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注射液的分类高风险注射液:(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葡萄糖注射液(2) 胸腺肽氯化钠注射液(3)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4) 大蒜素注射液,大蒜素葡萄糖注射液(5) 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6) 炎琥宁注射剂,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7) 莪术油注射液,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8) 细辛脑注射液,注射用细辛脑(9)复方甘草酸单铵S 葡萄糖注射液(10)亮菌甲素氯化钠注射液,亮菌甲素葡萄糖注射液中药高风险注射液:鱼腥草、茵栀黄、香丹、参麦、清开灵、双黄连等。
较高风险注射液:(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化钠注射液(2) 法莫替丁葡萄糖注射液(3) 盐酸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4) 环磷腺苷葡萄糖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葡萄糖注射液(5) 氨甲苯酸葡萄糖注射液(6) 盐酸精氨酸葡萄糖注射液(7) 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8)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9)乌司他丁注射液中药较高风险注射液:复方风湿宁、苦参碱、注射用灯盏花素等。
一般风险注射液(1) 维生素C 葡萄糖注射液(2) 维生素C 氯化钠注射液(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水针(4) 注射用呋布西林钠硫酸(5) 特布他林注射剂(6)乌司他丁粉针使用注射剂时,首先要考虑它的风险程度。
医生们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一般风险注射液,而不选择高风险或者较高风险注射液,如果能选择口服尽量不选择注射。
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中药注射剂药学分类
1. 按分散体系分
①溶液型注射剂:包括水溶液型和油溶液型。
②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或缓释型注射剂、可制成水或油为溶剂的混悬型注射液。
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③乳油型注射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液体药物,如油类,可制成乳浊型注射液。
④注射用无菌粉针剂和片剂:系将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灭菌片剂分装在灭菌安瓿或其他适宜容器中;也可将无菌药液按无菌操作法分装在灭菌的容器中,经冷冻干燥成粉末或海绵状;临用前以适当的灭菌注射溶剂溶解成混悬液。
凡制成溶液后不稳定的药物均可制成粉针剂。
2. 按给药途径分
①皮内注射剂:主要用于皮试,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
②皮下注射剂:主要用水溶液型注射液;凡有刺激性的药物或混悬液不宜皮下注射;一般用量1~2ml.
③肌内注射剂:水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均可用;一般一次用量为1~5ml.
④静脉注射剂:常作为急救、补充体液和供给营养之用;既可推注也可滴注。
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剂又称为“输液剂”。
不得加入抑菌剂。
⑤脊椎腔注射剂:质量要求应与静脉注射剂相同的水溶液,一次注入量不得超过10ml.不得加入抑菌剂。
《中药制药技术》电子教材注射剂概述一、注射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等。
注射液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等注射液。
注射剂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组成,可在皮内、皮下、肌内、静脉、脊椎腔等部位给药,可为药物发挥疗效以及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有效途径,当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具有以下特点:1.起效迅速,疗效可靠注射给药后,药液直接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作用迅速。
尤其是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无存在吸收过程,剂量准确,作用可靠,适于抢救危重病人。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对于一些口服易被消化液破坏、口服不易吸收、易引起呕吐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则可考虑制成注射剂,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3.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某些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抽搐、惊厥状态、吞咽功能丧失或有其他消化系统障碍,不宜口服给药,可以选择注射给药途径。
4.可使药物产生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局部麻醉药通过关节腔、穴位等部位进行注射给药,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如麻醉药的局部注射、动脉注射造影剂用于局部造影、动脉插管注射给药(介入治疗)用于肝肿瘤栓塞等。
5.某些注射剂还可起到延长药效的作用如微球制剂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混悬液型注射剂用于肌内注射,均能达到长效作用。
6.使用不便,注射疼痛注射剂一般应根据医嘱由技术熟练者注射,以保证安全;同时,注射给药属于侵入式给药,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7.安全性问题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开了人体正常的生理保护功能,如果药品稍有质量问题,就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8.稳定性问题注射剂中以溶液型注射剂占多数,故注射剂具有液体药剂共有的化学稳定性问题;乳浊液型和混悬液型注射剂还存在物理稳定性问题;大多数注射剂必须经过高温灭菌过程,也可能加速药物的降解等。
注射剂的分类注射剂是一种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注射剂可以被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注射剂的分类。
一、根据药物溶解度的不同,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注射剂、悬浮型注射剂和乳剂型注射剂。
