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就说京剧吧,那精致的妆容、华丽的戏服,还有演员们精彩绝伦的唱念做打,多棒啊!你看梅兰芳大师的表演,那真是让人沉醉其中,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京剧的魅力吗?
2. 剪纸,这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呢!一张纸,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就能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这多神奇呀!就像变魔术一样,你不觉得很惊叹吗?
3. 陶瓷啊,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非遗呢!从粗糙的泥土到精美的瓷器,这中间凝聚了多少智慧和汗水呀。
想想那些精美的青花瓷,难道不让你心动吗?
4. 针灸,这可是中医的神奇疗法呀!几根小小的银针,就能缓解病痛,这多厉害啊!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功夫一样,你说神奇不神奇?
5. 皮影戏,那是多么有趣的非遗呀!一个个小小的皮影人物,在幕布后演绎着精彩的故事,这和看电影可不一样哦,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这种独特的乐趣吗?
6. 书法,这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呀!那一笔一划中蕴含的韵味,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
看看那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吗?
7. 端午节赛龙舟,那场面多热闹呀!大家齐心协力划着龙舟,那股冲劲,就像要冲向胜利的彼岸一样,你难道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激情吗?
8. 苏绣,那细腻的针法,绣出的图案精美极了!简直就像是用线画出来的一样,你不觉得这是一种让人惊叹的技艺吗?
9. 中医推拿,多舒服的非遗呀!通过按摩就能让人放松身心,这和去按摩店的感觉可不一样哦,你不想试试吗?
10. 昆曲,那优美的唱腔,婉转的曲调,真是让人陶醉呀!就如同仙乐一般,你难道不想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吗?
我觉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们。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包括传统的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民间技艺、节日庆典、民俗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遗忘和淘汰,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各国为之奋斗的重要任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民间技艺、节日庆典、民俗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1.保护文化多样性。
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传承和保护中,能够充分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2.促进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们可以成为各国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防止文化流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的人越来越少,或者因为现代化的影响而逐渐消失。
如果不进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永久失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普及,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建立专门机构。
建立专门机构来管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政策。
3.加强传承。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以保证文化传统的延续性。
4.利用现代技术扩大影响。
利用现代技术,如网络传媒、电子出版、数字化存储等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总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任务。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专门机构,加强传承,利用现代技术扩大影响,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时间:2005年凝聚了蒙古族人民智慧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时间:2009年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
13.《格萨尔》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一个关于古老的藏族民族格萨尔的神圣成就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
16.新疆《玛纳斯》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17.妈祖信俗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18.蒙古族呼麦入选时间:2009年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
19.福建南音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20.热贡艺术入选时间:2009年唐代、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中国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22.藏戏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多产、技艺精湛、富有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长期传承的。
今天我们将列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好好看看。
第十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简单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流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名: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名: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
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名: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舞蹈、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等形式,它们代表着中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下面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京剧京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精湛的舞蹈技艺和卓越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音乐、唱腔、演奏、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评剧评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多见于北方地区。
它是以曲调为基础,以演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具有表现力强、情感饱满、形式多样的特点。
3. 黄梅戏黄梅戏源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已有几百年历史。
它以清新、悠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和与众不同的音乐为其特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传统文艺形式。
4. 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
具有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在表现四川文化、民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
5. 晋剧晋剧是中国山西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它的唱腔高亢激昂,充满热情和激情,表现出华北地区的精神风貌。
6. 二人台二人台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地方戏曲之一,多以爱情、家庭、生活为主题。
表演形式以两个演员对唱、对戏为主,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
7. 元剧元剧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是由蒙古族人发明的。
它具有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元朝的文化艺术成就。
8. 古琴艺术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它具有高雅的音乐风格、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9.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用中国特有的字体书写文字,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10. 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最复杂、最高深的智力运动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展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下面是一个较为详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一、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1. 中国传统曲艺:包括评书、相声、京剧等各种曲艺形式,展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感。
2. 阿拉伯口传故事: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的故事,以口头方式传递,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意识。
3. 印度古典舞:印度地区独特的舞蹈形式,结合了音乐、戏剧和哲学,表达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4. 日本的传统文化表演:包括能剧、歌舞伎、茶道和花道等,展示日本人对于美和精细的追求。
二、社会实践1. 中国太极拳:中国古老的武术形式,结合了身体和精神的训练,强调内外兼修、柔和刚健。
2. 印度瑜伽:一种通过体位、呼吸、冥想等方式,实现身体和精神和谐的练习方法。
3. 非洲部落音乐:非洲部落民族使用乐器和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维系着社区凝聚力。
4. 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地区追求匠心独具的茶具和装饰,茶文化成为社交和聚会的载体。
