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镜面对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C解析: C【解析】【解答】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2.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A解析: A【解析】【解答】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旋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分析】旋转变换: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据此解答。
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 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B.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C. 荡起来的秋千D. 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C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现象;选项B,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是平移现象;选项C,荡起来的秋千是旋转现象;选项D,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是平移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运动现象,都是沿某个方向作运动,运动中都没有改变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区别:平移是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朝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是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据此判断。
4.下面第()个图形是“小房子”在“小河”水中的倒影。
A. B. C. D. 以上都不是A解析: A【解析】【解答】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第一个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可以理解为小房子垂直旋转了180度后的图形。
5.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长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边三角形C解析: C【解析】【解答】选项A,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D,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3.如图,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沿线剪开,得到的图形是()。
A. B. C.4.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5.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6.图案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7.时针围绕钟面中心,旋转()才能从6:00走到9:00。
A. 90°B. 180°C. 360°D. 120°8.下图中,甲、乙两图的周长相比,结果是()。
A. 甲长B. 乙长C. 一样长9.下面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B. 2C. 3D. 4 10.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1.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12.下面现象中,()是旋转。
A. 拉抽屉B. 钟面上时针的运动C. 打开推拉门二、填空题13.在字母A、C、D、E、F、G中可以看作的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个。
14.钟表的分针从9到12,顺时针旋转________°;从7到11,顺时针旋转________°;从6开始,顺时针旋转120°正好到________。
15.风扇转动属于________现象,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运动属于________现象,推拉抽屉属于________现象,16.电风扇扇叶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拉抽屉现象是________现象。
17.你能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吗?图形A先向________移动________格,再向________移动________格;图形B先绕点O________时针旋转________,再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最后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格。
《镜面对称》说课稿《镜面对称》说课稿 1一、联系学情说教材《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
教材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性质的过程。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二、以生为本说策略由于本课是一节活动探索课,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每位学生都有照镜子的生活经历,但谁也不会去留意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才能去注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因此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安排:(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舞蹈室,并用摄象机偷偷的拍下了一些同学们照镜子的镜头。
课一开始,老师播放录象,同学们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他们说着,笑着,教师引导:看完这段录象,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趁机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的提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数学学习就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开始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对面照镜子课前同学们在舞蹈室照镜子,只是无意识的活动,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有意识的照镜子活动来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我设计了四次照镜子的活动: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让学生把人与镜中的像加以区分,知道镜中的那个人实际上是一个像。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
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
(生:镜子里。
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
(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评析】课伊始,趣亦生。
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课件出示题目:(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
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除法1、意义:把物体平均分后,每份分得同样多,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部分不够再分,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不大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上面;2乘,除数和商相乘,把结果写在被除数下面;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把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4比,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实际应用1进一法:余数不管是几都舍弃,舍弃后商加一,如租车、租船等问题2去尾法:余数不够1份,不能算作1份,舍弃后商不加1,如买东西、做衣服等问题。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千、万以内数的读写法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继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2.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数位不同,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不异的数,先比力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不异,就比力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力出大小4、近似数、估计与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数五、整百数的加法整百加整百,先把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得数后添两个。
(必考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4)一、选择题1.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转动是()现象。
A. 平移B. 旋转3.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4.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 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B.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C. 荡起来的秋千D. 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5.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6.图案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7.下列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A. B. C. D.8.如下书写的三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9.下列汉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中B. 林C. 里10.下列现象是平移的是()。
A. B. C.11.下面现象中,()是旋转。
A. 拉抽屉B. 钟面上时针的运动C. 打开推拉门12.下列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二、填空题13.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________;电梯轿厢的运动是________。
14.在溜冰时,人的前行是________现象,溜冰鞋底下的轮子运动是________现象。
选出正确答案:(旋转、平移)15.方向盘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拉抽屉是________现象.16.电梯上升属于________现象,车轮运动属于________现象。
