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蝶恋花》,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诗句的理解。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3. 诗歌的欣赏和评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和《蝶恋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逐句解析《蝶恋花》的诗句,讲解字词释义,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
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蝶恋花》的诗句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晏殊)全文及其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晏殊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乐。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释义、艺术特色等。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4. 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审美情趣。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蝶恋花》诗句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 探讨诗歌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殊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深入了解晏殊的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晏殊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介绍《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蝶恋花》,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蝶恋花》的每一句诗句,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蝶恋花》。
2. 深入了解晏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3. 参观诗词展览或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 学生能够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蝶恋花》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出有感情的诗句。
4. 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蝶恋花》的书法墨迹,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
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晏殊是北宋的一位优秀词人,代表作《蝶恋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晏殊《蝶恋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2.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3.理解《蝶恋花》的词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诗词歌赋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词。
2.生平介绍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晏殊的诗词文化背景,以及为何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北宋的杰出词人之一。
3.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晏殊的《蝶恋花》是七绝词。
通过对七绝词的音律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格律的规则及各种韵脚,以便后续的创作。
4.《蝶恋花》的词意通过对《蝶恋花》中的每个字和每个词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路。
5.文学鉴赏与创作让学生重新理解词的作用和特点,并教授学生词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在鉴赏的基础上,实行创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七绝词的格律和情感表达。
6.课后作业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或作业,也可以安排相关的阅读文章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板书】1.生平介绍;2. 七绝词的特点;3.《蝶恋花》的词意;4. 词的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感悟】晏殊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
通过对《蝶恋花》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晏殊及其词作《蝶恋花》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词作的格律形式、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词的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此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词中的文学意蕴,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蝶恋花》的文学价值。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能理解《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
能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蝶恋花》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殊的诗歌才华,欣赏《蝶恋花》的美。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蝶恋花》,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歌解释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解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2.4 诗歌分析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韵律、对仗和意象等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蝶恋花》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蝶恋花》的字词含义和诗文内容的理解。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蝶恋花》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蝶恋花》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蝶恋花》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个课时完成。
5.2 教学步骤第1课时: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朗读《蝶恋花》。
第2课时:解释《蝶恋花》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歌的基本意思。
第3课时:分析《蝶恋花》的诗歌形式,探讨其艺术特色。
第4课时:总结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测试。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朗读等,以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和兴趣。
6.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包括字词解释、诗歌分析和创作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应用能力。
七、作业与练习7.1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熟读《蝶恋花》,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生僻字词。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蝶恋花》欧阳修教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蝶恋花》欧阳修教案《蝶恋花》欧阳修教案《蝶恋花》欧阳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庭院#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三字有什么妙处?“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文学常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蝴蝶和花朵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意象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观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讨论、朗诵等。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观后感写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及相关诗歌解析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动画、音乐等。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预习《蝶恋花》。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
3. 朗诵法: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动画引入蝴蝶和花朵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蝶恋花柳永教案《蝶恋花·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蝶恋花》这首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体会柳永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抒情方式。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背景、词的创作特点等知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柳永的词作歌曲,如《雨霖铃》,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柳永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介绍(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仕途经历等。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屡试不第,后流连于歌楼酒肆,靠为歌女填词为生。
他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强调柳永在词坛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对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拓展了词的体制和表现内容,使词从贵族的娱乐品转变为市民阶层的抒情工具。
他的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作品解读(1)展示《蝶恋花》全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诵读全词①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词的韵律和情感。
③指名学生诵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词句赏析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分析并欣赏《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的才情与个性,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蝶恋花》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及柳永的生平。
