:从复调音乐特点看,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支声,而且又有西方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模仿复调。
第1小节左手部分,以大致对称的二声部对位,以左右手两层互为倒影构成,又有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写作。
第8小节可以看出左右手分别向下移低五度进行对比,具有中国特色调性音乐的自由复调。
有的乐句采用“鱼咬尾”写作,当右手旋律进行到休止时,左手声部开始“咬”着右手结尾音。
这样的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
三、演奏特点(一)连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是一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部分与再现部分的形成是对比复调的二声部,带有乐句的上下对答特点,渲染了愉快的气氛。
演奏时左右手分句相互交织、互为补充要带有歌唱性演奏技巧用连奏来表现。
在高声部以八分音乐和十六分音符为主,演奏时要有流畅的旋律跑动,低声部以四分、八分音符演奏舒缓为背景衬托;反之,对答时高声部起衬托背景作用,低声部旋律流畅跑动进行。
演奏时需要注意乐曲的连线,像一句一句的对话,分清乐句的旋律走向,体现出不同旋律强弱关系。
乐句连奏的声音不能太僵硬,要带有欢快歌唱的特点,体现牧童放牧时悠然自在的情景。
连奏时手腕要放松不能坚硬,手腕推动旋律进行要具有歌唱性、连贯性。
(二)半连音旋律声部小乐句单声部演奏具有歌唱、抒情性,然而有些乐句出现了半连音。
名词解释、填空1、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同结合或相继结合),协调的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2、由于声部关系的不同和运动形态的差异,复调音乐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对比式复调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便构成了对比式复调。
(2)模仿式复调音乐:在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全相同或加以变化),于是,在依次展现的音乐材料间,便形成了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
(3)衬腔式复调音乐(或称支声复调):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同步展开,便会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时而合并;在节奏关系上时而一致,时而加花装饰或删繁就简。
3、典型的延留音:是由前一个小节用连音记号延留下来,与另一声部在强拍上形成不协和音。
这一过程包括:预备-延留-解决4、模仿的概念:复调音乐中的模仿是同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全相同或加以变化)构成的。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因素1、同一音乐材料2、不同声部3、先后出现。
5、最先出现的声部叫开始声部,它所述的音乐材料称为起句,后出现的声部叫模仿声部,其旋律称作应句;由起句延续下来并与应句作对位结合的音乐材料称为对句。
6、模仿分为简单模仿(局部模仿)和卡农模仿(连续模仿)两类应句只重复起句(即开始声部的首部)的模仿是简单模仿;应句如果不仅重复起句而且还重复它随后的对句,并连续不断地模仿下去,便形成卡农式模仿。
7、卡农是外来语Canon(英)的译音,原词意为“准则”、“规律”句号。
在音乐上是指不同声部按一定的时间(和音高)间隔,有规律的先后出现同一旋律,构成连续不断模仿关系的一种音乐形式。
8、八度模仿:是指应句对起句作八度或八度的倍数(同度、双八度等)的模仿。
对于复调的高级形式赋格来说,不仅包括主题还包括答题,主2、变奏手法作品的发展还包括变奏,通过对其时值、节拍、速度等的改变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21以下是三连音的快速变奏:除了以上手法,旋律的发展手法还包括逆行、扩充、紧缩、模进或者卡农式模进来进行模仿,这些手法让旋律更丰富,织体更高级,让主题不断发展发展在发展,却又从来没有脱离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运用这些发展手法进行发展,这些手法是音乐作品创作的先驱。
(二)对位手法巴赫的写作用到的复对位技术,是巴赫每首曲子的点睛之笔,首先巴赫的对位处理是完全严格遵循音乐对位法则的,不仅如此,巴赫通过对音符音程上下关系的控制,使得曲子变得更生动,更多彩,更缤纷绚丽,体现了独特的艺术色彩。
1、二声部复对位以上为常见的八度二重原位对位和转位对位,我们可以看出音程还是严谨的以三度和六度为主处理,运用了延留音,当然延留音的使用是有道理的,延留之后必须下行进行级进解决,从而体现出从不协和到协和的处理,也给人一种满足的心理感受。
这种手法也一直沿用到现代作品之中,现在学习钢琴的孩子们练习的车尔尼599中好多曲子都是运用这种复对位处理来写作。
