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9
西方哲学的特点
西方哲学是在古希腊的文化的强化下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它
的科学性、创新性、生活方式上,融合了理性和感性。
西方哲学的宗
旨一直致力于探索真理的本质和揭示人类的未知境界,使人们参考历
史来提高自己的本质,努力创造改革。
西方哲学包括学者们自行发掘
的思想体系,如前卫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实证主义
哲学。
西方哲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其中古希腊哲
学主要包括伊壁鸠顿主义、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等,他们认
为万物有其本质,探究它们的本质。
罗马哲学以及后世的唯物主义则
认为真实的世界只有物质的存在,拒绝神祇的存在,专注追求物质的
真理。
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哲学在宗教反响的影响下,修辞学、文言学、逻辑学广泛发展,从论证、体证和辩论三种形式来推断道德价值。
以新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新哲学哲学,主张自然规律的发现,努力
提高科学的信息和知识的揭示,以科学成果取代宗教的框架,极力传
达上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形而上学和经济法学,为整个社会都给带来
新的思想和发展的方向。
西方哲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其所造就的思维
模式和精神财富在全球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方哲学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前期(教父哲学)后期(经院哲学)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前期(19世纪中后期)中期(20世纪前期)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1.古希腊罗马哲学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
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西方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西方哲学对于宇宙存在和人类认识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两种主要的哲学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运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主张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思维、精神等是物质的产物。
相反,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精神是至高无上、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存在,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在于相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通过感觉和实验来认识和证明。
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永恒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客观规律进行的。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思维和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是大脑中神经元活动的结果。
唯物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伏尔泰、马克思等。
伏尔泰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以实证科学为基础,追求真理的认识。
而马克思则强调了物质生活条件对于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决定的。
相反,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则是将意识、精神作为世界的本源和基础。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思维是首要的存在,物质只是意识的一种表象。
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主体性,在认识世界时,思维和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有笛卡尔、康德等。
笛卡尔坚信“我思故我在”,将思维和意识作为自我存在的证明。
而康德则提出了“先验认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通过思考和观察外部世界而获得的。
本文将会对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家的论述,我们将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立场和价值,以及对于人们对于世界本质的理解和思考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组织,以确保内容的清晰和逻辑性。
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引言部分的目的是引入读者并激发对主题的兴趣。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
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
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
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
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
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
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英Western philosophy)在古希腊产生并在西方发展的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为古希腊罗马哲学;(2)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为中世纪哲学;(3)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为近代哲学;(4)从19世纪40年代以后为现代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奴隶制时期的哲学。
它接受了埃及与巴比伦文化的遗产,摆脱神话而产生。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前7至前6世纪,集中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以“水”、“无限者”、“气”为宇宙本原。
认为本原产生万物,万物又回归本原。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以“火”为世界本原,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的规律性,提出朴素的宇宙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数永恒不变,万物是数的摹本。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提出,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是完整的、唯一的、不动的、无限的,现象则是变化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又提出“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宇宙的本原,并提出“奴斯”促使“种子”产生变化、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2)公元前5世纪,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
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与法律是由人的意见约定俗成的。
高尔吉亚则提出没有什么东西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可以认识也无法传达给别人。
苏格拉底主张有客观真理,人有认识事物的可能,并运用归纳法下定义。
(3)公元前4世纪,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与现象世界相对立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现象世界则在变动中,是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分有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念论”,称“理念”为“形式”,认为事物的形式不能离开个别事物或经验而存在,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构成的。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 (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他的本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的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逻各斯:本义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等等。
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3、理念: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理智的对象,亦即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