3. 分析《蝶恋花》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蝶恋花》中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蝶恋花》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蝶恋花》中的隐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5. 欣赏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其他柳永的词作进行欣赏,了解其创作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蝶恋花》的情况,以及对赏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通过解读《蝶恋花》一词,掌握其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作中的情感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风的特点。
2. 对《蝶恋花》一词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词风特点及《蝶恋花》的意境、情感。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品读、朗诵《蝶恋花》,体会柳永词作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新课内容:讲解《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蝶恋花》的词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与品读:全班共同品读《蝶恋花》,体会柳永词作的美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柳永及其他词人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对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有深入了解。
2. 学生准备:预习《蝶恋花》一词,对课文有初步理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蝶恋花》一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
3. 分析:分析柳永词风的特点,与其它词人进行对比。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课堂练习1. 请学生翻译《蝶恋花》中的难点句子。
2. 请学生谈谈对《蝶恋花》一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请学生分析柳永词风的特点,举例说明。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熟读《蝶恋花》,加强语感。
2.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文。
分析并掌握柳永的词风和《蝶恋花》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和柳永的生平事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意境。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背景和柳永的生平。
解释词的题目和词牌的特点。
2.2 词句解析:分析词的开头“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解释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柳絮飞时,轻如梦,断如丝。
”2.3 词的意境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春愁和离愁,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
分析词中的景与情的相互映衬,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1 导入: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入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辅助理解词中的难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句的理解和感受。
各组选代表进行讲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词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进行详细讲解。
解释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5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和默写练习。
学生尝试创作以“蝶恋花”为题材的小诗或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4.2 理解与运用:评估学生对词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4.3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5.1 课文文本:《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全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柳永的词集、生平介绍和相关研究资料。
5.3 多媒体资源:与词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柳永其他作品:介绍柳永的其他著名词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夜雪临砌》等。
《蝶恋花》(晏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蝶恋花》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蝶恋花》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析《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2 诗词意象分析《蝶恋花》中的主要意象,如“蝶”、“花”、“春色”等,理解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2.3 诗词意境通过品读《蝶恋花》,感受其优美的意境,理解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
2.4 诗词韵律分析《蝶恋花》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感受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晏殊及《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分析《蝶恋花》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3)感受《蝶恋花》的情感内涵。
3.2 教学难点:(1)理解《蝶恋花》中意象的深层寓意。
(2)分析《蝶恋花》的韵律特点。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意象、意境等。
(2)品读法: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原文、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古典音乐,增强诗词的音乐感受。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以晏殊的生平为切入点,引出《蝶恋花》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诗词讲解(1)讲解诗词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关系。
(2)分析诗词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品味诗词意境,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4)分析诗词韵律,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5.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诗词的问题。
5.5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诗歌;(2)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内涵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蝶恋花》诗歌文本、相关注释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蝶恋花》诗歌,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发学生对《蝶恋花》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朗读与翻译(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教师逐句翻译诗歌,解释生僻字词;(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翻译,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蝶恋花”、“月上柳梢头”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意象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美感。
4. 表达技巧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各自对表达技巧的发现和欣赏;(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5. 情感内涵剖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如喜悦、忧伤等;(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柳永《蝶恋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解读《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宋代词风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吟诵、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词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的情感真挚和意境优美。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2.1 柳永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2 《蝶恋花》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
2.3 《蝶恋花》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3.1 柳永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3.2 对宋代词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柳永的生平介绍和《蝶恋花》的背景资料。
4.2 准备相关的参考文献和鉴赏资料。
4.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对柳永产生兴趣。
5.2 呈现作品教师朗诵《蝶恋花》,让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
5.3 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蝶恋花》的词牌结构和韵律特点。
引导学生对比其他词牌,理解《蝶恋花》的独特之处。
5.4 解读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如花、月、楼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品味其艺术效果。
5.5 深入理解词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意的理解。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读,进行交流和互动。
5.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柳永词的特点和价值。
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柳永的其他作品或宋代词人。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准确性。
6.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蝶恋花》的深入理解,通过写作或口头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思考是否有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晏殊-《蝶恋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
2. 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晏殊的生平等信息。
