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节气物候(精)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24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24节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它们按照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和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等分的时间段。
每个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
下面简要概括一下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春:立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气温逐渐回暖,大地开始苏醒,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雨水:雨水节气是降雨量逐渐增多的时候,此时雨水变多,春雨润物,万物开始生长,气候湿润。
惊蛰:惊蛰时节,气温逐渐回暖,春雷开始响起,动物开始苏醒,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
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候,气温进一步上升,白天变长,植物开始生长茁壮。
清明:清明节气,气温进一步上升,天空开始晴朗起来,春风吹拂,草木绿意盎然。
谷雨:谷雨时节,降雨量继续增加,已进入春季尾声,各种作物陆续进入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雨水。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日照时间增多,植物生长迅速。
小满:小满时节,农作物生长进入繁忙期,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逐渐干燥。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中期,气温达到最高峰,农作物开始结实,稻谷成熟。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气温达到最高点,天气炎热,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小暑:小暑时节,气温继续升高,日照时间达到最长,草木枯黄,天空湛蓝。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末期,气温继续攀升,高温酷暑,人们需要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回落,天气逐渐干燥,秋天的气息逐渐浓郁。
处暑:处暑节气,气温继续下降,炎热的天气渐渐散去,人们感到凉爽。
白露:白露时节,气温下降更加明显,湿气开始凝结,晨起时,草木上布满露水。
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气温继续下降,天空晴朗,秋天的阳光清爽宜人。
寒露:寒露节气,气温骤降,开始出现露水冻结现象,进入寒露节气后,天空变得干燥。
霜降:霜降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开始出现霜冻的天气,作物逐渐进入休眠期。
立冬:立冬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气温持续下降,寒冷的大地开始进入冬眠。
春季概括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中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3月21日)开始,到夏至(6月22日)结束。
在爱尔兰,2 月~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9月~11月则被定为春季。
气象工作者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季含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立春,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的每年2月3日至5日左右,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节气物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说的是立春的时候开始刮东风,天气转暖,所以大地开始解冻;蛰伏的虫类慢慢苏醒;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到水面游动,此时水面还没有完全融化的冰碎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
《礼记•月令》记载,古代在春天伊始是禁止伐木、覆巢和猎取杀害胎、卵、飞鸟等等生物。
《春秋繁露》也强调立春用事,要,,出轻击,去稽留,除桎梏,开门阖,存幼孤,矜寡独,无伐木”。
保护刚要萌发的生命使年中得以永续得用,而且要对孤寡、孤独这些生命都要慈悲对待,古人早就有环保概念,而且博爱万物生命。
立春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春天的资料关于春天的资料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关于春天的资料,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春天的节气: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春天的气候特点:在春天,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
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
春天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
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天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天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天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
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天。
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天,这时候长江流域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
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天,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春天的饮食注意事项:增甘少酸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
而肝阴虚者,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
春天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
24节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事活动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米?/CENTER> 笥遥昙始洳钜旖洗螅?963 年竟高达80 毫米以上。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小麦灌浆和春播作物生长有利。
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干热风频繁,对作物生长尤其是对小麦灌浆危害很大。
有时大风伴有雷雨,造成小麦倒伏。
局部地区有时出现冰雹,使小麦、春苗、果树、瓜菜受损。
主要农事活动有:(1)小麦进入灌浆、乳熟阶段,应浇麦黄水,预防干热风,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等。
(2)突击麦田套种玉米、棉花、花生等。
(3)防治棉花、谷子、果树、蔬菜上的病虫害。
(4)棉田除草、修棉、追肥、浇水、粮田中耕锄草,晚播田查补间定苗。
(5)搞好小麦种子的田间去杂。
(6)备好收割、打轧、播种机具,运地头肥,备妥良种。
(7)搞好蔬菜林果生产。
(8)管好牲畜,特别注意对怀孕母畜的管理。
(9)鱼苗育肥防病,对亲鱼进行人工促产。
节气、月令、物候、月相节气、月令、物候、月相节气的来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节气的划分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并有两句口诀: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
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二十四节气物候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度。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所包涵的物候知识篇一:二十四节气物候表二十四节气物候表(按公元月日计算)七十二候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孟春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仲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1日季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孟夏立夏5月5——7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5月20——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仲夏芒种6月5——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夏至6月21日——22日季夏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24日孟秋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仲秋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120XX5寒露10月8——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10月23——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孟冬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仲冬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日季冬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225°240°255°270°285°300°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天气上腾虹藏不见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篇二:非常精美的二十四节气物候图非常精美的二十四节气物候图篇三:二十四节气知识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一、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与物候相关知识点总结节气与物候是中国古代与现代耕作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气象因素。
