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再生技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43.13 KB
- 文档页数:2
活性炭再生工艺优化探讨摘要:现阶段,废弃活性炭的整体回收利用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若是废弃活性炭处理不得当,极易导致较严重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虽然活性炭再生新技术的种类在不断增加,但多数技术目前正在研究环节,无法将其广泛化应用于具体生产活动中,并且单一化的再生方法往往难以解析活性炭表面吸附物,因此,可使用两种或多种技术耦合处理,充分提高活性炭活化率,达到再生效果。
因此,活性炭再生工艺的应用逐渐成为了业内重点关注的课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分析了活性炭的再生工艺优化技术,并且提出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工艺;优化措施引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活性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普遍,但因为整体单价较高,因此若无法对材料进行合理控制,则会致使活性炭资源供应更加紧张。
因此活性炭再生研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研究进展目前社会公认的去除大气与水体中污染物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活性炭吸附法,这种方式不但所需成本较低,整体的处理效率较高,设备工艺也较简单。
使用活性炭充当填料,可有效净化钢铁工业烧结工序产生的烟气,降低出现酸雨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概率。
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有效吸附化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
活性炭吸附净化污染物技术的应用较实用与广泛,使用效率也相对较高,但其不足之处也不可忽视,可能会产生许多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在处理此类废弃活性炭时,所需占据的垃圾填埋场面积也比较大,需要花费的成本也较高,不但会导致严重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环境二次污染。
经济在不断发展进步,工农业生产时也会产生各种废气与废水,但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愈发严格化,由此致使活性炭用量随之增加。
就环保与经济层面看来,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有着经济价值、利用价值,同时可有效缓解碳排放与环境中的二次污染[1]。
二、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传统的再生方法拥有一些显著优势,例如操作较简单、效率水平较高等,但并未广泛化推广应用。
为促使其更有助于工业生产,要合理结合活性炭吸附床技术和其他再生技术。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度及表面积的多孔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活性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净水、净气、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和脱色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由于其吸附能力逐渐减弱或饱和,活性炭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热处理,将吸附到表面上的有害物质或离子从活性炭上去除,使其恢复到吸附能力较好的状态。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有热再生、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再生方法之一,其过程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装入炉中,用高温热气流清洗,使活性炭中被吸附的污染物脱离并流出,再冷却后即可再次使用。
对于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物理再生方法可以采用水蒸气、氮气、空气、超声波等来使吸附分子从孔隙中脱离。
而针对吸附无机离子的活性炭,采用酸碱洗脱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吸附的离子。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如电弧放电再生、微波再生和超声波再生等。
电弧放电再生是将饱和的活性炭样品放入放电装置中,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弧在活性炭粉末中产生,使活性炭重新激活;微波再生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点和活性炭的特殊吸波性能进行再生;超声波再生则是在超声波作用下,开启活性炭孔道,使有害物质脱离表面,再用气流进行清洗。
这些新型的再生方法在能耗、工艺和效率方面都较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除了再生方法,还有一些改性方法也可用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或重复利用性能。
其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
物理改性是通过改变活性炭形态或结构、特别是孔径大小和形状来提高其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一般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技术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进行表征。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对活性炭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或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善其吸附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采用化学还原、酸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而生物改性则是利用生物分子或细胞来对活性炭进行表面修饰,以达到改善吸附性能的效果。
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化工等领域。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
为了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和节约资源,研究人员开始对活性炭的再生进行深入研究。
活性炭再生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热解、蒸汽再活化和微波再活化等。
高温热解是通过加热活性炭,使其内部的吸附物质脱附,从而恢复吸附性能。
蒸汽再活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将活性炭暴露在水蒸气中,通过水蒸气的氧化作用来修复其吸附性能。
微波再活化是将活性炭放置在微波辐射场中,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来提高吸附性能。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对环境友好。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酸洗法、碱洗法和氧化法等。
酸洗法通过使用酸性溶液,可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以恢复其吸附性能。
碱洗法则是使用碱性溶液,通过碱性溶液的碱解作用,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脱附出来。
氧化法则是使用氧化剂将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恢复吸附性能。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并恢复其吸附能力。
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再生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活性炭再生。
例如,电化学再生技术利用电化学反应,通过电解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从而使活性炭恢复吸附性能。
