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7
通信系统集成中的射频干扰对消技术探讨【摘要】射频干扰是通信系统集成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和通信性能受损。
本文首先介绍了射频干扰的定义和其对通信系统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射频干扰的类型、特点和产生原因。
随后对现有的射频干扰对消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基于滤波器设计和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射频干扰抑制和消除技术。
探讨了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实现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为通信系统中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以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性能。
【关键词】射频干扰、通信系统集成、对消技术、滤波器设计、自适应算法、发展趋势、挑战与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射频干扰的定义射频干扰是指在通信系统中,由于外部信号或设备产生的频率与通信系统工作频段相近或重叠,导致通信系统性能受到影响或损坏的现象。
射频干扰会引起通信数据传输中断、失真、丢包等问题,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射频干扰主要包括突发性干扰、持续性干扰和周期性干扰等类型,常见的干扰源包括雷达信号、电磁干扰、局部干扰、无线电干扰等。
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现代高密度、高频率、多频段通信设备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射频干扰的频发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射频干扰对消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对现有射频干扰对消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讨论。
1.2 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干扰会导致通信系统性能下降,甚至造成通信中断,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射频干扰可能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电磁干扰源等多种因素,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
通信系统一旦受到射频干扰影响,不仅会影响用户通信体验,也可能造成信息传输的丢失和失真,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射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对消除射频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多模移动终端射频互扰问题分析【摘要】2014年中国移动公布了5模12频的新规,即移动送测手机必须支持五种模式(TD-LTE/FDD-LTE/TD-SCDMA/GSM/WCDMA)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网络频段的越来越多样性,多频技术的抗干扰问题日趋重要,对智能手机开发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本文从研发测试角度出发,介绍研发中常用的方法,如何判定射频互扰,推进研发进度。
【关键词】多模多频;互扰;OTA;RSSI引言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4G时代已经悄然来临,2014年中国移动公布了送测LTE手机需支持五模(TD-LTE/FDD-LTE/TD-SCDMA/GSM/WCDMA)的新规。
多模多频终端要实现多网共存、双卡双通等功能,不可避免存在某一模式发射机对另一模式接收机的干扰问题。
五模手机手机网络共存情况更加复杂化,存在互扰的可能性更大,设计难度也相应提高。
本文讨论研发中如何针对射频互扰问题进行测试分析。
1.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互扰问题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图1图2图3通信系统的组成便于我们理解,一个简单的通信过程,手机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收下来(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在这个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能否正确解析决定了通信的成败。
对于多模手机,存在多模共存时的互干扰问题,即A模组工作时其接收信号的能力可能被B模组工作干扰,导致通信质量的下降,衡量的标准通常使用接受灵敏度这个指标。
无线网络的接收灵敏度非常重要,接收灵敏度是接收端能够接收信号的最小门限。
在无线通信中,当接收端的信号能量小于标称的接收灵敏度时,接收端将不会接收任何数据(误码率很高的数据)。
因此我们测量分析射频互扰问题直接的有效手段归结而已也是看其接收灵敏度是否受到影响,其受影响的幅度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
2.多模手机射频干扰及测试要求在国内,工信部有发布关于《多模移动终端电磁干扰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
通信技术中的射频干扰排查与处理方法射频干扰是指在通信技术中,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线电频率相互干扰而导致的通信故障或性能下降的问题。
在日常的通信设备使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射频干扰的情况,这给正常的通信传输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射频干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查和处理方法。
