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农药印楝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印楝素成分
印楝素是一种取自中药植物印楝的天然化合物,也被称为赤芍素,属于苯丙素类物质。
其化学结构为苯丙素类黄酮,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印楝素在中草药中的含量比较丰富,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其主要成分有印楝苷、印楝酮、印楝酸、印楝酮基乙酸酯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治疗风湿病、肝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目前,印楝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保健食品和医药化学领域。
- 1 -。
CHINA AGROCHEMICALS中国农药21农药论坛吕咏梅(中石化南化公司化工厂)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的应用与开发1 概述目前全球都在积极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杀虫活性物质,在众多杀虫植物中,研究最多也最具有开发前景的是印楝。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印楝中含有 00多种杀虫活性成分,其中杀虫活性最高的是印楝素,实验证明印楝的枝、叶、种仁、种壳及树皮中都有印楝素的分布。
印楝原产于印度,在联合国的帮助和宣传下,目前印楝的种植已经推广到非洲、南美洲、欧洲、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印楝素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具体作用机理尚未完全确定,已知印楝素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细胞分裂并且影响激素的分泌;国外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对哺乳动物是安全的。
2 应用研究印楝素可以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卫生害虫,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
目前全球有近20个国家对印楝素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国际上定期召开全球印楝科学与应用会议。
印楝素被提取分离出来后,被命名为“azadirachtin A”,一系列的“azadirachtin (B~K)”陆续被不同研究机构分离出来并确定了结构。
在国外部分国家印楝已经大规模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斯里兰卡多数茶种植园使用印楝防治害虫,斯里兰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出口国之一,自1997年使用印楝产品以来,由于生产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少而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茶;印度等南亚国家采用印楝素作为杀虫剂在甘蓝、茄子、马铃薯、番茄等近20种蔬菜水果进行实验,显示良好应用前景;英国林业联合会一直致力于对印楝素及其他提取物的研究,目的是防治松树象鼻虫对云杉树的破坏,由于云杉树释放出来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吸引这些害虫,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防治措施,以前云杉害虫防治主要采用杀虫剂氯菊酯,但氯菊酯于2004年起已在欧盟禁止使用,急需替代办法,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有可能成为替代品,印楝素也是替代品之一,目前该林业委员会种植1.8万棵印楝树用于试验工作。
近年来,农药企业对于植物源农药的登记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针对植物源农药登记的相关要点总结如下:
01、植物源农药登记概况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直接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
目前已经登记的植物源农药包括苦参碱、苦参提取物(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印楝籽提取物(印楝素)、藜芦根茎提取物(藜芦胺)、除虫菊索、烟碱、苦皮藤素、校油精、八角茴香油、狼毒素、雷公藤甲素、莪术醇、蛇床子素、丁子香酚、大黄素甲醛、香芹酚、小集碱、密烯醇、茶皂素、螺威、大蒜素、d-柠檬烯、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菇烯醇)、异硫氨酸烯丙酯、银杏果提取物(十五烯苯酚酸、十三烷苯酚酸)、补骨脂种子提取物(苯丙烯菌酮)、白藜芦醇、博落回提取物(硫酸血根碱)等。
02、植物源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03、植物源农药登记要点
(1)植物源农药名称一般用“植物名称加提取物”表示。
(2)只有一个明确的有效成分起作用的,用该有效成分的中文通用名称命名。
(3)提供原料植物的相关信息以及原料植物的处理过程、萃取方法、纯化过程等。
(4)同意植物源农药登记母药。
(5)植物源农药母药,峰面积2主峰面积50%的成分以及含量210%的成分,一般应规定为标志性有效成分(溶剂除外)。
(6)植物源农药登记的申请类型中没有相同产品的登记类型。
(7)原则上不同意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混配制剂登记。
(8)原则上不同意减免植物源农药母药登记。
需施纯氮1 ~18 kg ,同时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增 施磷肥,补钾肥。
3.科学使用化学农药3.2.1把握防治适期,防治时间要准确小麦纹枯病 掌握在小麦分蘖末期防治,当小麦病株率达1% 时开始用药;小麦白粉病掌握在小麦孕穗期至扬 花期17肪治,当上部第三片功能叶病叶率达20%时 开始用药。
对宁麦1号等感病品种,可与小麦纹枯 病、麦蚜、灰飞虱同时进行防治。
大丰区防治时间在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在4 月底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期要根据小麦生 育进程,确定防治适期,做到适期早防争主动,以 “齐穗见花到扬花初期(10%扬花)”为防控适期,齐 穗扬花一块,用药防控一块,防止过早或过迟防控、 见病才防、病急乱防的现象。
第一次用药后5 ~7d 再防治第二次。
3.2.2药剂要选对,要准确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 病,每667 m 2可选用11 %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40 g 、%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50 g 、43%戊唑醇 悬浮剂40m L 对水喷雾。
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选用 多-酮复配剂、氰烯菌酯以及咪鲜胺或戊唑醇等髙 含量、效果好的复配剂品种,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延 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确保防控效果。
