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9年测评结果
- 格式:xlsx
- 大小:11.6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保险行业汽车安全指数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评估中国汽车行业的安全状况,保险行业提出了汽车安全指数,以提供有关汽车安全性的信息和建议。
一、汽车安全指数的定义和意义汽车安全指数是指针对汽车行业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衡量的指标。
它涵盖了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保障措施。
这一指数的提出,旨在通过量化评估汽车行业的安全状况,为消费者选购安全性能较高的汽车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政府和保险公司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险方案提供依据。
二、汽车安全指数的评估指标汽车安全指数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车辆结构安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三个方面。
1. 车辆结构安全:评估车辆的整体结构和材料的安全性能,包括车身刚性、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抗冲击能力和保护性能。
2. 主动安全:主要评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包括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
这些安全系统可以提高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被动安全:主要评估车辆在事故发生后的保护性能,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车身结构变形等。
这些安全设备和结构的设计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在事故中的伤害风险。
三、汽车安全指数的发布和应用汽车安全指数由保险行业发布,以提供给消费者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汽车。
在汽车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参考汽车安全指数,选购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车型。
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汽车安全指数制定不同车型的保险费用和保险政策,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和赔付能力。
汽车安全指数的发布还可以促进汽车制造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企业可以根据汽车安全指数的评估结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水平。
四、汽车安全指数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尽管汽车安全指数在提供汽车安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保研安全座椅测评结果(实用版)目录1.中保研安全座椅测评背景2.测评结果概述3.座椅安全性能具体分析4.测评结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建议5.结论正文中保研安全座椅测评结果随着人们对行车安全的日益重视,安全座椅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保障儿童乘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性能优良的安全座椅,中保研(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一批安全座椅的测评结果。
本文将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座椅的安全性能,并给出消费者在选择安全座椅时的建议。
一、中保研安全座椅测评背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安全研究的机构。
在本次测评中,该机构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多款安全座椅,并按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对这些座椅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测试。
二、测评结果概述测评结果显示,参与测评的安全座椅在侧面碰撞、正面碰撞以及座椅材料燃烧等方面,表现差异较大。
部分座椅在各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能够为儿童乘车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而部分座椅则在个别测试项目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消费者在购买时谨慎选择。
三、座椅安全性能具体分析1.侧面碰撞:在侧面碰撞测试中,部分座椅能够有效限制儿童头部和身体的移动,减轻儿童在碰撞过程中的受伤风险;而部分座椅则在侧面碰撞时,对儿童的保护不够充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正面碰撞:在正面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座椅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障儿童头部、胸部等关键部位的安全;而部分座椅在正面碰撞时,对儿童的保护性能不够理想,需要消费者谨慎选择。
3.座椅材料燃烧:在座椅材料燃烧测试中,部分座椅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而部分座椅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火势蔓延较快,容易引发火灾,对儿童的安全构成威胁。
