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1
服装的起源一、服装的起源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
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
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
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
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
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
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
二、古代服装类型古代服装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①块料型:由一大块不经缝制的衣料组成,包缠或披在身上,有时用腰带捆住挂在身上。
例如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穿着的服装。
②缝制型:用织物或裘革裁切缝制成为小褂和最早的裤子。
这种原始服式直到现在还留存在许多民族之中,如爱斯基摩人和中亚一些民族所穿的服装。
三、中国服装的历史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1.8万年前的骨针。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
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
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
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
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
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
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
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
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
世界服装史能源与环境学院热动08-4班张青世界服装史摘要:人类普遍穿的衣物,也被称为服装,服装,或打扮,身体上,以保护它的不利的气候条件.在最广泛的意义,衣服被界定为舱盖的躯干和四肢.服装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本文从服装的起源、中国古代服装、外国古代服装、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四个方面向大家简单介绍服装的发展史。
关键词:服装发展史起源中国外国正文:服装史即是指把服装的历史进程记录下来的服装发展史。
它是一定地域的社会集团的风俗史,即生活风习它是一定地域的社会集团的风俗史,即生活风习的变迁史,是人类生活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服装的发展更新无疑是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的。
纵观服装发展史,它也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
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仅文字记载的部分就有五六千年。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划分几个特征性较强的的时代和地域,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世界服装史一、服装的起源服装起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有着自身的起点,即是所谓的服装起源。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为什么要穿衣服,这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问题.现代文明是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发展而来,服装就像是贯穿整个历史的金链。
在这个进程中,人类先后经历了裸态生活阶段、原始衣物阶段和纤维衣物阶段,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人类最原始的祖先逐渐的产生了体毛,并向着适应寒冷的方向进化。
这让哺乳动物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地球大变动存留了下来。
整个这一时期,人类是没有服装的.人类最早的服饰应该是动物的毛皮。
随着体毛的退化,祖先们迫切需要御寒的工具,他们开始将作为食物捕获来的动物的皮包裹在身上.这应该就是服装的起源。
后来随着治理的提高,他们发明了骨针等等的工具,开始将毛皮缝合起来。
经过加工的毛皮就成为了人类最初的“衣服”。
而后相当漫长的时间,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不断发展,在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农耕生活阶段后,便出现了纤维的制造和使用,从此揭开了人类纤维衣料的历史,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衣服发展历程,一直持续到今天。
服装起源学说一、引言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演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学说。
二、裸体起源学说裸体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人类是裸体的,后来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树叶、草叶等植物材料来遮盖身体。
这种遮盖逐渐演变成了衣服。
这一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人类祖先大约在200万年前出现,当时还没有衣服。
2. 早期人类居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3.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迁移,有些地区变得寒冷干燥。
4. 为了保暖和防止风沙刺激皮肤,人们开始使用植物材料来遮盖身体。
三、动物皮毛起源学说动物皮毛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用动物皮毛制作而成的。
这种制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早期人类是狩猎采集者,经常接触动物。
2. 动物皮毛可以提供保暖和防护,适合用来制作衣服。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动物骨骼和皮毛的残留物,证明了人们使用动物皮毛制作衣服的事实。
四、装饰起源学说装饰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珠宝等物品来装饰自己。
2. 衣服可以通过颜色、图案等方式来进行装饰。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用彩色土壤和植物染料染色的布料。
五、功能起源学说功能起源学说认为,最初的衣服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支持点:1. 衣服可以提供保暖和防护,使人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区生存。
2. 衣服可以提高人类狩猎和采集的效率,使人类更容易获取食物。
3. 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用鱼鳞、兽皮等材料制作的衣服,证明了衣服可以提供防护的事实。
六、结论以上四种学说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目前还没有得出确凿的结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衣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各种文化和时代对于衣服的审美和功能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介绍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丰富多彩,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以下是对我国历代服饰的介绍:1.远古时期:特色:服饰的起源主要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身体,保暖御寒。