首先,进行射频干扰的排查,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频谱扫描。
频谱分析仪可以检测到整个频谱范围内的干扰信号,并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通过观察频谱图,我们可以确定干扰的频率范围和信号强度,从而更好地定位干扰源。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信号跟踪仪进行实时跟踪。
信号跟踪仪可以根据信号强度和方向指示器的变化来确定干扰源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移动干扰源的排查。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协同扫描系统进行干扰源的快速定位。
协同扫描系统可以通过多个扫描探头实时扫描无线电频谱,将扫描结果发送到中心控制台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快速定位干扰源。
在排查到射频干扰源后,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消除干扰。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受到干扰设备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改变设备的位置和方向,可以减少干扰信号的传播路径和强度,从而减少干扰对正常通信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屏蔽措施来减少干扰信号的干扰范围。
对于高频干扰源,可以使用屏蔽罩或金属隔离屏蔽材料来屏蔽干扰信号的传播。
对于低频干扰源,可以采用滤波器来屏蔽干扰信号。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受到干扰的设备进行频率调整,将其调整到一个干扰较少的频段,从而避免干扰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干扰源定位设备来对干扰源进行定位,并采取相应的干扰源处理措施,比如干扰源屏蔽或发出警报。
除了以上处理方法,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射频干扰的发生。
首先,我们可以合理规划通信设备的位置和布局,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射频干扰。
其次,可以合理规划通信频段和频率,避免频谱拥挤和频率冲突。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抗干扰技术和设备,比如使用抗干扰的天线、滤波器和信号处理器等,提高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移动通信系统RF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可能造成射频干扰的原因正不断增多,有些显而易见容易跟踪,有些则非常细微,很难识别发现。
虽然仔细设计基站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多数情况下对干扰信号只能在源头处进行控制。
本文讨论射频干扰的各种可能成因,了解其根源后将有助于工程师对其进行许多问题,如电话掉线、连接出现噪声、信道丢失以及接收语音质量很差等,而造成干扰的各种可能原因则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如专用无线通信或寻呼等)共存于一个复杂环境中,其中多数旧系box-sizing:border-box;color:rgb(208,92,56);background:“target=”_blank“》RF设备如数字视频广播和无线局域网等又会产生新的可能使通信服务中断的信号。
由于环境限制越来越大,众多新业务竞相挤占有限的蜂窝站点,使得蜂窝信号发射塔上竖满了各种天线。
而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移动电话联系、在互联网上观看多媒体表演和进行商业贸易,甚至不久我们的汽车、冰箱和电烤箱也将使用RF信号互相交流,通信的天空将变得更加拥挤。
引起RF干扰的原因大多数干扰都是无意造成的,只是其它正常运营活动的副产品。
干扰信号只影响接收器,即使它们在物理上接近发射器,发射也不会受其影响。
下面列出一些最常见的干扰源,可以让你知道在实际情况下应该从何处着手,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干扰源来自于基站的外部,也即在你直接控制范围之外。
发射器配置不正确另一个服务商也在你的频率上发射信号。
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故障或设置不正确造成的,产生冲突的发射器服务商会更急于纠正这个问题,以便恢复其服务。
未经许可的发射器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服务商是故意在与你同一个频段上发射,通常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拿到许可。
他可能在一个频段上没有发现信号,于是假定没有人在使用该频段,于是擅自加以利用。
发放许可的政府机构通常有助于赶走这类无照经营者。
覆盖区域重叠你的网络或其它网络的覆盖区域在一个或多个信道上超过规定范围。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原因及解决措施郑振坤广东中南元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随着新兴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加盟,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射频资源日趋紧张,各种潜在干扰源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产生。
本文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原因及排除网络干扰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移动通信;干扰影响;解决措施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干扰问题一直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较为重要的问题,现今己有的移动通信体制占用的射频资源全部在2.5G以下,,而这种频带的特点,主要就是干扰和被干扰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此,移动通信网络普遍存在射频千扰的问题,也是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1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原因及危害产生干扰的原因很多,有本系统的干扰(如同频、邻频等)和其他系统交调造成的干扰,通常本系统的干扰较为常见。