1. 溶液型注射剂:溶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完全溶解于溶剂中的制剂。
这种注射剂常见的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溶液型注射剂具有容易制备、易于吸收和快速作用的特点。
2. 悬浮型注射剂:悬浮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悬浮于溶剂中的制剂。
这种注射剂常见的有悬浮性注射液、混悬注射液等。
悬浮型注射剂通常需要摇匀后使用,药物颗粒相对较大,吸收速度较慢,但可以增加药物的持续时间。
3. 乳剂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以微细悬浮液或乳胶的形式分散于溶剂中的制剂。
这种注射剂常见的有乳剂注射液、乳状微粒注射液等。
乳剂型注射剂具有分散稳定、药物释放缓慢等特点,常用于肌肉注射。
二、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注射剂可分为抗生素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注射剂、生物制品注射剂等。
1. 抗生素注射剂:抗生素注射剂是含有抗生素成分的注射剂,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常见的抗生素注射剂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注射剂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2. 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注射剂。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注射剂有紫杉醇、顺铂、多西他赛等。
3. 生物制品注射剂:生物制品注射剂是由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常见的生物制品注射剂有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等。
三、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剂可分为皮下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静脉注射剂。
1. 皮下注射剂:皮下注射剂是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注射剂,常见的有胰岛素注射剂、疫苗等。
皮下注射剂通常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等。
液体制剂分类用途
液体制剂是指以液体为基质的药物制剂。
根据用途的不同,液体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口服液:用于口服给药,常见的有口服溶液、口服悬浊液、口服乳剂等。
2. 注射液:用于注射给药,常见的有注射溶液和注射悬浊液。
根据注射部位和给药速度的不同,注射液又可分为静脉注射液、肌肉注射液、皮下注射液等。
3. 外用液:用于外用给药,常见的有外用溶液、外用悬浊液、外用乳剂等。
外用液常用于皮肤病、黏膜病等疾病的治疗。
4. 吸入液:用于吸入给药,常见的有吸入溶液和吸入悬浊液。
吸入液通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眼用制剂:用于眼部用药,常见的有眼用溶液、眼用悬浊液
和眼用乳剂等。
眼用制剂主要用于眼部炎症、感染、角膜损伤等眼科疾病的治疗。
6.耳用制剂:用于耳部用药,常见的有耳用溶液、耳用悬浊液
和耳用乳剂等。
耳用制剂主要用于耳部感染、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7.鼻用制剂:用于鼻部用药,常见的有鼻用溶液、鼻用悬浊液
和鼻用喷雾剂等。
鼻用制剂主要用于鼻腔炎症、鼻塞等疾病的治疗。
8.止咳糖浆:专门用于缓解咳嗽症状的液体制剂,常用于感冒、咳嗽等疾病的治疗。
液体制剂的分类还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进行区分,比如水溶性制剂、油剂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液体制剂,例如洗肠液、灌肠液等。
注射剂的分类
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于适宜的溶剂中,通过注射器注入人体内的药物剂型。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注射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按照药物的溶解状态分类
1. 溶液注射剂:将药物完全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2. 悬浮注射剂:将药物悬浮于适宜的溶剂中,如磺胺嘧啶注射液、头孢菌素注射液等。
3. 乳剂注射剂:将药物悬浮于油水乳剂中,如青霉素G钾注射液、麻醉剂注射液等。
二、按照注射部位分类
1. 静脉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入静脉内,如氯化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
2. 肌肉注射剂:通过肌肉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入肌肉内,如青霉素G钠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等。
3. 皮下注射剂:通过皮下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入皮下组织内,如胰岛素
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等。
三、按照药物的作用分类
1. 治疗注射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抗生素注射剂、抗病毒注射剂、抗肿瘤注射剂等。
2. 营养注射剂: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注射液、葡
萄糖注射液等。
3. 诊断注射剂:用于诊断疾病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如造影剂注射液、核素注射液等。
四、按照药物的剂量分类
1. 单次注射剂:一次注射所需的药物剂量,如头孢克洛注射液、阿托
品注射液等。
2. 多次注射剂: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剂量,如抗肿
瘤注射剂、免疫调节剂注射剂等。
总之,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使用注射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等,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注射剂基础知识培训1. 什么是注射剂注射剂是一种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
它由药物活性成分、辅料和溶剂组成,常使用针筒和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剂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以快速、准确地传递药物,并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