防治蚜虫、黏 虫等虫害,可用25%氰戊•乐果乳油或3%甲维•啶 虫脒微乳剂。
3.2.3用足药量,用量要准确用药量是影响防治效 果的关键,特别是第一次用药量,由于不同厂家生 产的多•酮、戊唑醇或咪鲜胺复配剂含量不一样,要科並蚩农植物医生科曰思农ZHI WUYI SHENG折算每667 m 2纯量用药。
防治赤霉病,可以选用多 菌灵、氰烯菌酯、咪鲜胺和戊唑醇复配剂,每667 m 2 纯品用量分别不少于50 g 、30 mL 、12 g 和1 g ;防治 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每667 m 2纯品用量要 达到8 g 以上[。
3.2.4坚持肥药混喷,确保“一喷三防”的效果在防 治小麦病虫的同时,要加人腐殖酸、氨基酸等叶面 肥,实施肥药混喷,增加小麦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髙 “一喷三防”的效果。
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对葡萄双棘长蠹寄主选择和产卵的影响罗小妹(甘肃省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2)摘要: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有显著的忌避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处理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寄主选择产生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6.0m l/L、3.0m l/L、1.5m l/L和0.75m l/L4个浓度处理中,叶面喷雾6.0m g/L处理在处理后72h仍表现出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较强的忌避作用,寄主选择忌避率达73.5%。
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喷雾对葡萄双棘长蠹雌虫产卵也具有忌避作用,对产卵的忌避作用随施药浓度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葡萄;印楝素·苦参碱;双棘长蠹;忌避作用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从印楝树(Azadirachta indici A. Juss)的种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柠檬素类化合物,它与害虫体内的类固醇和甾类化合物等激素类物质的结构非常相似,可干扰害虫的正常生理机能,同时不易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
据报道,印楝素制剂可防治10个目400余种害虫。
印楝素对昆虫有明显的接触忌避、产卵驱避、拒食等作用。
为了探明印楝素对葡萄双棘长蠹的防治效果,2011年3月我们测试了该药剂对葡萄双棘长蠹越冬成虫的忌避、杀伤情况。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云南潞西市光明印楝公司生产)。
将药剂用清水稀释至6.0ml/L、3.0ml/L、1.5 ml/L和0.75ml/L4个浓度处理。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李家渠村农户的葡萄园。
品种为‘巨峰’,9年生。
试验地2010年受害株率为32.6%。
1.3试验方法2011年3月,通过对葡萄双棘长蠹成虫迁飞情况的监测,于3月25日将4个处理喷雾于葡萄株上,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印楝素的效能及其在有机枸杞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李锋;刘晓丽;李晓龙;马建国【摘要】介绍了印楝素的效能,根据其效能结合枸杞病虫害的发生,总结出关于印楝素防控枸杞病虫害的几点策略。
%The effectiveness of azadirachtin is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zadirachti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cidents of the wolfberry pests and diseases, a few strategies ab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wolfberry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印楝素;效能;有机枸杞病虫害;防控【作者】李锋;刘晓丽;李晓龙;马建国【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银川市银西生态防护林管理处,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一种较完善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
有关报道表明,印楝素达到了作为杀虫剂所要求的全部标准:杀害虫广谱,对天敌干扰少,对脊椎动物没有毒性,在环境中能迅速降解。
印楝种子榨油、浸提印楝素后剩下的饼粕是很好的肥料,既能增强土壤肥力,又能保护作物根部免受土壤中的昆虫和线虫的侵害。
印楝素具有广谱、拒食、忌避、毒杀、内吸性、协同增效、不产生抗性等多种作用效能和技术优势,而枸杞生长期长,病虫种类多,危害情况复杂。
因此,印楝素在枸杞病虫害防控中有极大的应用空间,但应根据枸杞病虫种类、危害特点、防治背景等多种情况,结合印楝素相对应的技术优势,实施合理防控。
印楝素杀虫剂说明书印楝素杀虫剂说明书产品名称:印楝素杀虫剂成分:本产品主要成分为印楝素。
功能主治:本产品具有强效的杀虫作用,可有效地灭活和控制各类害虫,适用于农田、果园、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的虫害防治。
适用范围:1. 农田作物:适用于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针对蚜虫、螟虫、飞虱、叶螟等害虫的防治。
2. 果园果树:适用于苹果、梨、葡萄、柑橘等果树,针对瓜果蝇、蚜虫、蛾虫、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3. 花卉园艺:适用于康乃馨、菊花、玫瑰等花卉,针对蚜虫、白粉虱、叶螨、蓟马等害虫的防治。
4. 蔬菜种植:适用于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针对蚜虫、飞虱、蛾虫、甲虫等害虫的防治。
用法用量:1. 灌溉土壤:取适量本品溶解在清水中,按照建议的用量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喷洒器或喷雾设备均匀地喷洒在农田或果树根部周围的土壤中。
2. 叶面喷雾:取适量本品溶解在清水中,按照建议的用量比例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时进行喷洒。
注意事项:1. 使用本产品前,请先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使用方法操作。
2. 使用时请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3. 本品为农业杀虫剂,请避免接触人体和食品,不得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
4. 使用本产品时请注意风向,避免无风或大风条件下进行喷洒。
5. 使用本产品前,请先进行小面积试验,观察植物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6. 使用后请将包装密封,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儿童。