另外,前几年,各网络运营商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各种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室内分布天馈线资源是必要的。
但由于频率上的差异,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功率损耗不一致的问题,这就成为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最容易产生网络干扰的根源。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问题会使移动通信的误码率增加、通话质量降低甚至发生掉话,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接通率。
上行的干扰会使BTS的最低不解码电平降低(正常值为-100dBm 以上),减小了其有效覆盖范围,容易造成切换失败。
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到8%~10%时语音质量就比较差,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语音质量极差,用户无法听清。
干扰的存在,将导致BTS和MS信息传递时误码率高,严重时会造成射频丢失,SDCCH 信道建立失败。
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通信业务质量,同时也是呼吸效应的根源,直接影响系统覆盖和容量;对视频与宽带和多媒体数据通信也将面临更大的影响。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主要来自网内干扰和网外干扰。
2网络干扰的快速检测和定位2.1 采用BSCSTS话务统计方法通过BSCSTS话务统计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干扰问题。
移动通信系统干扰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本文对移动通信系统干扰来源及原因进行了描述,并对现有干扰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是影响无线网络丢包率,连接速率等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影响我们网络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用户的通话质量。
对移动通信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由于无用辐射、阻塞等原因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评估干扰影响的程度,从而寻找有效规避干扰的措施,以高效可靠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提供无线通信服务,一直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移动通信技术干扰来源及原因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干扰的产生多种多样的,原有的专用无线电系统占用了现有的频率资源,不同运营商的网络配置错误,发射机本身的设置,单元重叠,环境,电磁兼容性(EMI)和故意干扰等问题。
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电频率干扰的原因。
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主要有:同信道干扰,相邻信道干扰,带外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1、移动通信内部频率的干扰:目前陆地移动蜂窝系统使用频率重用来提高频率利用率。
虽然这增加了系统的容量,但它也增加了系统干扰的程度。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1)同频干扰:如果使用相同频率的两个载波频率太靠近,则它们将相互干扰。
(2)邻频干扰:RF载波频率受到另一个使用附近频率的RF载波频率的干扰。
(3)互调干扰:当两个或更多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非线性电路时,它们将相互调制以产生新的频率信号输出。
如果频率落在接收器工作信道带宽内,则对接收器构成干扰。
2、外来电波的强烈干扰:由于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当空中的某些电波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在使用的无线电波时,这将导致信噪比下降到标准值以下,影响通话质量。
这些干扰波的来源非常复杂并且很多,例如工业干扰,电源火花干扰,来自天空的干扰以及其他专业附近无线电波的干扰。
3、干扰产生的原因: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0-1247.2019.08.0115G系统干扰分析及工程建议霊继盛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I针对5G网络部署中可能遇到的FSS系统干扰、终端自干扰、与现网系统间的隔离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提傩i出实施可行性建议,对中国铁塔现网塔桅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5G工程建议。
5G同频干扰网络间干扰隔离铁塔a5G干扰分析多网络并存情况下,为保证各个网络的覆盖效果,干扰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5G部署初期,由于频率分配问题,存在与FSS系统之间的干扰,以及运营商内部、运营商之间多系统共址并存导致的干扰。
下面对各种干扰进行逐一分析。
1.15G与FSS系统之间的干扰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频段为3400~3600MHz。
