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五种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2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1.讨好型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2.指责型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3.超理智型人数较少,15%;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人需要冷静”;比较典型时——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可能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4.打岔型更少,占人群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比较典型时——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5、一致型一致型 4.5%;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现以具体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模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如何改变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图示,解释了我们从不一致迈向一致的真相;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开放所有的感官,自由地听、看、感、想、说,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1.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2.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3.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4.觉察他们的防卫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令人惊奇的是在萨提亚工作坊中,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萨提亚:沟通中的五种模式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
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1)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2)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3)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4)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与自我的不一致。
“不一致”的危害然而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这就涉及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成长概念:自我价值。
一个自我价值低落的人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任何人只要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或行为,他们都觉得此人对他充满敌意,否定他的价值。
他们害怕犯错误,不敢创新,只希望墨守成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他们了。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
正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
以上四种典型的“不一致”沟通的问题在于,我们都在掩饰、压抑或扭曲自己的情感,不愿担露自己的感受,而是用自以为高明的办法去掩饰它。
例如,当一个做了一件让你愤怒的事,你无法直接说“你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愤怒”,却要转成一个指责者说:“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种不一致的沟通让人很压抑,长期下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头痛、胃溃疡...因为许多人已经如此习惯于不一致的沟通,以致于他们甚至察觉不到有任何问题,例如一个超理智者认为自己就是“毫无情感”的,甚至以此自豪。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五种沟通姿态一、人生幸福的三要素决定一个人幸福的三个要素是健康、关系和财富,人生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同学和同事等关系,其实我们一生中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也就那么30-50个人,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好了,基本上我们的人生就幸福了,而事实上我们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于和我们最亲近的这30-50个人。
如何使这些关系和谐、融洽,就需要我们学习良好而有效的沟通。
二、什么是沟通沟通,顾名思义,沟被堵了,需要疏通。
其实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或者情感的一种传递,反馈的过程。
汉语是非常有艺术的语言,我们看到“沟通”这两个字,所谓沟通就是水沟如果堵塞了,水就流不过去,所以水流就不畅通了。
所以沟通就是水要流过去,当中畅通无阻,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交流跟沟通意思差不多,就是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
水沟要通了,水流才能够顺利的通过去,然后才能彼此交换信息。
所以汉语的字词真的很美很有艺术性,看到这个字词就知道沟通一定要通,水流才能够一定的流过去,然后才能够彼此交换信息。
提到关于言语还有沟通的经文,在箴言15章23节说:“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
”如果我们口里面说出的话是对人有造就,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我们自己就觉得很高兴。
所以我们常常说好话,不只是让别人觉得受用,其实也会觉得让自己心里觉得很舒服。
箴言25章11节记载另外一段名言就是:“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三、萨提亚沟通模式萨提亚是美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年)。
她创新的家庭治疗流派在当今世界极负盛名,为了纪念这位家庭治疗的先驱,该模式被命名为“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体验过程。
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萨提亚五种沟通形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之袁州冬雪创作冲突似乎不成防止,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分歧的人,沟通形式也分歧,这是懂得他人也是懂得自己的一把钥匙.在先容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形式前,先给个小布景: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子总图.后面诠释那五种沟通形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边,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一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类吧.占人群 50%.讨好他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发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眇小","我很无助" ,哀告的神色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行为:行为: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饶恕、体谅,乞求与乞怜,让步.心坎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可以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吐逆.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占人群30%.攻击他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标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心坎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可以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躯体反应:肌肉严重、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人数较少,15%.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发生的困扰和痛苦.-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诠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一切都应该是有迷信依据的”,“人需要岑寂”.