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建筑设计知识】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仿生学大观:全球十大仿生建筑设计仿生学主要是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原理、行为、各种器官功能、体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能量的供给、记忆与传递等,并借此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框架。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给人类的隐秘线索,通过寻找、研究、模仿这些线索,设计师可以找到最有序的设计,也即设计熵最低的设计。
建筑设计当然也不例外,好的建筑设计是仿生的,因为这样的建筑设计熵更低。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球十大仿生建筑:1、全球十大仿生建筑之台北101位于台北信义区,曾在2019-2019年间被评为全球最高建筑。
由C.Y. Lee &Partners设计,灵感源于竹子,寓意学习和成长。
盖大楼也被认为是全球最环保的建筑之一,2019年7月获得了了LEED白金认证。
2、全球十大仿生建筑之北京鸟巢体育馆北京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设计方为来自瑞士的Herzog & de Meuron建筑公司,为2019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而设计。
该体育场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大的鸟巢,建造时使用了11万吨钢铁,耗资4.2亿美元。
该建筑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
3、全球十大仿生建筑之印度莲花寺(LOTUS TEMPLE)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设计师是来自伊朗的Fariborz Sahba,灵感源于莲花,为巴哈伊信徒建造。
该寺庙包括27片大理石花瓣,每三个一组,形成九个侧面,可容纳2500人,共有9个入口可进入中庭。
4、全球十大仿生建筑之迪拜棕榈岛位于迪拜的人工群岛,外形酷似一片棕榈叶,包括一个新月造型。
建造人工岛所需的沙子来自波斯湾。
棕榈岛开发商为当地的 Nakheel公司,来自比利时和荷兰的土地改造专家Jan De Nul和Van Oord负责清淤工作。
5、全球十大仿生建筑之台湾疾病控制中心大楼设计方案该方案由Manfredi和Luca Nicoletti为台湾疾病管制局设计。
灵感源于鹦鹉螺贝壳,外墙有相互交错的几何雕刻纹路,再现了该大楼里面所研究的细菌的DNA序列。
仿生建筑有哪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仿生建筑”逐渐成为建筑界的热门话题。
仿生建筑是指借鉴自然界中的生物学原理和结构,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以实现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仿生建筑。
首先,我们来看看水滴形状的建筑物。
借鉴自然界的水滴形状,一些建筑师设计出了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效表现。
同时,水滴形状的建筑物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利用建筑外表面的斜度,雨水可以顺利流到特定的收集处,从而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其次,仿生建筑还可以借鉴蜂巢的结构。
蜜蜂的蜂巢结构非常独特,由无数个六边形单元构成。
借鉴蜂巢的结构,建筑师设计出了许多充满创意和实用性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高度的空间利用率和强大的结构稳定性。
蜂巢结构不仅可以用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提供更好的利用空间和通风效果。
另外,仿生建筑还可以从树木的形态和生长方式中汲取灵感。
树木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形态和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
有些建筑师将树木的形态运用于建筑设计,创造出一些极富想象力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通常具有分支繁多的外观,可以提供丰富的空间和视觉感受。
此外,树木的生长方式也启发了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可生长的材料,使建筑物可以自行维护和修复,提高了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此外,许多海洋生物也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设计灵感。
例如,珊瑚礁的生长模式启发了一些建筑师设计出了一些结构独特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借鉴了珊瑚的分支繁多的外观,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有机和生动。
此外,一些水下动物的防护机制也可以运用于建筑物的防护设计中,提高建筑的抗风、防水和防震能力。
总的来说,仿生建筑通过借鉴自然界中的生物学原理和结构,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水滴形状的建筑物、蜂巢结构、树木的形态与生长方式以及海洋生物的设计都是仿生建筑的重要应用。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
1. 西班牙塔拉宋大厦- 模仿树木的形态设计,能够自然通风、节约能源。
2. 迪拜索菲特尔酒店- 模仿绸鸟的外形,建筑顶部的"羽毛"会根据太阳光的角度旋转,实现节能。
3. 日本丰田汽车主题公园MEGAWEB - 建筑形似一个海豚,能够自然通风,内部还有太阳能板。
4. 德国的耶拿大学生物楼- 设计师模仿蕨类植物的形态,让建筑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5. 美国圣迭戈市的金斯海峰之家- 模仿鸟巢的形态建造,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6. 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新楼- 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贝壳的形态,让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并有效地隔热。