2、倒影对位以上为巴赫运用比较多的倒影对位,通过以第三级音为轴,从而使得乐曲中的主功能音和属功能音交换位置,这是一种对位手法,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发展手法,可以在主题节奏不变的情况下,让听者聆听主题旋律上下声部互换,功能对置的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这种倒影对位也对现代作品做出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手法可以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作品中,更加完美的实现功能转换和扩展。
(三)和声的运用巴赫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七和弦、九和弦,并擅长运用离调和弦巧妙地进行离调或转调,巴赫在赋格曲的写作中,没有直接单单地运用主调思维,但是其中还是包括主调元素的。
[7]巴赫用的最多的就是留音技法了,体现了和声风格的大胆创新,甚至影响到了古典主义的几个音乐家。
其实现在好多作品的和声都非常的和谐,不敢采用一些复杂的和弦,巴赫的和声技法的运用真的需要我们好好借鉴,不仅是在钢琴曲领域,在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的和声中也可以好好运用这些七和弦、九和弦和离调和弦,使得作品的和声变得更加的灵活和多彩。
第三单元对比二声部的复对位一、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概念复对位也称为繁复对位或可动对位,是指对比二声部复调结构中的两个旋律有多种结合形态。
首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是一种结合模式,再次陈述时两个声部按照一定的对位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或两个声部横向关系改变,或两个声部纵向关系改变,或其中的一个声部自身形态改变,或两个声部自身的形态均发生改变等。
二、对比二声部复对位的种类常见的对比二声部复对位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纵向可动对位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纵向可动对位。
有时,两个声部纵向关系发生变化时会形成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这种纵向可动对位又称为二重对位,常用的二重对位的形式有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十二度二重对位和十度二重对位等。
1.八度(十五度)二重对位八度(十五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九(十六);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七(十四)。
例4.12.十二度二重对位十二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三;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十一。
例4.2十度二重对就是两个声部进行纵向可动对位时发生了上下声部位置的交换,若两个声部是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引起上下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和为十一;若两个声部是同向运动而引起易位的,则两个声部移动的音程度数之差为九。
4.3例(二)横向可动对位构成对比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变形结合时,各自的旋律形态不改变,两个声部的纵向关系不改变,只是两个声部的横向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复对位就称为横向可动对位。
浅议民族风格中对比式二声部复调的写作作者:刘冬萌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摘要】在作曲技术理论中,复调、和声、曲式、配器等理论小心翼翼地陪伴着旋律,虽然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占有相对更重要的位置,但是整体来说多声部音乐的四大件还是始终保持着和谐统一的。
复调作为多声部旋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直被中西方作曲家视为独立灵魂的旋律,我国民族风格作品中,用对比式复调的创作手法较为常见。
在创作中,二声部是最容易学会的,本文将结合我国民族风格探讨对比式二声部复调的写作。
【关键词】民族风格;对比式复调写作在对比式复调音乐中,二声部相对于更多的声部来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写作,写好二声部,更多的声部写起来会是得心应手。
所谓对比式复调,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旋律有机结合而成的复调音乐”。
一、民族风格音乐作品的风格存在于艺术之中,是音乐作品的特征、格调和品质。
而从作曲角度来看,音乐风格离不开地域、民族及作曲者的喜好,民族风格一般可以定义为某个民族,由于长期的历史、地理环境、人情等原因形成的一种音乐语言。