来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
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
2.先秦时期:特色:服饰开始有上衣下裳之分,同时出现了“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
来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实用,开始注重装饰和礼仪。
3.秦汉时期:特色:服饰日益讲究,着装华丽,尤其注重服饰的礼仪性。
来历:生产力的发展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特色: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同时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
来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交融,使得服饰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隋唐时期:特色:无论官服还是民服,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
来历: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这些都在服饰上得到了体现。
6.宋元时期:特色:宋朝的服饰质朴简洁,元朝则因民族矛盾尖锐,服饰风格有所改变,男子的袍服多为宽绰,女子的服饰则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民族交融都对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7.明清时期:特色:明朝的服饰继承了前代的特点并有所创新,清朝则因满族统治,服饰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女子的旗袍成为了标志性服饰。
来历: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使得服饰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8.近代至现代:特色: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服饰开始与国际接轨,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感。
来历: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都使得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历代服饰的特色和来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古代服装设计的演讲。
古代服装,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将从古代服装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为大家展开一番精彩的阐述。
一、古代服装的起源古代服装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从原始的裸体生活过渡到穿衣服的阶段。
据考古学家研究,我国古代服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为了遮体、保暖和美化自身,开始用树叶、兽皮等材料制作简易的服装。
二、古代服装的发展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服装逐渐形成了以衣、裳、裤、巾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衣分上衣和下衣,裳为裙子,裤为裤子,巾为围巾。
服饰材料以丝绸、麻布、棉布为主,色彩以黑色、红色、黄色等为主。
2.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服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冠、衣、带、鞋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冠为帽子,衣为上衣,带为腰带,鞋为鞋子。
服饰材料以丝绸、麻布、棉布为主,色彩更加丰富。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服装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以胡服、汉服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胡服以宽松、舒适为特点,汉服则以严谨、端庄为特点。
4.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服装达到了鼎盛时期。
服饰以华丽、多彩、新颖为特点,形成了以襦裙、圆领袍、胡服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丝绸、麻布、棉布等材料广泛应用,色彩丰富,图案精美。
5.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服装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汉服、满服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服饰以严谨、端庄、典雅为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
三、古代服装的特点1.实用性:古代服装注重实用性,既满足人们的保暖、遮体需求,又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2.礼仪性:古代服装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体现了礼仪观念。
3.审美性:古代服装注重审美,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方面都极具艺术价值。
4.地域性: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古代服装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一、服装的起源与发展关于服饰起源的原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三说:御寒防暑说,羞耻说,服饰和美观说。
这在中外古代文献中和考古发掘中有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作证明。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篇》记载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未有见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这一说法就是御寒防暑说。
这里所说的“昔者”,即人类服饰起源的时间,当在人类脱离了动物境界的猿人时期,距今约五、六十万年。
这一时期,人类从事渔猎,采集等工作,冬天将猎获的兽皮来遮盖保护身体以御寒保暖,夏天则裸体或以树叶、兽皮遮掩阳光免受炎热。
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服饰雏形了。
至于西方的古文献记载,则有基督教的《圣经》。
《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一则故事,说是上帝耶和华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个人,亚当是男性,夏娃是女性,他们结成夫妻。
两人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为了遮盖,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造了裙子。
耶和华神无奈之下,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
这一传说在西方很流行,这就是服饰起源的羞耻论。
在该论,这已是人类有群婚向对偶婚发展的过程中,才具备的羞耻心理,这也是人类伦理意识的最初觉醒。
在服饰起源的时间上,要晚于御寒防暑说。
有意思的是,东西方古老的服饰起源说,都先说到裙子,也就是裹腰的兽皮或树叶,这说明人类下装的出现早于上装。
至于有裙子发展到裤子,那是以后游牧民族为便于骑马射猎而发明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是把御寒防暑说于遮羞说结合在一起来讲人类服饰起源的,这在古代名称上就看的很清楚。