7. 澳大利亚的曼陀罗酒店- 建筑外观类似于花瓣,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并大大提升场所的美观性。
8. 法国尼斯的MAMAC艺术博物馆- 建筑外观模仿了蚯蚓,能够有效地进行
太阳能的收集。
9. 中国陕西的弘善寺大雁塔- 建筑结构借鉴了大雁的飞行形态,具有优秀的透气性和采光性。
10. 意大利米兰的博物馆- 建筑外观采用了大树的形态,可以收集雨水并利用太阳能供电。
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有哪些【学员问题】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有哪些?【解答】根据不同的仿生学原理和用料,仿生建筑可分为以下几种:拱形结构类曾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身长20多米,身高4至8米,体重达30至40吨。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走动觅食,生存下去,四肢必须承受相当大的负荷。
如果恐龙不具备合理的力学结构,四肢就会被偌大的身躯压塌。
专家们发现,恐龙巨大的身躯、长颈和粗长的尾巴的重力中心是在腰部,身体的重量通过身体重心传递到粗壮的四肢上,整个身体的上部犹如一座拱桥。
从力学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这便是建筑史上的拱形结构的历史渊源。
该仿生建筑的特点,是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
薄壳结构类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
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东京的代代木体育馆则活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其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态动人,被认为是当代最成功的体育建筑之一。
充气结构类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内能充满了液体或气体。
这些液体或气体对细胞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生物学家把这种压力称之为液体静力压和气体静力压,统称为细胞的胀压。
根据细胞胀压原理,人们便设计出各种新颖别致的充气充液结构的体育建筑,如大型体育场馆、室内球场、网球场、充气游泳池、登山帐篷、野外餐厅等等。
美国工程师大卫盖格成功地设计了一系列充气体育馆密执安州蓬塔克城的歇尔佛体育馆就是盖格的杰作。
充气体育建筑具有造型优美、光彩悦目的时代魅力。
螺旋结构类车前子的叶子一般呈螺旋状排列,夹角为137新陈代谢城市设想,通过对生命周期和循环的分析,探求一种将不断更新变化的设备部分和能够长期使用的巨大结构体分开的设计方法。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一座新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或减少。
仿生建筑的10个例子简单
1. 莫比乌斯之屋:这是由德国建筑师弗兰克·欧·格哈里特设计的一栋建筑,灵感来源于莫比乌斯环。
这个建筑的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扭曲的环形结构,内部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空间。
2. 鲸鱼博物馆:这是由挪威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一座博物馆,外观像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内部则是一些展览和活动空间。
3. 植物大楼:这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斯特凡诺·博雷利设计的一栋建筑,外观是由一些悬挂的植物组成的,内部则是一些办公和会议空间。
4. 蝴蝶楼:这是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欧·格哈里特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内部则是一个办公和商业中心。
5. 玫瑰之屋:这是由荷兰建筑师皮特·凡·伊拉尔设计的一栋建筑,外观有点像玫瑰花瓣的形状,内部则是一个住宅。
6. 龙之塔:这是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龙,内部则是一些展览和娱乐空间。
7. 蜘蛛之家:这是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蜘蛛,内部则是一些住宅。
8. 螃蟹房子:这是由美国建筑师罗伯特·布鲁诺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螃蟹,内部则是一个住宅。
9. 水母之家:这是由日本建筑师若松孝二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水母,内部则是一个展览和活动空间。
10. 鸟巢体育馆:这是由中国建筑师李兴钢设计的一座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鸟巢,内部则是一个体育馆。
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方法仿生建筑是指模仿自然、借鉴自然的结构、形态、运动等生物特征,来优化建筑的功能、造型和环境响应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
仿生建筑既追求美学效果,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功能性。
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就来进行系统性的介绍。
一、按照仿生原理分类1、模拟自然结构的仿生建筑模拟自然结构的仿生建筑是在自然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生长、发育等方面来设计建筑。
例如,设计师可以依据鲨鱼的皮肤纹路来设计建筑表皮开孔,从而增强建筑的透气性和节能性,同时也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2、运用物理、力学等原理的仿生建筑运用物理、力学等原理的仿生建筑是以自然界的物理、力学现象来设计建筑。
例如,蝴蝶通过利用风的滚动和涡流的机理来起飞,建筑师借鉴蝴蝶的飞行方式来设计高效的风能发电系统,从而实现了更加智能、自然的建筑技术。
3、仿生花卉和动物的形态的仿生建筑仿生花卉和动物的形态的仿生建筑是从自然界中那些拥有独特形态的动植物中来进行设计建筑。
