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习题及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1.3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测控2 (人教版必修2)基础训练1.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使说明了( )①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管理②唐政府设关卡遏制对外贸易③广州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④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市舶使是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但②并不能说明唐政府遏制对外贸易。
答案:C2.唐朝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B.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冲C.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A项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因素;B、C两项是扬州繁荣的自身条件;D项才是最主要原因。
答案:D3.明朝的商业与战国时期相比,其进步表现在( )①封建政府放弃了轻视商业的政策②商业活动更贴近人民的生活③盐铁贸易已经逐渐趋于衰落④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分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战国时期的商业主要是满足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它的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是相结合的;而明朝时期徽商与晋商的经营范围包括食盐、粮食等,是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
答案:C4.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解析:材料说明从商的人在增多,而务农的人在减少。
答案:D5.假如你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一位商人,你手中持有的纸币( )A.在其他各地均可见到B.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D.已经具有高超的防伪技术解析:依题干可判断A项错误;纸币与货币是两个概念,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而非最早的货币,故C项错;D项无史实依据。
答案:B综合应用6.阅读下列材料: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
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一历史下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练习题(含答案)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
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汉朝 D.明清时期解析: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答案: B2.(2011•佛山市质检)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 B.村落.草市 D.夜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是“赶集”。
选项A、D分别是早市和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选项B不符合材料,三项均排除。
选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是正确选项。
答案:3.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
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A.浙商 B.闽商.粤商 D.晋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是指晋商。
答案: D4.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畅达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看管的夜市分析:解题时抓住重点词“东汉”即可。
物流畅达的草市、夜市是唐后期出现的,而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期间才出现。
答案: A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资猜中的“市”()A.表现了草市的特色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线被打破D.受时间地址的限制分析:题中资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隋时才出现,并且在乡村,资猜中有郑国便可看出是春秋期间,故 A 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该当是农产品,应当主假如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 B 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宋朝从前,市场都要遇到时间和地址的限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古代钱币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行分。
下边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足说了然()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华D.纸币方便携带,完整代替了金属钱币分析:此题考察学生透过现象剖析实质的能力。
资料表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钱币的发展变化。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C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这说明宋朝()B.草市具备齐备的饮食服务设备C.夜市比较繁华D.草市交易只好在清晨进行分析:从资料看,诗歌描绘的是对于草市上酒店经营的状况。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5.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
葱葱佳气锁龙城。
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习题集锦一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1.“商人”一词源于A.商朝人自称商人 B.商王重视商业C.商朝人善于经商 D.商都的商业发达2.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是A.姜尚 B.商鞅 C.管仲 D.X蠡3.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B.促进了汉西域都护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河西走廊C.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外交联系D.大大促进了中国与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4.某某成为全国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元朝B.唐朝 C.南宋 D.明朝5.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 B.宣政院 C.十三行 D.理藩院6.魏晋时期,以物易物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主要由于: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7、下列经济现象发生在唐朝的是①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②使用煤炭作为燃料冶铁③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以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8、《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9.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柜坊 C.飞钱 D.坊10、“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D.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二宋元商业的繁荣1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称之为A.飞钱 B.交子 C.会子 D.银票13、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某某地区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14.北宋时,在下列哪个地方中最有可能找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益州B.某某C.某某D.某某15.读下图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A B C D16、从秦朝“半两钱”到宋元时纸币的流通,这种货币形式变化的原因:A.纸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品流通X围的扩大D、纸币的商业信用较好17、两宋商业与隋唐商业最明显的不同是()A.早市和夜市比较普遍B.坊市开始分开C.形成了地域性的商帮D.农村形成集市1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宋代东京的辉煌》19.某某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20.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比唐代长安的商业活动有巨大进步,最主要体现在: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活动的专业场所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D、纸币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21.元朝时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是A.某某 B.某某 C.某某 D.某某22.宋代诗人X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A组学业基础1.【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2.【北师大附中2018高一期中】北宋某某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
买一匹绢,需用2万个小铁钱,其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3.【某某某某十中2018高一期中】1974年,某某某某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这主要表明()A.南宋时对外贸易发达B.朝贡贸易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C.某某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D.对外贸易海船事故频发4.【某某滨州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宋代一文物图案,上有“某某X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等文字,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C.某某发展成商业城市D.宋代商人地位提髙5.【西城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某某)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错误之处是()A.①B.②C.③D.④B组应考能力6.【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末】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7.【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起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暇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他们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8.【某某某某2018二模】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某某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高一历史商业的发展试题1.唐代诗人姚合的《庄居野行》中写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材料“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正是这种现象反映。