17.风扇转动是________现象,推拉抽屉(tì)是________现象。
18.下列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什么现象?电梯的移动________风扇扇叶的运动________窗户的开关运动________商场的大门运动________19.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横线上填“√”,不是的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0.行驶中的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电梯的上下移动是________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3.图形的运动(一)一、单选题1.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的是()A. 踢毽子B. 玩碰碰车C. 荡秋千D. 捉迷藏2.能通过平移得到的图案是()A. B. C.3.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后,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不恰当的说法是( )A. 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B.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都相等C. 平移后的图形形状不变,但大小可以改变D. 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4.把一张长方形纸沿一个方向对折再对折,以折痕(不开口的这边)为对称轴画出半个小人,再沿着画的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小人。
A. 1B. 2C. 4二、判断题5.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它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只有方向发生了改变。
6.判断对错.从镜里看到的是9时,正确的时间是3时7.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和位置都不改变。
8.判断对错.左图是六边形,每条边都相等,它有三条对称轴.三、填空题9.填空。
指南针属于________现象,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属于________现象。
10.一个三角形先向上平移了8格,再向下平移了10格,这个三角形相对于原来的位置是向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格。
11.如图:(1)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________ 小格,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________ 小格;(2)点E和点________到对称轴距离是相等的;(3)点________和点________ 对称,点________和点________对称。
12.在0时到12时之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60°角共有________次.四、解答题13.左边的图形在平面上旋转后,会和右边哪个图形的形状相同?给它涂上颜色。
14.按照图中的规律画一画五、综合题15.看图填空(1)上图中点A和点________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格。
(2)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________格。
(3)点________和点________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格六、应用题16.请选出镜子中的图象,在□中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2.【答案】B【解析】【解答】解:A、图形的方向变化了,不能通过平移得到图案;B、把一个五角星平移后就能得到整个图案;C、图形的方向变化了,不能通过平移得到图案.故答案为:B【分析】平移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根据平移的特征判断哪个图案是平移得到的即可.3.【答案】C【解析】【分析】平移就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镜面对称-你了解它吗镜面对称,你了解它吗摘要:镜面对称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新课改中,它出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上。
镜面对称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讲起来比较困难,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笔者建议教师讲授镜面对称时要把难度降低,并且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关键词:小学数学镜面对称镜面对称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新课改中,它出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上。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一句话:“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而进行引导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课本中所出示的均是人照镜子的图,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实物照镜子,这时教学出现问题。
试问我们教师只是本着教学参考而教吗?这样的教学是否肤浅?学生,教师是否对镜面对称的认识是混沌不清呢?答案好似不言而喻了。
笔者就自己的粗浅认识来与大家交流对这一部分的研究。
一、什么是镜面对称我们的教学参考中对镜面对称有一定的阐述;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比较方便。
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
但笔者认为要想清楚的认识镜面对称,那就要先明白对称的意义。
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直线或平面,在形状、大小、长短和排列等方面都相等或相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镜面对称是物体,图形的某一个面或某一点以法线为对称轴一一对应。
(此概念源于高一课本B版必修)二、镜面对称的几种情况照镜子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照镜子。
但镜面对称有几种不同情况,这可能是许多人没有留意到的吧。
1、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当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时,镜面对称具有上下,前后位置不变。
左右位置相反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无论照镜子的人,还是旁观者的人都是以镜子前实像的视觉点为出发点去观察去判断。
课题名称:镜面对称教学年级:二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8页例2、“做一做”2.教材编写特点《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71页的内容,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教材非常简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湖面倒影和照镜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几个“照镜子”的练习,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镜面对称是相当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
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的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
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下镜子,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照镜子的时候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4.我的思考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前一课时“对称图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例3通过湖面的倒影(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照镜子(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两类最常见的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本节内容的“做一做”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较好的办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亲自站在镜子前方,做一做动作来感知(如条件不允许,可布置成课外作业回家感知)。
在此基础上,还可做一些小游戏来进行巩固,如“镜子里的你”,甲、乙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甲做动作,乙回应,乙回应的动作应是甲在镜子里的动作,乙充当甲镜子里的影像。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不是的画“×”【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2.【答题】下列数字中,()是轴对称图形.A.2B.5C.8D.4【答案】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解答】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出数字“8”是轴对称图形.3.【答题】下列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WB.AC.ED.S【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出字母“S”不是轴对称图形.4.【答题】下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解: 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5.【答题】下图中()是轴对称图形. A.B.C.【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解: A选项,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选项是轴对称图形;C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选B.6.【答题】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NB.SC.LD.E【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出字母“E”是轴对称图形.7.【答题】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圆D.半圆【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正方形、圆和半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B.8.【答题】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A.1B.2C.3【答案】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依此求解.【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9.【答题】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B. C.