然而,C频段与扩展C频段(3400~4200MHz)—直是我国和亚洲地区卫星通信产业的传统核心频段。
与其他频段相比,我国C频段卫星系统的使用地位更高,部署和应用范围更广,体现在我国重大卫星工程、行业卫星通信应用、航天卫星研制、国际卫星出口等多个领域。
5G系统基站对FSS系统主要考虑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具体造成干扰的程度主要取决于FSS地球站的仰角、所接收到的5G系统的集总干扰功率等。
同频干扰:34OO~36(X)MH濒段,5G系统对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可能形成同频干扰,需要克®(198+10)dB的信号差。
邻频干扰:3600~42")MHz频段,5G系统对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可能形成邻频干扰,需要克服93~114HB的信号差。
饱和干扰:3400-3700MHz频段,5G系统对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可能形成饱和干扰,需要克服138dB的信号差。
以某省现有卫星地球站为例,全省现有卫星地球站752个,其中报社类3个、证券类11个、广电类528个、气象类119 个、民航类2个、民政类89个。
卫星地球站发射频率为5897.5-14464MHz.接收频率为3400~12714MHz,5G对卫星地球站发射频率基本没有影响,对卫星地球站接收频率干扰较大,同频干扰、邻频干扰、饱和干扰均存在,其中以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最为严重。
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1.引言1.1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
不管是GSM 系统还是CDMA 系统, 都是干扰受限系统, 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干扰: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噪声干扰。
目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有: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本文主要讨论扩频技术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1.2 直序扩频系统的应用背景: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
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 提出的。
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
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
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
一、问题描述随着对于移动网运营商而言,频谱资源是其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而干扰是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随着网络演进,组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号源。
当这些非网络服务信号落入NR 的上行接收带内时,就会造成网络的上行干扰,大量的网络问题往往是由干扰引起的。
本文从系统外和系统内两个维度,针对阻塞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时钟失步干扰、异常信号源同频干扰、邻区终端干扰六类上行干扰,深入分析5G网络上行干扰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建议措施,致力于打造纯净5G网络环境。
二、分析过程所谓干扰,即无用的电磁波信号,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
对于某一特定场景,它可能是干扰,但是在另一场景下,它可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号,为人类的发展做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比如用于航空通信的无线电和用于蜂窝通信的无线电,在各自领域都是有用信号,但是如果频谱分配不当、设备不满足协议规定等,则可能互为干扰源。
2.1、上行干扰分类5G上行干扰按照系统类型可分为系统外干扰和系统内干扰。
2.1.1、系统外干扰常见系统外干扰即外部干扰,包括阻塞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等,主要原因有外部系统强信号源、外部系统发射机带外的泄漏同频干扰、外部系统多载波灌入衍生相同频谱等。
2.1.2、系统内干扰常见系统内干扰即内部干扰,包括空口失步干扰、异常信号源同频干扰、邻区终端干扰等,主要原因有GPS故障跑偏、大气波导干扰、用户PRB负荷高及重叠覆盖等。
2.2、系统外常见干扰类型常见系统外干扰有阻塞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等。
2.2.1、阻塞干扰由于接收滤波器的不理想,接收滤波器并不会完全抑制掉带外信号,所以会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带外信号,如果带外信号足够强,则接收滤波器将会接收到足够强的带外信号,从而引起干扰。
阻塞干扰与接收机特性有关,需要在被干扰系统上,装滤波器抑制阻塞干扰。
典型特征:带外功率干扰,底噪全频域提升。
常见阻塞干扰如屏蔽器干扰, 或称为电子干扰器。
在移动通信领域,常见的屏蔽干扰为阻塞式或扫频式干扰,如学校考试屏蔽器、政府重要会议屏蔽器、监狱屏蔽器、加油站屏蔽器等。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问题
罗党俭;刘海明
【期刊名称】《移动通信》
【年(卷),期】2003(027)11B
【摘要】本文浅述了射频干扰的产生、类型和测试查找方法,总结了干扰问题的特点,为日常的干扰预防、查找、直至排除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罗党俭;刘海明
【作者单位】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射频干扰问题 [J], 罗党俭;刘海明
2.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干扰问题处理 [J], 陶然;赵小东
