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空间结构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 【解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种间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2020·江西南昌联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C 【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等。
题组二种间关系3.(2020·河北衡水检测)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按蚊幼虫和藻类是捕食关系D.鱼类和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之间是寄生关系,B错误;按蚊幼虫以藻类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C正确;鱼类以按蚊幼虫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D正确。
4.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A B C D【答案】A 【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A中Ⅰ表示捕食者,Ⅱ表示被捕食者,D中Ⅱ表示捕食者,Ⅰ表示被捕食者,A正确、D错误;B中两种生物呈现“同生共死”的变化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中两种生物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种间竞争关系。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在某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A.1个群落B.1个物种C.2个种群D.8个种群解析:地中海鳎鱼和鲫鱼属于不同的物种。
每个池塘的鱼都是单一的鱼种,是一个种群,8个池塘对应8个种群。
答案:D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的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是生活在极寒地区的以硅藻为主的许多藻类植物类群,不是同一物种,所以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项错误。
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的下降而下降,B项正确。
南极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故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C项正确。
-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增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
答案:A3.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有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答案:A4.右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解析:麝牛是狼捕获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
4.3群落的结构(老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2·遵义高二检测)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 )A.生态系统B.种群C.生物群落D.食物网【解析】选C。
山洼草丛中腐木上的全部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故选C。
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解析】选A。
群落是同一地域中全部的生物,它是由很多个种群组成的。
【方法规律】种群与群落的推断方法(1)种群由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而群落是由全部生物组成。
(2)群落与种群之间为包含关系,一个群落可由多个种群构成,关系如图所示:3.(2022·太原高二检测)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沉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解析】选C。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池塘中鱼的种类体现的是丰富度,故选C。
【延长探究】(1)上题中A项描述的是什么?提示:种群密度。
(2)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高度有关系吗?提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减小。
4.(2022·扬州高二检测)有一种蜱生活在牛的体表。
当它用螯肢刺破牛皮肤吸食甲牛的血液(其中含血孢子虫)以后,再吸食乙牛的血液时,使乙牛也得了血孢子虫病。
蜱与牛的关系和血孢子虫与牛的关系分别是( )A.互利共生和寄生B.寄生和寄生C.捕食与寄生D.捕食与互利共生【解析】选B。
蜱生活在牛的体表,依靠猎取的牛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寄生;血孢子虫生活在牛体内,依靠猎取的牛的有机物为食,同样也属于寄生。
5.如图所示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衣藻和甲藻【解析】选B。
图中a与b数量变化表明两者为捕食关系。
群落的结构练习与解析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
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因子D.海生动物解析:首先很容易排除C、D两个选项,然后根据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判断。
答案:A2.在一个发育好了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是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生物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及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的知识。
根据题所设计的信息,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出描述的是群落的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知识。
答案:A3.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A.群落的组成成分B.群落中各生物的多少C.群落中各生物的食性D.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属初级要求,较易选择出正确答案。
答案:D4.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的配置状况。
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种类的分布往往也有差异。
动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所以,动物也具有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特征。
答案:C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分布与生长的。
在一片森林中光照是影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在这些不同的层次结构中有不同的食物供各类动物取食,所以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导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的则是食物。
群落的空间结构课后练习(1)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2.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1)________现象。
(2)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________。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都呈S型增长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4.下列生物种群能组成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全部生物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6.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7.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1节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含答案第2课时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及生态位[学习目标]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镶嵌分布。
(2)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3)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1)×(2)√(3)×(4)√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
第4章第3节一、选择题1.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B、D选项描述的同种生物,是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则是群落具有的特征;C 选项中描述的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A2.下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解析: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答案: C3.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灯罩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C错误;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将收集到的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D正确。
答案: D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 )解析:题图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
4个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关系;C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 D5.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②个体的体积大C.孤岛上将只剩下种群②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解析:把柱状图的顶点连起来,做成曲线,一般来说,数量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所以种群①是被捕食者,种群②会随着种群①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因为食物减少。
2021年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分组讨论(课堂演练)(一)群落1、群落:内聚集在中的的集合。
2、丰富度:。
3、种间关系:、、、。
4、群落空间结构:包括结构和结构。
(1)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方向上一般具有现象,植物出现此现象与有关;动物出现此现象主要与和有关。
(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的不同等,不同地段分布不同,同一地段也有差别,通常呈分布。
1、阅读课本P71问题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个种群。
(2)假如肉食性鱼大量减少,草食性鱼数量,水草数量。
2、下列可称为群落的是( )。
A.一口池塘中的全部细菌B.一口池塘中的全部草鱼C.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树木D.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生物3、阅读课本P72-73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资料1中开始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是因为,一段时间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增长,大草履虫数量急剧下降直至灭亡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是关系。
(2)分析资料2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两者属于关系。
(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土壤动物具有较的活动能力,而且,不适合用法和法进行调查。
常用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法和法。
四、课后巩固1、判断(1)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3、森林中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形成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湿度等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5、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群落的是()A.闽江里的全部生物 B.黄河里的全部鱼C.武夷山中的全部植物 D.太湖中的全部微生物6、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A.阳光和空气 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7、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航 1.通过对池塘群落的分析,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结合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3.通过探究实验,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P 71)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阅读P 72-73) 1.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海拔高度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P 74-75)1.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2)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群落强调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7)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群落的结构》练习 2【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A )A.种群和群落 B。
种群和生态系统 C。
群落和种群 D。
群落和生态系统2.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B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3.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 )A.光照强度较弱 B。
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高C.湿度较高 D。
温度较高4.生物群落的特点有()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⑤高层是木本植物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6.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图4-13),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图4-13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7.图4-14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图4-14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8.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B )A .阳光B 。
温度C 。
纬度D 。
海拔高度9.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D )A .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 。
群落的空间结构课后练习()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
()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都呈型增长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比种内斗争剧烈
.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下列生物种群能组成生物群落的是(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动物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全部生物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为止。
()如果地点、、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土壤中的有机质需经过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
()落叶树在地点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下面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
.水分.阳光.温度.能量
.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原因:在群落中,由于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种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参考答案:
.答案:
解读:
.答案: ()垂直结构分层()光照()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
解读:每个生物种群都有其特定的食物、栖息场所及资源等生存条件的需求,这些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从而使各种群间能有机结合,进行物质及能量的流通。
这种空间配置可分两个方面: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的各种群具有分层分布特点。
如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再往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
某些动物如鸟类、昆虫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现象,它们有些专生活于区域的上层,吃上层的食物,而有些专生活于中层,而有些则专生活于底层。
.答案:
解读: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消长情况不同,一定时期可能有型增长,也可能有些种群数量减少;群落内存在种间竞争和种内斗争,两种情况的剧烈情况因不同的群落而异。
.答案:
解读: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选项包含了该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符合群落的概念
.答案:
.答案:
.答案: ()
()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稳态
() 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
()微生物的分解主动运输
()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
解读: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
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
在地点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
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或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再被植物吸收利用。
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
.答案:
解读: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选项错误。
群落中不同植物因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而出现垂直分层现象;受食物、栖息场所等影响,群落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即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选项、、正确。
.答案:
.答案: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解读:群落具有空间结构的原因:在群落中,由于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种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