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口语表达的具体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系统: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来表示音节和单
词;而汉语则是一种表意文字,使用笔画或部首来表示意义。
2.语法结构:英语主要依赖于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汉语
则更多地依赖于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3.词汇意义:英语单词通常具有明确的意义,而汉语中的词语往
往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理解其意义。
4.表达方式:英语表达方式倾向于直接明了,而汉语则更倾向于
使用委婉和隐晦的方式表达。
5.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导
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义理解上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英汉互译时需要考虑到语言的特性和表达习惯,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英汉差异之二聚集与流散Compact vs DiffusiveEnglish sentence pattern---Tree-likeChinese sentence pattern---Bamboo-like因此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进贾府》She must watch her step in her new home, she decided, be on guard every moment and weigh every words, so as not to be laughed at for any foolish blunder.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群。
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of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在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When cherry-blossom shimmered in Uero, from the distance it actually resembled light, pink clouds; but under the flowers you would always find groups of short-term “ students from the Qing Empire,” their long queues coiled on top of their heads upraising their student caps to look like Mount Fuji.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1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
“谢谢”的英语表达方式与英汉差异基本款:Thanks 和thank youthanks 比thank you 更口语化,后者更正式些。
如果你想要强调自己的感激之情或是表现得极为礼貌,可以使用以下四种说法:-You're looking well.-Thanks.-你看起来气色很好。
-谢谢。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dinner – it was great.非常感谢您的款待,晚餐味道很棒。
Thanks a lot for looking after the children.您能帮忙照看孩子们,真是太感谢了。
Thanks very much for making dinner tonight.多谢你今晚准备的晚餐。
帮大忙:You've saved my lifeThanks for giving me a lift to the station. You saved my life.谢谢你让我搭车到车站,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欠人情:I owe you big time在别人帮了你大忙后,你可以用这些表达来表示你心中的感激之情:Thanks for the help, Bill - I owe you one.谢谢你的帮助,比尔——我欠你个人情。
惊喜地感谢:You shouldn't (have)这个表达的意思是“你本不必这么做,真是太感谢你了”,在你收到别人赠予的礼物,心中充满了惊喜时,就可以这样说:Flowers! You shouldn't have!“给我的鲜花!你不必送的!”非正式感谢:CheersCheers不仅仅是“干杯”,也是英式英语中的谢谢,不过通常在非正式的环境中使用。
-Here's that book you wanted to borrow.-Oh, cheers.-这是你想借的那本书。
-哇,谢啦!礼貌表达感谢:You're too kind这是一种礼貌地表达感谢的方式,通常在语气上更加诚恳、真实。
英汉修辞对比外语学院06级4班:杨海燕学号:0611061090621.英汉修辞中语音表达手段对比1).英汉语音表达手段对比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在运用语音手段来表达修辞功能时都会用到停顿、表达的速度、音色等。
不同之处:英语是语调语言,而汉语是声调语音英语中能对表达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语音因素主要包括重音、音长、语调。
如,英语单词中重音有规律地排列是英语的重要语音特征。
单词重音位置的不同说明词类或词义的不同,例如英语单词perfect,当重音在第一个音节是形容词,完美的的意思;重音在第二个音节时是动词,使完美的意思。
句子重音位置的改变还可加强语气,突出对比意义。
汉语中能对表达产生直接影响的语音因素主要包括声调、语调。
汉语的声调特征赋予了汉语抑扬顿挫、高昂洪亮、优美动听的音乐美。
每个汉字为一个音节,每一个音节有四声:阴阳上去。
2).英汉音韵对比英文词汇是多音节的,英语句子的节奏感是有音量、音节、重音等几个因素构成。
英语的节奏一般是通过轻重音的对比,音节的长短交错和音量的多少巧妙安排来实现的。
汉语的音韵美表现在音调的平仄相间、高低起伏、音节的整齐匀称、铿锵有力,以及声与韵的重叠等方面。
此外,汉语句子在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讲究句子结构的开合有度,张弛有序,使句子长短搭配,句式整齐,抑扬顿挫。
2.英汉修辞中词汇表达手段对比1)英汉词汇语体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没有色彩,它们属于词汇中的“共核”成分。
英汉语中都存在口语词语和书卷词语。
有些“共核”成分的词语经过转义便具有明显口语体色彩的词语。
例如,gonna=going to2) 英汉词汇色彩对比①不同事物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
例如,西方人认为百兽之王是狮子,而汉族人则认为是老虎。
②相同事物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
西方人认为红色表示人物脾气暴躁,而红色在京剧中却是表示人物性格忠勇。
③英汉语中无对应语用意义的词语。
比如“山羊”在汉语中没有特别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
英汉口语表达的具体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各自文化截然不同。
而口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口语形式灵活多变、使用自由,是语言的外在表现。
本文从英汉各自口语特征入手,分析了英汉口语在称呼、打招呼、称赞、告别等不同场景下的差异。
英汉口语表达差异一、英汉两种语言的口语表达特征英语直接,汉语委婉。
英语口语的特征为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所谓直截了当,就是一句话中可能会说几件事,或有几个动作,他们可能互为条件关系,修饰关系,或者是从属关系等,用英语口语来表达的话,总是要先说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先把结果说出来,然后再附加其它次要的东西。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with the door closed.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先说的是“什么也看不见”这个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才说“门关着”。
