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HLA抗体和HPA抗体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有关免疫学检验中“HLA”的介绍
有关免疫学检验中“HLA”的介绍如下:
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缩写。
它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上,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其中部分基因编码细胞表面抗原,这些抗原是每个人的细胞不可混淆的“特征”,是免疫系统区分本身和异体物质的基础。
HLA本身包含很多抗原,根据功能和分布可分为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
HLA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器官移植、输血、疾病相关性和生理学等方面。
例如,不同的HLA分型可能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HLA也可以用于预测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如风湿性疾病等。
在免疫反应中,HLA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抗体在B细胞生成,但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抗原经巨噬细胞处理后,抗原信息传递给T辅助细胞,后者再将信息传给B细胞,使B细胞进而分化生成专一抗体。
在这个过程中,T辅助细胞不仅识别致敏巨噬细胞上的抗原,同时也要识别巨噬细胞是否与其本身的Ⅱ类抗原相一致。
在免疫学检验中,HL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器官移植前的配型、输血前的检验、某些疾病的预测和诊断等。
讲课提纲HLA基本知识HLA基因HLA抗原HLA分型:血清学分型:特异性基因分型:等位基因HLA抗原的体内功能HLA在血站系统的应用HLA配型在组织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HLA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方面的应用HLA与疾病相关性:举例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HLA与输血反应:成分血的应用HLA与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血小板表面的抗原血小板配血多数血站已将HLA的研究作为血站科研的一个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各位同仁的不断努力,HLA 研究将不断深入,人们必将弄清HLA的方方面面。
HLA理论与技术在血站的应用⏹HLA基因组成⏹HLA分子的功能⏹骨髓库HLA基因分型⏹组织器官移植配型:HLA在移植排斥中起作用⏹HLA-B27检查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HLA与疾病相关⏹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输注预防输血GVHD HLA抗体:去白相关血液成分种类⏹血小板配合性输注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或预防一HLA基因⏹人类的MHC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长度为4分摩(centimorgan,cM),约为4000kb。
⏹整个复合体上有近60个基因座,已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500多个。
⏹根据编码分子的特性不同,可将整个复合体的基因分成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基因⏹I类基因区位于着丝点的远端,主要包括HLA-A、B、C三个位点;另外E、F、G、H、K和L位点。
⏹II类基因区位于着丝点的近端,是结构最为复杂的一个区,主要由DR、DQ、DP三个亚区构成,每个亚区又有若干个位点。
另外DO、DZ、DX三个亚区。
⏹III类基因区含有编码补体成分C2、C4、B因子及TNF、热休克蛋白和21羟化酶的基因。
⏹非HLA基因位于HLA区域内,其功能与HLA相关;⏹目前已经命名的有两类:LMP和TAP。
⏹LMP为蛋白酶体相关基因,由LMP2和LMP7组成;⏹TAP为ABC转运蛋白基因,包括TAP1和TAP2二、HLA抗原(HLA分子):HLA基因编码的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
适用于临床医生和本实验室服务对象的口头,电话和书信咨询。
职责由经过临床输血咨询服务培训的授权人员,解答本实验室和相关服务的常见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
程序5.1 咨询问答。
5.1.1 交叉配血标本有哪些要求?5.1.1.1 标本要求为患者本人的标本,避免张冠李戴。
5.1.1.2 标本能够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
下列情况标本不能接收: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22±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 -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 -20℃以下四年。
冷沉淀 -20℃以下一年。
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
5.1.4 血型不合的常见原因有哪些?5.1.4.1 新生儿尚未形成AB0同种抗体,所以三个月内的新生儿只要做正定型确定ABO5.1.4.2 漏加试剂,试剂污染或失效、血标本和试剂搞错等,均可造成假阴性、假阳性结5.1.4.3 器材不洁可产生假阳性结果。
5.1.4.4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等均可使凝集反应强度减弱,易勿定血型。
5.1.4.5 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导致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出现前带或后带现象,易误判为假性。
5.1.5 交叉配血不合原因有哪些?现象可能原因解决方案主侧: 1.患者或供者ABO血型错误 1.重新定型,检查患者亚型,输血史及移植史自身: 2. 患者血清中有不规则抗体, 2.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但筛选细胞上无相应抗原抗体筛选: 3.供者红细胞已被致敏 3.供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主测:自身:患者血清中的同种抗体与供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选择无者红细胞上相应抗原反应对应抗原的血液Rh(D)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可输Rh(D)阴性血小板。
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或相容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5.1.9 血液报废标准及报废血如何处理?5.1.9.1 经检查后,有下述任何一项的血液及其成分确定为不合格,必须报废: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超过保存期。
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诊疗困境王慧茹 刘会兰[摘 要]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是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延长和生存期降低等,还会因反复输血增加输血安全问题。