三、仪式和节日1. 中国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人们通过走亲访友、出行、放烟火等方式庆祝,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2. 印度色彩节:人们在街头互相泼洒多彩颜料,庆祝春天的到来。
3. 日本樱花节:人们赏花、野餐、举办音乐会等方式,庆祝樱花盛开的季节。
4. 非洲部落婚礼:按照传统仪式,举办婚礼庆典,以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四、传统的手工艺技术1. 中国的剪纸艺术:通过剪刻纸张,创造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以表达美和祝福。
2. 印度的手工纺织:人们手工织造的丝绸和棉布等纺织品,体现了印度传统的纺织工艺和图案。
3. 非洲木雕:非洲民族使用木材雕刻出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展示非洲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艺。
4. 日本陶艺:人们使用传统的陶瓷技术,制作出器皿、花瓶等精美的陶瓷作品。
以上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遗产介绍
中国非物质遗产是指中国各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几个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遗产进行简要介绍。
1. 古筝艺术:中国古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
钢琴"。
古筝艺术包括演奏技巧、曲目创作和表演风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表达手法。
2. 中国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全国各地。
它结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行头打扮和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3.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包括剪纸、刺绣、泥塑、木雕、银器制作等多种手工艺品制作技术。
这些技艺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并在当代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4. 中国传统医药: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疗法。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这些中国非物质遗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通过口述传承和实践传统而得以保护和传承,也为世人所珍爱和欣赏。
在现代社会,中国非物质遗产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新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北京。
京剧的表演形式独特,结合了歌唱、舞蹈、杂耍和功夫等元素,表现了戏曲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京剧的剧本、唱腔、音乐和表演技巧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传统之一,是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独特理解和饮茶方式的总称。
中国茶道包括茶文化、茶道礼仪、茶艺技艺和茶具制作等内容,是中国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3.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包括民间音乐、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舞蹈等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中国书法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不同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气韵。
5.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中国园林以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为主要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6.中国面塑中国面塑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形体、颜色和造型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面塑包括泥塑、糖画、团子等不同形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品。
7.中国刺绣中国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人民对线条、色彩和纹样的独特理解和表现方式。
中国刺绣包括金线刺绣、绣花、绣片、扎绣等不同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装饰效果。
8.中国豫剧中国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河南省的豫剧。
中国豫剧的表演形式简洁、生动,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豫剧艺术的代表之一9.中国民俗节日中国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节气和传统习俗的重视。
中国57个非物质遗产名录以下是中国目前的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皮影戏2. 木偶戏3. 象棋4. 中国象棋5. 文化大宗师信件遗漏6. 渔鼓7. 故宫8. 北京皇城根遗址9. 昆曲10. 京剧11. 武术12. 太极拳13. 凤凰古城14. 布袋戏15. 宜兴紫砂陶瓷16. 京剧人物脸谱画17. 溯源臣宣纸18. 水墨画19. 珠玑20. 广西壮族织锦21. 丝绸22. 手工绣球23. 乌拉尔傣族文化24. 五台山庙会25. 哈尼族传统节日百人规模庆典26. 云南传统村寨蓝族社27. 彝良竹木手工艺28. 黄绢长鸣山(宜良)彩扎绣29. 东祥纸扇30. 四川熊猫文化31. 青岩古镇与百岁养生文化32. 瑶山树绒墨花绣33. 上海传统美食市井文化34. 挨西北大辣椒文化35. 中国茶文化保护与发展36. 成都火锅37. 宝鸡手工剪纸38. 新疆维吾尔族玛依塔斯科尔克加工技艺39. 青岛烧太大40. 古运河中脉文化41. 大连市保护与展示后山文化42. 九华山文化43. 中华养生文化44. 西藏珠宝文化45. 三门峡神农故里文化46. 中国传统舞蹈大拿融合技术和表演47. 壮锦技艺48. 博斯腊木雕49. 贵州侗族芦笙表演技艺50. 湖南大裂谷瓦窑51. 云南纳西族三期营文化52. 矿泉泡脚53. 滇西/M543腊排子编制技艺54. 广东粤剧55. 福建土楼56. 闽北露天剧场57. 古稻种保护与传承。
世界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由国际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
会(International非物质文化遗产 Association,IRPA)推荐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10项非物质文化成果,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戏剧、手工艺、传统建筑、烹饪、民间故事、节日和仪式等。
以下是这份名录的详细介绍和拓展:
1. 传统舞蹈:印度孔雀舞、阿根廷伊瓜苏瀑布水舞、非洲班图族传统舞蹈
2.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乐器、波斯帝国乐舞、意大利维罗纳歌剧、法国古典芭蕾舞剧
3. 传统戏剧:中国京剧、印度排灯戏、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喜剧、古希腊古希腊悲剧
4. 传统手工艺:中国刺绣、意大利皮雕技艺、法国香水制作技艺、日本竹编技艺
5.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土耳其巴兹安纳克塔楼、希腊奥林匹亚古宫殿
6. 烹饪:中国传统烹饪、法国里昂黑手党烹饪、意大利托斯卡纳菜系
7. 民间故事:北欧神话故事、印度瑜伽故事、非洲塞伦盖蒂部落传说
8. 节日和仪式:墨西哥节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宗教仪式、埃及
金字塔仪式
9. 手部艺术:意大利托斯卡纳绘画、日本江户时代武士刀制作技艺、韩国传统金饰制作技艺
10. 原始信仰:原始非洲萨满教、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巫术、埃及法老信仰
这份名录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全球各地的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
这些遗产在不同的文化、地域和历史背景下产生,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维护全球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
制品)和文化空间。
1.皮影戏——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
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
击乐器和弦乐。
(2)较多采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采用最广为。
(3)宋代已极为盛行,18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2.杭州西湖——年沦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内有“湖心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
一
(2)又称“钱塘湖”、“西子湖”,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采用了西湖“三潭印月”的图案
3.中医针灸——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针: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穿患者体内,运用锚定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去化疗疾病;灸:把冷却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冷的提振去化疗疾病。
(2)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现存的最早且完整的中医文献)
(3)拔罐法:应用领域各种方法确定罐筒内空气以构成负压,并使其溶解体表以化疗
疾病。
非遗文化内容的简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人的活动和实践为基础,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并被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喜爱的文化表达形式和传统知识、技能及其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绘画、书法、传统医药、工艺制作等方面。
以下是其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介: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美的服饰艺术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2. 中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以中草药的使用和针灸、推拿等独特的治疗方法而闻名于世,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独特的茶具、茶具艺术和茶道礼仪展示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茶艺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茶艺之一。