而在汉语口语中恰恰相反,我们会先说,“门关着”,这个条件,然后再说结果“我什么也看不见”。
英语口语的原则是“先说重要,后说次要”,而汉语口语则恰恰相反。
英语简洁,汉语繁琐。
简洁明了的意思就是,只表达重要的意思,没有多余的词汇。
很多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在口语中是用不上的,例如:他回来吃晚饭吗?在汉语中这里面有两个动词,“回来”和“吃”,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来翻译成英语,往往会翻译成:Will he come back to have dinner?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则是:Is he coming to dinner?两相相较,后者更为简洁明了。
二、英汉两种语言口语差异的具体体现1.称呼中国人性格内敛,讲究辈分、长幼关系等,故而在称呼方面,等级、亲疏关系明显。
在汉语口语中,有叔叔、伯伯、姑父、姨夫等不同的称呼,用来称呼家庭中的男性成员,而在英语口语中,这些人都叫做uncle。
汉语口语中,只有比较熟悉、亲近的人才能直呼其名;而西方社会则较为开放,故在英语口语中,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对老师、长辈、上司都可以直呼其名。
英汉口语表达的具体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各自文化截然不同。
而口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口语形式灵活多变、使用自由,是语言的外在表现。
本文从英汉各自口语特征入手,分析了英汉口语在称呼、打招呼、称赞、告别等不同场景下的差异。
英汉口语表达差异
一、英汉两种语言的口语表达特征
英语直接,汉语委婉。
英语口语的特征为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所谓直截了当,就是一句话中可能会说几件事,或有几个动作,他们可能互为条件关系,修饰关系,或者是从属关系等,用英语口语来表达的话,总是要先说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先把结果说出来,然后再附加其它次要的东西。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with the door closed.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先说的是“什么也看不见”这个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才说“门关着”。
而在汉语口语中恰恰相反,我们会先说,“门关着”,这个条件,然后再说结果“我什么也看不见”。
英语口语的原则是“先说重要,后说次要”,而汉语口语则恰恰相反。
英语简洁,汉语繁琐。
简洁明了的意思就是,只表达重要的意思,没有多余的词汇。
很多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在口语中是用不上的,例如:他回来吃晚饭吗?在汉语中这里面有两个动词,“回来”和“吃”,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来翻译成英语,往往会翻译成:Will he come back to have dinner?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则是:Is he coming to dinner?两相相较,后者更为简洁明了。
二、英汉两种语言口语差异的具体体现
1.称呼
中国人性格内敛,讲究辈分、长幼关系等,故而在称呼方面,等级、亲疏关系明显。
在汉语口语中,有叔叔、伯伯、姑父、姨夫等不同的称呼,用来称呼家庭中的男性成员,而在英语口语中,这些人都叫做uncle。
汉语口语中,只有比较熟悉、亲近的人才能直呼其名;而西方社会则较为开放,故在英语口语中,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对老师、长辈、上司都可以直呼其名。
中国人尊老敬老,认为老者是智慧、威望的代名词,于是在汉语口语中所以就有了老张、老李这样的称呼,而张老、李老更透着尊崇、尊敬;在西方社会,这样的称呼是不被接受的,西方人通常将老和“老而无用”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样的称呼在西方社会是引人反感的。
2.打招呼
汉语口语中,人们初次见面喜欢问“您贵庚?”“您在哪儿高就?”等诸如此类
的问题,熟人之间见面则喜欢问“你吃了吗?”“你去哪儿?”等问题以表亲近。
在英语口语中,与人交谈时,年龄、婚姻、收入、宗教信仰等私人问题是不能问的。
西方人对此类问题非常反感,他们认为这种问题是非常不礼貌的,有窥探别人隐私之嫌。
西方人更倾向于谈论天气、新闻、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等话题。
3.面对称赞
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会说“哪里”“不才”等话语,以表谦虚,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说“thank you”“I am happy to hear that.”。
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
这时,恰如其分的做法就是说一句“Thank you”。
4.告别
英汉口语在使用告辞用语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万万不可对号入座。
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里请教问题,美国老师热情的接待了他,还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告辞时学生按照汉语习俗说:“I am sorry for having wasting a lot of your time.”这会让这位美国老师感到相当费解。
为什么学生认为自己解答问题是浪费时间,难道学生感到没有收获吗?在上述情况下,告辞时怎样说才算恰当呢?按西方人的习惯,首先应该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才道别,而且往往要找一个借口。
可以说:“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 I’m afraid I must be leaving now. I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或是“Thank you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又容易被中国学生掌握和接受。
5.比喻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很多东西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
例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
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西方国家中,则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国家,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英美人常说“You are a lucky dog ”,这没有丝毫侮辱之意,而是说你是一个幸运儿,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参考文献
[1]杜艳如.浅议中西文化差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2]李雪梅.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J].理论导刊.2006(06).
[3]张建丽.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新余高专学报.2006(06).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