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火系统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点火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点火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3. 能够识别和解决汽车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点火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部分。
难点:汽车点火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汽车点火系统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
3. 相关故障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点火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点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汽车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1. 讲解汽车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点火时机、点火能量和点火方式等。
2. 介绍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塞、点火控制模块等。
三、分组讨论汽车点火系统的调试方法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汽车点火系统的调试方法,包括点火正时的调整和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讨论交流。
四、案例分析和故障排除1. 展示汽车点火系统常见故障案例,包括点火失火、点火不稳定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五、课堂练习和总结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汽车点火系统的掌握程度。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点火系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点火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1稳压管(结合图分析,其特点)稳压二极管是一个特殊的面接触型的半导体硅二极管,其V-A特性曲线与普通二极管相似,但反向击穿曲线比较陡,稳压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由于它在电路中与适当电阴配合后能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故称为稳压管2)、点火控制器工作原理点火控制器电路组成:点火信号检出电路(V2)开关放大电路(V3、V4)功率管V5点火控制器的作用:恒电流与可变导通时间控制停车断电保护功能低速推迟输入信号功能各电子元件的作用:1.晶体管(V)1)、V2: 检测信号,触发作用.2)、V3、V4:将信号发生器传出的信号进行放大。
3)、V5:属于大功率晶体管,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以提供较大的初级电流,使截止时能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需要的高压电。
2.稳压管(VD)1)、VD1、VD2:两个稳压管反向串联后,与点火线号发生器的传感线圈并联,其作用是当传感线圈产生的信号电压高于稳压管的反击穿电压时,稳压管立即导通,削平输出正负信号峰波,稳定输出电压,保护V1和V2不损害。
2)、VD3:稳定整形电路电源电压的作用,保护V1和V2在稳定的工作电压下工作,提高点火系统的可靠性。
3)、VD4:保护V5晶体管。
3.电容(C)1)、C1:C1与传感绕组并联,消除点火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上的毛刺,防止误点火。
2)、C2:过滤电源中的杂质,防止电源对控制电路的干扰,提高点火系统的可靠性。
工作原理:(重点讲述)讲述:发动机未起动时、发动机起动后(初级线圈通电)、初断,次级产生高压电。
提起稳压管VD4的作用!!!3.磁感应式点火系的检测1)信号发生器的检测电阻检测输出信号检测感应线圈与转子间隙检查32)点火控制器的检测在发动机停机的状态下,测定输入电压。
此电压值约为12V。
检查功率管是否导通。
在发动机停机状态下,打开点火开关,测量与点火线圈相连的端子搭铁电压应为12V。
检查功率管是否截止。
发动机运转时,测量与点火线圈相连的端子搭铁电压应为交流电压三、作业布置四、板书设计(由于使用PPt授课,板书很少)(一)磁感应式点火系统课后分析:(教态和教学语言方面)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年月日4。
单元教学设计首页总第 19-24 课时课时教学设计续页教学程序第19课时讲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第三章点火系一、点火系统1、基本组成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是适时地为发动机气缸内已压缩的可燃混合气提供足够能量的电火花,使发动机能及时、迅速地起动并连续运转。
2、对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点火系统性能好坏对发动机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点火系统应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保证可靠而准确地点火。
(1)点火系统应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
能够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最低电压,称为火花塞击穿电压。
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在满载低速时需8~10kV的高压电,课时教学设计续页教学程序第20课时讲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3、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1)传统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也称蓄电池点火系统、触点式点火系统。
这种点火系统具有最基本的结构,在该系统中,通过机械凸轮接通和断开触点,使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间歇流动,从而在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点火高压,如图所示。
传统点火系统的断电器触点因为使用中会发生氧化、烧蚀,需要定期保养,且触点的机械惯性大,响应速度慢,因而性能不佳,已经被新型点火系统取代。
2)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在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中,用信号发生器取代凸轮触点机构,利用电子控制的方法使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间歇流动,从而在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点火高压。
3)电控电子点火系统在电控电子点火系统中,电控点火提前装置取代了传统的点火提前机构(真空及离心提前机构),并开始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点火提前角。
4)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简称DLI(Distributor-less Ignition)系统。
该系统使用多个点火线圈,直接向火花塞输送高电压,取消了机械式分电器结构,沿用了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方法。
备注课时教学设计续页教学程序第21课时讲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讲解、导学方法二、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1.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一般由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汽油机点火系统一二三四五㈠㈡㈢㈣㈤ 1 2 3 4 5⑴⑵⑶⑷⑸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导入:授课内容:一点火系统概述㈠点火系统的功用功用:适时地产生足够能量的电火花以点燃发动机气缸内已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从而使发动机及时地、迅速地做功。
㈡对点火系统的要求1能够产生足够高的次级电压2电火花有足够的能量3应能根据发动机工况的变化提供最佳的点火时刻㈢点火系统的种类点火系统按采用的电源不同,可分为:蓄电池点火系统磁电机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根据是否采用电子元件控制可分为: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1 传统点火系统(淘汰略)2电子点火系统0 按点火能量储存方式不同可分为:电感储能式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系统0 按信号发生器的不同可分为:电磁感应式霍尔效应式光电式电子点火系统0 按初级电路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普通电子点火系统计算机电子点火系统0 按高压电配电方式不同,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可分为:机械配电点火系统(有分电器点火系统)计算机配电点火系统(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二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㈠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用1电源给点火系统提供低压电源蓄电池或发电机一般为12V2点火线圈将12V的低压电转变为15-20KV3分电器包括:点火信号发生器配电器点火提前机构点火信号发生器----产生点火的信号配电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送到各缸的火花塞点火提前机构----随发动机的转速、负荷、汽油辛烷值的变化改变点火提前角4电子点火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放大,控制大功率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达到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通断的目的。