现在农村人还讲服装为“衣裳”,我们不要笑话人家土气,“衣裳”一词还是古汉语呢~古人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赏,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刘熙《释名•释衣服》) 最近,“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栏目有一档节目叫“祖先爱美”,其中有一辑叫“我们的祖先穿什么,”就形象的解说了人类的祖先由裹兽皮、编草裙到发明骨针,用骨针缝制上衣下裳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服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原始社会的树叶遮体到现代社会的高档时尚,服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服装概论进行综述总结,以期为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服装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服装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自我保护的需求。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遮羞和抵御野兽的攻击,开始用树叶、兽皮等材料制作简单的遮体物。
2. 发展(1)古代:古代服装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实用到美观的演变过程。
如我国古代的汉服、唐装等,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礼仪制度。
(2)近现代: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受到了工业革命、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
西方服装传入我国,使得我国服装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同时,我国服装业也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服装产业接轨。
二、服装的功能与分类1. 功能(1)实用功能:服装的基本功能是保护人体,抵御寒冷、炎热、风雨等自然环境的侵袭。
(2)审美功能:服装是人们表达个性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手段,具有美化人体的作用。
(3)文化功能:服装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和审美观念。
2. 分类(1)按材料分类:棉、麻、丝、毛、化纤等。
(2)按款式分类:上衣、裤子、裙子、内衣、外套等。
(3)按用途分类:休闲装、职业装、运动装、礼服等。
三、服装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原则(1)实用性:服装设计应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审美性:服装设计应具有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3)文化性:服装设计应体现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4)经济性:服装设计应考虑成本和市场需求。
2. 方法(1)观察法:观察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等。
(2)借鉴法:借鉴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案例。
(3)创新法:结合市场需求和时尚趋势,进行创新设计。
四、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 现状我国服装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同时,国内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不断提高。
[服饰]石器时代, 起源, 中国, 纺织业神话及传说时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氏黄帝统一华夏部落。
在他治下,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
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明汉服。
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出于实用。
石器时代后,人们掌握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原始服装。
约五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做衣服,后又发明饲蚕和丝纺,人们的服饰日臻完备。
夏朝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
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们中华民族的服装文化。
服装,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特色和文化的传承。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我国民族服装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一、民族服装的起源与发展1. 源远流长我国民族服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兽皮、树叶等天然材料制作服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2. 地域特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汉族的汉服、蒙古族的蒙古袍、藏族的藏袍、维吾尔族的维吾尔服等,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代表。
二、民族服装的种类与特点1. 汉服汉服,又称汉衣冠,是我国汉族传统服饰的总称。
汉服的特点是:宽袍大袖、线条流畅、色彩典雅。
在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汉唐服饰、宋明服饰、清宫服饰等。
2. 蒙古袍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袖口宽敞,便于骑马。
蒙古袍的颜色以蓝色、棕色、黑色为主,寓意吉祥、尊贵。
3. 藏袍藏袍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袍身肥大,便于藏民在寒冷的高原地区生活。
藏袍的颜色多样,以红色、黄色、绿色等为主,寓意吉祥、幸福。
4. 维吾尔服维吾尔服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袖口宽敞,便于劳作。
维吾尔服的颜色丰富,以红色、蓝色、绿色等为主,寓意吉祥、喜庆。
三、民族服装的文化内涵1. 历史传承民族服装是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发展历程。
通过研究民族服装,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民族认同民族服装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穿上本民族的服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3. 艺术价值民族服装在色彩、图案、款式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融合了绘画、刺绣、编织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民族服装的保护与传承1. 重视民族服装的保护民族服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强对民族服装的保护,防止其流失和消亡。
汉服的起源与演变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本文将探讨汉服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一、汉服的起源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人们开始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衣物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的侵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制作衣物,如麻、蚕丝等。
这些原始的衣物通常非常简单,只是用以保暖和遮体。
汉服的真正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衣冠尊卑之制逐渐兴起,各种礼仪和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来区分身份和等级。