此外,超声波再生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破坏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层,从而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活性炭再生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增加再生效率和降低能耗。
首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优化再生条件,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来提高再生效率。
其次,可以考虑多种再生方法的组合应用,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的联合使用,来增加再生效果。
此外,也可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活性炭再生中实现更高效、更节能的方法。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研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解决再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活性炭在水处理运行中存在使用量大、价高的问题,其费用往往占运行成本30%-45%。
用过的活性炭不经处理即行废弃,不仅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还将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将用过的饱和炭进行再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活性炭再生(或称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不破坏活性炭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将吸附于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质子以去除,恢复其吸附性能,达到重复使用目的。
1 活性炭再生的几种方法1.1 药剂洗脱的化学法对于高浓度、低沸点的有机物吸附质,应首先考虑化学法再生。
(1)无机药剂再生。
是指用无机酸(硫酸、盐酸) 或碱(氢氧化钠)等药剂使吸附质脱除,又称酸碱再生法。
例如吸附高浓度酚的炭,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脱附的酚以酚钠盐形式被回收,再生工艺流程见图1。
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炭也可用此法再生,这时再生药剂使用HCl等。
图1 吸附酚的饱和炭无机药剂再生工艺流程(2)有机溶剂再生。
用苯、丙酮及甲醇等有机溶利,萃取吸附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质。
再生工艺流程见图2。
例如吸附高浓度酚的炭也可用有机溶剂再生。
焦化厂煤气洗涤废水用活性炭处理后的饱和炭也可用有机溶剂再生。
图2 有机溶剂再生工艺流程采用药剂洗脱的化学再生法,有时可从再生液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再生操作可在吸附塔内进行,活性炭损耗较小,但再生不太彻底,微孔易堵塞,影响吸附性能的恢复率,多次再生后吸附性能明显降低。
1.2 生物再生法利用经过驯化培养的菌种处理失效的活性炭,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降解并氧化分解成C02 和H20,恢复其吸附性能,这种利用微生物再生饱和炭的方法,仅适用于吸附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饱和炭,而且分解反应必须彻底,即有机物最终被分解为C02和H20,否则有被活性炭再吸附的可能。
如果处理水中含有生物难降解或难脱附的有机物,则生物再生效果将受影响。
生物再生试验流程见图3。
吸附试验时4柱串联运行,再生运行时4柱并联操作。
近年来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及溶解氧的强吸附特性,以及活性炭表面作为微生物聚集繁殖生长的良好载体,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水处理技术称为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活性炭再生及新技术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化工等领域。
然而,随着活性炭的使用,其吸附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活性炭的再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再生和低温等离子体再生。
高温再生是将已经失活的活性炭暴露在高温下,通过热解和氧化作用恢复其吸附性能。
低温等离子体再生是通过等离子体的活化作用,将已经饱和吸附的活性炭再次激活。
这些传统的再生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能耗高、设备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新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得到广泛研究。
一种是基于微波辐射的再生技术,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活性炭加热至高温,从而实现快速再生。
这种方法具有能耗低、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另一种是基于超声波的再生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能够提高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从而增强其吸附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
此外,纳米材料在活性炭再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将纳米金属颗粒引入活性炭中,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活性炭再生废液的处理,通过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将废液中的有机物降解分解,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新兴技术在活性炭再生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基于生物降解的再生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活性炭饱和吸附的有机物,从而恢复其吸附性能。
此外,基于电化学的再生技术,通过电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具有能耗低、效果好等优点。
总之,活性炭再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传统的再生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新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活性炭再生的机理,优化再生方法,并开发更高效、节能的再生技术,以提高活性炭的再生利用率,推动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一、活性炭再生的意义活性炭再生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其吸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活性炭再生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研究活性炭再生技术对于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性炭再生的方法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指采用高温脱附、压力变化等物理手段进行再生;化学法是指采用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物理法和化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再生方法。
1. 物理法物理法的再生方法包括高温脱附、换热再生和压力变化等。
高温脱附是指将饱和吸附剂在高温下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来驱除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物质,达到再生目的。
换热再生是指利用其他热载体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对活性炭进行再生。
而压力变化则是通过改变活性炭所处环境的压力来实现对活性炭的再生。
2. 化学法化学法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酸碱法等。