比较典型时——情绪:顽固、疏离:"不管代价,人一定要坚持岑寂、沉着、决不慌乱."-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肯变动、举止合理化、操纵固执呆板.-身体姿势:僵硬.神色很优越(若有神色的话).-心坎感受:"我感到充实与隔绝.""我不克不及显露任何感觉."可以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更少,占人群%.拈轻怕重,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常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克不及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肯意真正去面临.让他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坚持间隔.-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暗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比较典型时——情绪:动摇混乱,毫不在意,"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断地在动.-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行为、多动、繁忙、插嘴、打扰.-心坎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可以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不适当、分歧情理、心态混乱.-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5、一致型一致型%.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涵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凝听他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尽力.-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情绪:稳定、悲观、开畅、自信-行为:采取压力和坚苦、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心坎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平稳.-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力抖擞、健康、充满活力.现以详细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形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前面四种沟通形式,不管表示形式如何,内涵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形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示.如何改变?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明智的人感性强;打岔的人很矫捷.所以,要改变它们,其实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表里在一致.图示,诠释了我们从纷歧致迈向一致的真相. 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他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形式中固化了、并可以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方惊骇、不服安、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我们的身体搜索枯肠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呵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采取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纷歧致的沟通方式.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察觉,我们才有可以开放自己,开放所有的感官,自由地听、看、感、想、说,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可以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心坎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活动. 1.察觉自己、他人和情境2.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3.察觉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神色等等4.察觉他们的防卫比方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形式中只关注自己,那末测验测验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竭的操练你会渐渐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讲最重要的是操练关注、懂得他人.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涵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人诧异的是在萨提亚工作坊中,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测验测验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哆嗦;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将近迸发.还未启齿,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感觉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以是坚苦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端操练.而超明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操练关注自己、关注他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明智是那末聪明,他们一不留心又开端讲道理,或枚举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操练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操练如何关注到他人的感受.超明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壳,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最坚苦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容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端,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以进入合自己接触,和他人联合.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以到了分裂的边沿,需要承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人际沟通的3要素即自我、他人和情景,重点演示了人际沟通的5种模式即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及一致型,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
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
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
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情绪的觉察——人生中最漫长的旅程,是从头脑进入心,它是朝着一体,整合慈悲的转变之路。
学会如何体验情绪是这条路上你要面对的困难的任务之一。
《灵魂之心:情绪的觉察》讲述人生中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从头脑进入心灵,它是朝着一体、整合和慈悲的转变之路。
学会如何体验情绪是这条路上你要面对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许多人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即使是怒火冲天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生气;即使每天清晨都伴着悲痛醒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悲伤的。
很多人认为只有当强大的情绪之流在自己的生活中大爆发,打乱了正常的日常活动时,才能感受到情绪。
学习如何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平安相处,进而理解与接纳它们,是一个人成长与成熟的关键。
事实上,每一个负面情绪都是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接纳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1)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摄入过程),感官的运用是主观的和有选择的,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
(2)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编码过程)。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3)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亦因此是主观的。
