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茎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根与茎的区别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部分,分别负责植物的吸收和传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持植物的功能。
虽然它们都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它们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从形态上来看,根和茎在外观上可以明显区分开来。
植物的根通常是向下延伸的,呈现出分支状的结构。
根的顶端通常有一个生长点,可以不断地向下延伸,并且侧面会长出许多细小的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则通常是向上生长的,呈现出直立的形态。
茎的顶端通常有一个顶芽,可以不断地向上生长,并且侧面会长出分枝,用于承载和生长叶子、花朵和果实。
从结构上来看,根和茎在组织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根的主要组织是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
表皮是根的外层组织,具有保护和吸收功能。
皮层是由多层细胞组成,用于储存养分和吸收水分。
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和木质纤维组成,用于传输水分和养分。
韧皮部是根的内层组织,用于保护和支撑。
茎的主要组织也包括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韧皮部。
然而,茎的表皮通常比根的表皮更加厚实,以保护茎的内部组织。
茎的皮层通常比根的皮层更加发达,用于储存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茎的木质部通常比根的木质部更加复杂,具有更多的导管和纤维,用于传输水分和养分。
茎的韧皮部通常比根的韧皮部更加坚硬,用于支撑和保护茎的内部组织。
根和茎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
根主要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将其传输到茎和其他部分。
根还承担着固定植物的功能,使其能够稳定地生长在土壤中。
茎则主要负责承载和生长叶子、花朵和果实,并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传输到其他部分。
茎还具有一定的支撑功能,使植物能够直立生长,并且茎的顶端可以不断地向上生长,使植物能够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植物的根和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根主要负责吸收和传输水分和养分,具有分支状的形态和特定的组织结构。
茎主要负责承载和生长叶子、花朵和果实,具有直立的形态和复杂的组织结构。
根和茎的不同特点使得它们能够协同工作,完成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第一,凡是茎,都有节,不管是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或鳞茎……,在它们上面都可以找到节。
但有些节很明显,有些节并不那么清楚。
而在根上没有节。
有时在根上也看到似乎像节一样的形态,例如萝卜的根上,也会有像马铃薯块茎上的凹穴,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萝卜肉质直根上侧根脱落后的痕迹,而后者却是长鳞片状叶的节。
第二,第二,凡是茎,都长叶。
不管是什么茎,在其节上都会长出叶,即使在变态茎上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叶有时很不明显,或者长得很细小,不注意时几乎看不清,这些叶在形态上和正常的叶差别很大,有时呈膜质,有时呈鳞片状或者呈鞘状,这都是在特殊环境中,由正常叶转化而来的。
在茎的叶腋处有芽,这些芽有些是长成枝条的,因此枝条也总是长在芽上,“节外生枝”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偶而在栀子花的茎上可以看到。
但在根上决不会长叶,它即不会长正常的叶,也不可能长出特化的叶。
在成千上万种植物中,没有一种植物的根上会长出一片叶的。
第三,第三个特点是茎上能开花。
所有开花的植物,花都是从茎上长出来的。
即使变态的茎,也有开花的特性,如荷花就是从要有茎上长出来的,也就是从藕的侧芽上发育而成的,有少数几种植物,花朵会从叶片上开放,如百部,这是由于花梗同叶柄结合起来的缘故,使看上去花朵像着生在叶片上。
而在根上是不可能长出一个花蕾,而开出一朵鲜花的。
在某些植物的根上有时会长出一些芽,如构树的根上会长芽,发展成为一棵新的植株。
但这种芽生长的位置从来不固定,谁也说不准它会从什么地方冒出来。
它不同于茎上的侧芽、顶芽有固定的部位。
因此根上的这种芽,属于不定芽。
这种芽始终是一种叶芽,决不可能是花芽。
在热带地方,某些植物的根上会长出一朵巨大的花,叫大王花,其直径可达1.4米,这其实是一种寄生现象,是大王花寄生的某些植物的根上,是两种植物间的寄生关系,并非在某种植物的根上开出自己的花。
落花生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而且一定要在黑暗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结出果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
根和茎的相同和不同1.根和茎1.1.相同点:1.1.1.根分为:主根侧根;芽分为:顶芽腋芽;不定根和不定芽1.2.不同点:1.2.1.分类不同:主根是否明显: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无芽鳞:裸芽和鳞芽;形成器官的性质: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生理状态:活动芽和休眠芽。
1.2.2.芽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支(假二杈分枝)2.根尖和茎尖2.1.相同点:2.1.1.都有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都有成熟区。
原分生组织: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2.2.不同点:2.2.1.根尖还有根冠和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更为复杂:原体原套学说和组织分区学说2.2.2.根冠可以感受重力,根冠中央柱细胞中的淀粉粒可能具有平衡石的作用2.2.3.根毛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质,与其吸收功能适应3.初生结构与初生生长3.1.相同点:3.1.1.都是由表皮、皮层(薄壁组织)、微管柱组成。
表皮源于原表皮;皮层源于基本分生组织。
初生木质部,主要是导管和管胞,少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管状分子孔径小(原生木质部):环纹和螺纹导管;管状分子孔径大的(后生木质部):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
初生韧皮部主要是筛管和伴胞,少数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
外始式发育。
3.2.不同点:3.2.1.表皮:茎的表皮上有形成气孔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器。
根的表皮上有根被,即复表皮。
3.2.2.皮层:茎皮层近表皮处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中常含有叶绿体,有些植物中存在厚壁组织。
茎的皮层处有淀粉鞘,具有平衡石作用。
茎一般没有内皮层,仅少数植物可发育出具有凯氏带的内皮层。
3.2.3.微管柱:根的微管柱源于原形成层;茎的微管柱中维管束源于原形成层,而髓和髓射线源于基本分生组织。
且根中没有维管束。
根中一般无髓。
3.2.4.微管柱:根的微管柱:组成:中柱鞘和微管组织。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表现出不同的辐射棱角,称木质部脊,脊的数目决定原型。