氧化法是指将活性炭暴露在氧化剂中,使其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再生的目的。
还原法则是指将氧化的活性炭暴露在还原剂中,还原被氧化的活性炭。
酸碱法是指利用酸碱溶液对活性炭进行处理,使活性炭脱附被吸附的物质。
三、活性炭改性的意义活性炭改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吸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增加其使用寿命。
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活性炭改性技术对于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活性炭改性的方法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复合改性。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改变活性炭的外部形貌和孔结构来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改变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复合改性则是指通过将活性炭与其他吸附材料或催化剂进行复合,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改性、硫化改性和氮掺杂改性等。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多孔性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化学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长期的应用和多次使用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会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再生或改性。
活性炭的再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处理手段,使其恢复吸附能力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再生方法主要包括热再生、化学再生和微波再生。
其中,热再生是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吸附物从孔隙中蒸发出来,并将炭表面氧化还原,以去除表面的致密层,提高孔隙度和孔隙径。
化学再生是指通过酸、碱等化学试剂来去除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物和残留物质,但这种方法会导致炭的孔结构和形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吸附性能。
微波再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再生方法,它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再生,保持了炭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除了再生,改性也是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手段。
活性炭的改性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式。
物理改性包括高温炭化、氧化、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改变炭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和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在炭表面引入一些功能基团来扩展其吸附范围和吸附能力。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铁、锰等过渡金属的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改性可以增强炭对重金属、有害气体的吸附特性。
总之,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法来进行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活性炭是一种高度孔隙化的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脱硫脱氮、有机废气处理等领域。
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或吸附饱和,活性炭会逐渐失去吸附性能,需要进行再生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性炭再生方法。
1. 热脱附再生法热脱附再生法是最常见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之一。
通过加热活性炭,将吸附剂上的吸附物从活性炭上脱附出来。
具体步骤包括:将饱和的活性炭装入再生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为300-800),保持一定时间进行热脱附。
热脱附过程中,吸附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物(如水、有机物等)被脱附出来,活性炭恢复了吸附性能。
2. 蒸汽再生法蒸汽再生法是一种对活性炭进行再生的高效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温蒸汽对活性炭进行加热,蒸汽中的热量和水分子可以快速将吸附剂上的吸附物脱附下来。
蒸汽再生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吸附有机气体和水蒸气的活性炭。
3. 洗涤再生法洗涤再生法是通过洗涤剂将吸附剂上的吸附物清洗下来,从而恢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该方法常用的洗涤剂有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等。
洗涤再生法适用于吸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活性炭。
4. 生物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是一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活性炭吸附物的降解作用。
通过将含有降解菌的培养液滴入活性炭床层,菌群降解吸附物,使活性炭再生。
生物再生法具有再生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5. 化学再生法化学再生法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活性炭进行再生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稀硫酸、碱溶液、氯化锌等。
化学再生法通过与吸附剂上的吸附物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易于溶解或挥发的物质,从而实现再生目的。
综上所述,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热脱附再生法、蒸汽再生法、洗涤再生法、生物再生法和化学再生法等。
不同的再生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和吸附物,选择合适的再生方法可以使活性炭得到有效的再生和重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2024年活性炭再生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活性炭再生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的环保技术,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治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活性炭再生市场概述活性炭再生是指通过恢复、修复和再生处理,将用过的活性炭重新利用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活性炭采购和处理方法,活性炭再生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废弃物产生,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活性炭再生市场主要由活性炭再生设备供应商、再生服务提供商和应用行业组成。
目前,在水处理、燃煤发电、化工等行业中,活性炭再生已成为主流的处理方式,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规的要求,活性炭再生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技术不断创新活性炭再生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再生效率和再生质量。
