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血管病变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RP、ox-LDL、VCAM-1的表达情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2.95 KB
- 文档页数:2
脂联素(adiponectin ,APN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脂肪组织专一表达的APN 通过其受体调节内皮功能、免疫功能、糖脂代谢、动脉硬化,研究发现脂联素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性反应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是体内重要的炎症递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清APN 的变化及其与hs-CRP 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 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刘莲花(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青海西宁810000)【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 )与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的关系。
方法:临床及头颅CT 明确诊断的脑梗死患者46例为脑梗死组,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APN 、hs-CRP 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APN 水平明显降低(P <0.01),hs-CRP 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26,P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APN 水平降低,其与hs-CRP 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脂联素;超敏C 反应蛋白文章编号:1009-5519(2009)22-3392-02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成修补。
2结果截止2008年12月底,27例全部获得随访,无复发病例。
3讨论3.1顽固性自发性气胸的近代观念:经内科传统保守治疗久治不愈(包括闭式引流或增加负压持续吸引2周以上未愈)的难治性气胸,以及短时间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单纯性自发性气胸称为顽固性自发性气胸。
实践证明:自发性气胸多数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大泡所引起,本组27例,肺大庖19例,占70.3%,与文献报道相符。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赵路清;王鲁宁;李光来【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07(6)6【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缺血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容积的大小分为3组,分别在就诊时(距发病不到72h)、距发病1、4周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ICAM-1、CRP浓度,并收集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1)在脑梗死发病早期,患者血清ICAM-1、CRP浓度与脑梗死容积呈正相关,(P<0.05).(2)大容积梗死组及中等容积梗死组在发病1周时与发病早期相比较两指标均明显下降,恢复期与发病1周时比较仍有明显降低(P<0.01).而小容积梗死组只有CRP水平较前下降(P<0.05),ICAM-1浓度在整个病程中变化不明显.(3)脑梗死组在发病72h内、1周时两指标均较对照组高,而到恢复期时只有CR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AM-1、CRP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容积密切相关,其变化反映脑梗死的发展演变过程.【总页数】4页(P411-413,428)【作者】赵路清;王鲁宁;李光来【作者单位】100853,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100853,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030001,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瑞舒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 [J], 王锋2.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TNF-α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J], 孙卫亚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薛文杰4.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柴志强;卢树苹;乔翠峰;孙小燕;赵东坡;狄巨岚;刘学英5.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J], 刘前;邓倩;陈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与白细胞介素的动态变化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adiponeefin)、瘦素(leptin)与白细胞介素(IL-1、6、8)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脂联素及IL-1、IL-6、IL-8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IL-1、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而血清脂联素结果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升高程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各指标变化均呈显著相关(P<0.01)。
结论血清脂联素、瘦素及IL-1、IL-6、IL-8含量的变化与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标签:脂联素;脑梗死;瘦素;白细胞介素脂肪组织可合成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瘦素(1eptin,LP)、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等。
脂联素在抑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观察脂联素、瘦素等与脑梗死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
为进一步探讨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的住院患者。
患者人选标准:第一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 d以内,无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的并发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各种炎症等。
诊断标准依据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本组急性脑梗死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7(62.2±9.0)岁。
龙源期刊网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DL—C及CRP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福生张平张新华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4期
CRP是肝内合成的一种独特的炎性标志物即急性时相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组织缺血缺氧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判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研究表明:LDL-c被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其激活血管内皮、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细胞凋亡且血清中LDL-C水平是脑梗死发生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拟通过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LDL-C水平的观察,探讨其与急性期脑梗死的关联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方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C反应蛋白,分别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apoB/apoAI)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结果HDL、LDL、VL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apoB与C反应蛋白无显著相关性,apoAI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P<0.05),apoB/apoAI与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
结论apoAI、apoB/apoAI与炎症反应有关,可以将apoAI和apoB/apoAI与C 反应蛋白共同检测,作为防治脑梗死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脑梗死;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C反应蛋白文献标识码:A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性病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脑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加重炎症反应及斑块破裂甚至促发局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被认为是影响脑动脉硬化的因素,有研究表明,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炎性标记物[1],本文旨在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诊断参照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统一标准[2],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明确梗死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