四、测评结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建议根据测评结果,消费者在购买安全座椅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2.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座椅的安装方法和使用限制。
碰撞实验实验报告数据记录现在,很多厂家都会在新车发布时展示自家车辆用于安全上的配置,如各类高强度钢以及安全气囊等,强调座舱安全。
当然,这还不够的话,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驾驶辅助配置也出现在了车辆的选装名单中不过,这些配置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需要依靠一些专业的测试标准来进行评判,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安全碰撞测试。
就在最近,有一家外媒还评选出了在欧洲E-NCAP测试中表现最好的十款车型,其中近来大火的特斯拉Model 3出人意料,又毫无意外地占据了榜单第一名的位置。
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安全碰撞测试究竟是如何进行,以及应该用怎样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报告。
于是在临近去年年底时,“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意外登上微博热搜了。
如何解读一份碰撞测试报告?1说到汽车碰撞测试,国内名气最大的无疑是 C-NCAP ,脱胎于NCAP 体系,这 个全球最主流的碰撞测试体系最早诞生于美国的 NHTSA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 理局),在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地区都是最重要的碰撞参考指标。
而C-NCAP 自2006年诞生起,就成为我们买车时,对于车辆安全性的一个最主要的参考。
同时,负责营运C-NCAP 的中汽研还是不少汽车业内“国标”的制定者。
在这 几年里,随着主机厂逐渐适应了 C-NCAP 的规则,新车在C-NCAP 上的碰撞成 绩也是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C-NCAP 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每三年就会有一次升级, 如2018年出台的标准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之为史上最严 C-NCAP 。
其中还有不少 标准已经超过了 E-NCAP 的难度,如侧面碰撞台车重量由 950kg 增加至 1400kg ,相应碰撞测试强度增加了 47.7% ;考虑到国内市场SUV 比重越来越 大,台架车最下端离地高度从 300mm 提高至350mm ,比欧洲测试台车高! C-NCAP50mm ,增加了碰撞测试的难度。
2019年度C-NCAP第四批车型及2019年度车用儿童约束系统评价结果正式发布作者:来源:《汽车与安全》2020年第01期2019年本年度第四批9款车型的C-NCAP评价试验及本年度20款车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试验全部完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12月26日在天津公布了该批车型及儿童约束系统产品的评价结果。
2019年度第四批9款车型包括3款A类乘用车、4款SUV车型、1款纯电动汽车(EV)、1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其中4款车型为企业自愿申请评价,具体如下:本批9个车型均按较大销量的配置选取,试验自2019年10月8日开始,至2019年12月20日结束,每台车辆均严格按照C-NCAP 2018年版规则进行购买、试验及评价。
至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了2019年度全部32款车型的试验评价,包括7款A类车、3款B类车、1款MPV车型、12款SUV车型,以及9款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共涉及28个不同的乘用车生产企业,选取的评价车型基本涵盖各个组别,充分反映了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车型分布情况。
为继续顺利开展2020年度的C-NCAP评价工作,C-NCAP管理中心已于11月份根据新上市车型的情况统计,确定了2020年度第一批候选车型。
同时,C-NCAP管理中心正在抓緊制定C-NCAP路线图及2021版评价方案,并与国内外企业、专家共同开展相关的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及试验研究,2021版规则预计在明年正式发布。
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该年度的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工作正常进行。
本批20款儿童约束系统产品的试验及评分严格按照《车用儿童约束系统(CRS)评价规则(2019年版)》进行,具体如下:安全无小事,对于车辆安全、乘员安全,C-NCAP管理中心依然坚持初心不断前行,在评价工作的每个环节开展严谨高效的工作,也欢迎社会各届予以监督。
新的一年开始,C-NCAP 管理中心将继续与全行业一起,合力打造新形势下的汽车安全社会。
车辆工程技术13车辆技术0 前言C_IASI标准主要参考IIHS与RCAR,同时结合我国的道路实际情况制定。
2017版C_IASI用“最小接受指数”对车辆进行评定,以优秀(G),良好(A),一般(M),较差(P)四个级别分级评定。
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低速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座椅/头枕试验项目、车顶强度静压)、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以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中保指数_25%偏置碰撞的新型法规标准,对于国内车企产品在满足国内法规ODB标准的同时,需要同时满足撞击速度保持一致,壁障仅25%的重叠率,具有更为广泛的C_IASI测试标准。
这无疑对车辆的前保防撞梁、副车架、shotgun、A柱等结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设计要求。
车企必须在数字设计阶段,将法规的目标充分分解至车辆的各个系统,通过仿真虚拟分析方案进行验证,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有效地分析优化,保证产品的综合指标满足法规要求。