故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的发展2.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A.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B.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富贵不归乡”说明旅居他乡成为人们可以接受的现象,而这是由于“经营盐、典仕而商”导致的,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影响3.海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外开放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泉州市舶之利,成为南宋王朝重要财政收入,以往那种“厚往薄来”“以示绥怀”的观念,企图通过对外贸易宣示天朝声威的虚骄,有所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
……宋元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发展到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东从朝鲜半岛、日本,南至南洋群岛,西到阿拉伯及东非海岸,都与福建建立了经贸关系。
……外贸出口的商品以瓷器为主,还有丝棉纺织品、铁锅、铜盘、糖、茶叶及其他日用品。
进口的货物达400余种,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食品、杂货等。
——《福建古代经济史》材料二从马尼拉(今菲律宾首都)返回的福建商船,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解题关键: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解题关键: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宋元时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柜坊、飞钱和纸币很早就产生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但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并且发展体现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我国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如唐朝、元朝等。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思路引领: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答案提示: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题关键:传统习俗、团结与节俭。
思路引领:从徽州人本身的传统习惯和特性上找原因。
(2007海南卷)明代张居止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 (2007海南卷)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 甲骨文屮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 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2. (2007海南卷)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 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 由官府控制B. 不受官府的干预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病;农不得力本穡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 农商并重的言论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I).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4.(2008年广东文基)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居住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2008年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屮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X3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⑷7.(2009全国轴二)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氏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8.( 2009高考广东文础)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杲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內商业发展迅遠高考江苏单科)沈括《梦溪笙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渭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10.(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奖,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习题详解
第一题: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1.解析思路:商业规模、商业市场不断扩大和繁荣。
2.答案要点:中国古代商业先秦时出现,隋唐时发展,宋元时繁荣,明清时进一步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不断发展;金属货币和纸币并存;出现了柜坊、飞钱及典当、票号等金融业务;商业城市越来越多;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但“重农抑商”自始至终存在。
第二题:两宋商业在隋唐商业的基础上有何发展?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
1.解析思路:两宋商业比隋唐更加繁荣;徽商与晋商的起家和扩大经营过程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2.答案要点:(1)两宋商业打破市坊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全面繁荣;出现了纸币;商家注重商品的商标和广告效应。
(2)徽商与晋商都以贩盐起家,然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兴办金融机构,走出国门,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堂知识演练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回答1~6题。
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被称为“商人”,最初是由于()A.商朝人善于经商B.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姓商C.最早的商业活动开始于商朝D.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 A2.唐代城市设有专门的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交易,这反映出()A.唐政府认识到市场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B.商品经济在唐朝占据主导地位C.唐朝时市场交易被政府严格控制D.唐朝禁止私人从事商业活动【解析】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较弱。
唐代城市中市令或市长的主要职责就是严格管理市场交易活动。
【答案】 C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临安【解析】题干情景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北宋。
【答案】 C4.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宋朝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双边贸易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辽、夏、金、宋都是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③④应排除。
【答案】 D5.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 B.都护府C.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答案】 A6.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③⑤都是教材上列举的关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明朝中期后,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表现,故④符合要求。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B.商朝人善于经商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2.【题文】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D.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3.【题文】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
”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4.【题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
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
”材料主要表明A.当地人多地少,赋税沉重B.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C.当地商业的发展已超过农业D.当地商业活动注重社会公益5.【题文】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重农抑商推动商品化浪潮6.【题文】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A.学术文化的活跃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被取消7.【题文】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出现商业繁荣。
(1)原因:___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表现:出现许多_________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1)政策:商人经商受________、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的开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继问世。
5.两宋(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______________相对宽松。
(2)表现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③________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特点:______________继续繁荣。
(2)表现①棉花、________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_贸易发展较快。
③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晋商和________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误区警示]“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__________,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__________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①________和市的界限被打破,“_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景德镇、____________等商业名镇。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1.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从材料所反映的从业比例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占据60%,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人口较多,占据40%,这充分说明了工商业的发展程度比较高,另外从“工场主”占30%这一信息也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因此应是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杭地。
