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思维导图
- 格式:pptx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
四年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思维导图[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教学相关一: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阳光学校“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四年级语文课例课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8分钟)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自学指检测:1、赛读词语宁静豪放静谧无聊偶然崭新漂移资料轻易证据考证鼓舞召开起源假说震动浩如烟海枉费心机消磨时光不可思议坐卧不安2、主人公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
(20分钟)学习指导二:再读课文,同桌内交流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学习指导三:回顾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10分钟)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五、及时综合训练强化学习目标呈现(chēn chéng)彭教授(péng póng)精神大振(zhèn zhèng)资料(zhī zī)召开(zhào zhāo)假说(jiā jiǎ)四、我的阅读天地人类的老师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_。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三十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cǎn)祸(huò)。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
通过学习《颐和园》这篇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景观,学习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描绘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景观,掌握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写作方法描绘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描绘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习作例文《颐和园》、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颐和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颐和园的美景,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实践,描绘自己心中的颐和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2. 内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景观、写作技巧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2. 让学生收集关于颐和园的图片、资料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景观,学习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指导。
思维导图,让语文要素一目了然发布时间:2022-07-24T00:58:53.7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5期作者:杨爱仙[导读] 语文要素是每个单元课文选择的一个着力点,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单元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清晰的向学生展示该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一个精准的认知,以此来培养和发展语文要素。
杨爱仙温州市龙港市第二小学摘要:语文要素是每个单元课文选择的一个着力点,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单元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清晰的向学生展示该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一个精准的认知,以此来培养和发展语文要素。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要素;图示支架;单元内容;语言经验引言:统编版教材的编著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作为出发点,通过每一单元将语文要素素要培养的教学内容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单元之间的联系就是语文要素培养的衔接点。
教师如何将零散的要素以单元主题背景为依据进行结合是在备课当中的重中之重,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
一、语文要素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语文要素概括来说就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所要发展的必要内容,并且语文要素可以将每一个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衔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培养循序渐进,不会出现断层发展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在明确语文要素中的相关措施(一)掌握阅读要素,深入解析文本内容语文课文的解析就是学生有技巧的运用阅读要素进行文本的阅读。
因此,老师在进行单元课文讲述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该单元主要呈现了哪些语文要素。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该单元主要是阅读名著书籍。
因此,老师在课程讲述之前就可以对该单元进行语文要素概括,如一是分清该单元课文内容的主次,如何进行详略的书写、二是了解文章所讲述的主要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概括、三是体会主要表达情感的变化等。
老师依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进行语文要素概括后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篇文章进行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