1 法规测试标准正面25%偏置碰撞法规标准,试验车垂直撞击刚性壁障,车辆与壁障的重叠率为25%,碰撞速度为64km/h,在驾驶员位置放置一个Hybrid III 50%假人用来考核乘员损伤情况。
同时考核假人运动姿态和约束系统、车身结构、燃料和高压系统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
车身结构评价主要通过A柱、门槛、防火墙、仪表板等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定性观察车辆结构。
约束系统及假人的姿态、伤害值等测评指标通过传感器采集、主观评价两种方法同步评价。
试验车辆的关键测试位置传感器测量主要集中在车身上部的上铰链、下铰链、门槛、转向管柱、制动踏板等位置。
2 仿真开发策略2.1 数学模型25%小偏置碰撞,车辆在试验过程中有X、Y方向两个主要的滑移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原则,设置试验车辆的初始撞击速度为V0,车辆的质量为m,E为内能、壁障能耗及其他,则车辆碰撞结束时刻整体能量守恒方程式如下: (1)通过数学模型原理可知,车辆在X方向的变形过大,对车体的入侵量较大造成乘员的伤害值风险。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分析摘要:如今中国汽车保险产业链由以下几个结构组成:财产类的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的用户、上游渠道的汽车制造商及其金融公司、下游渠道中又有专业兼业代理者及其他服务提供商。
本文对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迚而促使了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大力发展。
汽车保险已经成为中国非寿险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财产保险中的第一大险种。
然而,中国一直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用于车型定价的保险安全分级体系,这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1主动适应交通新常态,改善安全宣教短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为超速、酒驾发生车祸造成人身意外的数量日以千计。
这些庞大的真实数据和一幕幕场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出行需谨慎,安全是关键。
车辆虽然是现代社会带给人们拉近世界的礼物,但是它也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安全威胁。
面对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需要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出行和正常交通秩序的需求,将汽车安全知识传递给大众,让大家积极参与到推广和维护交通安全的队伍中来。
12年间,安行已经走过了全国100个城市,影响了超过1000万的人群。
2汽车供应链安全是关键中国企业跻身全球汽车供应链,实属不易,除了自身产品过硬之外,供应链的游戏规则更为重要。
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约定的产品,约定的数量,准确无误地运到指定的位置,这是供应链体系的核心内容。
能够得到国际大型车企认可,进入其全球供应链闭环,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讲,可谓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
比如,任何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想要进入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采购体系,都需要历经少则三年、多则五年的沟通、验证、审核。
当然,能够进入跨国汽车公司的供应链体系,也意味着产品质量、企业信誉、运营机制等软硬实力进入了更高的状态。
供应链理论是目前跨国车企推行的普遍的运营理念,要求链性体系的完整和相互匹配,也是一荣俱荣的整体架构,执行力和信誉是维系所有成员的基础。
中国工业报记者刘杰7月20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联合成立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并正式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内主要保险公司、中国汽研等汽车企业共同见证发布成果。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保险费率制定中,车辆安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车型定价环节。
车辆安全性能作为车险行业费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的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为此,在中保协的指导下,中国汽研与中保研聚集了保险、汽车行业精英,跨界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工作组,联合开展“安全指数”研究。
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基础上,经过3年的体系研究,京渝2个联合试验基地近30款主流乘用车车型的体系验证工作,车型包括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测评经验,同时结合保险赔付数据,完成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顶层构架和体系设计。
发布会上,“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媒体、保险公司和车企首次公开展示了“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测评项目—侧面碰撞(参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规范)。
侧面碰撞的技术难点在于侧面碰撞不同于正面碰撞,撞击侧的吸能空间相对较少,移动壁障重量1.5T,以50km/h的速度撞击驾驶员侧面。
经过前期大量的安全指数测试摸底研究,发现如果没有优秀的车身结构设计和侧气囊、头部气帘等安全配置,前后排乘员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间和头、胸部受伤的威胁。