4、实体: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概念。
他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是,但一切事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联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他毫无歧义地被说成为实体。
”(或者: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5、流射说:原子论者关于感觉的性质的解释,认为感觉是可感的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
6、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它设定了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的符合论。
7、异类相知说:阿纳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学说,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即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的活动。
8、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9、三表法:培根将材料的分门别类称为“三表法”。
即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又称比较表)。
从而清晰地根据这些例证推导出一般结论。
10、四假相说: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归结为4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理性缺乏科学所需的重力态度和客观性,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经历了众多的思潮和流派,产生了无数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哲学家。
以下是对西方哲学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泰勒斯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开创了用自然物质来解释世界的先河。
2、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的重要性,认为数是宇宙的本质。
他们发现了勾股定理,并将数学与哲学相结合。
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背后存在着“逻各斯”这一普遍规律。
4、巴门尼德巴门尼德主张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唯一的,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形而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柏拉图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才是真实、永恒的。
他的著作《理想国》探讨了正义、政治等诸多问题。
6、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涵盖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他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并提出了“实体”的概念。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在基督教的框架内发展,以神学为核心。
1、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人类的原罪。
2、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神学,他的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经典之作。
三、近代哲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的神学权威。
代表人物有皮科、蒙田等。
2、经验主义哲学以培根、洛克、休谟等为代表。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主张通过归纳法获取知识。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经验。
休谟则对因果关系提出了怀疑。
3、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强调通过理性思考来获取确定性的知识。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西方哲学以古希腊哲学起源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和神学为出发点,重视理性和逻辑,以实验和科学分析为核心方法。
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走向的是一条科学理性之路。
它的特点是理论或道理需要依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或承认。
本质上,西方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虽然也含有实用主义,但不以实用主义为主),而是实证主义。
由于哲学与文化的差异,所以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行的,社会和人就应该如何运行。
他们很难理解和践行中国人的“克己复礼”,是因为西方哲学从最初就使他们认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只存在着一些规律,或“弱肉强食”性的事物。
这种巨大的认知差别就使东西方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没有家庭感情,家庭氛围也不是很浓,子女成年后在很多关系上就脱离了。
此外,东方人很迷惑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对西方人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很是费解。
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
很显然,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是有感情的,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不存在赡养老人的现象。
他们遵循的是保护幼小的自然规律,人应该保护妇女和儿童,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活动的根源依据。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和人本为出发点,重视感性和整体,以伦理和家庭人文为核心方法。
其目的主要探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儒家),最终走向的是个人修为和政治关系的道路。
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比较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他主流哲学关心更多的是人与社会,一切研究的对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
比如对天地的探索要与人事相结合,著名的《孙子兵法》谈的也是人与社会。
很多事情都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去看的。
正是这种对社会与人本的关注和关心,使中国的史学很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规律或走向是中国哲学自古就有的一个核心点,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的都同时是史学家,对历史和社会都很有研究。
西方三大思想体系在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三大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和启蒙运动。
这三大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对西方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逐渐将思维从神话转向理性的思辨,探索宇宙、人类、道德等诸多问题。
代表性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的思想,强调人应通过批判性的思考来追求真理和美德。
柏拉图建立了理念论,认为理念是超越变化和感性的真理之本源。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重视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分析。
古希腊哲学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思想,还对政治、文化和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神学基督教神学是西方基督教教义的理论体系,在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后逐渐形成。
基督教神学主要探讨有关上帝、救赎、信仰、敬虔等问题,并试图解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基督教神学的基础是《圣经》,神学家通过对《圣经》的诠释和理解,建立起一系列有关神学思想的体系。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
基督教神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对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西方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革命,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权的重要性。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等。
启蒙运动倡导用理性来解释世界和人类,反对传统的迷信和权威。
