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和葡萄酒的质量分析及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27.08 KB
- 文档页数:2
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两篇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写调查分析的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
下面职场范文网的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篇一一、中国葡萄酒质量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葡萄酒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期,十多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产品结构有了根本的调整,原料基地已初具规模,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外部环境的优化,力促葡萄酒产业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限制粮食酒等措施的落实,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葡萄酒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重视基地建设,为提高葡萄酒质量提供了保障目前许多新建企业,首先建基地,然后建工厂,企业对原料质量有了完全自主的掌控权,这种经营理念的改变、经营模式的改变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家监督抽查,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97年至2006年,连续十年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通过抽查,反映出行业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中整治,使违反质量规定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生产者也越来越自觉地重视产品质量,自我监控的意识加强,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葡萄酒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1、原料基地建设仍然薄弱,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2、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同质化现象突出。
3、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
基于理化指标分析的葡萄及葡萄酒的评价葡萄及葡萄酒的评价是葡萄酒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基于理化指标的分析是评价葡萄和葡萄酒质量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基于理化指标分析的葡萄及葡萄酒的评价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对于葡萄而言,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果实大小、果皮厚度、果实颜色、果汁含糖量、酸度、酚类化合物含量等。
果实大小与产量密切相关,通常越大的葡萄产量越高。
果皮厚度与葡萄外观和保存性能有关,较厚的果皮可以保护果实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果实颜色通常被视为葡萄的品质指标之一,深色葡萄通常含有更多的花青素,而花青素是葡萄酒中重要的色素成分。
果汁含糖量与葡萄糖度相关,是判断果实成熟度和甜度等级的指标之一、酸度是葡萄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过低的酸度可能导致葡萄酒口感平淡。
酚类化合物含量则与葡萄的芳香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等相关。
通过对这些理化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价葡萄的品质和适用于酿酒的潜力。
对于葡萄酒而言,理化指标主要包括酒精度、总酸度、挥发性酸度、PH值、葡萄酒中的有机酸、糖分、酚类化合物、色素等。
酒精度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含量,对于葡萄酒的风味和醇度影响很大。
总酸度和挥发性酸度分别是葡萄酒中总酸和挥发性酸的含量,对于葡萄酒的酸度和口感起到重要作用。
PH值是葡萄酒的酸碱度,对于葡萄酒的稳定性和口感也有影响。
葡萄酒中的有机酸是葡萄酒中的重要成分,不同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
糖分是判断葡萄酒甜度的重要指标。
酚类化合物和色素是葡萄酒中的重要成分,对于葡萄酒的色泽和口感产生显著影响。
基于理化指标的分析的定量化方法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然后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质进行判断和评价。
同时,可以通过与历史数据和目标品质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改进和调整的方向。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葡萄以及不同酿造方法的葡萄酒进行理化指标的分析比较,探索出最佳的生产和酿造工艺。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现行的葡萄酒质量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人的感官上进行的,如何通过一些量化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为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相关知识,通过研究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评价了葡萄酒的质量,成功的对酿酒葡萄进行了分级。
标签:t检验法;K均值聚类;典型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1问题背景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评酒员的感观评价,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酒质量的评价总会存在随机差异,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客观方法来评酒,如何采用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根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A题的问题和数据,通过研究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的关系,以及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分级。
2模型假设(1)假设附件数据来源真实有效;(2)假设两组品酒员在相同环境下品酒,采用评分标准一样;(3)假设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编号一一对应。
