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语文复习笔记:前后项不对应-word范文 (1页)
- 格式:docx
- 大小:15.21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写作常见结构错误中考语文写作常见结构错误及改正方法中考语文写作是考生们备受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也是很多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结构错误,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与表达效果。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考语文写作中常见的结构错误,并提供改正方法,帮助学生们避免这些错误,提高作文水平。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中考语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即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单复数等方面不一致,导致句子语法不通顺。
例如:“我和他们追求的是不一样的梦想。
”这句话中,主语“我和他们”是复数形式,而谓语动词“追求”的形式却是单数形式。
改正方法:避免主谓不一致的错误,应该在写作时仔细注意主谓的一致性。
同时,要注意表示两个或多个人和事物时,动词的形式应与最靠近的主语一致。
二、主次不分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把主次关系处理不当,无法突出重点或者抓住主体内容,使文章内容混乱,不易理解。
例如:“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成绩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句话中,学生将教育和学习成绩平等看待,并没有凸显出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改正方法:在写作时,要将主次关系处理清楚,突出重点。
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篇幅、用字、语气等手段来体现主次关系的差异,使文章层次分明,重心突出。
三、逻辑混乱逻辑混乱是中考语文写作中常见的结构错误。
学生有时会在表达观点时缺乏逻辑顺序,导致观点跳跃不连贯,文章难以理解。
例如:“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树木发芽、鸟儿欢唱、阳光明媚。
”这句话中,作者突然从春天的美好转变为描述春天的景物,没有过渡性的连接词或句子,导致句子间逻辑关系混乱。
改正方法:在写作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合理使用过渡词、过渡句等连接词句,使文章逻辑清晰,观点依次展开。
四、用词不准确在中考语文写作中,用词不准确也是常见的结构错误。
学生们可能在表达意思时使用了与主题不相关或含义模糊的词汇,使读者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写作顺序【记叙文】(记叙顺序)文章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中考试题中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频率较高。
(1)倒叙:将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作用:突出事件的结局,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十六年前的回忆》)(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主要是回忆),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作用:对故事情节起补充作用,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使结构曲折有致,突出中心。
(《羚羊木雕》)(3)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作用: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说明文】(说明顺序)辨析说明顺序的方法:①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②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a.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古代、现代、21世纪”等。
b.以空间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
c.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还有的逻辑词语为由内到外、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等。
③从文段大意入手,分析顺序。
有的采用逻辑顺序的文章不能明显地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分析,我们就概括归纳文意,厘清写作思路后,才能把握文章顺序。
【议论文】(论证思路)答题模板(1)首先,直接提出……的论点(或通过写……的事例/名言,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或引用名言、诗句等),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论证论点)。
最后,得出……论点/揭示……意义/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2)不能调换。
×段论证了……,×段论证了……,前者是……,后者是……,两者是××关系(或按照××思路进行说明),调换后,两段之间会……,所以不能调换。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一、含义照应,这个概念我们经常听到,像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等等。
其实照应,可以简单理解为呼应,是指前文写了一个内容,后面要再提到,前后文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前后就形成了照应,这种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二、分类我们常用到的照应,分为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三、分点讲解1、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我们也称为首尾呼应,是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形成联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第一句提到“忘不了父亲的背影”,结尾时候又提到“看到那青布棉袍、黑色马褂的背影”,这样开头和结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又强调了主题。
作用/好处:文章首尾形成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同时能够起到再次点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2、前后照应——位于文章中间,前后不同段落间首位照应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那如果文中中间部分前后也有联系怎么办?这种写法,我们就可以叫做前后照应。
也就是在文章中间部分,前面和后面的部分有联系,但又不在开头和结尾,我们叫做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比较常遇到的,我们经常说“与前文……相照应”,其实就是前后照应。
作用/好处:是让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文章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3、文题照应——文章中内容与标题相照应文题照应,其实就是文章时时刻刻围绕题目来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处处点题”,我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文中一定要点题,因为点题才能不跑题。
文题照应的作用和好处:对文章主题起到强调、渲染、升华等作用。
四、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的选文进城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
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
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
”“丢不了。
中考复习各科易错知识点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在复习过程中,各科的易错知识点往往是决定成绩高低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这几门学科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
语文在语文的复习中,基础知识部分容易出现一些错误。
例如,错别字的辨析,很多同学会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等。
还有读音易错字,像“粗犷(guǎng)”常被误读为“粗犷(kuàng)”,“执拗(niù)”容易读成“执拗(ào)”。
古诗词的默写也是容易丢分的地方。
一些同学会出现诗句记忆混淆的情况,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时会张冠李戴。
阅读理解部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准确是常见问题。
有些同学不能从整体上理解作者的意图,导致回答问题偏离要点。
作文方面,审题不清是一大易错点。
没有理解题目要求,导致作文内容与主题不符。
另外,作文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逻辑不够清晰,也会影响得分。
数学数学中的易错点众多。
在代数方面,合并同类项时容易出现系数计算错误,例如 2x + 3x 计算结果应该是 5x ,但有的同学会写成 6x 。
分式运算中,通分、约分容易出错,特别是分母有理化的过程,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在几何部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条件容易混淆,比如“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有些同学会误记为可以。
函数部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不透彻。
例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计算错误,或者不明确函数的增减性。
在解应用题时,单位换算出错,或者没有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导致方程列错。
英语英语的词汇拼写容易出错,例如“necessary”中间的“ce”容易写成“se”,“government”的拼写也容易出错。
语法方面,时态和语态的运用是易错点。
比如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分不清楚,被动语态的结构掌握不牢固。
易错点01 文学文化常识目录01 易错陷阱(2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作者与作品的匹配【易错点提醒二】特殊称谓要牢记03 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作家作品,混淆不清【分析】文学常识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年代,面广量大,纷繁复杂。
所以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按类别分类整理,这样就会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识记起来按照类别进行,这样有利于知识链条的建立。