启蒙运动促进了现代的思想体系的建立,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包括建立了人权意识、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倡导公民自由等。
这三大思想体系各有其特点和贡献,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思想史上重要的篇章,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西方哲学全图解以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辑、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以上,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以上,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上,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
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以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
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
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以上,19世纪中后期,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传统西方哲学走向终结,导致了向现代西哲的过渡时期。
[笔记]西方哲学史概览西方哲学史概览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一、古希腊哲学二、欧洲中世纪哲学三、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四、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欧哲学五、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六、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向上延伸的阶梯。
哲学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继承,因此研究哲学不能不研究哲学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哲学就等于研究哲学史。
完全脱离哲学史研究的纯粹哲学研究只能是海市蜃楼,它不现实,也无可能。
因此研究西方哲学不能不研究西方哲学史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宝库。
欧洲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更确切地说是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峡和希腊半岛。
所以,通常认为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
这个时期是欧洲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之一,颇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派众多,观点杂陈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这种环境其实对哲学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所谓真理不辩不明,正是在不同流派和观点的激烈论争中,希腊哲学形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时期的哲学论争围绕世界本原和世界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而展开。
泰勒斯(Thales)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数是万物本原";而赫拉克利特(Herakleitas)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地转化的活火"。
这时期还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的伟大哲学家。
从这些哲学家那里我们可以把希腊哲学的精神大致归结为两条:一是非宗教精神,如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一是思辩精神,论辩、推理等思维方式在苏格拉底等先哲的言论和著作中都有所体现。
这两个精神是理解希腊哲学基本问题的钥匙。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第二个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哲学作为神学婢女而存在。
中世纪哲学主要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有两个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总结西方哲学史,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促进人类实现理想、发掘真理、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西方哲学史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西方文明,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本文从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新哲学和现代哲学四方面,对西方哲学史的知识点作一简要总结,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古典哲学古典哲学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及其后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包括了古希腊诸子百家和古罗马哲学家所流传下来的思想。
其中,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有: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尼克泰洛斯》、《礼记的形而上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共治知识》、《君子论》;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三大名家构成了古希腊哲学三权分立。
古罗马哲学家从柏拉图及其后学派受其影响,发展出以维吉尼乌斯为首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指罗马教会的哲学思想,是在古希腊及其后罗马时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下,以阿瑟尔、阿尔贝托、彼得拉多等哲学家的系统性思想体系为标志的哲学流派,主要体现在注重概念分析,倡导逻辑表达、精细化论述,把物理完美性扩展到精神上;强调理性统一,批判和反思传统哲学系统;否定简单的可感知的论证,以教会的传统和圣经为准则。
三、新哲学新哲学是指14世纪以后的哲学思想,是在中世纪的基础上,结合尼采、福柯、杜威、梭罗等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形成的哲学思潮,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和合乎逻辑;强调全面科学思维,综合各学科,实现科学统一;反思传统哲学,摆脱其束缚,向现代科学方向发展,构建新的哲学体系。
四、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指十八世纪以后的哲学思想,是在新哲学的基础上,结合海德格尔、康德、休谟、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等伟大哲学家的理论,充实发展到今天的哲学思潮,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注重合乎逻辑的科学思维,努力构建一致的思想体系;重视实践,客观描述客观事物;摒弃形而上学,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探索客观真理;注重对人类存在本质进行研究,探索人类自身的价值。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发展和思想基础。
中国哲学注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
西方哲学则更加重视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和个人自由。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儒、道、墨三家,各有其特点。
儒家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和家庭美德,道家强调生命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和道德修养,墨家则注重公平、爱人和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主要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等哲学家的思想。
西方哲学强调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和自由主义,强调人的理性和科学方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证主义等。
两种哲学体系的区别不仅在于思想内容,还包括其思维方式、哲学方法和观察角度。
中西哲学互相学习、交流和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 1 -。
简述三大哲学体系的主要观念从总体上看,世界主要的文明,大体就是受三大哲学的影响。
就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印度哲学。
而对于三者的体系,又影响了三地的社会与科学发展。
现在就来对三大哲学体系进行简述,以便有一个粗略的理解。
第一,对于西方哲学而言,总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从有看待无。
对于这里的有,是指存在或者说在者,而对于无而言,则是不存在和存在背后的本质。
众所周知一个的一个事实是,西方的自然科学非常发达,这是与他的传统哲学观念是分不开的。
最早的西方哲学,起源于自然哲学派,是追求外在的自然的本质。