3符号说明4模型建立与求解4.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4.1.1数据预处理在数据分析之前通常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附件1包含两组品酒员分别对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评分数据,每组品酒员有10个,红葡萄酒样品有27个,白葡萄酒样品有28个。
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和异常现象,我们对其正常化处理。
对于数据缺失情况,例如第一组红葡萄酒样品20号中品酒员4号对色调评分数据缺失,我们采用剩余数据的均值替换法来修补缺失数据。
对于数据异常情况,例如第一组白葡萄酒样品3号中品酒员7号对持久性数据评分超过其规定最大值,我们也是采用“先舍弃后均值替换”的方法。
4.1.2评分数据正态性的检验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我们对附件1中品酒员对酒样品的评价总分进行了计算,然后得出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得分均值,其图像如图1、图2所示。
观察图1、图2可以发现,两组品酒员对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得分均值虽然在数值上有出入,但其变化趋势大致一样,为了评价两组品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我们拟采用双正态总体t检验法,为此我们需要对两组品酒员的评分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制作葡萄酒实验报告综合评价
在葡萄酒制作的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以
评价葡萄酒的质量和特性。
通过对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品尝和化学
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综合评价。
首先,在葡萄酒酿造的实验中,我们注意到了酿造过程中的一
些关键步骤。
我们观察了葡萄的压榨、发酵和陈酿过程,并对每个
步骤进行了仔细的记录和分析。
我们发现,酿造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酵母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橡木桶的陈酿时间等因素对葡萄酒的口感
和香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进行了葡萄酒的品尝实验。
我们对不同酿造工艺和
葡萄品种的葡萄酒进行了盲品尝,并对其色泽、清澈度、气味和口
感进行了评价。
通过品尝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葡萄酒在香气和口
感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与其酿造工艺和葡萄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我们进行了葡萄酒的化学分析。
我们对葡萄酒的酒精度、酸度、甜度和苦味进行了测定,并与标准值进行了比较。
通过化学
分析,我们得出了葡萄酒的基本成分和质量指标,这为我们评价葡
萄酒的品质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持。
综合以上实验和观察,我们对葡萄酒的质量和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我们发现,葡萄酒的品质受到酿造工艺、葡萄品种和陈酿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葡萄酒在香气、口感和化学成分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葡萄酒的制作和评价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葡萄酒的品质和特性达到最佳状态。
葡萄酒果酒分析方法葡萄酒是一种使用葡萄果实来进行发酵制成的酒类。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是经济和商业领域的一种重要产品。
因此,要准确分析和评估葡萄酒的质量和属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这篇文章将探讨葡萄酒和果酒分析方法。
葡萄酒的分析方法葡萄酒的质量参数通常包括酸度、酯化物含量、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和二氧化硫含量。
分析这些参数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下面是一些最常用的葡萄酒分析方法。
1. 酸度测定酸度是葡萄酒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通常作为酸度标准度量。
常见的酸度测定方法有色度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紫外线可见光谱法。
2. 酯化物含量测定酯化物含量决定了葡萄酒的风味,通常需要通过酯化物测定来评估葡萄酒的质量。
常见的酯化物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过滤灭菌法和液相色谱法。
3. 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测定葡萄酒中含有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两种醇类含有前者非常高的毒性,因此它们通常需要通过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法和质谱法。
4. 二氧化硫含量测定二氧化硫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在葡萄酒生产中也经常使用。
二氧化硫含量测定通常是用于确定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和饮用安全性。
这方面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蒸馏碘滴定法、缩微比色法和荧光法。
果酒的分析方法果酒是一种利用水果和谷类作为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的酒类。
主要的品种包括苹果酒、樱桃酒、草莓酒和蓝莓酒等。
果酒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四种:1.含水量测定果酒中的水含量对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测定果酒中的含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含水量测定方法有重量法、毛细管溢出法和电阻率法等。
2. pH 值测定果酒的pH 值直接影响该酒的风味。
因此,pH 值测定非常重要。
常见的pH 值测定方法包括色度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和传感器电极法等。
3. 酸度测定果酒中的酸度通常与其味道和质量直接相关。
酸度测定用于确定果酒中的酸度。