因此这些信息均可判断出正确答案应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与日间无异”“其有趁买早市者”等可知,夜市的繁华,坊市界限打破,根据所学知识,该现象最早在宋时出现。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市的发展3.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考点规范练20古代商业的发展1.《管子·小匡》中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
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材料旨在说明()A.商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财源B.商人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C.商业活动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这种初级的商业交,没有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故A项错误;B项中的“贱买贵卖”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通过材料中这种较原始的商业交流,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商人的贸易活动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迅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D项错误。
2.西汉政治家贾谊反对“放民铸钱”,他认为:“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
”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实际上是()A.规范铜钱铸造标准B.调控货币流通数量C.打击地方王侯势力“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可知贾谊主张政,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材料未体现对铜钱铸造标准的规范,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贾谊反对“放民铸钱”,并非专指地方王侯,因而“敛散之道”并不是打击地方王侯势力,故C项错误;贾谊提出的“敛散之道”通过调控货币流通数量以达到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目的,D项是目的而非“敛散之道”的内涵,故D项错误。
3.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的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
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非常珍贵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铸造开元通宝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没有滥发,因而达不到利用钱币来聚敛财,故A项错误;唐朝时,开元通宝用年号钱取代量名钱,钱币具有了象征意义,并非非常珍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C项正确;开元通宝依然为铜钱,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必修Ⅱ作业考试化基础检测 三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2.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 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3.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 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这表明唐代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5.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 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命题: 审题: 做题: 时间:2020-01-----------------------------------------------------------------------------------------------------------------------------------------------------------6.《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
高一历史下册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分解与习题及答案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神情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流行
“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业发展的表现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由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柜坊与飞钱和后代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剖析图表
问题研究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宋元商业的繁荣
早市、夜市、交子的出现、商业都市政府控制商业与市场的自我调理
剖析图表
归纳法
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
明清的徽商与晋商
徽商与晋商
商业繁荣、市场经济与规范市场次序剖析资料
问题研究
“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
1. 以下对北宋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 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规定
C.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商业活动受官方直接控制
2.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若是指
------------()
A. 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 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 城市向南方发展
时雨。
高一历史古代商业的发展习题及答案
一. “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业发展的表现
1.“商人”一词源于---------------------------------------------------( )
A.商朝人自称商人
B.商王重视商业
C.商朝人善于经商
D.商都的商业发达
答案:C
2.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十三行
D.理藩院
答案:A
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坊
答案:B
4.“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A
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
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
C.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
D.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答案:A
6.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
A.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B.促进了汉西域都护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河西走廊
C.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外交联系
D.大大促进了中国与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D
二. 早市、夜市、交子的出现、商业都市
1.下列对北宋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规定
C.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商业活动受官方直接控制
答案:D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 )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答案:A
3.扬州成为全国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 )
A.元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答案:B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称之为----( )
A.飞钱
B.交子
C.会子
D.银票
答案:B
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答案:D
6.北宋时,在下列哪个地方中最有可能找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益州
B.扬州
C.洛阳
D.开封
答案:A
7.从秦朝“半两钱”到宋元时纸币的流通,这种货币形式变化的原因---------( )
A.纸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B.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D.纸币的商业信用较好
答案:B
8.两宋商业与隋唐商业最明显的不同是
-----------------------------------( )
A.早市和夜市比较普遍
B.坊市开始分开
C.形成了地域性的商帮
D.农村形成集市
答案:A
9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
----------------------------( )
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C
10.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比唐代长安的商业活动有巨大进步,最主要体现在: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活动的专业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纸币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答案:B
11.元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是
A.苏州
B.杭州
C.徐州
D.泉州
答案:B
三. 徽商与晋商
1.徽商和晋商开始致富的共同点都是经营
--------------------------------( )
A.大宗商品交易
B.盐业
C.兴办票号
D.从事对外贸易
答案:B
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是
------------------------------( )
①开始经营盐业致富②经营行业比较广泛③都涉足金融领域
④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3.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 )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4.晋商开始兴办票号开始于
-------------------------------------------(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答案:D
5.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指现在的
-----------------------------------------------------( )
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
答案:C
6.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明清时期
B.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产物
C.支配某些手工业生产活动
D.使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主要来源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