音乐的民族性是作曲家运用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土化的音乐语言来进行创作,较为传统,我国所创作的民族风格作品通常也是这样划分的,更有创作的个性与特点,容易被听众接受。
(一)音乐旋律的调式民族风格最主要的体现即是调式,是其音阶构成,不同的音阶构成方式,直接影响到旋律,进而影响到音乐风格的形成。
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其调式的运用来源于民族调式,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宫、商、角、徵、羽分别作为主音,偶尔加入清角、变宫、变徵、闰这四个偏音来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
所以,在创作民族风格的复调之前,一定先确定音阶的构成音再开始动笔。
(二)典型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型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新疆的切分节奏加平均时值的两个八分音符,蒙古族模仿马蹄声音的后十六节奏,江南吴越传统文化的舒缓节奏等。
因节奏的多样,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民族风格。
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作者:王娜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5期摘要:复调是西方钢琴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技法。
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钢琴创作的开始,复调技法也随之开始了其在中国钢琴中的应用历程,并为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鉴于此,本文从复调技法的含义谈起,就其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对该技法和中国钢琴作品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复调技法中国钢琴创作运用和发展一、复调技法的含义复调是西方音乐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创作手法,是指两段或多段以上同时进行的,而又互相区别和联系的声部。
这些声部既可以独立存在,同时也能和其它声部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鲜明的和声关系。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而同一旋律的先后模仿则叫做模仿复调。
通过该技术,能够获得更加丰满的音响效果,使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大为增强。
二、复调技法在中国钢琴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一)20世纪初的起步期20世纪初,伴随着钢琴传入中国,一大批有志之士随之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
复调技术最先被运用,是在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
如赵元任创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黄自的《思乡》和青主的《大江东去》等,都在钢琴伴奏部分中运用了复调技法,通过该种技法的运用,使原本略显单薄的伴奏得到了扩展和丰富。
而这些歌曲之所以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精美的伴奏。
比如在黄自的《思乡》中,其创造性的运用了钢琴造型的手法,利用复调描绘出了一幅春雨潇潇、柳丝轻拂的意境,使整个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大为提升。
1934年,美籍俄裔的音乐家齐尔品来到了中国,并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大赛”,其中获得第一名的便是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该首作品中复调技法的运用是十分明显的,作品采用了自由的对比二声部写成,共有两条旋律线交相辉映,既有西方作品中的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又有中国民间音乐中的支声写作,运用了大量的四、五、八度音程,很好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声部歌曲名词解释1交替二部-----两个不同声部交替演唱某一旋律.它是齐唱的一种变体,也是二声部歌曲的一种.它即是单声部歌曲,也是带有多声部的呼应效果.2常见的交替演唱手法1重句式2问答式3衬托式4垛句式3交替二部的复调因素1和声音程的运用2交替二部的衔接的复调因素3交替二部的延长的复调因素4支声二部-------两个声部时分时合,两个声部有时齐唱,有时又分成两个不同曲调的声部.