但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在车身结构、侧气囊和头部气帘配置率方面还远低于国际水平。
这是继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小偏置(参照美国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规范)测试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开测评试验。
安全指数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四个分指数研究工作。
C I A S I-S M.C C.S B T-A0C-IASI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规程编号:C I A S I-S M.C C.S B T-A0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试验规程Damageability and Repairability Index Test Protocol(2017版)IC I A S I-S M.C C.S B T-A0II 目次前言 (I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试验规程 (2)4.1 车辆低速结构碰撞试验规程 (2)4.1.1车辆低速结构正面碰撞试验 (2)4.1.2车辆低速结构追尾碰撞试验 (5)4.2车辆保险杠系统测试程序 (6)4.2.1车辆保险杠系统静态测量 (6)4.2.2车辆正面全宽保险杠碰撞试验 (9)4.2.3车辆尾部全宽保险杠碰撞试验 (10)附录A 闭合件间隙测量 (11)附录B 车底测量 (13)附录C 车辆低速结构碰撞壁障图纸及说明 (14)附录D 车辆低速结构追尾碰撞移动壁障图纸和说明 (15)附录E 保险杠壁障尺寸要求 (17)附录F 能量吸收装置性能要求 (20)前言长期以来,车型保险安全分级作为车型定价的最重要因子,在中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地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为此,在中国保协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保险与车辆安全技术现状,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简称C-IASI)测试评价体系。
C-IASI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四项指数的测试评价。
最终评价结果为汽车保险保费厘定提供数据支撑,为汽车安全研发、消费者购车用车提供参考。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作为C-IASI体系的一项分指数,本指数测试规程参考“RCAR Low-speed structural crash test protocol”(2.2版本)和“RCAR Bumper Test”(2.0版本)编制。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是一个评估汽车安全性能的指标体系,它涵盖了车辆结构、安全配置、碰撞测试、驾驶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汽车安全信息,帮助他们在购车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发布对于提升汽车安全意识、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车辆结构是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车辆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通过对车辆的车身结构、车门防撞梁、车顶强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抗击撞性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直观的安全信息。
其次,安全配置是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包括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安全配置的齐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车辆在发生事故时的安全保障能力。
这些安全配置的存在与否、性能表现的好坏,对于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碰撞测试也是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等多项碰撞测试,可以全面评估车辆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这些测试结果直观地展现了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表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客观的选择依据。
最后,驾驶辅助系统也是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重要考量之一。
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诸如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们的性能表现直接关系到车辆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对这些驾驶辅助系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车辆在日常驾驶中的安全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是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估汽车安全性能的指标体系,它涵盖了车辆结构、安全配置、碰撞测试、驾驶辅助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汽车安全信息,帮助他们在购车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发布对于提升汽车安全意识、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广,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能够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促进汽车行业的安全发展。
