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67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主要涵盖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和用途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概念、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冶炼过程。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铜、锌等金属样品,烧杯、试管等实验仪器。
2.教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金属的冶炼过程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金属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使学生对金属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金属的冶炼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兴趣,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特性和分类1.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2.金属的分类及典型元素。
2.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1.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2.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1.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
2.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利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性和分类。
2.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区分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2.分析金属材料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提问:金属你们都接触过哪些?2. 学习金属的特性和分类(20分钟)教师介绍金属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找出金属的典型元素。
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整理成笔记,并将笔记分享给其他同学。
3. 小组合作探究金属的分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典型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元素属于哪类金属,并总结其特点和用途。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和分享,最后汇报给全班。
4. 拓展延伸:金属材料的应用(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和讲解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复习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然后,讲解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并给予示范和实例。
2. 实践操作:制备金属材料(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
每组制备不同的金属材料,并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金属材料制备方法的理解。
3. 实验总结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第八单元金属材料复习学案南宁市仙葫学校滕艳【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有关合金的一些知识。
2、知道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和盐的简单反应);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3、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4、认识保护金属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物理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还能与硫酸铜等物质反应。
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
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
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
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难点】1、知道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和盐的简单反应);2、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过程】一、自我诊断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______,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______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________,熔点一般比它们的纯金属_________,抗腐蚀性也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_______4.常见的合金:生铁和钢都是的合金,只是的不同,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5、金属与酸反应条件:金属必须位于H ,酸一般指,不包括硝酸和浓硫酸。
Fe+___HCl===______________6、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单质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盐必须;金属不包括。
Cu+______AgNO3===________________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知识回顾1.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主要性质包括:•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
•导电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能可以在金属中迅速传导。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不断延长。
•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在室温下都是固态。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元素多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正数。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除了溴和汞以外,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负数。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 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结构,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 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化合物的离子数目要求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整体电荷为零。
4. 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材料由金属制品和金属合金组成。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 -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二、能力提升1. 快速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脆性2.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3.以下不属于非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不导电 C. 不导热 D. 脆性4.下列元素中,不是非金属的是: A. 氧 B. 汞 C. 碳 D. 溴2. 选择题从下列每组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回扣教材,梳理要点,夯实有关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树立珍惜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观念。
2. 通过强化训练和实验探究,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 通过盘点考点,把握好中考脉搏;提高中考意识,端正良好心态。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 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有关化学反应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 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1.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2. 对铁锈蚀条件的初步探究3. 有关化学反应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开门见山,欢迎来到化学课堂,接下来我们复习《第八单元》,引领学生认定所要复习的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
2.认定目标投放复习目的,引导学生观看、阅读,明确上述教学目标。
3.知识梳理接下来,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将“金属和金属材料”活化为有灵性的“人”,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形式直接与学生对话,从而开启本单元复习的华丽篇章。
具体分为如下六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是“我是金属,我自豪”。
通过这个篇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我”的自豪点,让学生回顾、梳理金属物理性质、个性和用途(即本单元课题1的前半部分内容)。
引领学生理清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但性质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以及石墨有金属光泽,但不是金属;等等。
同时,通过“有自豪点,固然好,但是不要骄傲。
骄傲会使人落后!山外青山楼外楼!”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提升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
[过渡] 通过“我就碰到难题了”,承上启下地引出第二个篇章。
第二个篇章是“我是金属,我害怕”。
在这个篇章里,先引领学生梳理出“我”的害怕之处——氧气、酸和盐溶液(即本单元课题2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让三位学生分别用两个化学方程式(写作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我”害怕的原因(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分别能与氧气、酸和盐溶液反应)。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掌握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了解铁生锈的原理,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金属材料和工业炼铁等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 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3 工业炼铁反应原理,反应现象,反应顺序,尾气处理;4 生锈的原理及防锈方法,及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表格(近三年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中考的考点分布)过渡:中考的考点主要分布在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三大方面,而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和难点,这节课我们主要分为三个大环节进行复习,首先,我们先来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一物理性质展示:问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快速记忆学生回答:每组5 号6 号老师点拨: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都是铁,含有少量的碳跟踪练习:与物理性质有关的习题学生讲解:每组2 号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板演:化学方程式(每组6 号写1,2,3 题,每组5 号写4,5 题,每组4 号写6,7,8 题)基础弱的学生写红色的化学方程式,基础是中上等学生全部都写学生练习:学生批改:每组1 号上黑板,下边组内的2,3,批阅点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分的评分机制给表现好的小组给予掌声展示:问题(与化学性质有关)讨论:学生回答:每组5 号6 号讲解:金属的3 个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跟踪练习:与化学性质有关的习题学生讲解:老师补充:两边夹中间的思想(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过渡:很多金属像铁容易生锈,如何防止金属生锈呢?接下来我们复习第三大部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板书: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展示:问题(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每组的4 号提问:工业炼铁的反应原料之一是焦炭,为什么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老师点评: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金属的三大部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材料的利用和保护展示:金属材料的知识树升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棵知识树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下课(作者单位:)。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金属的一些重要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在探究活动中增进合作、增进友谊。
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不是孤立的,它影响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二、复习教学要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解题思路
三、复习教学流程
四、复习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金属和金属材料,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自我诊断”。
学生活动:参照“自我诊断”,测评自己对复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出现的疑问,采取看书或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解决。
引导学生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出示一根铁丝和铜丝,
你能区别开铁丝和铜丝吗?你是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把它们区别开的?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1:相同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你能用图象表示该反应的情况吗?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曲线的斜率和高度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引导学生进行重要的小结:通过刚才的系统复习,请同学们尝试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并将其写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小组选代表到黑板前展示本组完成的知识网络,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其他学生答疑、补充、评价。
发放达标测试题,实施达标测试。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讨论、解决。
并根据各自的课堂表现,对自己从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复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