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实用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26.48 KB
- 文档页数:5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研究院系列干货2020扫描关注公众号“产品设计研究院”十大可用性原则一、系统状态的可见性(状态可见原则)系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内做出适当的反馈,告知用户当前的系统状态。
在可视性的具体设计中,也要按照场景进行更高体验的设计,例如加载所需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可能就需要在加载动画下给予更多趣味和惊喜。
因此,做到系统状态可视性只是第一步,如何优化可视性的表达则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二、系统与用户显示世界的匹配(环境贴切原则)系统中使用的语言、词汇、信息展示方式,必须遵循现实中的用户的习惯。
无论是 macOS 还是 Windows,都会将垃圾桶(回收站)作为一个存放已删除文件的地方,就跟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将不要的东西丢在垃圾桶一样。
并且在垃圾桶(回收站)中没有东西的时候显示「空的状态」,这会让用户使用起来觉得非常合情合理。
三、用户控制和自由(撤销重做原则)当用户误解了功能含义时,必须帮助用户能够快速回到主流程上。
1.同时,本原则也要求,系统不应该让用户产生一种被操控的感觉。
有时候一些产品在流程上没处理好,就会让我忍不住吐槽,「到底是我在玩 app,还是 app 在玩我」。
2.通常,在我们进入二级或者更深页面中时,必须留有后退回主页面的按钮,这就是在遵循这个原则。
3.许多 app 在开屏广告页放置「跳过」按钮,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遵循这个规则,帮助用户跳出广告这个「困境」。
四、一惯性和标准化(一致性原则)1.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许多产品都有收藏功能,收藏功能可以用心形或者星星表示,但是一旦选择了其中一个,之后跟收藏有关的功能则需要在这一点上保持一致而不能混用。
2.其实这就是要求整个产品在设计最初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设计规范,以设计规范为指引完成设计。
同时,在移动端时代,对于交互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
在同一个产品中,同一功能的组件应该在设计上保持一致,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使得整个产品的整体性很高。
尼尔森十大原则案例尼尔森十大原则是指用户界面设计的十个基本原则,它们是由尼尔森(Jakob Nielsen)提出的。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易用、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户界面。
下面是关于尼尔森十大原则的十个案例:1. 可视化系统状态:在用户界面中,应该提供明确的指示来显示系统的当前状态,以便用户知道系统正在进行什么操作,例如进度条、加载动画等。
2. 一致性和标准化:用户界面应该保持一致性和标准化,以便用户能够快速熟悉和理解界面的操作方式,减少学习成本。
3. 避免用户记忆负担:用户界面应该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提供明确的标签和指示,避免要求用户记住复杂的操作步骤或信息。
4. 灵活和效率:用户界面应该设计得灵活和高效,让用户能够快速完成任务,例如提供快捷键、自定义设置等功能。
5. 可识别性:用户界面中的操作和功能应该能够被用户轻松识别和理解,例如使用直观的图标、标签和按钮来表示功能。
6. 反馈和响应性:用户界面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响应,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例如显示成功提示、错误提示等。
7. 错误预防和处理:用户界面应该设计得能够预防用户的错误操作,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机制,例如确认对话框、撤销功能等。
8. 简化和直观:用户界面应该尽量简化和直观,避免复杂的设计和冗余的功能,让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界面。
9. 帮助和文档:用户界面应该提供帮助和文档,以便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提供在线帮助、用户手册等。
10. 美观和一致:用户界面应该设计得美观和一致,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例如使用统一的颜色、字体、布局等。
以上是关于尼尔森十大原则的十个案例,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用户友好的界面,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尼尔森可用性10原则1.明确的系统状态可见性:用户应该清楚地知道系统目前的状态和当前所处的页面位置。
通过使用明确的标识,如状态指示器、导航栏或面包屑导航,可以帮助用户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如何从一个页面导航到另一个页面。
2.信息的可见性和反馈: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馈,以便用户知道他们执行的操作是否成功,并能够识别和纠正任何错误。
例如,当用户填写表单时,应该提供实时的验证和错误提示。
3.用户控制和自由:用户应该有能力控制和自由地操作系统,而不被系统的限制或约束所束缚。
例如,提供撤销和重做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恢复到之前的操作状态。
4.一致性和标准化:系统的操作和界面应该保持一致和标准化,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学习和使用系统。
通过使用常见的控件、布局和交互模式,可以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5.避免用户记忆负担:6.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系统应该尽量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让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系统。
例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控件,而不是复杂或专业的术语和操作。
7.错误预防和容错机制:系统应该具备错误预防和容错的能力,减少用户犯错的可能性,并能够自动纠正和恢复用户的错误。
例如,通过合理的输入验证和提供恢复选项,可以避免用户输入无效或错误的数据。
8.可供选择和灵活性:系统应该提供多种选择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例如,提供个性化设置和配置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制界面和操作方式。
9.帮助和文档:系统应该提供帮助和文档,让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操作指南。
例如,提供清晰的帮助文档和用户指南,以及易于和导航的帮助系统。