3. 分析并欣赏《蝶恋花》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蝶恋花》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1. 介绍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解释《蝶恋花》的题目含义和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蝶恋花》。
2. 翻译并解释诗句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3 课文分析1. 分析《蝶恋花》的结构和韵律。
2. 探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诗词。
2. 引出本课的主题《蝶恋花》。
3.2 课文朗读与讨论1. 引导学生朗读《蝶恋花》。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3 课文分析与欣赏1. 分析《蝶恋花》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欣赏诗句中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与背诵1.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给予鼓励和建议。
4.2 学生课文分析与欣赏1. 评估学生的课文分析和欣赏能力。
2. 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创作自己的《蝶恋花》1. 指导学生创作一首以《蝶恋花》为灵感的诗歌。
2. 学生互相分享并给予评价。
5.2 参观诗歌展览或演出1.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演出。
2. 鼓励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诗歌知识和技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蝶恋花》原文和相关注释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阅读材料。
6.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晏殊和《蝶恋花》的参考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6.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蝶恋花》的背景和意境。
晏殊-《蝶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晏殊词的语言特色和意境。
学生能够了解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晏殊词与其他词人的不同之处。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诗意和意境。
2.2 晏殊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3 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3.1 词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2 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如“蝴蝶”、“菊花”等意象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4.1 教室内设置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乐和影像资料。
4.2 准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和相关评论、解读资料。
4.3 准备晏殊的生平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晏殊其他著名词作的音乐或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词的氛围。
简要介绍晏殊的生平背景。
5.2 诵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5分钟)学生集体或分组朗读词作,感受其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词中的押韵和节奏。
5.3 分析诗意和意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和深层两个层面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词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5.4 欣赏语言特色(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晏殊词的语言特色,如用词、句式等。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晏殊词的语言特点。
5.5 小结与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背诵。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并写一篇简短的解读心得。
六、教学延伸6.1 对比分析(10分钟)教师选取其他词人的类似题材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进行对比分析。
《蝶恋花》(晏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蝶恋花》,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词牌、意境等。
2. 诗歌的情感内涵: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的美。
2. 诗歌的情感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晏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 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蝶恋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下自己对《蝶恋花》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写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理解和感受的程度。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进行创作。
2.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晏殊《蝶恋花》教案+赏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晏殊《蝶恋花》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表达。
2.诗歌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晏殊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词”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课堂讲解1.讲解《蝶恋花》的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1)诗歌的上片描绘了什么场景?这些场景有何特点?(2)诗歌的下片表达了什么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体现的?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1)词牌《蝶恋花》的特点是什么?(2)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是如何体现的?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蝶恋花》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蝶恋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1)诗歌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歌中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又有何寓意?2.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
(1)诗歌中的“花”和“燕”分别象征了什么?(2)诗歌中的“似曾相识”有何象征意义?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蝶恋花》。
五、教学反思1.讲解诗歌背景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冗余。
2.在分析诗歌艺术特色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词牌的特点,以及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3.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赏析:《蝶恋花》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一首代表作,以词牌命名,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通过对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上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春色满园的美好景象,红杏出墙的意象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寓意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节
九年级第7周侯瑞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领会苏州评弹的风格特点。
2. 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说唱艺术。
2. 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
教学难点:
1. 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说唱音乐。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材分析
苏州评弹
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
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评弹开篇。
唱词是毛泽东于1957年所写的追念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的旧体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由赵开生用评弹曲调编曲。
唱词融合了蒋调、陈调的传统唱腔旋律,并吸收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构成。
“我失骄杨君失柳”节奏自由,带有吟诵特点的旋律。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大幅度跳动的旋律进行,情绪激动。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以问答形式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胜利的充分信念。
“寂寞嫦娥舒广袖”舒展悠扬的慢板旋律。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放忽收的力度变化,舞蹈性的节奏。
“忽报人间曾伏虎”高音区强力度转换到中低音区的大跳旋律,节奏自由。
“泪飞顿作倾盆雨”强音唱法,难以抑制的激情。
这首评弹词曲结合恰当。
其中,“魂”字利用韵母作拖腔处理,加强了对烈士深切哀悼之情,“舞”字之后的“啊”音拖腔,又使翩翩起舞的形象更显生动。
最后“雨”字的闭口韵,运用了颤音拖腔中渐强渐快的唱法,展现了似汹涌海浪般的由远而近滔天而起的激情。
整首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
婉,既保留了苏州评弹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本节课我们接着来欣赏另外一种曲艺艺术形式——苏州评弹。
2. 欣赏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
(1)欣赏动画《蝶恋花•答李淑一》。
(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苏州评弹的来源及历史,自主欣赏的感受。
(3)聆听《蝶恋花•答李淑一》并完成:。
曲名:
表演形式:
流传地区:
地方特色:
伴奏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哼唱旋律。
3. 扩充知识:
弹词类:音乐曲调性很强,演唱风格细腻深刻,伴奏乐器以琵琶、三弦为主。
(苏州弹词)
牌子曲类:其结构形式大多由曲头、曲尾、中间插入许多曲牌联缀而成。
伴奏乐器,北方以手鼓、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
(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苏州评弹,初步从感性上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能听辨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和苏州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