4. 四川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川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和特殊的脸谱艺术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5. 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墨画和工笔画为代表。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意境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6. 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中国传统工艺制作包括陶瓷、丝绸、剪纸、刺绣、木雕等多个方面,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工艺制作技艺和风格。
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乐器和演奏技法而闻名于世,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8. 中国传统舞蹈:中国传统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
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技艺和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戏服装束而闻名于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艺和理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四川地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面谱而著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5. 昆曲,昆曲是中国江苏地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戏服而受到赞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6. 传统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绘画形式,以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7. 传统戏曲曲艺,传统戏曲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
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而广受欢迎,被
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以上只是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一部分,还有
许多其他项目也被列入了该清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4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具体项目包括:
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2.蒙古族长调民歌
3.中国篆刻
4.中国雕版印刷技术
5.中国书法
6.中国剪纸
7.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8.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9.热贡艺术
10.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11.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12.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13.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14.西安鼓乐
15.国剧
16.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营造技艺
17.二十四节气
18.藏医药浴法
19.中国传统木雕、砖雕、石雕技艺
20.泥入张
21.藏族唐卡
22.紫式部的女性文学创作习俗
23.江永女书习俗
24.福州软木画
25.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6.京剧
27.中国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28.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29.剪纸(孝感剪纸、陕西剪纸)
30.花儿(回族、土族)
31.珠算
32.中药炮制技术(中藏药)
33.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福建闽南、江西赣州、广东潮州)
34.中国传统村落营造技艺(羌族、苗族、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35.中国传统蒙古文书法艺术(蒙古文)
36.中国传统水星画技艺(朝鲜族)
37.藏族天文历算(藏历)
38.藏医药(藏医药浴法)
39.格萨(斯)尔(藏族、蒙古族)
40.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羌族)
41.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纳西族)
42.中国传统土司制度(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
43.中国传统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客家土楼)。
非遗有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传统表演艺术:如京剧、昆曲、川剧、河北梆子等地方戏剧,以及传统音乐、舞蹈等。
手工技艺:如景泰蓝、漆器、紫砂壶、剪纸、泥塑、面塑等传统工艺。
民俗节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地方性的民俗活动和节庆。
民间文学:如民间传说、故事、谚语、谜语等。
如中医、中药、针灸、如太极拳、武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制茶工艺、传统造纸工艺等。
世界非遗文化遗产名录1. 介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非遗,是指人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等非物质的文化表达形式。
这些非遗项目在世界各地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需要被保护和传承。
2. 世界非遗名录2.1 传统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是世界非遗名录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项。
它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舞蹈、戏剧、音乐、杂技等表演形式,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2.1.1 中国: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代。
它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点,包括唱腔、念白、表情、动作、格调等要素。
京剧表演精湛,剧目丰富多样,传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精华。
2.1.2 印度: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印度传统表演艺术的代表。
它分为几个主要流派,如卡塔克舞、印度舞、马尼普尔舞等。
印度古典舞结合了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以及音乐和唱腔的表演,展现了印度文化的深厚底蕴。
2.2 口头传统与表述口头传统与表述是指人们通过口头传递和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故事、神话、谚语、语言等。
2.2.1 芬兰:卡勒瓦拉史诗卡勒瓦拉史诗是芬兰国家史诗,它以卡勒瓦拉作为主要人物,讲述了芬兰古代的英雄故事。
这一史诗传承了芬兰文化的精华,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来。
2.2.2 塞内加尔:瓦敏史诗瓦敏史诗是塞内加尔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传统的宗教和历史故事。
瓦敏史诗是塞内加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被保留下来。
2.3 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是人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等。
2.3.1 墨西哥:迈哈拉节迈哈拉节是墨西哥的传统节日,用来纪念和尊重已故亲人的灵魂。
人们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的照片和纪念品,还会准备特殊的食物和饮品,以供祖先的灵魂享用。
2.3.2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巴西最有名的节日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
非文化物质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剪纸
一般指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4、珠算
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5、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将于_____起施行。
《非遗法》的出台将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5.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____,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6.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____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7.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出版了《____》,并逐步由歌谣搜集转向民俗调查和研究,由单一的歌谣研究拓展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8.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撰出版的十套《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化长城”,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9.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____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10.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有3种认定方式,即“个项认定”“综合认定”和“持有团认定”,“____”属于“个项认定”中的身怀绝技者。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题包括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____。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流传和保护,与它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连同它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
