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论文

浅议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培养

涟源市龙塘镇珠梅中学吴理萍

内容摘要:本文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探讨,并且就此提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状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或“自我发现期”等等。其原因是这个时期是儿童从童年向成年过渡时期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儿童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即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成熟两个方面的发展。青春期生理成熟的标志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心理逐渐成熟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产生了与童年期截然不同的心理特点 ,而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应该说是青春期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最近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张卿华、王文英等人的调查表明,目前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指标的强度是较低的。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等等。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及其培养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认识

我们知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个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包括自身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客观世界的复杂关系。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self-concept)又称自我概念 ,是一个人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 ,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活动的选择和行为的坚持性;二是影响学生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三是影响学生在活动时的情绪;四是影响学生新行为的形成和习得行为的表现[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能使学生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监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因此,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优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中学生正处在少年期与青年初期 ,是从儿童期 (幼稚期 )向青年期 (成熟期 )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正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他们身处过渡阶段 ,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 ,属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因而自我意识也呈现出两重性倾向 ,其主要表现一是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交往的扩大 ,中学生自我意识迅猛觉醒 ,渐渐产生“成熟感” ,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了。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大人”,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 ,以显示“不凡”与“成熟”,其实这正是青少年“独立意识”觉醒的表现。这种独立性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不断强化 ,是促进其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但这种独立性却带有与生俱来的“毛病”——幼稚性、片面性。由于他们自以为已长大成人 ,自我感觉良好 ,因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家长和老师善意的忠告和必要的提醒常常拒之门外。看问题比较偏激 ,好走极端 ,有简单化、绝对化倾向。这就是他们独立性增强的同时 ,所表现出的幼稚性的一面。二是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现在中学生生理发育的提前 ,加速了心理发展的进程。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客观性程度还不高 ,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即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 ,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实事求是的估计 ,没有“自知之明” ,甚至狂妄自大 ,其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心理上的不成熟 ,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完善 ,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倾向。三是闭锁性与开放性共存。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 ,使他们渴望从成年人那里得到平等地位 ,乐于同成年人交流思想。但由于思维能力、生活阅历无法与成年人相比 ,客观上与成年人有很大差距 ,形成“代沟” ,因而其“独立要求”“平等意识”都无法得到满足 ,这就会严重挫伤他们那敏感脆弱的自尊 ,形成了交往中的“闭锁性”。相反 ,他们在同龄人那里却可以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交流“成熟”体验 ,从而表现出与同龄人交往的“开放性”。这表明 ,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中“闭锁性”和“开放性”是同在的。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差。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处于发展中 ,水平不高。我国有关初中生自我控制发展的几个研究都足以证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在少年期处于低谷状态[2]。

二、培养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

1.注意师生的情感交融

从认知角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一直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主线,它是对只从知识角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的传统模式的一种否定,并已取得成效。但教学实践表明,仅关注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的智能潜力的发掘也将是有限的,并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最近调查发现,有不少学生有厌学情绪,只要一提到学习,他们就不高兴,产生一种冷漠乃至抵触情绪。由于教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只重视优等生,而冷落差生,甚至讽刺、挖苦差生,使得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并且不能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这些交流回路并不是彼此孤立、平行不悖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3]。上海青浦县曾对情感与认知的互相作用进行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把学生作业的批改分成面批鼓励、面批以及既无面批又无鼓励三组,结果表明,面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