【避坑技巧】1.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网络法,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一篇名一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3.表格法,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易错陷阱2:特殊称谓,张冠李戴【分析】古代文化常识牵涉甚广,内容庞杂,所以需要将这些知识点按类别分类整理,这样就会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识记起来按照类别进行,这样有利于知识链条的建立。
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如下类别:古代官职、人物称谓、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历法、古代地理、文学艺术、器物服饰等。
在识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这往往是考题的重点所在。
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他的内容门类在以往考题中出现次数少,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其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的几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如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
另外,在复习过程中,不建议沉迷于偏难怪的内容。
“常识”意为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所以“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应该是上述类别中最常见的知识点。
【避坑技巧】1.化整为零,分解记忆此考点的内容特点决定了我们更适合将它分解开来,分散到平时的学习中,抓好零散时间,逐一攻破。
例如,每天的早读课,或者课间,或是每晚休息前的十分钟,这样一点点地积攒,最后总量就会非常可观。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 基础知识:语病辨析与修改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解题技巧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解析: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解析: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解析: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如: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解析: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解析: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③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解析: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例如: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解析: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②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解析: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例如:①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语文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其知识点的归纳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复习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类知识点:- 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
-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 古文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意保留原文的韵味和风格。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汉语文章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复习要点包括:- 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理解。
- 文章主旨: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三、作文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文复习要点:- 写作技巧:包括开头、发展、结尾的写作方法。
- 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包括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
-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
四、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复习要点:- 诗词形式:了解不同诗词的格式和特点。
- 意象分析:掌握如何通过意象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 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词的情感色彩。
五、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复习,包括对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
- 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等。
- 重要作家作品: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结束语中考语文的复习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记住,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祝所有考生中考顺利,成绩优异!。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1 .标点符号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 ②内容的省略 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④语意未尽⑤列举的省略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极少)破折号: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声音的延长 ④递进分号:①用于•并列复句顿号:①并列的词语、短语②不能同“和”“以及”“与”等使用③表示概述不用顿号,确述才用2 .词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词②中性词③贬义词褒词贬用一一讽刺贬词褒用一一使语言幽默风趣.句式陈述句:通过句子传达信息,结尾句号。
疑问句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告感叹句.文体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列图标列图表,简介直观做比较,具体或突出了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 具体准确说明了具体说明了①承上启下②总起总结③为下文做铺垫④首尾呼应,前后照应⑤点题修辞手法: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人物描写:心理、肖像、动作、语言作用:具体形象表现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J作用:1.渲染了……的气定.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 .交待了……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 .突出中心标题作用: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r浅层:字面意思〔深层: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有关小作文写法:①感想类小作文(写阅读感受)第一句话亮明观点:我们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后面写为什么样这样做(不要谈文章,切记!)②对于表达方式的评价(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本文的……描写很精彩一一具体举文中的例子一一分析作用(不仅要分析表层,还要分析到人物的精神品质)③对于语言特点的评价本文多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之后分析作用(同上)④续写中间部分续写注意承上启下结尾部分续写注意情节合理发展,点明中心,与前面的情结相照应⑤仿写注意句式,修辞•致。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⑥改写⑦扩写原句的内容要有,展开合理想象,并且加上一定的描写⑧缩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修改
【病句修改】是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考察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对语
句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出初三期末考语文知识难点笔记——病句
修改部分。
一、有关主谓一致的错误
1. 主谓不一致
例句:水母是虫,但水母在太古时代是鱼。
改正:将句子改为:水母是虫,但在太古时代水母是鱼。
或者:水母在太古时代是鱼,但现已进化成虫。
2. 复数主语与单数谓语不一致
例句:块块豆腐,挂在搁板上,中间有的豆腐漏出水来。
改正:将句子改为:块块豆腐挂在搁板上,有的豆腐中间漏出水来。
3. 带有连接词的并列主语与谓语不一致
例句:北方的山一片荒芜,南方的地却是绿洲。
改正:将句子改为:北方的山一片荒芜,南方的地也是绿洲。
1.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
例句:冬天来了,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改正:将句子改为:冬天来了,大地上的厚厚积雪向人们展示出了冬天的魅力。
三、有关语法错误
1. 结构冗余
例句:树上的果实红红的,果实的颜色是红的。
改正:将句子改为:树上的果实红红的,颜色是红的。
2. 并列句中的逗号使用错误
例句:姐姐说,哥哥不喜欢吃饭,弟弟经常被喂饭。
改正:将句子改为:姐姐说,哥哥不喜欢吃饭,而弟弟经常被喂饭。
3. 使用了错误的句式
例句:到了河边,看见了几只大鸭子在游泳。
改正:将句子改为:到了河边,我们看见几只大鸭子在游泳。
【推荐】中考语文复习笔记:前后项不对应-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前后项不对应
201X年的中考复习已经开始了,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中的知识点,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希望各位考生在201X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前后项不对应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