7. 使用本产品时,请遵守当地农药使用管理法规,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联系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公司名称:XX农药有限公司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X。
印楝农药的安全性研究进展摘要印楝素是世界上公认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由于印楝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使用不断受到人们重视,所以对印楝植物源农药使用后安全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综述了印楝植物源农药制剂对脊椎动物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关键词印楝农药;毒性;影响;建议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为确保农业丰收,每年约有80多万吨近400种农药加工成1 000多种剂型施用于农作物。
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保障农作物高产和稳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产生的抗药性迫使人们加大用药剂量,引起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土壤、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逐年增加,危害人、畜安全等[1,2]。
使用化学农药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害虫和病原菌不断产生抗性;二是化学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大量杀伤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三是污染大气、水域、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公害”;四是由于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增强,农药的施用次数增多,用量加大,防治成本提高。
这些问题已引发了严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3]。
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它们既能有效抑制有害生物,又对高等动物安全,对益虫和天敌昆虫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在环境中易分解并且分解产物对环境亦无影响),符合人类发展现代农药所追求的目标[4]。
1985年,以印楝素为主要成分的首个商品药剂Margosan-O在美国登记,迄今已有多种商品化的含印楝素的制剂。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印楝素相关毒理学研究的文献,以及以印楝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杀虫剂产品登记的毒性研究材料,但对某一特定药剂的毒理学研究数据尚非常有限[5]。
近年来人们对印楝质农药的不断研究,并开发了很多种印楝质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也不断的增加,所以我们对印楝植物源农药使用后的安全性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对印楝植物源农药的安全性研究为今后印楝质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全面的安全性科学依据。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1)印楝。
其活性成分为印楝素,主要作用方式为生长调节、拒食、产卵驱避。
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抑食细胞,引发拒食作用,对变态肽类激素进行阻断,影响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的滴度。
印楝素应用于粮食、花卉、棉花、瓜果、林木、蔬菜、咖啡、茶叶、烟草等作物,对蔬菜小菜蛾、蝗虫等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2)除虫菊。
其中的除虫菌酯Ⅰ、Ⅱ,茉莉菌酯Ⅰ、Ⅱ,瓜菊酯Ⅰ、Ⅱ等成分具有杀虫功效,杀虫机理为毒杀、击倒与驱避等。
除虫菌属于神经毒剂,主要对钠离子通道产生作用,致使神经细胞重复开放,对害虫造成麻痹,致其死亡。
除此之外,除虫菌还能够影响突触上的ATP酶活性。
除虫菌杀虫范围为卫生害虫与农业害虫等,应用在蔬菜蚜虫、家蝇等害虫防治中。
(3)鱼藤。
其中的杀虫活性物质为鱼藤酮,大多提取于鱼藤属等植物,在综合防治中,鱼藤酮杀虫药剂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鱼藤酮对蚜虫、小菜蛾、菜粉蝶幼虫等害虫起到强烈的胃毒与触杀作用,对日本甲虫类害虫起到拒食作用,对鳞翅目害虫起到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甚至对某些害虫能够起到熏杀作用。
(4)雷公藤、苦皮藤,主要活性物质是苦皮藤素Ⅰ~Ⅴ,作用方式为毒杀、麻醉与拒食等。
该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猿叶甲、玉米象、稻苞虫、菜青虫等。
雷公对瓜果类害虫与叶菜类害虫藤起到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毒杀、产卵忌避等作用。
(5)万寿菊、猪毛蒿。
其中光活化毒素为聚乙炔、呋喃香豆素等,在光照下受光动力与光诱发毒性影响,对昆虫起到较强杀虫活性,但活性相对于哺乳动物较低。
该类植物源农药比较容易合成,结构简单,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6)番荔枝。
其中的番荔枝素属于较强神经毒剂,对线虫、烟蚜、棉蚜、菜蛾、根猿叶甲虫等活性较好,可有效抑制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7)其他杀虫植物。
比如,杜鹃花科的黄杜鹃,胡椒科的黑胡椒,菊科的松果菊,千日菊、柏科的沙地柏,芸香科的茱萸与木茼蒿等。
物杀虫剂--烟碱中文通用名称: 烟碱英文通用名称: nicotine其他名称: 蚜克、尼可丁生产厂家: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性状 : 本剂为植物源杀虫剂,其有效杀虫成分为由烟草中提取的烟碱。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247℃,性质不稳定。
易挥发,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对害虫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还有杀卵作用。
烟碱易挥发,故残效期较短,而它的盐类(如硫酸烟碱)则较稳定,残效期长。
毒性: 纯烟碱对人、畜中等毒。
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50~60 mg/kg,兔急性经皮LD5050mg/kg。
对鱼、贝类毒性小,对作物药害轻。
制剂因烟碱含量低,相对安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
剂型: 2%水乳剂。
