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占据主导地位, 这与北方的战乱和经济重心南移和造船技术的 进步有很大的关联。
(1)先陆路贸易,再海上贸易。
材料2
(2)以友好为主。
材料3 广东十三行(又称广州十三行),是封建社会
商品经济发展和清朝对外奉行“闭关锁国”贸易政策 的产物,是当时中外贸易畸形发展的标志。创始于康 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清廷既要“严华夷之大 防”,又要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于是广东官府 便组织和指定一些商人专管广东对外进出口贸易。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表现: 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年)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2、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1 我国古代贸易,可以以唐朝为界分两段:汉至 唐,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西亚、欧洲和 非洲一些国家交往;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 探究问题:古代“城”和“市”是 一个意思吗?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 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 在一起。
西
东
市
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元朝 泉州是重要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朝贡贸易
材料
外国“朝贡”方物,明朝政府“赐赉” 礼品等方式进行的,素有“厚往薄来” 特征,明朝政府对朝贡使者均是“以礼 待之”,即使“私货来,皆倍偿其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