质量分析报告(优秀3篇)质量分析报告篇一一中国葡萄酒质量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葡萄酒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期,十多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产品结构有了根本的调整,原料基地已初具规模,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外部环境的优化,力促葡萄酒产业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限制粮食酒等措施的落实,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葡萄酒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重视基地建设,为提高葡萄酒质量提供了保障,目前许多新建企业,首先建基地,然后建工厂,企业对原料质量有了完全自主的掌控权,这种经营理念的改变经营模式的改变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家监督抽查,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97年至2006年,连续十年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通过抽查,反映出行业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中整治,使违反质量规定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生产者也越来越自觉地重视产品质量,自我监控的意识加强,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葡萄酒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1原料基地建设仍然薄弱,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2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同质化现象突出。
3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
三中国葡萄酒质量提升的措施1抓好基地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必备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生产者必须用足够的精力抓好基地建设,把种植质量和生产质量紧密联系起来,把农民的利益和工厂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葡萄种植真正变成葡萄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大体可分为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大类。
感官指标主要指色泽、香气、滋味和典型性方面的要求,理化指标主要指酒精含量(酒精度)、酸度和糖分指标。
从感官指标来看,首先要求葡萄酒应具有天然的色泽。
即原料葡萄的色泽,如红葡萄酒是宝石红,白葡萄酒是浅黄色。
葡萄酒本身应清亮透明无浑浊。
葡萄酒除应有葡萄的天然果香外还应有浓厚的酯香,不应有外来的气味,更不能有异味。
滋味与香气密切相关,香气优良的葡萄酒其滋味醇厚柔润。
葡萄酒的滋味主要有酸、甜、涩、浓淡、后味等。
典型性也称为风格。
各种葡萄酒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同时因各地区、各厂家的葡萄栽培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同一品种的酒,其风格特点也可能各不相同。
每种葡萄酒均应由自己的典型性,典型性越强越好。
我国葡萄酒国家标准对感官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也因酒种不同而有所不同。
测定葡萄酒所含的酒精量时,需将酒中的酒精蒸馏出来,再用酒精计测定。
一般甜型、加香型葡萄酒酒精度为11.0%~24.0%,其他类型葡萄酒为7.0%~13.0%。
葡萄酒中含有发挥酸和不挥发酸,合称总酸。
甜型、加香型葡萄酒不挥发酸含量为5.0~8.0/克·升-1,其它类型葡萄酒为5.0~7.5/克·升-1。
挥发酸含量均应不超过1.1克·升-1。
根据葡萄酒的酸度,可以鉴定其滋味,但如挥发酸增加则说明酒已变质。
葡萄酒的糖分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一般为9%~18%,个别也有20%以上的。
具体来说,干型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不得超过4.0,半干型葡萄酒在4.1%~12%之间,半甜型葡萄酒在12.1%~50%之间。
葡萄酒的主要质量指标为专业性评酒提供了依据,尤其是感官品评,是目前国内外鉴定葡萄酒品质的主要手段。
1、众所周知,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如果大家的意见越一致 那么评价的可信度就越高。
所以对于问题1的解题思路也就清晰明了了. 我们可以通过离散度 所谓离散程度即观测变量各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葡萄酒质量评价的建模分析摘要:该文围绕葡萄酒的质量评价问题进行分析,使用秩和检验和离散系数找到更可信的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判法得到葡萄的分级。
建立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主成分的逐步回归模型,简化影响葡萄酒质量的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及误差分析对葡萄酒质量进行评价。
最后对该文所建模型做出客观的优缺点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方法。
同时指出本文模型可以推广至医药等与多元统计相关的领域。
关键词:葡萄酒评价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一般来说,要评判葡萄酒的好坏需要聘请一些资深的评酒员进行品评,通过对葡萄酒的澄清度、色调、浓度、纯正度等指标进行分类打分,然后求和得到葡萄酒的总分,对几位评酒员的评分求平均值,来确定葡萄酒的质量。
这种评价方法人为因素较大,有时并不能通过分数来反映葡萄酒真实质量。
所以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评判葡萄酒的好坏。
1 逐步回归分析原理逐步回归分析法是指运用回归分析原理采用双检验原则,逐步引入和剔除自变量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的优选方法。
逐步回归模型是以已知地理数据序列为基础,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求解求逆紧凑变换法及双检验法而建立的能够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
由于需要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两者的理化指标都比较繁杂,所以首先考虑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再通过逐步回归法对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在得到葡萄的理化指标经过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的简化指标后,接下来利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处理得到主成分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同理,利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简化处理,得到主成分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原问题可以简化为分析葡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对于两组变量之间的联系,我们优先选用典型相关性分析,但是由于因子分析下得到的主成分为正交矩阵,这样就消除了每组变量内部间的相关性,因而采用在显著相关性水平检验下的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是比较恰当的。
葡萄酒质量分析范文葡萄酒是经过葡萄酿造而成的酒类产品,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口感和体验。
在市场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和品牌的葡萄酒,质量的好坏因素众多,如葡萄品种、产地、酿造工艺等。
本文将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葡萄酒的质量与葡萄品种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葡萄酿造出来的酒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口感。