植物根和茎的区别植物的根和茎是两个重要的器官,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以下是对植物根和茎的区别的详细介绍。
1.结构和位置-根:根是植物的地下器官,主要位于土壤中。
根通常呈锥形或柱状,其顶端被称为根尖,可以向土壤深处延伸。
根通常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茎:茎是植物的地上器官,通常位于土壤以上。
茎具有支撑植物体的功能,并承载着叶片、花朵和果实等结构。
茎具有节和间隙的特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功能和作用-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根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植物的生长和代谢。
-固定和支撑:根通过扎根于土壤中,为植物提供牢固的支撑,使其能够抵抗风力和重力。
-贮藏养分:一些植物的根具有贮存养分的功能,如甘薯和胡萝卜等。
-茎的功能:-支持和承载:茎提供支撑和承载叶片、花朵和果实等结构,使其能够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
-运输物质:茎内部的维管束系统可以运输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将它们从根部运送到其他部位。
-繁殖:一些植物的茎具有繁殖的能力,如地下茎和匍匐茎,可以长出新的植株。
3.结构差异-根的结构特点:-根通常没有节和叶片,而是由细胞组成的细长柱状。
-根的外层由表皮组成,上面覆盖着根毛,增加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表面积。
-根的内部有细胞壁增厚的根皮层和维管束组织,负责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茎的结构特点:-茎具有节和间隙的结构,节是茎上的凸起部分,间隙是节之间的区域。
-茎通常有叶片和花朵等附属结构生长在其上。
-茎的内部包含维管束组织,分为导管和木质部,用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4.形态和功能差异-根的形态和功能:-根通常较粗短,主要向土壤深处生长。
-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和支撑植物体。
-茎的形态和功能:-茎通常较细长,向空气中延伸。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承载植物的结构,运输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
综上所述,植物的根和茎在结构、位置、功能和形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最基础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教学,其中《根和茎》也是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根和茎》这一内容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小学科学《根和茎》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的现状1.教学内容分析《根和茎》是小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是植物生长的两个基本部分,是植物身体的主要承载部分。
在小学教学中,通常会将根和茎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等方面分开讲解,并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生反馈分析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询问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效果,发现有些学生对《根和茎》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难以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
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接触这一知识点,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迷惑和困惑。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1.教学策略调整为了提高学生对《根和茎》的学习兴趣,我调整了教学策略。
我采用了探究引导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且从实际中获取知识。
我采用了图像模拟的方式,将植物的根和茎放大,并标注其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植物的生长。
我引用了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玉米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角度引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根和茎》的知识点,我采用了多角度引导。
我让学生实地观察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并与图像进行对比。
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根和茎的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料、承受重力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运用了配套的实验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植物根和茎的功能和生长规律。
三、实践效果及未来展望1.教学效果调整后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得学生对《根和茎》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在学生的学习笔记中,可以看到相对应的笔记和绘画,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实验和操作相对应的反应极为积极。
植物根的功能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株,此外,根还能够吸收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制盐和氮素植物的根分为三类,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根尖的成熟区生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场所。
根毛对于土壤的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土壤过于干旱或者湿度太大都会影响吸收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植物茎的功能植物的茎具有支持功能,依靠其内发达的机械组织承受着来自枝、叶、花、果的全部重量和压力,同时还需要承担来自于风雨雪雹的摧残性力量。
茎支撑叶片,使得叶片的分布更有规律,有利于接受光照和空气。
茎同时支撑花和果实,利于传粉、受精和果实、种子传播后代。
茎使得枝、叶、花、果更合理地展布在空间,完成其各自的生理活动。
茎还具有贮藏功能。
茎能够贮藏淀粉、脂肪、蛋白质等供植物体所利用,比如说甘蔗、马铃薯、莲藕等。
此外,茎中还能够贮藏植物代谢产生的废物,比如粘液、挥发油、单宁、松脂等。
这些物质往往可以被提取出来,供植物体利用。
茎具有繁殖功能。
利用茎和枝条进行扦插、压条、嫁接,已经成为植树造林和农作物栽培的重要措施。
此外,利用地下茎还可以进行繁殖。
植物的茎上有分枝,茎及分枝的顶端有分生细胞,可以进行分生生长。
茎有两部分,短的节和长的节间。
木本植物的茎中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