传统的活性炭再生主要采用热气流再生法和化学法,但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新的再生技术如微波再生技术、自热再生技术等获得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再生效率和经济性。
供应链完善随着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发展,供应链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活性炭再生设备供应商和再生服务提供商不断增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竞争。
同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收购和合作,进一步完善了活性炭再生的供应链。
环境法规推动市场发展随着环境法规的不断加强,对活性炭的再生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种环保标准和措施,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活性炭。
这些法规的出台和执行推动了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发展。
活性炭再生市场面临的挑战技术难题目前,活性炭再生技术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何提高再生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研发成本较高也制约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活性炭再生市场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活性炭的再生及改性进展研究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蒸汽吸附、防毒、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但是,由于它的高价和不可降解性,其回收再利用和环境友好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关于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有物理再生法和化学再生法两种。
物理再生法是将废弃的活性炭通过高温、低压、气体气流、微波等方式进行热解,从而实现去除吸附剂上的吸附物质的目的。
热解过程中,吸附剂脱除吸附物的条件取决于温度、时间和气体环境等因素。
根据热解温度、持续时间及氩气流量等因素的不同,物理再生法可以分为高温活性炭再生法、顺序热解再生法、微波再生法和压差脱附再生法等。
化学再生法是使用氧化剂或酸碱等化学试剂进行再生。
氧化剂可用过氧化氢、臭氧、氯气等常见氧化剂;而酸碱则常用的有盐酸、氢氧化钠等。
化学再生法的优点是去除能力强,且可同时改善活性炭的物化性能;缺点则是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液,处理成本高,并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改性方面,则可以通过表面改性、催化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方式进行。
表面改性是优化活性炭表面化学活性。
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沉积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和聚合物等复合材料等。
由于表面改性能控制吸附器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结构,因此它能够有效增强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提高其循环利用效率。
催化改性则是利用催化剂对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反应进行改造。
常用的催化改性方法包括碲酸盐改性、蒙脱石改性等。
催化剂的作用是在反应体系中提高活性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进而降低其环境污染。
复合改性则是将活性炭与其它物质复合在一起,制备成新的复合材料。
复合改性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聚合物、石墨烯、铁氧物、超细纤维等。
通过复合改性,活性炭的机械性能、水中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体而言,活性炭的再生和改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取得新进展。
在进行活性炭回收利用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关注活性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寻求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手段。
2008年7月第21卷第4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 l o fH e il ong ji ang V ocationa l Insti tute o f Eco l og ica l Eng ineer i ngJu.l2008V o.l21N o.4活性炭再生技术探讨曾志江钟汉强(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广东深圳518100)摘要:活性炭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吸附剂,其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如对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等具有一定的不足,对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法、电化学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和超声波法等进行了介绍与讨论。
关键词:活性炭;再生;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志码:A活性炭是一种无毒无味,具有发达细孔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优良吸附剂。
20世纪60年代初,欧美各国开始大量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城市饮用水和工业废水。
目前,活性炭吸附法已成为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污染水源净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已将活性炭用于二硫化碳废水处理,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采用粒状活性炭处理工业废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应用范围和处理规模上都发展很快,如在炼油废水、炸药废水、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和电镀废水处理等方面都已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随着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活性炭的回收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如果用过的活性炭无法回收,除了每吨废水的处理费用将会增加0.83~0.90元外[1],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活性炭的再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1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传统活性炭再生方法有对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收稿日期:2008-01-03作者简介:曾志江(1978-),男,广东深圳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研究。
氧化再生法等,这些方法在热再生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2,3]。
特别在处理有机废水后的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热再生法虽然有再生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但在再生过程中,须外加能源加热,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
生物再生法是利用经驯化过的细菌,解析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并进一步消化分解成H2O和CO2的过程[1,2]。