经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后,亚里士多德奠基了整个形而上学体系,自此以后的一直到黑格尔体系,哲学家的任务都是阐述存在,什么是存在,为什么存在,存在是怎么样的。
并且归结为一种逻辑上能够理解,并且能够通过先验演绎而得到的体系。
而自黑格尔以后,经历了唯意志论以及实证主义对黑格尔的体系批判以后,西方出现了现象学,以及存在主义(生存主义)以及其他各方各派的哲学体系。
而这些现象学,存在主义则引入了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元素,认为虚无主义才是真理。
例如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就是死亡,马丁布伯则认为世界图景的建构,是由我-你关系进展到我-它关系中得以实现的。
其中我便相当于胡塞尔所言的先验主体,而你即是无。
便是上帝。
这便是西方哲学的一个粗略的理解。
不过大体也是遵循了从有看待无这个认识脉络。
第二,对于中国哲学而言,总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从无看待有。
对于这里的有,则与上述一致。
而无,则是仅仅指背后的本质,因为无只是极其小,而不是没有。
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就主要四个部分,四个字统述为:易儒道释。
而总的一句话便是,易儒道释的本体,都涉及伦理社会的含义,并且这些本体是不可言说,只能意会,通过坐忘,禅定,气功等等方式而获得。
易学的本体便是无极,无极不可以阐述出来,因为是超越逻辑的。
但是却因为这个无极却生了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整个体系。
西方哲学分类引言:一、古代哲学古代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主要涵盖了古希腊哲学和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主要包括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等。
柏拉图学派注重理念的存在和超越,认为世界是理念的投射;亚里士多德学派则注重经验和实证,强调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认识世界;伊壁鸠鲁学派则强调快乐和个人满足,主张追求快乐的最高境界。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指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成为主导,哲学与神学相结合。
其中最著名的学派是斯科拉学派,它致力于将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相协调。
斯科拉学派强调信仰与理性的统一,认为理性可以证明神的存在和神学真理。
三、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指从17世纪到19世纪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并试图通过理性和经验来解释世界。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伏尔泰、洛克、笛卡尔等。
伏尔泰主张理性和宽容,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人权;洛克则提出了经验论的观点,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和经验;笛卡尔则强调怀疑和思考,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
四、当代哲学当代哲学是指从20世纪至今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语言和意义等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
分析哲学强调逻辑和语言分析,强调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存在主义则强调人的自由和存在的意义,主张人应该面对自己的存在和责任。
总结:西方哲学的分类体系丰富多样,包括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和当代哲学等。
每个时期和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思想。
古代哲学注重理念和经验,中世纪哲学强调信仰与理性的统一,现代哲学对传统观念进行质疑,当代哲学关注社会和意义等问题。
通过了解西方哲学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和思想的演变。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主要重视的方向是理性和逻辑的关系,并且一般用实验和科学的办法进行最终的分析和判断。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代表是先秦哲学,讲究以社会和人本为主要出发点,并且比较重视感性方面的。
哲学体系介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主要为了更好的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和政治方面也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其中比较代表性的就是道家思想,主要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最主要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走的也是比较科学理性的研究之路,提倡用科学数据为基本的依据,只有实验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
印度哲学
主要讲究宗教的关系,在印度不管是什么思想理论都喜欢和宗教扯上关系,不管是什么想法都必须用宗教包装。
另外在印度哲学看了,人的内心主要是由外界的各种刺激诞生出来的,是可以脱离心灵独自存在的。
西方哲学体系1. 哇,西方哲学体系,听起来就让人脑袋发晕啊!不过别怕,咱们一起来聊聊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话题。
想象一下,西方哲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每个设施都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流派。
我们今天就来当一回"思想游乐园"的导游吧!2. 咱们先来到古希腊区域。
这里有三个大咖: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就像是游乐园里的"问题大王",他总是问东问西,搞得人晕头转向。
有人说:"苏格拉底啊,你能不能消停会儿?"他就回答:"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这话说的,让人哭笑不得。
3. 柏拉图呢,他是苏格拉底的徒弟,就像是游乐园里的"洞穴探险"项目。
他说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假的,真实的世界在另一个地方。
我听了直挠头:"这不是在玩捉迷藏吗?"但仔细一想,还真有点意思呢。
4. 亚里士多德就厉害了,他就像是游乐园里的"百科全书"。
什么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他都懂。
有人问他:"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他可能会说:"我只是喜欢观察和思考而已。
"这话说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5. 接下来,我们来到中世纪区域。
这里的主角是宗教哲学,就像是游乐园里的"天国之旅"。
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是这里的明星。
他们整天琢磨上帝啊、灵魂啊这些玄乎其玄的东西。
有人问他们:"你们能不能聊点实在的?"他们可能会回答:"信仰就是最实在的东西啊!"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6. 文艺复兴时期,我们的游乐园迎来了一次大翻新。
这时候,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了,就像游乐园里新开了一个"人类探索馆"。
有人兴奋地说:"终于不用整天想上帝了,我们可以研究人了!"这话说的,让人感觉豁然开朗。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后期自然哲学家既然认为万物之基础不变, 可是他们又不否认变, 这就必然产生变的原动力从何而来的问题。
他们中间有的人倾向于把原动力看成是来自不变者之外, 这在一定意义下,有分离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因素。
公元前 5世纪, 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研究自然转移到研究人 , 智者的主要代表普罗泰戈拉 (Protagoras, 481-411B . c . 、高尔吉亚 (Gor一 gias ,公元前 5世纪就是这样。
在他们看来,自然哲学时期的各派学说都失之独断,他们一般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的真理。
苏格拉底和智者一样, 也是研究人的哲学家, 他同样轻视对自然的研究, 同样反对未经批评的独断,但他与智者相反,主张有客观真理,主张认识是可能的。
在他看来,真理不在个人, 而在人类一般,不在感觉,而在思维。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就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道德的普遍定义,而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柏拉图的 " 理念论 " 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他的理念主要来源于爱利亚学派的不变的本质和苏格拉底的普遍性定义以及毕泰戈拉派的数的概念; 他关于感官事物变动不居以及感官事物的真理只是相对的思想, 主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和普罗泰戈拉。
柏拉图把理念看成在感官事物之外,普遍在个别之外,这使他在本体论上初步具有分裂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普遍与个别的思想成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因此,他重视理念 (他称之为形式 ;但他又注重经验事实。
亚里士多德把这两个方面结合为一,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
他批评柏拉图将理念看成是和个别事物分离的、独立存在的实体。