常见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黑皮诺、雷司令等。
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通常具有浓郁的果香和柔和的单宁,非常适合用来餐前品尝;黑皮诺酿造的葡萄酒酒体较轻盈,带有一定的酸度,适合与各种食物搭配;雷司令酿造的葡萄酒则以其清新的香气和甜度受到大众的喜爱。
因此,在选择葡萄酒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口味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葡萄品种。
其次,葡萄酒的质量还与产地有关。
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会对葡萄的种植和成熟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葡萄酒产地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
法国的勃艮第地区产酒历史悠久,其出产的红白葡萄酒品质上乘,被誉为“皇帝之酒”;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以其浓郁的果香和坚实的单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西班牙的里奥哈地区则以其酱香型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著称。
因此,在购买葡萄酒时,消费者可以关注产地以及产地的名誉和口碑。
此外,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也是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一般包括葡萄采摘、榨汁、酒精发酵、贮存和熟化等环节。
酿造的精细程度和步骤的掌控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
例如,精选葡萄的采摘时间、榨汁的方式以及用木桶还是不锈钢桶进行发酵等,都会对葡萄酒的风味产生影响。
同时,贮存和熟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也很重要,这些因素将会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和稳定性。
因此,在购买葡萄酒时,消费者可以关注产品的酿造工艺和酒庄的信誉。
总结起来,葡萄酒的质量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葡萄品种、产地和酿造工艺等因素。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葡萄酒品种,并关注优质葡萄酒产地和有口碑的酒庄。
葡萄酒质量评价中的感官平衡分析方法葡萄酒作为一种口感复杂、具有丰富层次的酒类产品,产自不同的产地、使用不同的葡萄品种、采用不同的酿造工艺,其质量也会有所不同。
葡萄酒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从化学和感官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感官评价方法十分重要,而感官平衡分析方法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之一。
一、什么是感官平衡分析方法?感官平衡分析是葡萄酒质量评价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葡萄酒在口感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判断该葡萄酒的质量。
感官平衡分析方法是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求评委对不同葡萄酒的感受能力进行专业训练,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法进行评分和统计分析。
二、感官平衡分析方法具有的特点感官平衡分析方法具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直接影响了该方法的实施效果,在开发新的方法和改进现有方法时,也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1.科学性感官平衡分析方法是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而非简单的主观感觉。
该方法通过多方面的指标考察葡萄酒的质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2.重视口感葡萄酒作为一种口感复杂的酒类产品,其口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感官平衡分析方法中,口感是非常重要的评分领域之一。
3.依赖专业评委口感评价是需要评委进行专业训练后才能进行,评委的专业性和口感评判准确性十分重要。
评委对葡萄酒的感知能力对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
4.可比性强感官平衡分析方法使用标准化的评分体系,可以使得不同地区或不同品牌的葡萄酒进行比较评价时具有更强的可比性。
三、感官平衡分析方法的实施流程感官平衡分析方法的实施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葡萄酒的选择选择不同品牌、不同年份、不同类型的葡萄酒,以满足评价的需求。
选择的葡萄酒应该符合评分要求,包括酿制工艺、口感特点、香气等方面。
2.评委训练评委需要进行专业训练,学习葡萄酒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
评委需要掌握评价方法、分辨葡萄酒的基本口感特征、了解行业内的相关知识、掌握口感评分标准。
3.感官检测通过固定的方法,将葡萄酒样品准备好,供评委进行感官检测。
基于理化指标分析的葡萄与葡萄酒的评价摘要针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统计,通过聚类法,典型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法等,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对于问题一,首先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数据t-检验(详见第三页表二),从而判断出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后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子分析得出二组结果更为可信。
详细见第 3 页。
对于问题二,使用matlab软件对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中和变量,然后使用spss软件应用离差平方和法对中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为了检验欧式测距是否可以正确区分出葡萄的等级,所以对主成份分析后的理化指标求均值,经过验证,均值相差大,足以区分葡萄等级,最终将红葡萄分为3级,白葡萄分为4级。
详细见第 5 页。
对于问题三,首先通过matlab软件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中和指标。
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到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的关联度。
再通过对关系度表格的分析,得到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详细见第 14 页。