10.易于可见和可访问性:系统应该易于可见和可访问,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和使用系统。
例如,优化网页和应用程序的加载速度,提供明确的导航和功能,以及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的访问。
总结起来,尼尔森可用性10原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评估和改善系统的用户界面。
案例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书《决胜B端》。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是最经典的交互设计原则,值得每个产品人研究。
网上关于该原则的文章很多,但案例很少,并且翻译很随意;本文中每条原则的名称与定义,都是我仔细斟酌后的重新翻译,案例也是专门收集筛选过的。
交互设计领域有丰富的理论沉淀,最著名和经典的理论当属人机交互大师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博士在1995提出的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Jakob Nielsen’s Ten Usability Heuristics),该理论是针对PC端交互设计提出的,但同时也适用于移动端交互设计。
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这十条指导原则,产品经理在绘制线框图时要注意遵循这些原则。
反馈原则(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系统应该在合理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向用户提示或反馈目前系统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
人机交互的基本原则是,让系统和用户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系统要告知用户发生了什么,预期是什么,如果系统不能及时向用户反馈合适的信息,用户必然会感到失控和焦虑,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以下是遵循反馈原则的一些常见设计案例。
•安装程序时显示进度条,并预估还需要多久结束•上传文件时显示进度条,并提示预估剩余时间•提交表单时,如果校验失败,则在填写有误的内容旁边提示错误原因•程序未响应时,系统会让用户选择是关闭程序还是等待程序响应,如下图所示程序没有响应时的窗口提示隐喻原则(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系统要采用用户熟悉的语句、短语、符号来表达意思。
遵循真实世界的认知、习惯,让信息的呈现更加自然,易于辨识和接受。
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程序的沟通和表达、功能的呈现,都要用最自然的、用户容易理解的方式,避免采用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表达方式。
设计时要采用符合真实世界认知的方式,让用户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轻松地理解程序想表达的含义。
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自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始兴起以来,交互设计成为了许多软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尼尔森十大原则是交互设计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是由美国科学家、计算机科学教授、以及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的计算机图形界面设计专家Jeffrey Nelson提出的。
他将他在计算机交互设计领域的见解和经验用10条原则概括了出来,用于推动计算机系统交互设计的发展。
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包括:1.直观性:用户界面应该尽可能的直观,使操作方式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不带有额外的歧义。
2.简单性:用户界面应该设计得尽可能简单,使操作过程简单易懂,减少负责对大量不必要操作造成的时间浪费。
3.可用性:系统可用性是指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等特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反馈性:系统应该给予用户有效的反馈,使用户可以容易的识别出操作结果。
5.有趣性:系统应该能够增加用户体验的有趣性,使用户感受到使用系统的乐趣。
6.完整性:设计的系统应该是完整的,避免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困惑。
7.可学习性:系统应具有可学习性,即能够随着用户的使用而发展,以帮助用户快速熟悉操作过程。
8.自然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用户的自然习惯,不要过度使用复杂的技术手段,使用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9.应用性: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应用程序,使用户可以高效的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10.鲁棒性:系统应该能够抵御用户非正常操作,无论用户在任何状态下做出任何行为,系统都要可以正确地响应。
以上就是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它们为当今软件设计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以便研究人员和设计者们更好的理解和探索人机交互这一重要领域。
下面着重讨论这10条原则是如何影响当前的设计。
首先,尼尔森十大交互原则对用户界面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界面应该尽可能的直观。
也就是说,应当尽可能减少用户想要完成任务所需要进行的复杂操作,以便使用户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使用用户界面。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一、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 ——状态可见性原则用户在网页上的任何操作,不论是单击、滚动还是按下键盘,页面应即时给出反馈。
“即时”是指,页面响应时间小于用户能忍受的等待时间。
二、Match between system and the real world ——环境贴切原则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语言。
《iPhone人机交互指南》里提到的隐喻与拟物化是很好的实践。
此外,还应该使用易懂和约定俗成的表达。
三、User control and freedom ——撤销重做原则用户经常错误地选择系统功能而且需要明确标识离开这个的“出口”,而不需要通过一个扩展的对话框。
要支持撤销和重做的功能。
为了避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
四、Consistency and standards ——一致性原则用户不必怀疑是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情景,或者不同的操作产生的结果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