C-NCAP 2019年第1号2号试验结果发布
C-NCAP(中国新车评价程序)是中国政府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而推出的汽车碰撞测
试评级体系。
2019年的第一号和第二号试验结果已经发布,下面将对相关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号试验是关于2019款起亚KX7 SUV的测试。
这款车在正面碰撞测试中获得了5星评级,侧面碰撞测试中获得了4星评级,而针对行人保护,它获得了3星评级。
起亚KX7 SUV在C-NCAP测试中表现良好,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C-NCAP 2019年的第一号和第二号试验结果显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国际汽车品牌在
汽车安全性能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也说明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程
度越来越高。
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政府和相关机构在推动汽车安全性能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NCAP评级体系的建立和持续进行的碰撞测试,有助于确保汽车在交通事故中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这对于保护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尽管有了这些积极进展,我们不能忽视汽车安全性能面临的挑战。
汽车制造商需要不
断创新和改进,以应对新的安全风险和需求。
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汽
车安全性能的监管和监测,确保汽车市场的安全性能得到持续提高。
C-NCAP 2019年第1号2号试验结果发布C-NCAP(中国新车评价计划)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权威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的权威机构,每年都会对新上市的汽车进行测试评估,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在2019年,C-NCAP进行了一系列汽车试验,其中第1号和第2号试验结果已经发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是第1号试验的结果。
C-NCAP在本次试验中评估了一系列新车的整体安全性能,包括碰撞测试、侧面撞击测试、车辆稳定性测试、儿童乘员保护测试等多个方面。
在碰撞测试中,C-NCAP采用了正面40%偏置碰撞测试和侧面移动车辆碰撞测试,评估车辆的车身结构设计和安全气囊等防护系统的性能。
C-NCAP还对车辆的车身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以评估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操控稳定性。
C-NCAP还进行了儿童乘员保护测试,评估车辆的儿童座椅配备和乘员保护性能。
在第1号试验中,C-NCAP对包括SUV、轿车、MPV等多种类型的车辆进行了测试评估,并公布了评分结果。
一些车型在安全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较高的评分,而一些车型则暴露出了安全隐患,评分较低。
这次试验的结果为广大消费者选购汽车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促使汽车厂商加大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投入和研发。
接下来是第2号试验的结果。
一直以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在安全性能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争议,C-NCAP在2019年的第2号试验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评估。
本次试验侧重于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对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
第1号和第2号试验结果的发布对中国汽车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度,也促使汽车厂商和政府部门加大对汽车安全性能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希望随着C-NCAP的不断推进,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每一辆汽车都能够有更高的安全性能,让消费者出行更加安心、放心。
C-NCAP 2019年第22号、23号试验结果发布作者:来源:《汽车与安全》2019年第12期第22号试验根据《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完成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江淮牌HFC7001EAEV7型纯电动轿车(iEV7S豪华智尊型精装版)的各项碰撞试验,用于评价试验的车辆由C-NCAP管理中心于2019年7月17日在北京合众君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得。
所购车辆相关信息车型:HFC7001EAEV7生产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格证编号分别为:WCH0326K4017160、WCH0726K4017241、WCH0026K4017276车辆识别代号分别为:LJ1EEKRP3K4017160、 LJ1EEKRP3K4017241、LJ1EEKRP0K4017276生产日期为:2019年4月19日试验实施日期:2019年8月20日-8月22日(注:鞭打试验于8月21日下午13:30进行)8月20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iEV7S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8月21日下午13:30时,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模拟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iEV7S的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