2. 注射剂的分类根据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目标组织,注射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静脉注射剂:药物通过直接注射入静脉,迅速进入全身循环系统,作用迅速、效果明显。
- 肌肉注射剂:药物通过直接注射入肌肉组织,药物在注射点处逐渐释放,吸收较慢。
- 皮下注射剂:药物通过直接注射入皮下组织,吸收缓慢,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 注射液:是指可直接使用的溶液或悬浮液,不需要进一步稀释。
- 注射粉针剂:是指需要加入溶剂后才能使用的制剂。
3. 注射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制备注射剂需要严格遵守良好制造规范(GMP)的要求。
主要步骤包括药物原料检查、药物溶解和混合、透明性和无菌性测试、灭菌处理等。
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活性成分含量、溶剂残留物、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的检测。
4. 注射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生或医务人员的指导,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
- 在注射前,检查药物是否过期、包装是否完好,并观察药物的外观和颜色是否异常。
- 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注射器和药物溶液。
- 根据注射部位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 注射后,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5. 注射剂的风险与副作用注射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感染、过敏反应等。
某些药物可能还会引起血栓、肝脏或肾脏损伤等严重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注射剂时,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与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结:注射剂是一种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可以快速、准确地传递药物。
根据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目标组织,注射剂可以分为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和皮下注射剂等。
制备注射剂需要严格遵守GMP的要求,包括药物的检查、溶解、混合、质量控制等步骤。
注射液药品分类注射液药品分类概述注射液药品是指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溶液或悬浮液直接注射入人体组织或腔隙中的药品。
根据不同的药理作用及药物组成,注射液药品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1. 按照药理作用分类镇痛类•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用于手术或疼痛治疗中。
•镇痛药:如吗啡、巴布莫林等,用于缓解或控制疼痛。
抗生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用于严重细菌感染。
免疫调节类•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增强剂:如白介素、干扰素等,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2. 按照药物组成分类单一药物注射液•单一化学药物注射液:如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硫酸镁等,由单一药物组成。
•单一生物制品注射液:如干扰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等,由单一生物制品组成。
复方药物注射液•复方化学药物注射液:如复方氨酮酸注射液、复方利多卡因注射液等,由多种化学药物混合。
•复方生物制品注射液:如复方白蛋白注射液、复方人工胃液注射液等,由多种生物制品混合。
3. 按照给药途径分类静脉注射药物•静脉输液药物:如静脉注射的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用于迅速给药和治疗。
•静脉滴注药物:如静脉滴注的抗生素、营养药物等,需要持续输注一段时间。
肌肉注射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如青霉素盐酸注射液、肌肉注射的镇痛药物等,通过肌肉注射达到药物效果。
皮下注射药物•皮下注射药物:如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的生长激素等,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结论注射液药品根据药理作用、药物组成以及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镇痛类、抗生素类、免疫调节类等几个大类。
此外,根据药物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单一药物注射液和复方药物注射液,根据给药途径可以分为静脉注射药物、肌肉注射药物和皮下注射药物。
不同的分类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注射液药品。
注射剂的名词解释注射剂是指一种用于人体组织或血管内给药的药物制剂,通常以液体形式存在。
它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通过注射将药物直接引入体内,使其迅速起效,并且能够避免消化系统的代谢和吸收过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 注射剂的分类根据注射剂的用途和制剂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溶液剂型:溶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的注射剂,常见的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这种剂型适用于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滴注等多种给药途径。
(2)混悬液剂型:混悬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悬浮在适宜的溶剂中制成的注射剂,能够保持药物的颗粒状态。
它常用于一些不可溶于水的药物,例如沉淀针剂、混悬针剂等。
(3)脂质体剂型:脂质体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包封在脂质体中制作成的注射剂,能够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这种剂型常用于一些水溶性较差的药物,可以提高其溶解度,提高药效。
2. 注射剂的使用范围注射剂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可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