同一用语、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五、Error prevention ——防错原则比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更好的是更用心的设计防止这类问题发生。
在用户选择动作发生之前,就要防止用户容易混淆或者错误的选择。
通过网页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六、Recognition rather than recall ——易取原则尽量减少用户对操作目标的记忆负荷,动作和选项都应该是可见的。
用户不必记住一个页面到另一个页面的信息。
系统的使用说明应该是可见的或者是容易获取的。
尽可能减少用户回忆负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摆上台面。
这也说了交互的一部分,比如填完表单,下一步应该生成表单,而不是下一步就是完成。
七、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use ——灵活高效原则加速器-新用户是看不到的-也许专业用户也会经常察觉,系统可以满足有经验和无经验的用户。
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1. 引言1.1 概述概述: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是由Nielsen Norman Group提出的一套指导设计师在创建用户界面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是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旨在提升产品的可用性、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体验。
在当今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不断增加。
用户希望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与产品进行交互,并期待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用户体验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设计和实现令人愉悦、有效的用户界面,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可以被视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南。
这些原则涵盖了从可用性到可理解性、从访问性到吸引力等多个方面。
它们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创建用户友好的产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每个原则的定义、应用示例以及实践建议。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原则,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抓住用户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原则,并探讨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通过阅读本文,您将能够获得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深入了解,并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您自己的设计项目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下一节,我们将开始介绍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中的第一个要点,希望您能够继续阅读并从中获益。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在文章结构部分会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会明确写作本文的目标,即全面介绍和深入探讨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探讨尼尔森十大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
在第一要点中,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五个原则,并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这五个原则包括用户控制与自由、一致性与标准化、可被识别与适应性、可预见性与反馈、简洁与明确。
产品名称:淘宝解释说明:APP应该通过在合理时间内的适当反馈,向用户通知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当前的状态。
在淘宝APP里的微淘界面中,向下一拉即可刷新,并且显示出有8条关注店铺的最新动态。
体验原则2:环境贴切原则产品名称:B站解释说明: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遵循现实世界的惯例来呈现信息。
B站的主要用户为年轻人、二次元爱好者,在设计语言和文案语言上都要更活泼有趣产品名称:微信解释说明:聊天时经常会发错消息,所以微信设置了短时间内可“撤回”的选择,让用户在发生尴尬时有一个紧急出口来帮助他们,让用户有一定的自由度去控制消息的发送状态体验原则4:一致性原则产品名称:知乎解释说明:在同一个产品中,同一层级的信息应该使用一致的设计语言,比如导航、弹窗、按钮、列表等,知乎采用“蓝色”为主要颜色,让整个界面显得清爽一致产品名称:短信(安卓系统自带)解释说明:用户经常分心于手头的事情,因此需要通过提供建议、利用约束来防止无意识错误,在删除短信前会有提示,且通常为醒目的红色体验原则6:识别好过记忆产品名称:淘宝解释说明:尽可能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向用户显示他们可以识别的内容,而不是自己记忆和填写。
淘宝填写收货地址采用选择而非输入,并且可以自动识别所处街道名称产品名称:B站解释说明:好的产品需要功能明确、清晰、方便使用,兼顾新用户和老用户的需求,B站的频道分区里可以快速定位最近看过的频道并看到关注频道的最近更新体验原则8:优美简约原则产品名称:番茄to do解释说明:页面简洁无额外信息,不包含不相关或低频次的信息/操作。
番茄to do 这款APP页面十分简单,可以让用户迅速进行时间管理而不需要多次操作浪费时间体验原则9:帮助用户认知、判断、修复错误产品名称:微信解释说明:当用户遇到错误时,不只是报错,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以及如何解决等,微信在网络出错时提供的解决方案体验原则10:帮助与引导原则产品名称:微信解释说明:微信的帮助与反馈以集合形式位于设置页中,如用户有操作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详细阅读指南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1. 菜单tab记录是否明显?菜单Tab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在哪个位置,否则他们就会在我们的产品里迷路。
2. 标题栏是否明确?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招牌,而标题栏就是一个页面的招牌,一个页面如果连标题栏都没有,或者标题栏和内容不符,那用户体验也是极差的。
3. 数据加载是否有进度提醒?