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记者现场观看了以上碰撞试验。
第23号试验根据《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完成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奇瑞牌SQR6471T1AT9型多用途乘用车(瑞虎8 290TGDI自动豪华版)的各项碰撞试验,用于评价试验的车辆由C-NCAP管理中心于2019年7月24日在天津天杭汽车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购得。
所购车辆相关信息车型:SQR6471T1AT9生产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格证编号分别为:WEU09KD00118665、WEU05KD00118666、WEU08KD00118668车辆识别代号分别为:LVTDB21B2KD118665、LVTDB21B4KD118666、LVTDB21B8KD118668生产日期为:2019年6月29日试验实施日期:2019年8月27日-8月29日(注:鞭打试验于8月28日下午13:30进行)8月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瑞虎8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2019年度C-NCAP第三批车型评价结果发布佚名【期刊名称】《《世界汽车》》【年(卷),期】2019(000)011【总页数】8页(P56-63)【正文语种】中文截至2019年9月底,2019年度第三批7款车型的C-NCAP评价试验全部完成。
10月10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天津发布了该批7款车型的评价结果,持续受到媒体和各方面的关注。
本次发布的结果共涉及7款车型,其中包括4款传统汽油车型,3款纯电动车型。
4款传统汽油车型涉及1款A类车、1款B类车、2款SUV车型。
试验车辆全部由C-NCAP管理中心从各车型4S店购买,购车费用支出共计约397.78万元。
该批7款车型涉及4个自主品牌、3个合资品牌,其中3款车型为自愿申请评价。
从评价结果来看,总体表现较好,有1款车型获得2星级评价,其余6款车型均获得了5星级评价。
截至目前,2018版C-NCAP规则共测试了37款车型,其中有10款车型为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27%,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新能源车安全性能,中汽中心董事、党委副书记高和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从评价结果看,成绩从2星级到5星级均有,区分度较大,体现出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安全性能参差不齐的现状。
不过,总体而言,成绩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获得了5星级评价。
当前,电动车消费升级的趋势比较明显,消费者对于车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代步转向品质感和高级感,安全性能更是受到空前关注。
相信随着C-NCAP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的测评力度,会对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多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新能源产品。
”本次公布结果的评价车型均为2018—2019年期间上市的新开发车型。
虽然评价车型选择的均是车型中销量较大的配置,分属每款车型中的高配、中配、低配,但整体来看,各车型在每项试验中均表现不俗。
车辆基本安全配置中的正面气囊、前排安全带提醒装置、前排安全带预张紧、限力器等已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标配;侧气囊、侧气帘等在侧面碰撞中能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的安全配置在新车上的装配率明显提升;能够起到主动预防碰撞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功能越来越完备,装配率迅速上升。
2018年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第一批车型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结果解读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中国重庆2018.09.26目录二、结果解读三、指数发现一、车型信息50%50%2018 C-IASI 第一批测评车型类型分布6 款轿车2018年第一批6 款SUV2018年第一批12目前已累计测试车型分布轿车SUV MPV累计测评累计测评累计测评24款13款1款一、车型信息①已测试车型分布一、车型信息2018年第一批测评车型测评编号车型车辆配置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头部气帘膝部气囊01昂科威SGM6475DAA1(2018款20T 前驱领先型)SUV●●●●02途观L SVW6474DFD(2018款330TSI风尚版)SUV●●●03迈腾FV7147BADBG(2018款280TSI DSG舒适型)轿车●●●●04凯美瑞GTM7200CEE(2018款2.0E 精英版)轿车●●●●●●05领克01(自主申请)JL6453C10(2017款型)SUV●●●●06宝骏510LZW6420CJY (2017款1.5L 手动舒适型)SUV●07长城VV5(自主申请)CC7203UM02A(2017款VV5超豪型)SUV●●●●08思域DHW7101FCCSE (2016款舒适版自动180TURBO)轿车●●09奔驰C级BJ7204HE(2018款C 200 运动版)轿车●●●●●10宝马3系BMW7150BF(2018款318i)轿车●●●●11科雷傲DFR6470SCE1(2018款2.0L 两驱舒适版)SUV●●●●12雅阁GHA7150AAC5B(2018款230 TURBO 舒适版)轿车●●●注:测评车型均为基本安全配置2018年C-IASI 