但是都是以齐唱为主5声部进行–-- 1同向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向同一个方向进行2反向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向相反的方向进行3斜向进行—一个声部保持着同音进行,另一个声部向上或向下进行6声部的分支与汇合规律1旋律上跳高低分支2首尾汇合中间分支3前后呼应对称分支4自由装饰加花分支7二部歌曲的多声手法1和声重视和声结合,安排,序进,旋律没独立性2复调-注重两个声部的横线美. 8单对位的技巧1两声部的曲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两个声部的曲调在调式上协调性3两个声部的曲调与调式结合在一起要协调4歌曲重要支点和弦的选择二部歌曲写作所涉及的和声问题1和声音程与和弦2歌曲结束时所选用的音程与和弦3歌曲结束对骨干和弦的强调4歌曲重要支点对和弦的选择9同声组合1女声二部合唱柔和优美2男声二部歌曲雄浑有力3童声二部歌曲纯洁10混声组合1男女分部混声合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音色对比鲜明,两个声部横线美) 2高低分部混声女高男高女低男低(音响效果雄浑丰满)11交错-指第二声部所唱的音高于第一声部所唱的音12假交错-指在记谱上虽然出现了声部交错,然而从实际音响效果来看,两个声部却无交错. 特征似交错又并非交错13同节奏二部歌曲—两个声部在节奏上基本相同的二部歌曲.特征-节奏相同,音调不同14同节奏二部歌曲的基本形态1声部的平行衬托(3456) 2旋律的对位位置3和弦的横向综合15同节奏的二部歌曲的技术处理1有关主旋律突出的问题2有关两个声部音程距离的问题3有关两个声部音程结合的问题4有关两个声部音域安排的问题5有关两个声部结构安排的问题16不同节奏二部歌曲-两个声部在节奏上基本不同的二部歌曲特征-繁简相对上简下繁17繁简相对—两个声部的节奏关系18不同节奏二部歌曲常用的复调手法—1加花与简化2呼应与填充3长音衬托与固定音型4自由模仿5对比性的衬腔与主旋律19民歌素材的运用1保留原民歌的曲调,另写一个声部2原民歌曲调在二声部中交替出现3保持原民歌的骨架4运用民歌素材自由发展20民歌改编中的音乐风格问题—1调式的运用1同一调式2调式的对比2和声音程的运用1同音列的五声音阶级进2平行4度5度3大二度音程的运用4偏音的出现21重复—在单声部歌曲中,两个相同的音乐素材先后出现22和应—在二声部歌曲中,两个相同的音乐素材先后出现在不同声部23模进—不同高度的重复24五度模进—第二个声部是第一个声部的高五度重复25五度和应—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的高五度和应26反向重复—在单声部歌曲中,将原旋律作方向进行的重复.如上行变下行,下行变上行\27反向和应—在二部歌曲中,两个相同的音乐素材作反向进行先后出现在不同声部28轮唱(同度,八度和应) –同度(八度上)连续不断的和应29轮唱曲-一个声部先行,在隔一两小节后,另一个声部作同度和应30同节奏轮唱—1垛句式2同音反复式3密集和应式31密集和应----和应声部进入紧凑32先行声部---轮唱曲先唱的一个声部33和应声部—后进入的另一个声部31先行声部—轮唱曲先唱的一个声部和应声部—后进入的一个声部35卡农曲的结束—1先行声部等一下2和应声部赶上去3卡农结束的变化处理36严格和应-两个声部在全音与半音关系一样37自由和应—为了不构成转调的感觉,无论是4度或5度卡农都将其变化音的升降记号省略.38无终卡农—先行声部演唱结束后,音乐并不结束,又用卡农手法从先行声部从头唱起.39反向卡农—和应声部将先行声部的旋律作反向进行的卡农手法40八度复对位与十五度复对位的异同八度复对位是将某声部作八度转位的对位手法十五度复对位是将某声部作十五度转位的对位手法相同---不改变音名,改变其音高异-1原曲调两个声部的音域在八度以内,可用八度或十五度复对位手法2原曲调两个声部的阴阳超过八度,只可用十五度复对位手法41.十度复对位的规律---1协和音程2不协和音程3避免平行3 ,6,10, 4大于十度的音程少用42低十度转位---将第一声部移低十度的转位手法高十度转位—将第二声部移高一个十度的转位手法43高八度低十度转位---将第二声部移高一个八度,同时,将第一声部移低十度的转位手法44低八度高十度转位---将第一声部移低一个八度,同时,将第二个声部移高十度的转位手法。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音乐表演专业考试作业课程《复调》题目: 二声部对比性复调和模仿性复调的异同专业班级:09级音表(2)班学号:20092411310060姓名:高雍杰时间: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的异同复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复调包括两种形式,即对比性复调和模仿性复调。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性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性复调。
主要讨论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的异同。
一.二声部对比性复调对比性复调的特点在于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构成对比式关系。
而二声部对比性复调即两条不同旋律的结合,是复调音乐中最常见的形式。
由于声部较少,相互制约关系较为单纯,因此,二声部的复调音乐在节奏对比、旋律发展、高潮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音乐创作中能够普遍运用。