对于问题四,考虑到葡萄酒质量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可能成线性关系,故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将葡萄酒质量设为因变量,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设为自变量,列出线性回归方程,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和显著性分析,排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将因变量与评酒员打分结果对比,得出拟合结果基本符合。
再通过分析得到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最后根据F检验判断所得数据的正确性。
由于葡萄酒可能会收到年份和贮藏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单纯地通过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详细见第 16 页。
关键字:典型相关分析 t检验主成分分析一、问题重述葡萄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酒精饮料,不同产地、年份和品种的葡萄酒成分不同。
对葡萄酒质量安全的分析摘要:葡萄酒的质量安全,取决于葡萄酒制作过程中酿造和加工的安全,只有葡萄以及葡萄酒生产商从中认识到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且找到影响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才能生产出放心、合格的葡萄酒。
关键词:葡萄酒;质量;安全;分析中图分类号:ts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3-0-0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食品安全也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
最近几年,牛奶里发现三聚氰胺、果汁多菌灵超标、柑橘大实蝇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同时也给食品生产商们敲了一个警钟,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现在我国已经非常重视食品的安全工作,而且已经把食品作为了一项民生工程来对待。
但即便是这样,我国还是有许多食品的安全隐患存在着,除了我国关于食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食品监督不力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以外,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是主要原因。
对于中国的葡萄酒生产商而言,如果不重视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出现了安全问题,就会导致农民大肆砍伐葡萄树的情况发生,国外的葡萄酒生产商就会趁此机会大力占领中国市场,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给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
一、构成葡萄酒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葡萄酒的质量安全,主要取决于葡萄的原料和葡萄酒酿造加工过程中的安全。
(一)葡萄酒原料的安全葡萄酒的原料就是葡萄,而葡萄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农药以及重金属的残留量超标。
在葡萄酒原料的生产中,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与当地生态环境、栽培葡萄品种以及葡萄管理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不同的葡萄种植地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要以防御为主,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发生之前。
在防止葡萄病虫害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少用病虫害防治药物的使用,以此来确保葡萄的生产安全。
在防止葡萄病虫害时,不能只靠药物来解决,最重要的,是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来使用防虫药物。
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目标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目标一、引言葡萄酒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其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一个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的目标是通过对葡萄酒样品进行综合的化学和感官分析,评估其品质和风味特点,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改进和提升葡萄酒的质量。
二、分析参数1.化学分析参数化学分析是衡量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中,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测定:(1)酒精含量:酒精含量是葡萄酒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质量。
(2)酸度:酸度是葡萄酒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对葡萄酒的口感和稳定性有影响。
(3)pH值:葡萄酒的pH值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葡萄酒的酸度和稳定性有影响。
二、感官评估参数感官评估是衡量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感官评估主要包括葡萄酒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估。
(1)外观评估:外观评估主要包括葡萄酒的颜色、透明度和气泡等参数的评估。
(2)香气评估:香气评估主要包括葡萄酒的香气特点和强度等参数的评估。
(3)口感评估:口感评估主要包括葡萄酒的口感特点和质地等参数的评估。
三、报告内容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信息包括样品来源、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等。
2.化学分析结果包括酒精含量、酸度、pH值等化学参数的测定结果,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
3.感官评估结果包括外观评估结果、香气评估结果、口感评估结果等。
4.评估和改进建议根据化学分析结果和感官评估结果,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和提升质量的建议。
四、报告目标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的目标是为葡萄酒生产企业提供有关其产品质量的客观评价和改进建议。
通过分析化学指标和感官评估结果,帮助企业了解其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选择葡萄酒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选购到更好质量的葡萄酒。
五、结论葡萄酒质量分析报告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化学分析和感官评估,评估葡萄酒的质量,并提供改进建议。