【答案】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依此求解.【解答】选项A有3条对称轴;选项B有2条对称轴;选项C有2条对称轴;故选:A.10.【答题】下面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A.B.C.【答案】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依此求解.【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B.C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而A中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选A.11.【答题】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由此解答.【解答】解:图中这个图形不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原题是错误的.12.【答题】如图,这个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答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即可解答.【解答】如图所示,由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此图形有2条对称轴.故此题是正确的.13.【答题】把下面的图片沿着虚线对折一下,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图形.A.轴对称B.非轴对称【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解答】把题中的图片沿着虚线对折一下,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故选A.14.【答题】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如图①和③都是轴对称图形,②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15.【答题】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图中这个“字”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题是错误的.16.【答题】下面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图中“福”字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题是错误的.17.【答题】下面图案设计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A.1B.2C.3D.4【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如图,只有2个轴对称图形,故选B.18.【答题】以下方法可以剪出的是().A.B.C.D.【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纸.根据题意,要剪出的图形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折叠的彩纸上从折痕的一边画出这个图形的一半,即,再剪下来即可.【解答】可以剪出的是,故选A.19.【答题】在水中的倒影是().A.B.C.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镜面对称.【解答】如图,是鸳鸯在水中的倒影,故选B.20.【答题】在下图的正方形区域中再放置一个色块,使之与原有的三个色块形成轴对称图形,共有______种放法.【答案】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如图,在下图的正方形区域中再放置一个色块,使之与原有的三个色块形成轴对称图形,有如下5种放法.。
(必考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测试(有答案解析)(4)一、选择题1.下面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A. B. C. D.2.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3.下面第()个图形是“小房子”在“小河”水中的倒影。
A. B. C. D. 以上都不是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 乘直升电梯从一楼上到三楼B. 钟表的指针的运动C. 火车在一段笔直的轨道上行驶D. 拉抽屉5.下图中,甲、乙两图的周长相比,结果是()。
A. 甲长B. 乙长C. 一样长6.把长方形纸对折后穿了几个孔,展开后的图形是()。
A. B. C.7.下面现象中,平移的有()个。
⑴轮船在水里航行⑵荡秋千⑶风扇叶片的运动⑷升降机运动A. 2B. 3C. 1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9.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0.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明B. 开C. 旦11.把一个三角形像下图这样折一折,可以知道()。
A. ∠2=∠3,∠1=∠3,所以∠1=∠2B. 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C. 这个三角形有两条对称轴D. 无法判断12.下面这些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二、填空题13.荡秋千是________现象;电梯的运行是________现象。
(横线上填“平移”或者“旋转”)14.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________;电梯轿厢的运动是________。
15.钟表的分针从9到12,顺时针旋转________°;从7到11,顺时针旋转________°;从6开始,顺时针旋转120°正好到________。
16.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车轮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
(填“平移”或“旋转”)17.钟面上时针的转动属于________运动;拨算珠属于________运动。
(易错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长方形B. 正方形C. 梯形D. 圆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A. 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B.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运动C. 荡起来的秋千D. 淘气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4.下面图案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5.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长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边三角形6.图案是从下面( )纸上剪下的。
A. B. C.7.下列汉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中B. 林C. 里8.把长方形纸对折后穿了几个孔,展开后的图形是()。
A. B. C.9.如下图所示,()通过旋转后可以重合。
A. B. C. D.10.下图的4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A. 1B. 2C. 3D. 4 11.下列现象是平移的是()。
A. B. C.12.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明B. 开C. 旦二、填空题13.下列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O”。
14.升国旗时,国旗所做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车身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汽车车轮的运动是________现象。
15.在溜冰时,人的前行是________现象,溜冰鞋底下的轮子运动是________现象。
选出正确答案:(旋转、平移)16.如图中把阴影部分的三角形向右平移________厘米,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17.阴影部分向左移动________厘米,就可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18.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19.下面是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应该是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三章《图形的运动(一)》章节常考题集锦一、单选题1.从镜子里看到的左边的图形是()A. B. C.【答案】C【解析】【解答】解:从镜子里看到的左边的图如下图:故选:C.【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2.(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业考)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解答】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3个。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仔细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四个图形,发现图形1、3、4绕中心点旋转180°后的图形能与原图相重合,而图形2不能。
二、判断题3.(2020三上·尖草坪期末)拧开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拧开水龙头的运动是旋转,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旋转是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4.钟表上的时针转动是属于旋转现象。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钟表上的时针转动是时针绕着中心旋转的,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旋转是图形绕着某个点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由此判断即可.5.每个旋转的图形都有一个旋转中心或一个旋转轴。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根据旋转图形的定义可知,每个旋转的图形都有一个旋转中心或一个旋转轴,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旋转是围绕着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这个点就是旋转中心,这条轴就是旋转轴,由此判断即可.6.小朋友们玩跷跷板是平移现象。
二年级数学下:镜面对称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教学准备:课件、镜子、游戏道具(玩具企鹅、球)。
学法与教法设计:
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播放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
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二、初步感知镜面
1、展示图片1,认识小宝贝。
2、展示图片2,你看见了什么?
3、小宝宝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三、游戏激趣,探究规律
1、导入。
2、请一位同学上台自由做动作。
3、探究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4、探究左右位置关系。
5、小组活动、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回看宝宝相片,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展示交流。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2、谈谈用途。
3、课件欣赏。
六、总结拓展
1、谈收获。
2、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