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
- 格式:pptx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1
通信电子中的常见信道干扰及应对措施通信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还可以支持现代的科技产品和服务。
尽管这些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仍然会面临各种信道干扰导致通信失败或失真等问题。
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介绍常见的信道干扰,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干扰。
一、自然信号干扰自然信号干扰是指来自天气、地形、自然环境和电磁干扰源等的信号干扰。
这些干扰信号会影响到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而导致通信信号的损失和失真。
为了应对这种干扰,一些措施可以被采取,如:1. 安装屏蔽材料:此措施即在通信设备以及周边区域内安装屏蔽材料,以减少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
2. 引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通过过滤、解调和整形等方式来消除噪声和失真等干扰信号,以获得高质量的通信信号。
二、电气信号干扰电气信号干扰一般是指来自通信设备中的外部电磁干扰,比如说电压失真和电磁干扰等问题。
这种干扰的影响程度和频率都是可以预测和测量的,因此一些干扰措施可以被采取,如:1. 重新规划设备布局:不同的设备放置方式会有不同的电磁干扰影响程度,规划合适的设备布局可以减轻电气信号干扰。
2. 降低信号噪声:通常通信信号的质量和噪声成正相关关系,为了消除噪声,可以利用前馈回路和数字滤波器来提高信号的质量。
三、人为信号干扰人为信号干扰通常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例如无线电、移动电话和声音等情况。
这些干扰不仅会增加通信设备的复杂性,同时还会对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用如下措施可能会更加有效:1. 建立隔离区:建立隔离区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设备放在一个环境不会互相干扰的区域内。
2. 加强信道过滤:加强信道过滤可以消除信道中的人为干扰,并保持信号质量。
综上所述,通信电子中的信道干扰问题是常见的,由于干扰信号发生的原因和形式各异,不同类型的应对措施可能具有不同的效力,但我们可以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维持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程度。
移动通信干扰和噪声考试题一、填空题1.移动通信中减小互调干扰的三种类型滤波器是通带滤波器、阻带滤波器和(陷波器)。
2.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两者都调谐到所需要的(160.35MHz)信道上。
3.如果要消除互调分量,在两个发射机相互靠得很近的情况下,必须没有重大的(耦合)损耗是很重要的。
4.发射机A和发射机B同时发射信号并能进入接收机,则接收机就产生(互调分量)。
5.天线共用器用于保持(发射机/接收机)特别在相邻的工作频率之间有一个高隔离电平。
6.陷波式空腔谐振器被设计成只抑制一个单一(窄带频率),而在工作频带内的其他频率全通过。
7.由与需要信号频率相同的非需要信号所造成的干扰,国家标准定名为(同波道干扰)。
8.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机互相靠得很近时,每个发射机与其他发射机之间通常通过天线系统(耦合)。
二、单项选择题1.互调分量在两个发射机中产生,两个发射机之间的频率差是(C)。
A、0.13MHzB、0.14MHzC、0.15MHzD、0.16MHz2.我国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体制规定,信道间隔为(D)。
A、10kHzB、15kHzC、20kHzD、25kHz3.理论分析表明,调频信号含有(A)边频分量,倘若其中某些边频分量落入邻道接收机的通带内,那么就产生了邻近波道干扰。
A、无穷多个B、1个C、2个D、3个4.如有可能,可建立一种功率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移动台接收到的基地台(A)对移动台发射功率进行自动控制,使移动台驶近基地台时降低发射功率。
A、信号的强度B、信号C、信号干扰D、信号频率5.在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为了增加频谱利用率,有可能有(D)信道都被分配在一个相同频率上工作,这样就形成一种同波道结构。
A、两条B、三条C、多条D、两条或多条三、多项选择题1.假设A是发射机A的发射频率,B是发射机B的发射频率,则二次谐波频率为(ABCD)。
A、160.35MHzB、159.9MHzC、160.5MHzD、159.79MHz2.共用的基地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共用中继系统中,这些装置是(ABC)。
一、概述移动通信用直放站是双向同频(或异频)放大器,由于增益高,放大器的白噪声容易对通信网造成干扰,轻则影响基站接收机接收信杂比,降低接收机灵敏度,影响基站覆盖面,增加掉话率,在CDMA 系统中还会影响系统容量,重则整个基站打不通电话,因此压低直放站的白噪声电平是直放站是否干扰基站的关键,当然压低直放站的白噪声电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与直放机的制造水平和工程水平直接联系在一起(国内只有福州飞毛腿科技有限公司等少数厂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要求到达基站接收机接收端白噪声电平低,就必须要求直放机发出的白噪声电平低,这就要求在制造设计直放机时要采用高质量放大器、高质量滤波器和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措施压低噪声,当然也可以用减小直放机上行放大量的办法压低噪声,但这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直放机放大量不足,会影响直放站覆盖面,所以根本出路是提高直放机品质和工程施工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提高直放机质量使直放站接入移动网不会影响网络优化指标,以及在直放机安装工程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防止直放站干扰基站。
二、直放机在移动通信网中接入状态图一如图一,这是一幅直放站接入基站的典型图示。
P 1为基站发射功率电平;P 信为基站接收直放站上行信号电平;P 杂为基站接收机接收到的直放站白噪声电平;P 空为空间原有的白噪声电平;P 2为直放机输入端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电平;P 3为直放机下行输出的功率电平;P 5为直放机输出的上行功率电平;P 噪为直放机输出的上行白噪声电平;L 为基站发射机输出端到直放机输入端路径衰耗。
基 站L假设直放站下行增益为G下,直放站上行增益为G上,则P3=P1-L+G下因此G下=P3-P1+L=P3-P1+(L自+G基+G前向)L自为自由空间衰耗,L自=32.45+20lgƒ+20lgdG基为基站天线增益;G前向为直放站前向天线增益。