常见的使用范围包括:(1)抗生素注射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腔感染等。
抗生素注射剂能够迅速达到高浓度,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起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2)疫苗注射剂: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乙脑等。
疫苗注射剂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增强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3)抗癌药注射剂: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抗癌药注射剂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疗效。
3. 注射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注射剂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根据不同的注射方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臀部、上臂等部位,静脉注射一般选择手臂内侧的静脉。
(2)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在注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控制注射速度、保持注射器的稳定等,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安全地注入体内。
第十章注射剂第一节概述一、含义与特点1.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
2.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③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④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3.不足之处: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给药和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注入体内后,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
二、注射剂的分类(按分散体系分)1.溶液型注射剂:分为水溶液和油溶液两类。
2.乳状液型注射剂:水不溶性的液体药物,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um范围内;供静脉注射时,粒径小于1um的控制在90%以上,不得有大于5um的球粒。
3.混悬液型注射剂:供肌内注射;粒度控制在15um一下,粒径在15-20um的颗粒不应超过10%。
三、注射剂给药途径注射部位一次注射量备注皮内注射表皮与真皮之间0.2ml皮下注射真皮与肌内之间1-2ml肌内注射肌肉组织<5ml静脉注射静脉内5-50ml脊椎腔注射颈椎四周蛛网膜下腔内10ml注射剂必须等渗,pH5-8内,缓慢注入动脉注射靶区动脉末端四、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2.无热源3.澄明度4.安全性5.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6.pH值:4-97.稳定性第二节热原一、含义与组成1.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2.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很强的致热活性。
二、热原的基本性质耐热性采用180℃加热3h,250℃加热30-45min或650℃加热1min可彻底破环。
水溶性能溶于水,其浓缩水溶液带有乳光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因溶于水,可随水蒸气进入蒸馏水中滤过性体积小,直径1-5nm,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热原。
被吸附性可被活性炭、纸浆滤饼等吸附其他性质能被强酸强碱破环。
三、热原的污染途径1.溶剂:主要途径。
2.原辅料:本身质量不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等3.器具:制备时所用的用具、管道、装置、、罐装容器等接触药液的一切用具,使用前后必须清洗和灭菌。
输液剂是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或溶液,常见的种类及其用途如下:
1. 生理盐水(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也可用于稀释其
他药物。
2. 葡萄糖注射液:含有葡萄糖,可提供能量和补充体液,常用于低血糖、脱水等情况。
3. 氨基酸注射液:含有氨基酸,用于提供营养支持,适用于严重烧伤、手术后等需要
营养补充的情况。
4. 高渗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和葡萄糖,用于治疗严
重失血、低血压等情况。
5. 乳酸林格液(乳酸钠林格液):含有乳酸钠,可用于补充碱性物质,适用于代谢性
酸中毒等情况。
6. 血浆代用品(白蛋白注射液):含有白蛋白,可用于补充血浆蛋白,适用于低蛋白
血症、休克等情况。
7. 抗生素注射液: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8. 营养支持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用于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使用哪种输液剂及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注射液药品分类目录1.注射液药品的定义和特点2.注射液药品的分类标准3.常见注射液药品分类介绍4.注射液药品在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正文【注射液药品的定义和特点】注射液药品是指通过注射途径给予患者的药品,其主要特点是作用迅速、效果显著,适用于急症、重症和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治疗。
由于注射液药品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因此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较高。
【注射液药品的分类标准】注射液药品的分类有多种标准,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根据药物性质分类:如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抗肿瘤类、解热镇痛类等。
2.根据药理作用分类:如心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等。
3.根据剂型分类:如水溶液型、乳剂型、混悬液型、缓释型等。