目前我们国家把这种环境称为_______。
•13.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它们共同面对的是_____匮乏的问题。
•14.维吾尔____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被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
并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5、信阳市的《信阳民歌》和《____》,分别晋升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填补了信阳市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空白。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39条有效文本规定:“本公约用英文、____、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拟定,六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17.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已经失去生存条件的文化形式,应采取收入____的方式加以保存。
•18.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也包括____和生态环境。
•19.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____大类。
•20.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______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1.国务院每____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2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2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25.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____,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26.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____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7.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出版了《____》,并逐步由歌谣搜集转向民俗调查和研究,由单一的歌谣研究拓展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28.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撰出版的十套《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化长城”,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29.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____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30.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有3种认定方式,即“个项认定”、“综合认定”和“持有团认定”、“____”属于“个项认定”中的身怀绝技者。
•3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题包括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____。
•3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流传和保护,与它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连同它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
目前我们国家把这种环境称为_______。
•33.生态博物馆强调文化遗产原状地、____、整体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的环境中,并使其得到传播和延续。
1998年我国与挪威政府合作在贵州六枝梭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34.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____》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
三大史诗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
•35.白蛇传传说、____、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传说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
均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在河南省2009年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评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其中信阳的____入选十大新发现。
•37.____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
其木机妆花是中国四千七百多年丝绸织造史、三百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有不可被机器取代,挖花盘织凭心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
•38.____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
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
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39.____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40.蒙古族____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
它是一种喉音演唱艺术,一个人可以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这种遗产维护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只有它才能够确保文化特性永存。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技能;(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信阳民歌(信阳市)•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宗旨是什么?(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四)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4、什么是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一种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
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提出。
其“生态”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
•目前,全世界的生态博物馆已发展到300多座,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即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
目前已有各种形式的生态博物馆超过十余个,成功地保护了苗、侗、瑶、汉等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
图为2006年5月18日,一群苗族少女在贵州六枝特区梭戛生态博物馆内起舞,参加“国际博物馆日”庆祝活动•梭戛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特有的头饰,牛角头饰,现在只在妇女中保存完好。
在民俗调查中,已经将这种风俗用视频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5.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6.如何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物质性。
(2)非物质文化离不开人,又离不开物,主要通过人的肢体语言、动作态势、器官发声等行为来表达、或通过其他物质形态来表现,(3)有形和无形是互为表里的,有形的表达是躯体,无形的表达是灵魂,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4)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物化形式得以呈现,但它主要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活态的存在,它所要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及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技艺、独特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内涵等非物质的文化信息。
(5)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说其文化形态没有必要的物质依托与相应的载体,而是在字面上即强调了构成这类文化形态的精神属性和智慧形态。
•7.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8.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标准有哪些?•9.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哪些义务?(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与方法。
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秉持以下基本原则和保护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形化”原则。
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既然无形文化遗产通过制作、表演可实现“有形化”,可将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成品”,通过“有形化”的方式记录或保存下来。
二、以人为本原则。
无形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无形”性。
通常只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或是技艺,存在于无形文化遗产持有人的头脑中。
只有这些匠人、艺人或是普通百姓在以不同方式将它们复述、表演或是制作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只要这些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活着,无形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