这就是说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大小取决于直放站下行发射功率P3,基站下行发射功率P1和直放站到基站之间的路径衰耗L。
移动通信系统RF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可能造成射频干扰的原因正不断增多,有些显而易见容易跟踪,有些则非常细微,很难识别发现。
虽然仔细设计基站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多数情况下对干扰信号只能在源头处进行控制。
本文讨论射频干扰的各种可能成因,了解其根源后将有助于工程师对其进行许多问题,如电话掉线、连接出现噪声、信道丢失以及接收语音质量很差等,而造成干扰的各种可能原因则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如专用无线通信或寻呼等)共存于一个复杂环境中,其中多数旧系box-sizing:border-box;color:rgb(208,92,56);background:“target=”_blank“》RF设备如数字视频广播和无线局域网等又会产生新的可能使通信服务中断的信号。
由于环境限制越来越大,众多新业务竞相挤占有限的蜂窝站点,使得蜂窝信号发射塔上竖满了各种天线。
而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电话联系、在互联网上观看多媒体表演和进行商业贸易,甚至不久我们的汽车、冰箱和电烤箱也将使用RF信号互相交流,通信的天空将变得更加拥挤。
引起RF干扰的原因大多数干扰都是无意造成的,只是其它正常运营活动的副产品。
干扰信号只影响接收器,即使它们在物理上接近发射器,发射也不会受其影响。
下面列出一些最常见的干扰源,可以让你知道在实际情况下应该从何处着手,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干扰源来自于基站的外部,也即在你直接控制范围之外。
发射器配置不正确另一个服务商也在你的频率上发射信号。
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故障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产生冲突的发射器服务商会更急于纠正这个问题,以便恢复其服务。
未经许可的发射器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服务商是故意在与你同一个频段上发射,通常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拿到许可。
他可能在一个频段上没有发现信号,于是假定没有人在使用该频段,于是擅自加以利用。
发放许可的政府机构通常有助于赶走这类无照经营者。
覆盖区域重叠你的网络或其它网络的覆盖区域在一个或多个信道上超过规定范围。
第3章干扰和噪声3.1 概述外部噪声和干扰是使通信性能变坏的重要因素。
接收机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取决于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噪声和干扰的大小。
比如说,在接收机灵敏度很高的情况下,当外部噪声和干扰远高于接收机的固有噪声时,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各种干扰和外部噪声,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外部噪声分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自然噪声主要是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和太阳噪声;人为噪声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
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和太阳噪声一般比接收机的固有噪声低得多,故可以忽略不计。
通常,仅需考虑人为噪声。
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基地台和移动台的接收机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即能在其它通信系统所产生的许多较强的干扰信号中检出可能是较弱的有用信号。
或者说,基地台在接收远距离移动台的有用信号时,还会受到较近的其它基地台的干扰及本系统中的另外几个移动台的干扰,因此对移动通信的干扰的限制更为严格,对其接收机、发射机的抗干扰特性要求更高。
3.2噪声移动通信的环境噪声大致分为:1.自然噪声大气噪声、银河噪声、太阳噪声2.人为噪声汽车或其他发动机点火系统噪声,通信电子干扰,工业、科研、家用电气设备干扰,电力线干扰。
人为噪声多属于冲击性噪声,大量噪声混一起还可能形成连续噪声或连续性噪声叠加冲击性噪声。
由频谱分析结果可知,这种噪声的频谱比较宽,且强度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根据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A T&T)提供的数据,环境噪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如图3-1所示。
图中A是市区人为噪卢;B是郊区人为噪声;C是典型接收机热噪声。
该曲线适合于工业化国家,而对我国目前工业化水平和汽车数量而言,人为噪声强度要略低一些。
从图3—1可见,人为噪声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必须予以考虑,而自然噪声的影响则可忽略。
图3-1 认为噪声曲线对陆地移动通信来说,最主要的人为噪声是汽车点火系统的火花噪声,为了抑制这种噪声的影响可以采取必要的屏蔽和滤波措施,在接收机里采用噪声限制器和噪声熄火器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是影响通信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噪声是由各种源产生的随机波动,而干扰则是
指外部信号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噪声
噪声是由于电子元件的热运动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无规律电磁波,它会对通信信号进行干扰和破坏。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噪声主要包括:
1. 热噪声:由于传输介质和电子元件内部的热运动产生的电磁波;
2. 散弹噪声:由电子元件内电子的离散性引起的电磁波;
3. 交调噪声:由于不同频率的信号交叉混合而产生的电磁波。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信噪比(信号与噪声的比值)
来衡量,信噪比越大,通信质量越好。
为了降低噪声的影响,通信
系统通常采用信号处理、误差检测和纠正等方法。
干扰
干扰是指环境中的其他电磁信号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干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邻近信道干扰:由于邻近频道的信号相互干扰导致的;
2. 同频干扰:由于系统内不同用户或不同基站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导致的;
3. 多径干扰: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多次反射、绕射、折射等导致的;
4. 外界干扰:来自于其他无线设备、电源设备、人造信号等的干扰信号。