(4)我们只能用上述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它的方法。
(5)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6)每个人的世界都只是在他的脑里。
我们是凭大脑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的。
萨提亚五种沟通姿态维琴尼亚;;萨提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哥伦布。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的知识萨提亚五种沟通姿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萨提亚沟通姿态一、讨好型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萨提亚沟通姿态二、指责型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萨提亚沟通姿态三、超理智型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极端客观: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长的解释、什么事都与学术有关、我只关心事情合不合乎规定或正不正确、人一定要有理智。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
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
、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萨提亚沟通姿态四、打岔型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
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
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
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
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
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1.讨好型占人群50%。
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占人群30%。
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人数较少,15%。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编辑导语: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
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
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1.讨好型占人群50%。
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占人群30%。
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人数较少,15% 。
压抑感觉,逃避感受。
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需要冷静”。
萨提亚沟通模式5种姿态我如何生存?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
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
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反映快乐的根源。
自我:指的是我是否接触到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为自己表达与行动。
他人:指的是我是否关心与接纳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积极倾听与探询。
情境:指的是我是否注意到双方所处的环境与客观条件,并愿意以对等协商的态度处理彼此所面临的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过去经验中的一些缺陷体验以及来自家庭规条的束缚,我们往往是很难做到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将自己、他人和情境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做到真实一致的表达自己、接纳他人。
我们习惯去指责、习惯去讨好、习惯去超理智的就事论事、习惯去以打岔的方式回避问题,以这样的应对方式来求得生存的空间。
比如:父母:“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一点儿用都没有,有时间怎么不把心思多花一些在学习上。
好友:“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不适合你!第一种:讨好型行为——依赖型的受难者(“好得过分”、道歉、哀求及请求宽恕、屈服、过分雀跃、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言语——同意(“这全是我的错”、“没有你我什么也不是”、“没事,没事”、“我只想要让你高兴”、“我愿为了你放弃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内心独白——“我不值得一提,不值得被爱”、“我应该永远对别人和颜悦色”、“我决不能让别人生气”、“这全是我的错”、“我很无助”主要感受——受伤、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自我概念——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我是不重要的)资源——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心理影响——神经质、抑郁、易被激怒、焦虑、恐慌、自杀生理影响——消化道疾病、肠胃问题(恶心、便秘等)、偏头痛或其他头痛、心律不齐、皮肤病、糖尿病当我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讨好是四种主要的反应之一。
讨好他人,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了他人,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
处理婚姻中冲突的五种模式(萨提亚的理论模式)咨询婚姻情感问题的来访者中经常有这样的需求,原本和爱人的感情很好,可是偶尔的冲突让自己心存畏惧且伤心不已,感觉到婚姻的煎熬又不知道怎样走出这种心灵困扰,情感心理咨询专家认为:婚姻中冲突时不可以避免的,懂得处理冲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彼此了解,让亲密关系更上一层楼。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少是与事实的本身有关,而大部分都是与一个人对这个事实的解释,对这个事实的角度与看法,和双方的价值观有关系。
人们在冲突的时候,通常会以五种模式出现。
而我们常常会一下前四种不健康的方式处理冲突。
了解这五种冲突形态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冲突模式和对方的模式,帮助我们改变不健康和不真诚的沟通方式,而学习用健康和真诚的方式彼此沟通。
1.攻击型2.屈就,顺服3.冻结,不知道怎么办。
像一些动物,一只兔子,被车灯照到的时候,突然僵在那个地方,不知道怎么办4.逃逸,在受到威胁或碰到危险的时候逃掉5.双赢,是最成熟的方式婚姻家庭治疗大师弗吉尼亚.萨提亚讲到人碰到冲突和张力的时候,会有五种不同的应变形态,每种形态都有相应的姿势,把以上五种解决冲突的模式与她所设计的防御系统整合起来,形象的让我们体会到五种模式行为特点:第一种形态:就是攻击对方,就是指控者。
这种人相信先下手为强,用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
指控者的姿势是:左手掐腰,右脚伸出来。
然后,伸出右手,指向对方,而且很凶狠,恶毒的眼光看着对方。
许多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就容易指控别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大家试试这样站一会儿,会感觉如何呢?会不会觉得很累?因为指控久了是很不舒服的,而且会死掉很多细胞。
第二种形态,叫做。
讨好型。
这种人用讨好别人的方式保护自己讨好型的姿态是这样的:左膝跪下来,右手伸出去,左手捧着心。
最好是右手高高伸上去,然后头低下来,在向上看。
心理咨询专家提醒:被怕的一方,最后总是要反弹的第三种形态,就是僵化,冻结。
这种人有一种常见的生活形态:工作狂。
萨提亚五种沟通姿态维琴尼亚•萨提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哥伦布”。
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的知识萨提亚五种沟通姿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萨提亚沟通姿态一、讨好型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 ,"我想要让你高兴"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萨提亚沟通姿态二、指责型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 "你到底怎么搞的?" "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萨提亚沟通姿态三、超理智型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极端客观: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长的解释、"什么事都与学术有关"、"我只关心事情合不合乎规定或正不正确"、"人一定要有理智"。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