葡萄酒的品质评价体系及指标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局部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目前关于葡萄酒的品质的测定仅是从感官指标和国家标准中给出的理化指标进展评定的,对于葡萄酒最主要的营养品质并没有着重指出。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从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平安品质三个方面建立了葡萄酒品质评价体系。
1.感官品质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包括葡萄酒的外观、香气、滋味以及是否具有典型性。
外观品质又包括葡萄酒的颜色、浓度、色调、气泡是否存在以及持续性,香气品质包括香气的类型、浓度以及和谐程度,滋味包括酒体的协调性、结构感、平衡性以及后味等,典型性是指葡萄酒的整体感官,即外观、香气与滋味之间的平衡性。
1.1外观品质葡萄酒的外观品质主要是指葡萄酒的澄清度〔混浊、光亮〕和颜色〔深浅、色调〕等方面。
混浊的葡萄酒,在口感方面得分较低;而颜色状况那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葡萄酒的醇厚度、年龄和成熟状况等。
颜色的深浅与葡萄酒的结构、饱满度以及尾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颜色和口感的变化存在着平行性。
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平衡。
国家标准GB/T15037-2006中规定红葡萄酒的色泽为:紫红、深红、鲜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棕红色;白葡萄酒的色泽为: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禾杆黄、金黄色;桃红葡萄酒的色泽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
对于澄清程度的规定为:澄清,有光泽,无明显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封口的酒允许有少量软木渣,瓶装超过l年的葡萄酒允许有少量沉淀〕。
起泡程度:起泡葡萄酒注入杯中时,应有细微的串珠状气泡升起,并有一定的持续性。
具体的评价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15038-2006。
1.2香气品质葡萄酒的香气极为复杂、多样。
其品质包括香气的类型、浓度和以及谐度。
香气的类型又分为三大类:一类香气即来自葡萄浆果的果香和花香、二类香气即来自发酵的发酵香或酒香、三类香气即来自酿的酿香或醇香。
葡萄酒的分析与检验葡萄酒是一种具有丰富风味和复杂结构的酒类产品。
为了评估葡萄酒的质量和特点,需要进行分析和检验。
本文将介绍葡萄酒的常见分析和检验方法。
首先,酒精度是葡萄酒最基本的指标之一、酒精度表示酒液中酒精的含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密度法和蒸馏法。
密度法是通过测量葡萄酒密度的变化来计算酒精度,蒸馏法是将葡萄酒蒸馏后测量蒸馏液中酒精的含量。
其次,酸度是影响葡萄酒口感的重要指标。
葡萄酒的酸度主要包括固定酸和挥发酸。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酸碱滴定法是将酒液与碱滴定液反应,通过加入酸性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终点,从而计算出酒液中的酸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通过色谱柱分离和测定酸的含量。
此外,葡萄酒的糖度也是衡量其口感的重要指标。
糖度指的是酒液中的残留糖含量,通常以克/升表示。
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屈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屈光度法是通过测量葡萄酒对光的旋光度来判断糖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则是利用色谱柱分离和测定糖的含量。
此外,葡萄酒的气味和风味也可以通过分析方法来评估。
气味主要通过酒液中挥发性酯类和醛类的含量来判断,常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可以将酒液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分离并测定其含量。
而风味主要通过酒液的组成和结构来判断,可以借助嗅觉和味觉进行评估。
最后,葡萄酒的颜色也是其品质和特点的重要指标之一、葡萄酒的颜色主要来自于葡萄皮中的苯酚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是通过将酒液与标准颜色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颜色的深浅程度,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量酒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来判断颜色的成分和强度。
总之,葡萄酒的分析和检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通过对葡萄酒的分析和检验,可以评估其质量和特点,为葡萄酒的品鉴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葡萄酒基于数据驱动的葡萄酒质量评定摘要:如何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让我们国家能对葡萄酒的好坏进行准确的鉴定,如何对酒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成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也是政府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对于显著性差异我们运用基于成对数据的检验(t检验),对于可信度分析我们运用各组样品中10位人员的方差,再对27组数据方差求均值。
对应进行比较得出那组更可信。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运用了主成分析,聚众分析对葡萄进行分级。
然后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最后利用了数据拟合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葡萄酒酿酒葡萄基于成对数据检验理化指标主成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一、问题重述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
每个评酒员在对葡萄酒进行品尝后对其分类指标打分,然后求和得到其总分,从而确定葡萄酒的质量。
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
根据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成分数据讨论下述4个问题1.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哪一组结果更可信?2.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3.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4.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论证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5.关于哪一组更可信我们不能简单地求每一组各个平均值的中整体纵向方差,因为其不是等重复性试验我们可以看做同一个人做每件事的方差,我们可以对27组方差求均值进行比较他们的稳定性这样做起来可以避免酒样好坏的评分结果对方差的影响我们利用此种模型可以解决那组更可信的问题5.要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我们要假设葡萄酒的质量以及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的级别存在一定的关系6.我们首先要假设它们存在一定的模型关系,然后利典型相关分析进行处理得到一定的关系然后我们总结这些关系给问题下一个结论7.假设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我们对数据进行拟合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二、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1.假设把一二组关于同一样本。