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的失真、丢失和误解等问题,降低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减少干扰,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多址技术、频率规划、功率控制和重复传输等方法。
,噪声和干扰是移动通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通信质量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降低噪声和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和性能。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1.引言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噪声和干扰是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的概念、类型以及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2.噪声的概念和类型2.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非期望的信号,它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电磁波、电压或电流,会干扰到正常的通信信号。
2.2 噪声的类型●热噪声:________由于器件温度引起的随机电子运动所产生的噪声。
通信系统中常见的热噪声有热噪声、热噪声等。
●内部噪声:________由于器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噪声,如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引起的失真噪声。
●外部噪声:________来自外部环境的噪声,如电源线干扰、雷电噪声等。
3.干扰的概念和类型3.1 干扰的定义干扰是指在通信系统中,除了传输目标信号外,还伴随着其他非期望信号。
这些非期望信号的存在会干扰到接收端正常的信号解调过程,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
3.2 干扰的类型●频率干扰:________当接收到与目标信号频率相近的其他信号时,会由于频率共振和互调干扰的作用,导致接收端混淆和失真。
●多径干扰:________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多个路径反射和折射,到达接收端时会叠加形成多径信号,造成接收端的干扰。
●同频干扰:________当同一个频率上有多个信号源时,可能会造成接收端的同频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4.噪声和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4.1 信号质量下降由于噪声和干扰的存在,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相比,可能会引起信号质量的降低。
如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等。
4.2 通信范围受限噪声和干扰会减弱信号的功率,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范围。
特别是在无线通信中,干扰信号可以覆盖到很远的距离。
4.3 通信速率降低当噪声和干扰存在时,接收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确度去解调传输信号,从而降低了通信系统的速率。
5.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的统计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读者可根据需要参考。
转发:LTE常见干扰排查(中国移动)日期:2017-01-12 11:04 浏览:149 评论:0在任何通信系统中,都存在环境背景噪声,我们一般称之为高斯白噪声。
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表达:kT,其中k=1.38×10-23J/0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绝对温度=摄氏温度+273。
转换为对数形式,即10log(kT)。
在常温下,T=2900K,此时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174dBm/Hz。
我们通常所指的通信系统的底噪就是指的一定带宽内的高斯白噪声的总功率。
比如:假设系统使用带宽为20MHz,那么,20MHz内系统底噪为:-174dBm/Hz+10log20000000Hz=-101dBm/20MHz对于LTE TDD系统单个子载波(15KHz)而言,其底噪为:-174dBm/Hz+10log15000Hz=-132.2dBm/子载波对于单个RB而言,由12个15KHz的子载波构成(共180KHz),那么,单个RB 的底噪为:-174dBm/Hz+10log180000Hz=-121.4dBm/RB而对于一般的接收机来说,还要在上述功率值的基础上加上噪声系数NF。
一般基站的噪声系数是3~4dB。
LTE1.1LTE常见干扰按照干扰门限可划分为4个等级,平常我们主要排查底噪>-110dBmF频段常见干扰:➢DCS1800杂散干扰;➢DSC1800阻塞干扰;➢DCS1800互调干扰;➢GSM900谐波干扰;➢其他干扰(PHS、电信FDD-LTE等);D频段常见干扰:➢广电MMDS;➢CDMA800三次谐波;➢公安机关监控的电源控制箱;1.2干扰波形特征1.2.1DCS1800杂散干扰波形特征杂散干扰波形特征:前40个RB底噪偏高,底噪随RB数逐渐增大而降低。
举例1:cell1\cell2存在杂散干扰举例2:cell2小区存在杂散干扰1.2.2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DCS1800阻塞干扰波形特征:20M带宽内100个RB噪声整体偏高。
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1.引言1.1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
不管是GSM 系统还是CDMA 系统, 都是干扰受限系统, 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干扰: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噪声干扰。
目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有: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本文主要讨论扩频技术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1.2 直序扩频系统的应用背景: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
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 提出的。
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
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
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