除虫菊素中文通用名称: 除虫菊素英文通用名称: pyrethrins其他名称: 除虫菊、除虫菊酯、扑得研制单位: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性状: 本剂是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虫菊的花,经加工制成的植物源杀虫剂。
主要有效杀虫成分为除虫菊素Ⅰ和除虫菊素Ⅱ。
除虫菊素Ⅰ的毒力比除虫菊素Ⅱ的约高1倍。
原药为黄色黏稠油状液体,具清香味,与除虫菊干花的气味相同。
不溶于有机溶剂。
不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
在强光和高温下也分解失效。
制剂有粉剂、乳油等剂型。
除虫菊杀虫谱广,击倒力强,残效期短,具有强力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微弱,无熏蒸和传导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如蚊、蝇、臭虫、虱子、跳蚤、蜚蠊、衣鱼等。
在农业上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蓟马、飞虱、叶蝉和菜青虫、叶蜂、猿叶虫、金花虫、椿象等。
为了开发这种生物农药,近年来我国在云南省曲靖市大量种植除虫菊,并用最先进工艺加工,供应全国需要。
这种古老的植物杀虫剂将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毒性: 本剂为低毒杀虫剂。
大鼠急性经口LD50584~9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1500mg/kg,对人、畜安全,因分解快,残效期短,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但对鱼有毒。
剂型: 0.5%粉剂、3%乳油。
鱼藤酮中文通用名称: 鱼藤酮英文通用名称: rotenone其他名称: 鱼藤、毒鱼藤生产厂家: 广东省去浮县去城农药厂性状: 本剂为植物源杀虫剂,有效成分是从鱼藤根的萃取液中结晶得到。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简介
剂型:%、%、%、%乳油
作用机理与特点: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主要作用于昆虫是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几丁质的生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表现为拒食、蜕皮时间延长、蜕皮不完全、畸形或蜕皮时死亡;防治贮粮害虫也很有效;
防治对象:印楝素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和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1、防治甘蓝小菜蛾,小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间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可连续使用5次;每亩用%乳油300-500毫升或%乳油60-80毫升,或%乳油125-150毫升/亩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或1%苦参·印楝素乳油60-80毫升喷雾, 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5次;
2、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时,每亩用%乳油90-140克或%乳油60-80毫升,每季最长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天;
注意事项: 1、不可与呈碱性物质混合使用;2、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蜜源作物花期禁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3、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禁用等警示用语;4、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各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急救措施:1、不慎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及安静处,病情严重者请医生对症治疗;2、皮肤污染或药液溅入眼睛,立
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3、误服中毒,立即携标签送医院,对症治疗;。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简介
剂型:0.3%、0.5%、0.6%、0.7%乳油
作用机理与特点: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主要作用于昆虫是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几丁质的生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
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表现为拒食、蜕皮时间延长、蜕皮不完全、畸形或蜕皮时死亡。
防治贮粮害虫也很有效。
防治对象:印楝素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和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1、防治甘蓝小菜蛾,小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间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可连续使用5次。
每亩用0.3%乳油300-500毫升或0.7%乳油60-80毫升,或0.5%乳油125-150毫升/亩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或1%苦参·印楝素乳油60-80毫升喷雾,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5次。
2、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时,每亩用0.3%乳油90-140克或0.7%乳油60-80毫升,每季最长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天。
注意事项: 1、不可与呈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对蜜
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
蜜源作物花期禁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
3、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禁用等警示用语。
4、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各手套,避免吸入药液。
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
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
急救措施:1、不慎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及安静处,病情严重者请医生对症治疗。
2、皮肤污染或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误服中毒,立即携标签送医院,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