3.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需注意射频干扰问题 [J], 林综
4.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需注意射频干扰问题 [J], 林综
5.移动通信网络的干扰问题及对策 [J], 黄春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分析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随着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频率资源对蜂窝移动通信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射频资源日趋紧张,各种潜在干扰不断产生。
干扰成为限制和影响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移动通信网络的射频干扰问题是普遍存在且必须解决的。
因此,必须对不同的干扰进行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干扰。
1.国内移动通信制式频率分配解决射频干扰问题,首先要了解现有移动通信制式的频率分配。
下面我们对国内现有移动通信制式的工作频段划分进行介绍1.1GSM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与1800MHz频段。
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TDMA方式接入,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
每信道占用带宽200kHz/8=25kHz。
如果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其中GSM900的工作频段为:上行:890~915 MHz(移动台发、基站收)下行:935~960 MHz(基站发、移动台收)上下行信道双工收发间隔为45MHz,下行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1~124,共124个频点。
其中1~95为中国移动使用,96~124为中国联通使用。
DCS1800的工作频段为:1710~1785 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 MHz(基站发、移动台收)下行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序号为512-885,共374个频点。
目前512-561为中国移动使用,677~726为中国联通使用。
下行880MHz~890MHz,上行925MHz~935MHz为GSM增补频段,频道号为0,975~1023,目前国内GSM运营商并未使用,某些地区为专网使用。
1.2IS95-CDMA工作频段中国联通开通的CDMA网络使用的工作频段为:上行:825MHz~849MHz下行:870MHz~894MHz共分为799个频点,每一频点带宽为30K,频点号为1~799。
由于CDMA信号本身带宽为1.23MHz,因此一个CDMA信道需占用41个频点号。
上行824MHz~825MHz,下行869MHz~870MHz为CDMA增补频道,频点号990-1023,现中国联通并未使用。
1.3 1900MHz小灵通工作频段在1900频段,中国电信在部分地区使用CDMA US PCS制式用于小灵通,其上行频段为1850MHz~1910MHz,下行频段为1930MHz~1990MHz,频点号为1~1199,每频点带宽50K,每一信道约占25个频点号。
使用1900频段的PHS 小灵通,上下行公用1895MHz~1918MHz,频点号1~77,每一频点带宽300K,而小灵通信号本身带宽为200K,这是由于PHS公用上下行频率,每频点带宽需高于信号带宽。
(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 PHS)1.4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工作频段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制式使用上行1920MHz~1980MHz,频点号为9601~9899,每频点带宽200K,每个5M带宽UMTS信道占用25个频点号。
UMTS下行频段为2110MHz~2170MHz,频点号10551~10849。
由于3G射频标准尚未最终确定,其频段与频点号有可能变动。
2.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的种类根据移动通信信号的特点,可将其所受的干扰按照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划分:2.1根据频段划分: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2.2.1上行干扰定义为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上行频段,外界射频干扰源对基站产生的干扰。
上行干扰会造成基站覆盖范围的降低。
手机在无上行干扰的条件下,基站能够接收较远处手机信号,当上行干扰出现时,手机信号需强于干扰信号,才能与基站进行联络,因此,手机必须离基站更近。
2.1.2 下行干扰是指干扰源所发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下行频段,手机接收到干扰信号,无法区分正常基站信号,使手机与基站联络中断,造成掉话或无法登记。
2.2 根据频点划分:同频干扰、非同频干扰2.2.1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到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亦称同信道干扰。
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接收机中经放大,变频而落到中频通带内,因此只要在接收机输入端存在同频干扰,接收系统就无法滤除和抑制它。
存在同频干扰的频率范围是20r B f ±,0f 为有用信号载波频率,r B 为接收机中频带宽。
图1 同频干扰图示图1表示全向天线覆盖的两个同频率小区的同频干扰情况。
A 小区的移动台会受到B 基站发射机的干扰。
两同频工作的基站之间的距离D 称为同频复用距离,同频复用距离与小区半径之比R D q /=称为同频复用比。
