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花的学校 (2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30
2 花的学校第2课时(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学校带来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花的学校》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学校带来的快乐。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花的学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学校带来的快乐。
2. 难点: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录音。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花的学校的世界。
2. 新课内容: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学校带来的快乐。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花的学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2. 重点内容:花的学校的特点,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回家后,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学校带来的快乐。
同时,学生也能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2.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说一说。
2 花的学校【教学目标】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2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8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连线激趣,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连线题,让学生进行连线练习,相机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1)大青树下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学校呢?(2)那花儿有自己的学校吗?他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花的学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
从学生会产生疑惑的连线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既温习旧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课文中的音节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新鲜、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本课的新鲜词语,进行反复认读。
课件出示: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衣裳猜出扬起双臂能够碰触放假墙角落下……(3)找规律识记。
①“假”是多音字,不同的语境下读音不同。
②出示汉字演变过程帮助识记“舞”: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课件出示:——————舞③将楷书和小篆的“罚”字进行对比说明,辅助识记。
(出示“罚”的小篆体及动画演示说明字义)2再读课文,读准、读通句子。
(1)轻声读课文,找找自己觉得难读通、读顺的句子,多读多练。
(2)向同桌请教怎么读好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3)小小“朗诵花”:出示难读的句子,学生比赛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花的学校第2课时教案一等奖三年级1、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花的学校第2课时教案一等奖三年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花的学校第2课时教案三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重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一、复习导入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给本课生字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学习第1、2自然段,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的动作,体会大片花儿的`兴奋、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三年级上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三年级上 2《花的学校》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内容,感受到了泰戈尔笔下花孩子的活泼与可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时,更深入地去探索这奇妙的花的世界。
上课伊始,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程度。
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看得出来,大家在课后都有认真复习。
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去读:“花孩子们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教室里只有朗朗的读书声。
读完之后,大家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同学说花孩子们在学校里跳舞、唱歌;有的说他们在做游戏、学习知识;还有的说他们在和老师、同学们交流。
大家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极了!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环节,老师重点讲解了一些关键的语句。
比如“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把树枝、绿叶和雷云都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它们也有着人的动作和情感。
老师让同学们模仿这样的写法,说一说身边的事物。
同学们开动脑筋,有的说“风儿在树林里欢快地奔跑着”,有的说“雨滴在荷叶上欢快地跳舞”。
再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这里的“冲”字用得特别好,生动地表现出了花孩子们迫不及待想要出来玩耍的心情。
老师让同学们体会这个字的妙处,并尝试用其他的字来替换,比较效果。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都觉得还是“冲”字最能体现出花孩子的急切和兴奋。
然后,老师又让同学们思考:“花的学校在地下,花孩子们为什么要急着出来?”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手回答:“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还有的同学说:“他们想和大自然中的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
”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在分析完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之后,老师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从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热烈地讨论着,大家各抒己见。
2023年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案(精选6篇)花的学校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3.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体会拟人句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花的图片,指名读花上的词语。
2.过渡:读了上面的词语,同学们一定会想起我们上节课学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花的学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散文诗。
(板书课题)3.让我们大声地、美美地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复习词语导入,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一)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1)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2)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3)“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4)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
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
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舞、荒、笛”等9个生字,会写“落、荒、罚”等13个生字新词。
2. 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荒野、留意、阵雨”等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走过”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
5. 学生能够感受花孩子在学校里跳舞、狂欢的快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3.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花孩子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花孩子的纯真可爱,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课文主题《花的学校》是一首描绘大自然中花的学校生活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花的孩子们的快乐与自由。
教学重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体会花孩子的快乐,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词语“荒野、阵雨、狂欢”等词语的意思。
2.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课文插图3. 生字卡片4.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花的学校的特点。
2.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品读重点句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
5. 小组合作,想象花孩子的快乐生活。
巩固练习1.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收获。
2. 强调诗歌的语言特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1. 课题:《花的学校》2. 词语:荒野、阵雨、狂欢3. 重点句子:花孩子在绿草丛中跳舞、狂欢。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