第一批测评车型安全气囊配置率主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头部气帘副驾驶气囊后排侧气囊膝部气囊一、车型信息被动安全配置-安全气囊配置率一、车型信息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FCW/AEB 配置情况测评编号车型车辆配置FCW AEB备注01昂科威SGM6475DAX2(2018款28T 四驱豪华型)SUV●●02途观L SVW6474FFD(2018款380TSI 尊崇旗舰版4MOTION)SUV●●03迈腾FV7207BCDBG(2018款380TSI DSG旗舰型)轿车●●04凯美瑞GTM7250CGE(2018款2.5Q 旗舰版)轿车●●05领克01(自主申请)JL6453C10(2017款型Pro)SUV●●标配06宝骏510--SUV N/A N/A未搭载07长城VV5(自主申请)CC7203UM02A(2017款VV5超豪型)SUV●●标配08思域DHW7154FCCSE(2016款尊耀版自动220TURBO )轿车●●09奔驰C级BJ7204HE(2018款C 200 运动版)轿车●●标配10宝马3系--轿车N/A N/A未搭载11科雷傲DFR6470UCE3(2018款2.5L 四驱旗舰版)SUV●●12雅阁GHA7150AAC5C(2018款260 TURBO旗舰版)轿车●●注:根据管理办法,涉及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如基本安全配置包含该功能,将选取含AEB/FCW配置的车型。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8年测评结果研究报告(第二批)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中国北京2019.03.26车型信息结果解读指数发现020103测评聚焦04目录CONTENTS55%27%2018 C-IASI第二批测评车型类型分布3款轿车2018年第二批11款车型6 款SUV2018年第二批11款车型一、车型信息已测试车型分布2款MPV2018年第二批11款车型18%一、车型信息2018年第二批测评车型序号车型车辆配置车辆类型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头部气帘膝部气囊1艾瑞泽5SQR7155J60T2(2018款致敬青春版CVT)轿车●●2领动BH7145TAV(2018款双离合炫动活力型)轿车●●●3GS7GAC6470C2B5(2017款280T 豪华版)SUV●●●4智跑YQZ6444AE5(2018款智享豪华A/T)SUV●●●5柯迪亚克SVW6476GFD(2018款TSI330 5座标准版)SUV●●6奕泽IZOA TV7203N(2018款奕驰版)SUV●●●●●●7众泰T600ZTA6460(2019款运动版1.5T MT尊享型)SUV●●●●8瑞风S3HFC7161MTV(2018款智驱版1.6L CVT豪华型)SUV●●9GL8SGM6522UAA1(2017款28T 舒适型)MPV●●●●10宋MAX BYD6470MT2(2018款1.5TI 自动智联豪华型6座)MPV●●●11西玛DFL7253VAL2(2016款2.5XL 豪华版)轿车●●●●一、车型信息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FCW/AEB 配置情况序号车型车辆配置车辆类型FCW AEB备注1艾瑞泽5--轿车N/A N/A全系未搭载2领动BH7166TAV(2016款自动智炫旗舰型)轿车●●--3GS7--SUV N/A N/A全系未搭载4智跑--SUV N/A N/A全系未搭载5柯迪亚克SVW6476FFD(2018款TSI380 7座四驱旗舰版)SUV●●--6奕泽IZOA TV7203N(2018款奕驰版)SUV●●标配7众泰T600--SUV N/A N/A全系未搭载8瑞风S3--SUV N/A N/A全系未搭载9GL8SGM6522UAA2(2017款28T 旗舰型)MPV●●--10宋MAX--MPV N/A N/A全系未搭载11西玛DFL7253VAL2(2016款2.5XL 豪华版)轿车●●标配注:根据管理办法,车辆辅助安全指数测评,如基本安全配置未包含该功能,将选取含AEB/FCW配置的车型。
C I A S I-S M.P I.R S R-A0C-IASI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规程编号:C I A S I-S M.P I.R S R-A0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顶强度评价规程Part 2:Vehicle Occupant Safety IndexRoof Strength Rating Protocol(2017版)IC I A S I-S M.P I.R S R-A0目次前言 (III)1 载荷-质量比(SWR)计算 (1)2 车顶强度评级 (1)C I A S I-S M.P I.R S R-A0前言长期以来,车型保险安全分级作为车型定价的最重要因子,在中国一直未能建立系统的体系,极大地制约了车型定价的精细化发展。
为此,在中国保协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保险与车辆安全技术现状,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简称C-IASI)测试评价体系。
C-IASI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汽车保险视角,围绕车险事故中“车损”、“人伤”,开展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四项指数的测试评价。
最终评价结果为汽车保险保费厘定提供数据支撑,为汽车安全研发、消费者购车用车提供参考。
车顶强度试验为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的一个试验工况,本评价规程参考IIHS中“Crashworthiness Evaluation Roof Strength Test Protocol”(Version Ⅱ)编制。
车顶强度等级基于试验过程中在压板位移量127mm范围内测得的峰值载荷与车重(整备质量状态)之比(SWR)进行评价。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规程是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制定。
随着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汽车保险数据以及车辆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标准的不断更新,我们保留对试验项目和评价方法进行变更升级的权利,积极助推车辆安全技术成果与汽车保险的融汇应用,有效促进中国汽车安全水平整体提高和商业车险健康持续发展,更加系统全面地为消费者、汽车行业及保险行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