葡萄和葡萄酒的质量分析及评价
摘要:葡萄酒的质量评价是研究葡萄酒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葡萄酒质量的确
定一般通过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也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依据葡萄酒和酿酒
葡萄的理化指标来对葡萄酒进行评价研究。
关键词:偏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评价模型
引言
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由于白葡萄和红葡萄及白葡萄酒和红葡
萄酒在理化指标上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分开分别分析,可以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酿酒葡
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1.葡萄酒与酿酒葡萄的相关性分析
1.1数据处理
不考虑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二级指标,只重视一级指标的作用。
对多次测量的理化指标
取平均值,把酿酒葡萄的55种芳香物质无量纲求和作为酿酒葡萄的一个理化指标,把葡萄
酒的73种芳香物质无量纲求和作为葡萄酒的一个理化指标[1]。
1.2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大小,以及使用函数来表示互相关系
的方法。
Lij>0时,表示葡萄酒的第i项指标与酿酒葡萄的第j项指标呈正相关;
Lij<0时,表示葡萄酒的第i项指标与酿酒葡萄的第j项指标呈负相关;
Lij的绝对值大小反映了葡萄酒的第i项指标与酿酒葡萄的j项指标线性关系的强弱。
但是Lij代表的相关系数存在误差,通过回归方程对Lij进行拟合,求出拟合度R方。
R方的范围是0到1,越大越好。
偏相关回归分析是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方法,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
所计算的某两个变量之间的的相关系数。
1.3相关性系数的求解
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各种芳香物质归为理化指标的一项)进行无量纲化。
现在有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10个,酿红葡萄酒葡萄的理化指标31个,白葡萄酒的理化
指标9个,酿白葡萄酒葡萄的理化指标31个。
通过SPSS软件的偏相关回归分析求得葡萄酒与酿酒葡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Lij,见
附录和附录。
由相关系数正负可以判断葡萄酒与酿酒葡萄之间的性关系。
为了更加精确的找出葡萄酒与酿酒葡萄之间的性关系,从中筛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7和横纵坐标相同的项,将
这些项所对应的葡萄酒与酿酒葡萄指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的显著性试验可以得到R-square值。
由相关系数与R-square值可以得出其与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之间的线性关系。
2.葡萄酒的评价
2.1 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欲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可对酿酒葡萄、葡萄酒的理
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做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2.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因各理化指标过多,所以同问题二
用SPSS软件用因子分析法将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一级指标,含芳香物质)简化,得到红葡萄的理化指标有8个因子,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有两个因子;白葡萄的理化指标有9个因子,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有三个因子。
因此,得到红葡萄酒质量影响的10个自变量,与因变量
红葡萄酒质量W。
得到白葡萄酒质量影响的12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白葡萄酒质量W’。
将红
葡萄酒质量影响的变量和白葡萄酒质量影响的变量分别输入到SPSS中的自变量栏和因变量栏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出红葡萄酒系数。
故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红葡萄酒:
W=70.644+1.289x1-0.123x2-1.325x3+0.88x4-
0.944x5+1.165x6+0.122x7+0.170x8+1.292y1+0.609y2;
白葡萄酒:
W=77.321+2.404x1+1.13x2+0.445x3-0.719x4+1.065x5+0.26x6+0.077x7+0.459x8+0.935x9-
0.421y1+1.517y2-0.267y3
由模型可知,红葡萄级红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公共因子与红葡萄酒质量呈正相关,x2,x3,x5与红葡萄酒质量呈负相关;白葡萄及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公共因子与白葡萄酒质量呈正相关,x4,y2与白葡萄酒质量呈负相关,又由SPSS软件因子分析法所得引自相关表可知,x1,x6与酿酒葡萄的自由基、单宁、总酚、葡萄总黄酮,y1与葡萄酒的单宁、总酚、酒总黄酮、DPPH自由基相关,因此,这些物质成分有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其中花色苷是又有助于
提高红葡萄酒质量的指标);而公共因子x3,x5与酿酒葡萄的白藜芦醇、固酸比、果穗质量、色泽a*、b*相关,因此这些成分将导致葡萄酒质量下降。
3.结论
利用偏相关性很好的求出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解决一些结合相
关性很高的问题。
利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了主要因子简化理化指标,然后建立回归模型表明
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对酒质量的影响,通过与评分对比可知拟合程度较高,说明回归分析
法准确度较高。
基本解决了葡萄与葡萄酒的质量分析以及评价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J]. 南方农业学
报,2011,42(09):1165-1167.
[2]夏萍,汪凯,李宁秀,吴大嵘. 层次分析法中求权重的一种改进[J]. 中国卫生统
计,2011,28(02):151-154+157.
[3]陆添超,康凯. 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
护,2009,(22):19-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