同频复用比与小区复用系数N 的关系为:223131⎪⎭⎫ ⎝⎛==R D q N 或 N R D 3= (2-1) 若A 、B 基站具有相同的设备参数,发射功率都为T P (dBw),则移动台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和干扰功率电平分别为S T L P C -= (dBw) (2-2)I T L P I -= (dBw) (2-3)式中,S L 和I L 分别为经过距离R D -和R 的传呼损耗,传输损耗之比为 ⎪⎭⎫ ⎝⎛-⋅⨯=-R R D n L L S I lg 10 (dB) (2-4) 式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n=2,在陆地移动通信的无线路径传播时,n=4。
用dB 表示的载波/干扰比为S I I T S T L L L P L P I C -=---=)()(/ (dB) (2-5) 取n=4,将式(2-4)代入式(2-5),得到 ⎪⎭⎫ ⎝⎛-=⎪⎭⎫ ⎝⎛-=1lg 40lg 40/R D R R D I C (dB) (2-6) 2.2.2 非同频干扰非同频干扰主要包括邻频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杂散干扰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指来自所使用信号频率相邻频率的信号干扰。
邻频干扰是由于接收滤波器不理想,使得相邻频率的信号泄漏到了传输带宽内而引起的。
邻频干扰可以通过精确的滤波和信道分配而尽量减小。
远近效应:如果相邻信道的基站在离用户接收机很近的范围内发射,而接收机使用预设信道的基站信号,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很严重,这称作远近效应。
当离基站很近的移动台使用的信道与一个弱信号移动台使用的信道为相邻信道时,也会发生远近效应。
(在UMTS系统中,由于所有的移动台使用同一频带,远近效应影响更为明显,但UMTS系统使用良好的功率控制消除了远近效应的影响)。
✧互调干扰当两个以上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时,将互相调制产生新频率信号输出,如果该频率正好落在接收机工作信道带宽内,则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成为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可能是外部信号与发射信号混合产生;也有可能完全是两个外部信号产生,它们只是借助接收机的非线性器件来相互混合;有时,产生互调信号的摇篮并不仅仅是接收机,非线性结合点有可能是附近生锈的屋顶或围墙,当有高功率的无线电信号传送时,这种物理结构就像一个非线性器件一样,形成互调干扰,而且这种互调影响会随天气条件变化。
✧阻塞干扰任何接收机都有一定的接收动态范围,当频带外干扰信号强到一定程度,接收功率超过接收动态允许的最大功率电平时,会导致接收机饱和阻塞,从而影响系统的接收性能,这类干扰称为阻塞干扰。
阻塞会导致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长时间的阻塞还可能造成接收机的永久性性能下降。
✧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滤波器的滚降特性(任何滤波器都不可能是理想的阶跃方式),导致总存在一定的带外辐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发射杂散。
由于发射杂散产生的干扰称为杂散干扰。
3.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内的干扰抑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降低干扰是网络规划与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除了增加复用距离、采用跳频技术和设置天线下倾角等方法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抑制干扰:✧同频基站天线高度尽量保持一致当两个基站高度差别很大时,即使满足同频干扰小区的约束条件,也尽量不要分配相同的频率。
以免引起高基站对低基站产生较强的同频干扰。
✧消除玻璃幕墙反射引起的同频(邻频)干扰在大城市中,由玻璃幕墙装饰的高层建筑会引起电波的强烈反射,这种反射会导致远处的同频小区受到同频干扰。
发生这种情况时,要调整天线方位角设法避开玻璃幕墙的反射。
✧采用伞形方向图,减小同频(邻频)干扰将全向天线改为功分器(或耦合器)与定向天线的组合,同时调整定向天线下倾形成伞形方向图,能够有效地减小同频干扰和远距离干扰。
伞形方向图也可以使用盘锥形天线来实现。
另外,在丘陵地区,通常会存在覆盖盲区,但是又不能将天线升到足够高以覆盖这些盲点并同时减小同频干扰,使用伞形方向图,则可以增加天线高度并仍然可以减小同频干扰。
4.移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DCS1800与GSM900系统使用的频段不同,系统之间的影响很小。
因此,移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主要为IS95-CDMA与GSM之间的干扰。
4.1 IS95-CDMA对GSM网络的干扰分析从运行频段上看,CDMA的下行频段与GSM的上行频段比较接近,在站址选择及网络规划中如果做得不恰当,势必造成对GSM的干扰,造成GSM系统接收性能的下降(干扰是相互的,但由于GSM的发射频段与CDMA的接收频段相差较远,且CDMA是自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较好,所以GSM对CDMA系统所造成的干扰可以忽略)。
纠其根本,CDMA的对外干扰,最直接的原因是硬件中滤波器的滤波特性不理想造成总存在一定的带外辐射。
4.1.1干扰模型图2中给出了CDMA系统对GSM造成干扰示意:IS-95 800 UL824-849MHz GSM 900 UL890-915MHz890-894MHz f IS-95 TX IM3844-919MHz GSM 900 DL 935-960MHzIS-95 800 DL 869-894MHz图2 CDMA 对GSM 系统干扰示意图CDMA 对GSM 系统的干扰主要表现为: ✧ 带内干扰:CDMA 发射信号直接或通过交调等方式间接作为带内噪声作用于GSM 接收机上,造成GSM 接收机灵敏度下降。
该类干扰又分为发射杂散干扰和交调干扰(如图3中A 点);✧ 带外干扰:当带外干扰强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接收机饱和阻塞,从而影响GSM 系统的接收性能,该类干扰又称为阻塞干扰(如图3中B 点)。
图3 IS95-CDMA 对GSM 系统的干扰CDMA 系统发射频带为870~880MHz ,CDMA 信号三阶互调产物位于860~890MHz (2f1-f2~2f2-f1,f1=870MHz ,f2=880MHz )之间。
在GSM 接收频带之外,高阶互调信号由于其衰减更大,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