本文就PTR 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探讨免疫因素导致的PTR 和相应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以期对解决PTR 困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减少;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01血小板在正常的凝血和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输注对于维持低血小板计数患者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是多次输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具体表现为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如预期增长。
如果患者在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无任何增长,则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住院时间延长和生存期降低等不良结局,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1-2]。
PTR 患者因反复输血也增加输血安全问题,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细菌脓毒症和溶血性反应等。
因此,PTR 是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3-4]。
目前认为,PTR 的发生取决于患者个体因素、疾病类型以及输注血制品的白细胞去除等相关因素,其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通常被低估。
早期文献报道PTR 发生率为10%~27%,但在骨髓衰竭性疾病中发生率为30%~7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特别是脐血移植患者中发生更普遍。
免疫及非免疫因素均可介导PTR ,随着血制品去白细胞的广泛应用,免疫性PTR 发生率通常小于10%,在接受血小板输血的患者中,免疫性PTR 发生率约4%~8%[5-8],成为临床血小板有效输注的阻碍。
1 PTR 的诊断临床认为,对血小板减少患者提供未经选择或随机的血小板产品(单采或手工)用于最初的血小板输血治疗,重复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后未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及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应怀疑PTR 可能,需要通过计算输血后血小板计数的增长情况,但判断PTR 的输血后血小板增量的计算方法目前尚缺乏共识[9]。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1.RhD阴性:是一种Rh血型的表型,指个体红细胞上不表达RhD抗原。
2.连锁不平衡:由于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随机组合构成单体型,则某一单体型型别的出现频率应等于该单体型各基因频率的乘积。
但HLA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地组成单体型,某些基因比其他基因能更多或更少地连锁在一起,这就是连锁不平衡。
3.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基本原理是:淋巴细胞上的HLA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破坏细胞膜。
经过染色,染料进人细胞而着色;如果抗原抗体未结合,则细胞膜完整,染料无法进人。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估计着色细胞的百分数,如死细胞(即着色细胞)比例高于⒛%,一般认为是阳性反应,即存在相应的抗原。
4.PCR,,,,,SSP,,,,,PCRss:即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本原理是3′错配原则(3′,,,,,mismatch,,,,,principle),因此只有模板链是特定的等位基因时,才会检测出特异性的扩增条带,通过琼脂糖电泳直接判断有无扩增产物来确定基因的多态性。
5.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在其他细胞和组织上不能发现。
6.血小板相关抗原: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
7.新生儿溶血病:一般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8.(新生儿溶血病)释放试验:是一种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致敏的血型抗体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血型抗体从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然后对抗体进行检测。
9.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10.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向剩余的部分加人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定义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11.单采血小板: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定义为单采血小板。
临床医学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题库考点1、多选哪些情况不适宜开展自身输血()A.血液已受污染(脓、菌、尿)者B.原有出凝血障碍者C.肿瘤有血液扩散者D.心、肺、肝功能不全者E.贫血者正确答案:A, B(江南博哥), C, D, E2、单选输血时主要考虑()A.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供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所凝集D.供血者血浆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E.受血者红细胞不与其血浆发生凝集正确答案:B3、问答题如果一个患者需同时输入几个献血者的血,交叉配血时,为省时间可以将几个交叉血加入同一试管进行交叉配血。
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正确答案:总管的做法不可取,所有供血者和受血者每份标本都各加一滴血清和红细胞在一个管子中,会造成意外(不规则)抗体和血型抗原被稀释的问题,将可能漏检重要的意外(不规则)抗体,造成严重的急性和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4、问答题抗体筛选试验用什么方法?正确答案:抗体筛选试验原则是让受检的血清与特殊试剂红细胞即筛选红细胞起反应,以发现37℃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
试验中使用的方法有立即离心盐水试验法、低离子强度介质法(Liss)、酶试验法、抗球蛋白试验等等,可按抗体的血清学行为和试验的具体条件选择,但必须做抗球蛋白试验。
5、多选自身输血优点有()A.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B.可避免输异体血产生的免疫反应C.反复放血可刺激病人体内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造血功能增强D.可缓解血源紧张,特别是缓解稀有血型血源的紧张情况E.节约血源正确答案:A, B, C, D, E6、问答题列举ABO基因型和基因表型。
正确答案:ABO基因座位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9q31.3-q34.1),有三个等位基因A、B、O。
三等为基因有六种组合方式:AA、AO;BB、BO;OO;AB。
相对应形成四种主要的血型A、B、O和AB。
等位基因A和B控制红细胞和分泌物中A和B抗原的形成,而O基因不产生任何血型特征。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