5火花塞将高压电引入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6 点火开关控制点火系统初级电路、仪表电路、起动继电器电路7 高压导线分中央高压导线和分缸高压导线用于连接点火线圈与火花塞之间的高压电路分:普通铜芯高压线高压阻尼点火线㈡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三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㈠点火线圈作用:将电源的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使火花塞电极产生点燃混合气体的电火花。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3教案
教学内容
①点火线圈
作用:将电源提供的12V低压电转变成能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压电。
②附加电阻
作用:减小低速时的初级电流,防止点火线圈过热,改善高速时点火特性。
③点火开关
作用:接通和切断点火系电路,控制发动机的起动和熄火。
④分电器
作用:主要由断电器、配点器、点火提前机构和电容器组成。
断电器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凸轮轴驱动下,准时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电流,使点火线圈及时产生高压电;
配点器的作用是按点火顺序将高压电分送至各缸火花塞;
电容器的作用是吸收断电器触点断开时初级绕组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避免在触点。
爆燃控制系统的组成
1—爆燃传感器2—ECU 3—其他传感器4—点火器和点火线圈5—分电器6—火花塞
点火提前角的暖机修正曲线
控制信号有:冷却水温度信号、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信号、节气门位置信号。
发动机处于正常的工况(IDL触点断开),当冷却水过高时,为避免爆震,推迟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IDL触点闭合),
冷却水温过高时应增大点火提前角。
1、压电元件
2、振子
9、引线
(2)非共振型爆燃传感器
该传感器用压电元件直接检测爆震信息,并将振动压力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在发动机工作时,机体的振动传递到传感器上,惯性配重在机体的激励下产生与机体振动规
图2-18 压电式爆震传感器的结构(
1-套筒底座;2-绝缘垫圈;3-压电元件;
线插座;8-电极。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启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2. 掌握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2.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3.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以及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系统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发动机启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启动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1 教学目标1. 了解启动机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启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2 教学内容1. 启动机的作用和分类2. 启动机的基本原理3. 启动机的结构组成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启动机的作用、分类、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 实物演示法:展示启动机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原理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启动机作用、分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物演示中的观察能力和对启动机结构组成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启动机的控制电路3.1 教学目标1. 了解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掌握启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2 教学内容1.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3. 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启动机控制电路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启动机控制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启动机控制电路组成的掌握情况第四章: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4.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火系统的作用和分类2. 掌握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4.2 教学内容1. 点火系统的作用和分类2.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3. 点火系统的结构组成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火系统的作用、分类、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 实物演示法:展示点火系统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原理4.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点火系统作用、分类和基本原理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物演示中的观察能力和对点火系统结构组成的掌握情况第五章:点火系统的控制电路5.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掌握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2 教学内容1.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和作用2.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组成3. 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5.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点火系统控制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点火系统控制电路组成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6.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6.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方法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情况6.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常见故障现象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七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7.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7.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设备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操作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2. 实物演示法:展示性能检测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7.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性能检测方法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性能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8.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8.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保养方法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维修与保养方法,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8.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维修与保养方法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维修与保养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1. 学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技巧9.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技巧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的实际情况9.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案例分析方法的理解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案例分析技巧的掌握情况第十章: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2. 掌握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2.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2. 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点10.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未来发展的掌握情况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控制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性能检测、维修与保养、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发展趋势。