4.根据给药途径分类: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常见注射液药品分类介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射液药品分类及其特点:1.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2.抗病毒类: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3.抗肿瘤类:如紫杉醇、多柔比星等,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疾病。
4.解热镇痛类: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主要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
5.心血管系统用药:如硝酸甘油、地高辛等,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6.消化系统用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7.神经系统用药:如地塞米松、氯胺酮等,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注射液药品在医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注射液药品在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液药品。
2.严格遵守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浪费。
3.注射前应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和批号,确保使用安全。
4.注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5.注射液药品应妥善保存,避免光线、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药品质量。
总之,注射液药品在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分类和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注射剂的分类一、概述注射剂是指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根据不同的制剂特性和临床需求,注射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注射剂的分类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二、按制剂特性分类1. 水溶性注射剂水溶性注射剂是指在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注射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常见的水溶性注射剂包括: - 盐酸羟胺注射液 - 氯化钠注射液 - 葡萄糖注射液2. 悬浮型注射剂悬浮型注射剂是指在注射剂中存在的颗粒或晶体不能完全溶解的注射剂,需要在使用前进行充分搅拌使其分散。
常见的悬浮型注射剂包括: - 强的松注射液 - 丙硫氧嘧啶注射液3. 粉末型注射剂粉末型注射剂是指将药物制成粉末状,使用时需要先溶解再注射的注射剂。
常见的粉末型注射剂包括: - 青霉素钠粉末注射剂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三、按途径分类1. 静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注射剂,快速进入循环系统,药效迅速。
常见的静脉注射剂包括: - 氯化钠注射液 -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2. 肌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是指通过肌肉途径给药的注射剂,药物在体内被吸收较慢,药效持久。
常见的肌肉注射剂包括: - 疫苗注射剂 - 氯化钠注射液3. 皮下注射剂皮下注射剂是指通过皮下途径给药的注射剂,药物在体内吸收缓慢但持久。
常见的皮下注射剂包括: - 胰岛素注射剂 - 奥利司他注射液4. 动脉注射剂动脉注射剂是指通过动脉途径给药的注射剂,主要用于某些特定的治疗需要,需严格掌握注射技巧。
常见的动脉注射剂包括: - 动脉扩张剂注射液 - 抗凝剂注射液四、按药理作用分类1. 抗生素类注射剂抗生素类注射剂是指具有抗菌作用的注射剂,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常见的抗生素类注射剂包括: - 青霉素类注射剂 - 头孢菌素类注射剂2. 抗病毒类注射剂抗病毒类注射剂是指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注射剂,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类注射剂包括: - 利巴韦林注射剂 - 齐拉西韦注射剂3. 抗肿瘤类注射剂抗肿瘤类注射剂是指用于治疗肿瘤的注射剂,可以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生长等方式发挥作用。
注射液的分类
高风险注射液: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葡萄糖注射液
(2) 胸腺肽氯化钠注射液
(3)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4) 大蒜素注射液,大蒜素葡萄糖注射液
(5) 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
(6) 炎琥宁注射剂,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
(7) 莪术油注射液,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8) 细辛脑注射液,注射用细辛脑
(9)复方甘草酸单铵S 葡萄糖注射液
(10)亮菌甲素氯化钠注射液,亮菌甲素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高风险注射液:鱼腥草、茵栀黄、香丹、参麦、清开灵、双黄连等。
较高风险注射液: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化钠注射液
(2) 法莫替丁葡萄糖注射液
(3) 盐酸多巴胺葡萄糖注射液
(4) 环磷腺苷葡萄糖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葡萄糖注射液
(5) 氨甲苯酸葡萄糖注射液
(6) 盐酸精氨酸葡萄糖注射液
(7) 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
(8)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
(9)乌司他丁注射液
中药较高风险注射液:复方风湿宁、苦参碱、注射用灯盏花素等。
一般风险注射液
(1) 维生素C 葡萄糖注射液
(2) 维生素C 氯化钠注射液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水针
(4) 注射用呋布西林钠硫酸
(5) 特布他林注射剂
(6)乌司他丁粉针
使用注射剂时,首先要考虑它的风险程度。
医生们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一般风险注射液,而不选择高风险或者较高风险注射液,如果能选择口服尽量不选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