生物再生法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法相类似,也有好氧法与厌氧法之分。
由于活性炭本身的孔径很小,有的只有几纳米,微生物不能进入这样的孔隙,通常认为在再生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自溶现象,即细胞酶流至胞外,而活性炭对酶有吸附作用,因此在炭表面形成酶促中心,促进污染物分解,达到再生的目的。
生物法简单易行,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所需时间较长,受水质和温度的影响很大。
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的针对性很强,需就特定物质专门驯化。
且在降解过程中一般不能将所有的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其中间产物仍残留在活性炭上,积累在微孔中,多次循环后再生效率会明显降低。
因而限制了生物再生法的工业化应用。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将处于液相状态下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的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x1<x2<,<xn,设x1,xn为异常值计算极差R=xn -x1计算出异常值与相应值的差xn -xn-1、x2-x1计算D=xn-xn-1xn-x1或D=x2-x1xn-x1由(A,n)确定D(A,n)当D>D(A,n)时,舍去该异常值;当D F D(A,n)时,保留该值。
用狄克逊检验法检验上题。
x 9-x8=96.8-93.9=2.7x9-x1=96.8-92.3=4.5D=x9-x8x9-x1=2.74.5=0.644查D临界值表,D(0.01,9)=0.672,D(0.05,9)=0.564D>D(0.05,9),显著异常,舍去该值。
当我们舍去了该值后,我们就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为A(显著水平);如果我们保留异常值,则可能犯第二类错误)))取伪错误,它的概率为B。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犯两类错误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给定一个较小的A,然后通过增加样本容量(观察值)的方法,把B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责任编辑:王洪军)8 )一种处理方法,称为湿式氧化再生法[3]。
再生条件一般为200~250e,3~7M P a,再生时间大多在60m i n以内。
湿式氧化再生法处理对象广泛,反应时间短,再生效率稳定,再生开始后无需另外加热。
但对于某些难降解有机物,可能会产生毒性更大的中间产物。
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技术除了各自的弊端外,通常还有三点共同的缺陷:(1)再生过程中活性炭损失往往较大;(2)再生后活性炭吸附能力会有明显下降;(3)再生时产生的尾气会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
因此,人们或对传统的再生技术进行改进,或探索全新的再生技术。
2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技术2.1超临界流体再生法物质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称为超临界流体。
许多物质在常压常温下对某些溶质的溶解能力极小,而在亚临界状态(近于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下却具有异常大的溶解能力。
在超临界状态下,稍改变压力,溶解度会产生有数量级的变化。
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通过调节操作压力来实现溶质的分离,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CO2的临界温度为31e,近于常温,临界压力(7.2M P a)不甚高,具有无毒、不可燃、不污染环境以及易获得超临界状态等优点,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中首选的萃取剂。
据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在CO2的临界点附近,再生效率的变化很大;对未被烘干的活性炭,则需要延长其再生时间。
对氨基苯磺酸而言,CO2超临界流体法再生的最佳温度为308K,当温度超过308K时,再生不受影响;当流速大于1.47@10-4m/s时,流速不影响再生;用HC l溶液处理后,会使活性炭再生效果明显改善。
对苯而言,再生效率在低压下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16.0M Pa压力时的最佳再生温度为318K;在实验流速下,再生效率会随流速加快而提高[4]。
2.2电化学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是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活性炭再生技术。
该方法将活性炭填充在两个主电极之间,在电解液中,加以直流电场,活性炭在电场作用下极化,一端呈阳极,另一端呈阴极,形成微电解槽,在活性炭的阴极部位和阳极部位可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污染物大部分因此而分解,小部分因电泳力作用发生脱附。
该方法操作方便且效率高、能耗低,其处理对象所受局限性较小,若处理工艺完善,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系张会平、傅志鸿等通过研究p H值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响,活性炭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再生效率和循环再生对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响。
他们结合有关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过程机理中包括电脱附、N aOH碱再生、N aC l O化学氧化等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再生效率,可达到90%。
此外,对工艺参数的研究表明,再生位置是活性炭再生工艺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电解质N aC l浓度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再生电流和再生时间对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2.3超声波再生法由于活性炭热再生需要将全部活性炭、被吸附物质及大量的水分都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有时甚至达到汽化温度,因此能量消耗很大,且工艺设备复杂。
其实,如在活性炭的吸附表面上施加能量,使被吸附物质得到足以脱离吸附表面,重新回到溶液中去的能量,就可以达到再生活性炭的目的。
超声波再生就是针对这一点而提出的。
超声波再生的最大特点是只在局部施加能量,而不需将大量的水溶液和活性炭加热,因而施加的能量很小。
研究表明经超声波再生后,再生排出液的温度仅增加2~3e。
每处理1L活性炭采用功率为50W的超声发生器120m i n,相当于每立方米活性炭再生时耗电100k W h,每再生一次的活性炭损耗仅为干燥质量的0.6%~0.8%,耗水为活性炭体积的10倍。
兰州铁道学院王三反进行了超声波再生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再生具有能耗小、工艺及设备简单、活性炭损失小、可回收有用物效,目前再生效率仅为45%左右,且活性炭孔径大小对再生效率有很大影响。
2.4催化湿式氧化法传统湿式氧化法再生效率不高,能耗较大。
再生温度是影响再生效率的主要原因,但提高再生温度会增加活性炭的表面氧化,从而降低再生效率。
因此,人们考虑借助高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再生活性炭。
同济大学水环境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活性炭再生工艺与技术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技术与工艺在近几年有了新的改进与突破。
同时新再生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虽然这些新兴技术在工艺路线上还不成熟,目前尚无法投入工业使用。
但它们的出现为活性炭的再生带来了新思路与新探讨。
参考文献:[1]蓝淑澄.活性炭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N ew conbe G,D r i kas M.W at.R es.1993,27(1).[3]陈岳松.湿式氧化再生活性炭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999.[4]朱自强.超临界技术2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郭兴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