中国古代从春分开始,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农业生产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而物候则是根据一些特定的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鸟兽的活动、昆虫的变化等,来划分四季。
节气与物候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节气1. 节气概述节气,又称为“中气”,是太阳到达黄经的时刻,每年有24个节气。
节气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都是根据太阳运行轨道上的特定位置、地球的运动轨迹以及太阳与地球间的相对位置来划分的。
2. 节气的意义节气在古代是农民耕作的重要参考,其间,节气的变化多代表着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气象条件的转变,这些将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因此,古代人们就会根据节气的变化,及时进行农事作业,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同时,节气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3. 节气作用(1)农业生产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不同的节气下,农耕生产作业会有所不同。
比如春分时适合开垦土地和播种,夏至时宜果树成熟摘果,秋分时适合收获,冬至时适合饲养牲畜等。
(2)饮食习惯节气转换也会影响到饮食习惯。
如春季时人们多有清明节踏青的活动,人们也会根据节气的不同而调整饮食,比如春天多吃嫩芽,夏天多吃清凉的食物,秋天则多吃果实等。
(3)生活习惯节气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作息习惯。
在不同的节气中,人们的作息习惯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小暑时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时要开始做秋扫等。
4. 节气的记法中国古代,人们利用节气为借口,制订了一套农事管理程序。
这套程序是根据节气的早晚变化和农事的需要而制订的。
古代人们将春季划分为三个半月,夏季划分为三个半月,秋季划分为三个半月,冬季划分为三个半月。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始复苏1、立春(Beginning of Spring)在每年公历02月03-05日左右,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2、农事特点立春时节,农业生产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冻保苗的工作。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中耕松土,及时追施返青肥,促进作物生长。
3、习俗打春牛;游春、报春;咬春;戴春鸡、佩燕子;吊春穗。
4、养生立春养生五原则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
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
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胃肠疾病——要当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
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5、节气三个物候现象第一候东风解冻。
东方吹来的风是温暖的,温暖的风吹来,冰冻就化解。
第二候蛰虫始振。
冬季里密藏起来的动物,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后,苏醒过来,开始动起来。
第三候鱼陟负冰。
鱼类在寒冷的冬天是深沉于水底而等待气候转暖。
到了正月,阳气上升,鱼类则从水底游向水面并接近了尚未融化的冰面。
雨水:一滴雨水,一年农运1、雨水(The rains),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是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立春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立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的2月3日或4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在立春这一天,太阳黄经达到315°,太阳光照时间提前至10小时。
立春的气候特点:1. 温度回升:立春标志着冬季的结束,进入春季。
随着太阳光照时间的增加,气温开始回升,寒冷的冬天逐渐消退。
2. 多变的气候:立春期间,气温的回升会引发温暖空气与寒冷空气的交汇,导致天气多变。
早晚温差大,白天可能出现阳光明媚的天气,而晚上则会变得稍微寒冷。
3. 春雨频繁:立春后,气温回升,湿气逐渐增多,因此春雨频繁出现。
春雨的出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4. 春风吹拂:冬季气温低,风力较强,而在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风开始吹拂,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活力。
立春的天气:1. 晴朗温暖的日子:一些地区在立春时可能会出现晴朗而温暖的天气,阳光明媚,人们可以感受到初春的暖意。
2. 春雨连连:许多地区在立春后会出现频繁的春雨,降雨量逐渐增多。
这些春雨为农田的耕作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 风沙天气:部分地区在立春后可能会出现风沙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
寒冷的北风带着沙尘,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4. 温暖湿润的气候:立春后,气温回升,湿气逐渐增多,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适宜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总结:立春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多变。
此时出现晴朗温暖的日子、春雨连连、风沙天气以及温暖湿润的气候。
立春期间的气候特点与天气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冬季的逐渐远离,春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人们倍感欣喜,迎接着新的季节的到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
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
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
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节气的由来及气候特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春分节气的由来及气候特点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之前的三个分别是立春、雨水和惊蛰,春分也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并且在南北半球是相反的,南半球春分的时候,北半球刚好是秋分。
01立春: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
02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03惊蛰:“惊蛰不离九九三”。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04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
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05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
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06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谷雨节气物候特征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4月19日或20日。
谷雨节气有着独特的物候特征,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特征:
一、气温开始渐暖。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气温开始渐暖,春天的气息正弥漫在空气中。
二、雨水变少。
谷雨节气多为小雨,雨水量变少,湿度降低,不利于作物生长。
三、虫害开始出现。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温度渐暖,虫害也开始出现,常见的虫害有水蚤、蚱蜢、蝗虫等。
四、春季病虫害开始出现。
谷雨节气多为小雨,湿度降低,虫害开始出现,此时春季病虫害也开始出现,有枯萎病、白粉病等。
五、农作物播种。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气温渐暖,此时可以播种一些早熟的农作物,如玉米、小麦等。
惊蛰节气物候特征
每年的3月5日,是万物苏醒的日子,也是阳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惊蛰,它是春季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灵气的节日。
蛰指的是一年中第一次下雨,在每年的3月5日,南方地区的春雨和北方地区的霜冻共同标志着春天到来了。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惊蛰的物候特征。
一、气候特征
惊蛰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大地渐渐从寒冷的冬季转变为暖和的春季。
北方的春风徐徐吹拂,太阳的温暖升高,温度从冷到暖;南方的空气中,隐隐传来淅沥沥的春雨声,大地也洋溢着空气中春意盎然的芬芳。
二、物候特征
惊蛰节气来临时,大地开始萌发,鲜花绽放,百花抢艳;落叶开始掉落,枝头的新芽长出一片片新叶;草地上的草开始发芽,小草渐渐绿起来;树木开始萌动,树叶初绽,花儿开始散发着阵阵芳香。
三、生物特征
惊蛰节气来临着,也标志着春季萌芽的开始,大地绽放着新的生机,也标志着许多生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姬蜂、灰蝇、无脊椎动物等春季特有的昆虫,百灵鸟、麻雀、山鸡等昆虫开始萌发,鸟儿们开始在树林中鸣叫;野兔、野鸡等草地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在乡间小路上活动;鱼虾也开始在湖泊、河流中移动起来。
四、人类特征
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人们也开始积极备战春耕,耕地准备,农田整修,准备春播;村民们也开始准备新年的物资,购买新衣,准备节日的美餐,用心准备春节的家宴,家家户户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总结
惊蛰节气来临,万物复苏,四季变换,春意盎然洋溢开来。
大地一片活力四射,生物种类开始苏醒,在春风中活力焕发;人类也开始积极备战春耕,促使春季岁月更加丰富多彩。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洁白的春天,感受它洋溢的美好,祝福大家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