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14.89 KB
- 文档页数:3
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焉,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教参)《阿房宫赋》译文六国消灭,天下统一。
蜀山秃顶,阿房矗起。
覆盖三百多里,隔断了天上的阳光。
从骊山向北建造,折而向西,一直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回廊像腰带曲折,屋檐像鸟嘴高啄。
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曲曲的,弯弯的,好像一格格的蜂房,一圈圈的水涡,不知有几千几万个院落。
长桥像龙卧水上,可哪有风起云涌?复道像虹贯空中,怎没见雨霁斜晖?四周围高低起伏,分不清东西南北。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下』(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陈情表》·李密·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祚(zuò)薄,晚有儿息。
4、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7、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0、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项脊轩志》·归有光·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jǐ)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3、借书满架,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有声。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6、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7、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8、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zǐ)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3、《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翻译下列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兰亭集序》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5.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6.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8.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赤壁赋》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7.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游褒禅山记》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3、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4、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9、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兰亭集序》1、引出一条溪流作为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必修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鲜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1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高中新教材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必修下』(练习+答案)目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秦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先秦3、《庖丁解牛》·庄子·先秦4、《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5、《﹡鸿门宴》·司马迁·两汉6、《谏逐客书》·李斯·先秦7、《促织》·蒲松龄·清代8、《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宋代10、《阿房宫赋》·杜牧·唐代11、《﹡六国论》·苏洵·宋代翻译及解释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秦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
5)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7)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先秦翻译下列句子。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以小易大,彼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qī)戚焉。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yú)薪(xīn)。
则王许之乎?6)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7)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30句《孔雀东南飞》1.为仲卿母所遣语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兰芝)被仲卿母亲休回娘家。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及时遣归相”。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语法:可怜:古今异义词,可爱。
译文:(她)体态可爱无比,我去替你说媒求婚。
4.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语法: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会不从许相”。
译文:我对兰芝早已恩断义绝,决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5.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语法:归还:古今异义词,回来。
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一方,作宾语,这里可译为“你”。
正确语序是“…还必迎取相”。
译文: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语法: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译文: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
7.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语法:要:通“邀”,约定。
渠:代词,他。
译文:虽然我同仲卿有约在先,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8.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君既若录见”。
译文: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还望你不久能来接我。
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语法:宾语前置句,“见”作宾语,译为“我”。
正确语序是“…府吏丁宁见”。
译文:我才回家时,仲卿再三叮咛我。
10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语法:省略句:两句都省略了“于”,补充后又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庭树下徘徊,(于)东南枝自挂”。
译文:仲卿在院中的树下徘徊一阵,就在向着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死了。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1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语法:望:农历十五日;过了望日就是“既望”,农历十六日。
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老老少少济济一堂。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子高挺。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曲水旁)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即使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之内畅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名句翻译题:《赤壁赋》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去作答,其实只要在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就可以答好这类题目。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练习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国将危亡,数以致书干王,连岁不见省。
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出,其后秦欲吞并诸侯,当是之时,秦兵强马壮,山东诸侯,莫能抵敌。
楚怀王使人质于秦,留三年,为秦所执。
楚怀王怒,兴师伐秦。
秦出其不意,因乘其虚,卒取楚之汉中,楚以此困。
当此时,秦昭王使使者告楚,欲与楚平。
楚畏秦之强,不敢轻与秦战。
秦使者往来了数岁,楚怀王乃迎其太子商于秦,欲与秦平。
楚太子商闻之,怒,弗听。
楚怀王执其太傅,与之决秦。
秦囚楚太子商,迁之蜀,赐楚以武关之外地。
楚怀王大怒,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黔中以西地。
楚怀王乃悉国兵以深入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亦起兵救赵。
秦兵遂东,至河外。
魏不敢出,秦兵不敢进。
秦昭王遗赵王书,告以兵罢,归赵王质子。
赵王谢,使使者报秦。
秦使者至赵,赵王鼓瑟。
秦使者至,而赵王不郊迎。
赵王窃自以为与秦易地,伐齐有功,秦必喜,故不郊迎。
秦使者怒,曰:“武安君必胜,赵王入秦矣!”即发兵伐赵。
赵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弗许,赵国大震。
此时,秦昭王已立为帝,欲并吞天下,以为天下苦秦久矣,乃使使者告诸侯,愿与天下平分土地。
诸侯皆恐,各有分地。
齐最怨秦,最欲报仇。
齐王召即墨大夫,与之谋曰:“吾欲伐秦,子以为何如?”即墨大夫曰:“不可。
秦,虎狼之国,不可伐也。
不如与楚、赵合从,以攻秦。
”齐王从之。
楚、赵闻之,亦起兵从齐。
六国共伐秦,秦发兵击之。
秦兵大破赵、魏之师于长平,斩首四十万。
赵、魏之师遂败,不敢复战。
楚、齐闻之,亦罢兵归国。
秦兵遂东,至河外。
齐王闻之,惧,使人请和于秦。
秦王许之。
齐王乃郊迎秦使者。
秦使者至,齐王郊迎,请为从约。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之外。
5.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0.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 客有吹洞箫者,而和之。
1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3. 西望夏口,东望。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者乎?
14. 方其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5. 况吾与子渔樵于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6.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8.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9. 相与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2.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者甚众。
23.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24.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7.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
2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9.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3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