首先,在和声方面,二声部旋律在纵向结合时,所产生的多是音程关系,所以在运用时多采用协和音成为主。
其次,在音程方面,分为完全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
所谓完全协和音程,常常使用纯五度和纯八度,但由于音响的空间乏味,而不会过多使用。
另外,纯四度,作为纯五度的转位音程,也属于协和音程,但由于音响的特殊性,常被当做不协和音程使用。
同时,平行、隐伏五、八度也被禁用。
不完全协和音程,多使用三、六度。
丰满、有力,使用较多,特别是用在强拍、强位上。
而不协和音程,即二、七度,增减音程,一般不独立使用,必须以经过、辅助、延留的形式进行,并依附于协和音程。
复调音乐的体裁有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其中,巴赫的降E小调(《十二平均律钢琴曲》BWV853)的前奏曲,正如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音乐表演专业考试作业
课程《复调》
题目: 二声部对比性复调和模仿性复调的异同
专业班级:09级音表(2)班
学号:20092411310060
姓名:高雍杰
时间: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的异同
复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复调包括两种形式,即对比性复调和模仿性复调。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性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性复调。
主要讨论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的异同。
一.二声部对比性复调
对比性复调的特点在于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构成对比式关系。
而二声部对比性复调即两条不同旋律的结合,是复调音乐中最常见的形式。
由于声部较少,相互制约关系较为单纯,因此,二声部的复调音乐在节奏对比、旋律发展、高潮处理上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音乐创作中能够普遍运用。
首先,在和声方面,二声部旋律在纵向结合时,所产生的多是音程关系,所以在运用时多采用协和音成为主。
其次,在音程方面,分为完全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
所谓完全协和音程,常常使用纯五度和纯八度,但由于音响的空间乏味,而不会过多使用。
另外,纯四度,作为纯五度的转位音程,也属于协和音程,但由于音响的特殊性,常被当做不协和音程使用。
同时,平行、隐伏五、八度也被禁用。
不完全协和音程,多使用三、六度。
丰满、有力,使用较多,特别是用在强拍、强位上。
而不协和音程,即二、七度,增减音程,一般不独立使用,必须以经过、辅助、延留的形式进行,并依附于协和音程。
复调音乐的体裁有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其中,巴赫的降E小调(《十二平均律钢琴曲》BWV853)的前奏曲,正如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
”而赋格曲又以二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
又如E小调(《十二平均律钢琴曲》BWV855)的前奏曲,创作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
赋格曲也采用二声部,创意曲形式。
二.模仿性复调
其特点是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全相同或加以变化),于是,在依次展现的音乐材料间,形成一种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
在模仿中,先出现的为“主题音部”,后出现的为“模仿音部”,模仿音部依次顺序称为“第一、二、三”模仿音部。
另外,开始音部单独显示的部分如果构成完整结构,可称为主题,模仿音部的主题部分称为“答题”,与的答题形式对比的称为“对题”。
模仿性复调的模仿要素共有三点:
(一)音程关系:指两条以上旋律纵向度数,与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不同,如上四度、下五度、纯八度等等。
(二)距离:指模仿声部进入的位置,有间隔长短之分,间隔时间长,情绪相对稳定、从容;反而会造成紧凑、急促的情绪。
(三)模仿程度:指模仿声部对主题声部的严格程度,分严格与变化两种情况,对其旋律、节拍、节奏等等要素做精确的重复移位称为严格。
模仿性复调在处理感情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例如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
K576和K553,以及舒曼的《交响练习曲》等,都是经典的作品。
总的来说,二声部对比性复调与模仿性复调都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增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创造出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