筛管中运输的有机物,必须是小分子而且能够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比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必须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筛管运输。
筛管位于树皮的内部,如果植物的树皮被大面积破坏,植物的根长期得不到由茎运输来的有机物,就会导致根的死亡,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根和茎次生生长的异同
根和茎都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们都参与了植物的次生生长过程。
但是根和茎在次生生长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1. 异同点:
- 类型:根是植物地下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是植物地上的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传输水分和养分。
- 位置:根通常生长在植物的地下部分,而茎通常生长在植物
的地上部分。
- 型态:根通常呈现较粗短的形态,结构上具有无节和侧根的
特点。
茎通常较为纤细,并具有分枝和叶的特点。
- 生长方式:根的尖端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细胞分裂活性,呈
现连续生长的状态。
茎的生长主要是在分生组织(即形成层)中进行,呈现离散生长的状态。
- 组织构成:根的内部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木质部有
向心生长的木质部分(形成茎)和向野生生长的维管束(形成根)。
茎的内部主要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
- 功能:根主要起到吸水、吸收养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主
要负责支撑、传导和储存养分。
2. 相同点:
- 次生生长:根和茎都可以通过次生生长来增加植物的宽度和
直径。
- 组织构成:根和茎都包括了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等组织。
- 参与生理过程:根和茎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
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总的来说,根和茎在次生生长上的异同主要表现在它们的位置、型态、生长方式和功能等方面。
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的主要区别如下:
1、根表皮上有根毛,无气孔,茎则相反,有气孔而无根毛。
2、根具内皮层和中柱鞘,内皮层具凯氏带;茎中多无显著的内皮层,均无凯氏带和中柱鞘;
3、根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相间排列;茎中二者成内外并列的排列方式,共同组成维管束;
4、根中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茎中为内始式;
5、茎中有髓及髓射线,仅少数植物根有髓,多数根中央为后生木质部占据。
植物根与茎的区别
植物的根和茎是两个互相连接的部分,并且它们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1. 结构:根通常生长在植物的地下部分,茎则生长在地上或水中。
根通常是无分枝的,呈现出锥形或圆柱形的形状,茎则可以分枝,并且具有节间的结构。
2. 功能: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将其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它们还起到固定植物在土壤中的作用,以提供支持。
茎主要用于支持和承担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等部分。
茎还可以传输水分和养分,并在光合作用中起连接叶片和根的作用。
3. 生长点:根的生长点通常位于根尖,不断产生新的根。
而茎的生长点则位于茎的顶端,从中不断延伸新的分枝和叶片。
4. 表皮和结构:根的表皮通常没有多数气孔,或者只有一些特殊的根毛气孔。
茎的表皮通常包含许多气孔,以便进行气体交换。
此外,茎的结构通常比根的结构更坚硬和支撑。
总之,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提供植物的支持,而茎主要用于支持和传输水分和养分。
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但它们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同时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我们熟悉了各种根、茎的形态和变态以后,就会明白,长在地下的不一定都是茎,长在地下的也不一定都是根;形态像根的,不能说一定是根,形态不像茎的,也不一定不是茎。
那么根和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它们的本质区别有三点:第一,凡是茎,都有节,不管是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或鳞茎……,在它们上面都可以找到节。
但有些节很明显,有些节并不那么清楚。
而在根上没有节。
有时在根上也看到似乎像节一样的形态,例如萝卜的根上,也会有像马铃薯块茎上的凹穴,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萝卜肉质直根上侧根脱落后的痕迹,而后者却是长鳞片状叶的节。
第二,凡是茎,都长叶。
不管是什么茎,在其节上都会长出叶,即使在变态茎上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叶有时很不明显,或者长得很细小,不注意时几乎看不清,这些叶在形态上和正常的叶差别很大,有时呈膜质,有时呈鳞片状或者呈鞘状,这都是在特殊环境中,由正常叶转化而来的。
在茎的叶腋处有芽,这些芽有些是长成枝条的,因此枝条也总是长在芽上,“节外生枝”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偶而在栀子花的茎上可以看到。
但在根上决不会长叶,它即不会长正常的叶,也不可能长出特化的叶。
在成千上万种植物中,没有一种植物的根上会长出一片叶的。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实行高考“新课程”考试是为了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自主修习选修课程,促进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各类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方案(试行)》规定,考试科目分为文史、理工、艺术、体育四大类专业。
其中,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新课程”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知识
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a.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b.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
(1)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2)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
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学生交流。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发言。
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
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
3.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斜切和横切。
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
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