他认为理念或他所说的 " 形式 " 不能离开感官事物而独存,普遍不能离开个别而独存。
公元前 33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八百年的期间, 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
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
这八百年的前期,主要哲学流派有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ism、斯多葛学派 (stoicism和以皮浪 (Pvrrho, 365-270 B . c . 为代表的怀疑论。
除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外,他们都集中于伦理问题的讨论。
大约从公元前 100年起, 罗马哲学由伦理的兴趣转向了宗教, 新毕泰戈拉派和新柏拉图派都是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哲学,而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 " 教父学" 则更是一种十足的宗教哲学。
下面是各阶段各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哲学观点的简述:1、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包括:(1米利都派: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a 、泰利斯的哲学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b 、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学观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 无定” (无限者 ;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 无定” 分化, 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 无定” ;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
c 、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学观点:认为“ 气” 是世界的本原;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 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 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 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2赫拉克利特a 、火本原说: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b 、逻各斯学说:认为逻各斯在“ 火” 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c 、生成辩证法: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3毕达哥拉斯派: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 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4爱利亚派:巴门尼德、克塞诺芬尼、芝诺、麦里梭;(5元素派: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6智者派: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
2、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包括:(1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的命题、“ 德性就是知识” 的命题;(2柏拉图:“ 理念” 论、知识论、灵魂学说、政治学;(3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形而上学、灵魂学说、伦理学和政治学。
3、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包括:(1斯多亚学派:克里尼雪斯、克吕西甫、巴内修、波赛唐纽斯、爱比克泰德、赛尼卡、河马可• 奥斯留;(2伊壁鸠鲁学派:原子论思想、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3怀疑主义:皮罗、恩披里柯;(4折中主义;(5后期怀疑主义;(6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第二个时期中世纪哲学一、教父哲学:早期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以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 , 353-430 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在时间上属于古代, 但就其思想意识形态来说, 则属于中世纪, 它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
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确立了基督教哲学, 他的先提出信仰第一,然后理解的原则,为中世纪经院哲学奠定了基础。
二、经院哲学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罗瑟林、阿伯拉尔、托马斯主义;罗吉尔• 培根、约翰• 邓• 司各脱、威廉• 奥康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三个时期。
5一 ll 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
这时, 人们对于古代哲学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片断和新柏拉图主义外, 所知甚少。
在这个时期的哲学中, 新柏拉图主义比基督教的成分更占优势。
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 (John Scotus Erigena, 810-8777 。
波爱修是连结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桥梁,他对古代的波菲利关于普遍与个别所提的问题做了自己的回答。
他重视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 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
爱留根纳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图主义者。
他主张 "否定的神学 " ,与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相左。
爱留根纳认为统一的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 等而下之, 愈是多样性的东西则愈不全面, 因而也愈不真实。
不过他认为多样性和最高统一体 (上帝之间有桥梁可通,这就是 " 理念 " 。
爱留根纳的这种思想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是中世纪实在论的先驱。
11-14世纪初,是中世纪哲学的第二期,即经院哲学的全盛期。
在此期间,基督教势力强大,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著作经阿拉伯哲学家的媒介在西欧广泛传播,这样, 经院哲学就成了基督教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而且不仅有了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 还添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因素, 这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增长。
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又极其烦琐抽象。
14世纪初一 15世纪中叶,是中世纪哲学的末期。
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 加之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 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
第三个时期近代哲学近代哲学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期,即 15-16世纪的所谓 " 文艺复兴 " 时期。
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
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要求个性解放。
反对教会的桎梏,要求发挥人的主体性 ,这就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精神面貌。
自然和人成了当时思想界所研究的中心课题。
就是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 定区别的思潮。
这些自然哲学家在 15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方法。
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的第二期。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出现了分门别类的研究, 现实世界成了可以由人类把握的对象或客体, 哲学的兴趣集中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特别是二者的统一上 , 主体性原则成了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
真正的近代哲学是从 17世纪开始的。
自 " 文艺复兴 '' 和宗教改革以后,近代自然科学日益脱离神学而繁荣昌盛。
这时, 科学的标准不再像过渡时期那样, 往往是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基督教的教义, 而是自然本身; 科学的方法也不再像过渡时期那样, 掺杂很多神秘的巫术, 而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和数学的演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