汽车点火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点火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点火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3. 能够识别点火系统故障并进行简单的排除。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汽车点火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点火系统的组成: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开关等。
b. 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点火开关通电、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流、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c. 点火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点火线圈损坏、火花塞磨损、点火开关故障等。
3. 实例演示(15分钟)使用示意图和实物模型演示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几个点火系统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分享自己遇到过的点火系统故障,并找出解决方法。
6. 总结(10分钟)总结点火系统的重要性、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2. 示范演示:使用示意图和实物模型演示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展示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3. 测验评估: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点火系统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汽车修理厂,了解实际的点火系统维修和故障排除过程。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点火系统维修和排除故障的实践操作。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方法。
3. 熟悉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学会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5.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启动机的作用启动机的组成启动机的工作原理2. 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启动机的检查方法启动机的维修技巧启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点火系统的作用点火系统的组成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4.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点火线圈的检测方法点火线圈的更换技巧点火线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5.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故障修复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故障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启动机和点火线圈的检查与维修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教程。
2. 教具:启动机、点火线圈、检测仪器等。
3. 课件: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结构图、工作原理图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故障诊断评价: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故障诊断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启动机的检查与维修方法。
3. 点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5.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教学难点:1. 启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点火线圈的检测与更换。
3.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点火系统教案教案标题:点火系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掌握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3. 能够识别和解决点火系统故障;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点火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点火线圈、火花塞、点火开关等;3. 点火系统的工作流程:充电、放电和点火;4. 点火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点火系统示意图,引起学生对点火系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点火系统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讲解点火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发动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2.2 介绍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2.3 详细解释点火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充电、放电和点火的过程。
3. 实践操作(30分钟):3.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点火系统模型(可以是简化版的汽车点火系统);3.2 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点火系统的拆装和组装操作;3.3 引导学生观察点火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模型演示点火系统的工作流程。
4. 故障诊断(20分钟):4.1 提供一些常见的点火系统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4.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法;4.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5.1 简要总结点火系统的重要性和工作原理;5.2 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中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5.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可能存在的疑惑。
教学资源:1. 汽车点火系统示意图;2. 点火系统模型;3. 点火系统故障案例。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评估: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流程是否顺利;2. 故障诊断中的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点火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 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估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其他类型的点火系统(如燃气发动机的点火系统);2.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店或工厂,亲自了解点火系统的实际应用。
教案
1
稳压管(结合图分析,其特点)
稳压二极管是一个特殊的面接触型的半导体硅二极管,其V-A特性曲线与普通二极管相似,但反向击穿曲线比较陡,稳压二极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由于它在电路中与适当电阴配合后能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故称为稳压管
2)、点火控制器工作原理
点火控制器电路组成:
点火信号检出电路(V2)
开关放大电路(V3、V4)
功率管V5
点火控制器的作用:
恒电流与可变导通时间控制
停车断电保护功能
低速推迟输入信号功能
各电子元件的作用:
1.晶体管(V)
1)、V2: 检测信号,触发作用.
2)、V3、V4:将信号发生器传出的信号进行放大。
3)、V5:属于大功率晶体管,与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串联,以提供较大的初级电流,使截止时能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需要的高压电。
2.稳压管(VD)
1)、VD1、VD2:两个稳压管反向串联后,与点火线号发生器的传感线圈并联,其作用是当传感线圈产生的信号电压高于稳压管的反击穿电压时,稳压管立即导通,削平输出正负信号峰波,稳定输出电压,保护V1和V2不损害。
2)、VD3:稳定整形电路电源电压的作用,保护V1和V2在稳定的工作电压下工作,提高点火系统的可靠性。
3)、VD4:保护V5晶体管。
3.电容(C)
1)、C1:C1与传感绕组并联,消除点火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上的毛刺,防止误点火。
2)、C2:过滤电源中的杂质,防止电源对控制电路的干扰,提高点火系统的可靠性。
工作原理:(重点讲述)
讲述:发动机未起动时、发动机起动后(初级线圈通电)、初断,次级产生高压电。
提起稳压管VD4的作用!!!
3.磁感应式点火系的检测
1)信号发生器的检测
电阻检测
输出信号检测
感应线圈与转子间隙检查
3
2)点火控制器的检测
在发动机停机的状态下,测定输入电压。
此电压值约为12V。
检查功率管是否导通。
在发动机停机状态下,打开点火开关,测量与点火线圈相连的端子搭铁电压应为12V。
检查功率管是否截止。
发动机运转时,测量与点火线圈相连的端子搭铁电压应为交流电压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由于使用PPt授课,板书很少)
(一)磁感应式点火系统
课后分析:(教态和教学语言方面)
成绩评定指导教师:
年月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