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微粒
- 格式:ppt
- 大小:7.67 MB
- 文档页数:36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原子卢荣毅【回忆】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而物质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所构成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这些微粒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回答】1. 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体积、质量极其微小的。
2.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引入】既然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这些微粒又都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微粒是否还能再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这些问题来探索充满奥秘的微观世界。
【出示】(教材第64页图3-5)干冰、铜、食盐、金刚石图片及二氧化碳分子、铜、氯化钠、金刚石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
【启发思考】观察上述这些图示,比较一下,有何启迪?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大小、组合);微粒间的结构不同(间隙、堆积方式)【讲解】不同的物质,其构成的微粒不同。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阅读课本)【引入】本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分子、原子这两种微粒。
【问题】根据学过的微粒的基本性质,你能说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吗?【回答】分子很小(阅读教材66页第1-2段。
质量小,体积小),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分子之间有空隙。
【设疑】(教材第65页联想与启示)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的不同性质。
为什么氧气、氢气不再具有水的性质呢?【回答】(阅读教材65页第一段)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的微粒不同。
水发生电解时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而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教材65页图3-7、8),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教材65页图3-6、8),换句话说,大量分子聚集成物质。
既然,构成它们的微粒---分子已经不同,其性质也就不同,所以氧气、氢气不再具有水的性质了。
【归纳】(因此我们也可明白)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小结】二、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停的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一、微粒的性质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微粒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用胶头滴管滴下的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7×1021个水微粒。
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1)现象: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中酚酞溶液不变色。
(2)解释:试管中酚酞溶液变红证明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红;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证明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微粒运动到了A烧杯中,所以A中的溶液变红,由于大烧杯的遮挡作用,氨气微粒不能运动到B烧杯中,所以B中的溶液不变色。
其他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湿衣服晾干、打开酒精试剂瓶瓶塞能闻到酒精气味、闻到花园里的花香……都能证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
3.微粒之间有间隔实验一: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提示:水中含有红墨水)现象: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结论:实验证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实验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1)水和空气都可以被压缩,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上图对比发现,空气要比水更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微粒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微粒间的间隔。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酒精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铁、金刚石等。
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第2课时分子原子一、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氧气和液氧均能支持燃烧是因为二者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分类(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可能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3.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授课人:徐州三十一中常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及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讨论,并充分调动其想像能力,构建其微粒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粒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能用微观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设计]§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客观存在的是() ①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图象 ②把蔗糖溶于水,其溶液具有甜味 ③把高锰酸钾溶于水,其溶液呈紫红色 ④煎过中药的厨房中充满了浓重的草药味 A 、仅①②③B 、仅①②④C 、仅①③④D 、全部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 )A 、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 、等质量的水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C 、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 、化工厂附近气味难闻3.下列不能说明微粒间有空隙的是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D 、海绵能吸水4.选择左栏的“实验现象”和右栏“解释”之间相关的项填在答案栏中。
5.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4)( )D.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4)白糖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 (3)( )C.微粒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3)一滴水中含有1.67×1027个水的微粒 (2)( ) B.微粒之间有间隙 (2)水通电分解 (1)( ) A.微粒很小 (1)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答 案解 释实 验 现 象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A、八月桂花香B、酒香不怕巷子深C、湿衣服凉干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7.已知,碘单质和淀粉反应会变蓝。
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
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并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上述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带大家走入微粒的世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更小的物质来构成。
本节课
现象:甲溶液为无色。
滴加浓氨水后,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人蒸馏水中,仅仅对酚酞实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酚酞又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有一个性质: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
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无色酚酞遇到浓氨水颜色由无(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3mL
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下图),观察实验现象。
你如何解释产生的现
现象:甲溶液变红。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烧杯中的氨气微粒运动到了装有蒸馏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中。
所以甲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氨气微粒是运动的。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是持续运动的。
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二、微粒是持续运动的
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其用途是
现象:吸有空气的那支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这现象说明什么?
因为气体中微粒间空隙大,所以容易被压缩。
气体压缩前和压缩后,哪一情况下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压缩气体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压缩前的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压缩后的大,该过程说明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与压强相关。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原子探究点一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从上图中你得出的信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
继续研究分子的结构模型,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物质的分子是同种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且原子大小不同。
从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且很小。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上述微观示意图中分子、原子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分解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