例如,建筑师可将建筑外形设计成生物形态,如把建筑设计成一只企鹅或老虎的形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形态来实现建筑多样化,并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二、按照仿生建筑的适应环境分类1、仿生建筑适应地质环境的建筑仿生建筑适应地质环境的建筑是在地球物理和地质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设计。
例如,研究地震特征,采用仿生设计方法设计可抗震建筑,这样可以保障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2、仿生建筑适应气候环境的建筑仿生建筑适应气候环境的建筑是在地球气候特征上进行的建筑设计。
例如,采用仿生建筑设计方法来设计新的节能建筑,这样可以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3、仿生建筑适应人体健康环境的建筑仿生建筑适应人体健康环境的建筑是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础进行的建筑设计。
例如,通过仿生建筑的设计方法来研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反应,来实现建筑的全面健康运用。
三、按照仿生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1、住宅类仿生建筑住宅类仿生建筑是对住宅区的建筑进行仿生设计。
仿生建筑的建筑形式仿生建筑是一种借鉴自然界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形式。
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优秀特征和适应能力,仿生建筑将自然界的智慧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
首先是仿生树形建筑。
仿生树形建筑通过模仿树木的生长形态,设计出高大的建筑结构。
例如,巴塞尔市竞技场就是一座仿生树形建筑,建筑外观呈现出树干和树枝的形态,不仅展现出建筑的力量感,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感。
其次是仿生壳形建筑。
仿生壳形建筑是通过模仿动物壳的结构特点,设计出充满曲线和弧形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抗风能力,还能够创造出流线型的建筑外观。
例如,法国阿尔贝洛市天主教堂就是一座仿生壳形建筑,整体外观呈现出贝壳的曲线和弧形,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具有独特的美感。
再次是仿生织网结构建筑。
仿生织网结构建筑是通过模仿蜘蛛丝或昆虫的织网行为,设计出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的建筑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悬索桥、网状覆盖物等工程中,可以实现大跨度的覆盖,并且具有极高的抗震能力。
例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一座仿生织网结构建筑,借鉴了鸟巢和蜘蛛网的结构原理,不仅实现了大跨度的覆盖,还充分考虑了空气流通和光照等因素。
最后是仿生生态建筑。
仿生生态建筑是通过模仿生物的生态系统,设计出具有自愈能力和环保特性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项目中,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循环原理,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就是一座仿生生态建筑,借鉴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循环原理,实现了零排放的绿色建筑。
总之,仿生建筑是一种创新的建筑形式,通过借鉴自然界的优秀特征,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仿生建筑有望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珍贵建筑设计知识】仿生建筑的建筑分类
根据不同的仿生学原理和用料,仿生建筑可分为以下几种:拱形结构类曾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身长20多米,身高4至8米,体重达30至40吨。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走动觅食,生存下去,四肢必须承受相当大的负荷。
如果恐龙不具备合理的力学结构,四肢就会被偌大的身躯压塌。
专家们发现,恐龙巨大的身躯、长颈和粗长的尾巴的重力中心是在腰部,身体的重量通过身体重心传递到粗壮的四肢上,整个身体的上部犹如一座拱桥。
从力学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这便是建筑史上的拱形结构的历史渊源。
该仿生建筑的特点,是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
薄壳结构类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
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东京的代代木体育馆则活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其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态动人,被认为是当代最成功的体育建筑之一。
充气结构类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内能充满了液体或气体。
这些液体或气体对细胞壁产生一定的压力。
生物学家把这种压力称之为液体静力压和气体静力压,统称为细胞的胀压。
根据细胞胀压原理,人们便设计出各种新颖别致的充气充液结构的体育建筑,如大型体育场馆、室内球场、网球场、充气游泳池、登山帐篷、野外餐厅等等。
美国工程师大卫·盖格成功地设计了一系列充气体育馆密执安州蓬塔克城的歇尔佛体育馆就是盖格的杰作。
充气体育建筑具有造型优美、光彩悦目的时代魅力。
螺旋结构类车前子的叶子一般呈螺旋状排列,夹角为137º30´30。
只有这
样,每片叶子方能得到最多的阳光。
设计师们向车前子借鉴了调节日光辐射的原理,匠心独具地建造一座呈螺旋状排列的13层楼房,每个房间都可以得到最充足的阳光。
新陈代谢类日本建筑师提出的新陈代谢城市设想,通过对生命周期和循环的分析,探求一种将不断更新变化的设备部分和能够长期使用的巨大结构体分开的设计方法。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一座新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或减少。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