很多时候,用户不是不愿意等待,只是等待的时间过长,用户也不知道还有多久,索性就把应用给关了,如果加上一个进度提示,让他知道页面加载和跳转大概还有多久,他就会更加耐心。
这和我们早上赶路去上班愿意坐地铁二不愿意坐公交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公交车的到达时间是不确定的,而地铁一定会在说好的点到站,这样一比,地铁的用户体验就比公交车的用户体验好多了。
所以,进度条是很有必要滴~
原则二贴近用户认知
1. 所有的图标或者术语是否都在用户的理解范围内?
比如表达性别的图标:
这两个图标分别是什么意思?你真的清楚吗?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把问题留给用户呢?如果你清楚,你确保大部分的用户都清楚吗?
2. 有没有容易产生歧义的图标?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是我们某个功能早期的图标:
选中之后是这样的:
(源文件已经找不到了,我是凭着记忆和拙劣的PS技能搞出来的~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回头看时,我的心情是狰狞的:
大概你也已经明白,这样的图标变化,真的是没什么卵用。
3. 除了图标之外,所有的文字,用户是不是都能读懂?有没有技术性语言是贴近技术而不是贴近用户的?
原则三操作可控
1. 是否支持撤销或者重做?
原则四一致性
同一个含义的功能是否是同一个称呼或者同一个图标?
1.会不会有时候返回按钮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又是这样的:
2.返回和前进按钮的位置是否都保持不变?有没有出现有的页面有而有的页面没有的情况?
顺便吐个槽,现在火得不得了的《王者荣耀》,一般情况情况下返回是在左上角的,闯关模式每闯完一关,返回是在中间的,我真的不相信闯关模式是外包出去的!!
原则五防错
1. 在容易犯错的重要操作是否有二次确认?比如取消订单,比如删除记录等等。
2. 在做出删除等不可恢复的操作之前,有没有文字提示?
原则六再认好过回忆
1. 已填写的内容,是否在最终确认时向用户展示以示确认?
2. 已选择的商品和数量在最终下单前有没有和用户再次确认过?
原则七灵活高效
1. 加载速度够不够快?
2. 用起来是不是能快速上手?
3. 功能有没有过于复杂不好理解?
4. 所有能点击的地方,指向性是否明确?有没有让用户迟疑的点击事件?
5. 最重要的是,你的中级用户都明白如何使用吗?
原则八易扫
1. 重要的功能/内容是否突出?
2. 版面划分是否清楚?
3. 不重要的功能是否隐藏或转移或弱化?
原则九容错
1. 如果出现了错误,是否有人性化的提示告诉用户应该去哪儿而不是只有404?
2. 会不会出现异常操作导致应用崩溃的情况发生?
原则十人性化帮助
1. 简单的功能是否不需要文档就能看懂?
2. 陌生的功能是否有新手引导?
3. 困难的共是否有帮助中心?
4. 复杂的问是否有帮助文档?
5. 客服电话贴上了吗?
好啦,就酱~等笔者发现新的自查项时,会自觉添加进去的~
#专栏作家#
康小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经理。
专注专注O2O电子商务,坚决拥护用讲故事的思维做产品,关注旅游行业及移动互联网,爱好圆珠笔涂鸦。
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发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