因此,汉族人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服饰文化,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基石开始形成。
二、汉服的演变1. 周朝:周朝是汉服的起源时期,当时的汉族人主要穿着襪蛾、衣和蔽襦等服装,颜色多以红、绿、黄为主,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基因。
2. 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更替,服饰的形态和样式也发生了变化。
汉服逐渐趋于宽松,袖长加长,颜色开始增加,且款式越来越多样化。
3. 魏晋南北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南方文化的融合,各地区的服饰风格逐渐形成。
南方的服饰多以轻盈、柔软为主,而北方的服饰则更强调豪华和庄重。
这一时期的汉服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4. 唐宋元明清: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汉服逐渐规范化并达到了巅峰。
从唐代开始,汉服的细节处理和装饰加工越来越精细,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如垂衣、齐胸等。
5. 现代汉服: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的穿着方式和文化寓意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在现代,汉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汉服,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个性的追求。
三、汉服的影响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文化习俗和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汉服也是中国文化的窗口,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汉服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尚文化。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汉服焕发出新的光彩。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服饰起源的原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三说:御寒防暑说,羞耻说,服饰和美观说。
这在中外古代文献中和考古发掘中有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作证明。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篇》记载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未有见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这一说法就是御寒防暑说。
这里所说的“昔者”,即人类服饰起源的时间,当在人类脱离了动物境界的猿人时期,距今约五、六十万年。
这一时期,人类从事渔猎,采集等工作,冬天将猎获的兽皮来遮盖保护身体以御寒保暖,夏天则裸体或以树叶、兽皮遮掩阳光免受炎热。
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服饰雏形了。
至于西方的古文献记载,则有基督教的《圣经》。
《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一则故事,说是上帝耶和华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个人,亚当是男性,夏娃是女性,他们结成夫妻。
两人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为了遮盖,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造了裙子。
耶和华神无奈之下,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
这一传说在西方很流行,这就是服饰起源的羞耻论。
在该论,这已是人类有群婚向对偶婚发展的过程中,才具备的羞耻心理,这也是人类伦理意识的最初觉醒。
在服饰起源的时间上,要晚于御寒防暑说。
有意思的是,东西方古老的服饰起源说,都先说到裙子,也就是裹腰的兽皮或树叶,这说明人类下装的出现早于上装。
至于有裙子发展到裤子,那是以后游牧民族为便于骑马射猎而发明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是把御寒防暑说于遮羞说结合在一起来讲人类服饰起源的,这在古代名称上就看的很清楚。
现在农村人还讲服装为“衣裳”,我们不要笑话人家土气,“衣裳”一词还是古汉语呢!古人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赏,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
最近,“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栏目有一档节目叫“祖先爱美”,其中有一辑叫“我们的祖先穿什么?”就形象的解说了人类的祖先由裹兽皮、编草裙到发明骨针,用骨针缝制上衣下裳的过程。
节目里说到,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发现了骨针,这说明我国在一、二万年以前,就可以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了。
更晚一点,人类发明了石头陶制的纺轮,磨制骨针技术进一步提高,人类开始用植物纤维和蚕丝来纺成线和织成布帛,使衣服的原料上进了一步,也就使服饰更加完备和丰富多彩了。
节目中还说到,我国甘肃出土的七千年前辛店时期的彩陶陶绘中,就有了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形制;上衣的形制也更为完善,已经有了衣领和衣袖。
由于领子和袖子对衣服的提携与统领作用,于是人们把群体中的具有权威性的带头人称作“领袖”。
可见服饰的形制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辛店服饰已很合体,显示出了舞蹈者的优雅舞姿,服饰对人体美化,已经一目了然。
关于服饰的起源,我们可以小结为三点认识:
1. 人类服饰的发生与起源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与人类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里的发展紧密相联。
2. 人类服饰从产生之日起,就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3. 人类服饰的原始形制,即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形制,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大多数民族至今沿袭的服饰的基本形制。
今日的服装设计不管怎么变化创新,不管怎么时髦流行,总不能跳出这样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基本形制,这是由人体本身的自然形态所决定了的。
我们搞服装设计千万不要在服饰基本形制上做反科学的盲目突破。
关于服饰的发展,其发展原因无非是两方面:一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二是人类社会
的不断丰富。
一方面,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服饰用料和缝纫技术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发展,为服饰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内涵,诸如国家的产生,阶级分化的出现,贫富差距的拉开等等,使人们的服饰能体现出上下尊卑的等级区分,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服饰制度或约定俗成的习惯;与此同时,宗教观念、政治信仰、民族习性、时代风气,又赋予服饰以更多的文化意义。
人类服饰的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是服饰制度的形成。
由这种制度的形成,穿衣问题就再也不是个人的私事,而变成了政治大事。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中人如果违反了当时的服制,是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的,弄不好,有身家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