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平均数2
- 格式:ppt
- 大小:670.00 KB
- 文档页数:13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11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11篇平均数三年级掌握要点,欢迎参阅。
答题要点:1,请写清楚中间步骤,并仔细计算1,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为42,甲丙的平均数为46,乙丙的平均数为47,求甲乙丙三个数字各为多少?2,甲乙两人带着同样多的钱,用他们全部的钱买了香皂,甲拿走12块,乙拿走8块,回家后甲补给乙4元每块香皂多少钱?3,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27,前4个数字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字的平均数是34,求第四个数是多少?4,九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450,求这九个数。
5,前面三场击球游戏中,爱丽丝分别得到了130,143,144,为了使得四场游戏的得分平均数为145,爱丽丝第四场应该得多少分?6,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之一改为80,则平均值为70,这个数应为多少?7有8个连续的奇数和为144,求这8个数字分别是多少?平均数例题【知识要点与基本方法】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特点是,把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量,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成为相等的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反过来,已知平均数,我们又可以求出总数量,即: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例题精选】例1.某小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对某位选手打分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多少?分析:六位评委的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剩下的分数为:77、82、78、83。
将这四个分数相加,然后除以4,即可得到平均分(77+82+78+83)÷4=80分,思考一下如果不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又该如何计算平均分。
例2.小宇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
问他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析:先求出前4次测验的总分,加上第5次测验的成绩,除以测验的次数(5次),就得到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
89×4+94=450,450÷5=90分例3.四年级数学测验,第二小组同学的得分情况为:1人得98分,3人得92分,4人得86分,2人得76分。
《平均数》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应用(教材第43页例2,练习十一第3~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更深刻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知道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利用平均数对有关数据进行比较,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上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整体的比较.教学用具情境挂图,统计表两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例2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同学们在干什么,这时对学生进行锻炼身体的情感教育.2.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平均数的存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吧.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应用二、新知探究1.出示两支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欢乐队(单位:厘米)开心队(单位:厘米)(1)观察上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2)你还能看出什么信息?能说一说吗?(3)从整体看,你认为哪个球队身高高一些呢?2.学生讨论、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求平均身高来比较.3.验证结论.(1)你是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的?(利用每组的平均身高来比较)(2)怎样求每组的平均身高的?板书: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开心队的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 (144+146+142+145+143)÷5 =710÷5 =720÷5=142(厘米)=144(厘米)(3)这两个平均数据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小结:这两个数据是两支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由此可见: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3~5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学习体会?能与我们谈一谈吗?五、课后作业(略)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十一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它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饼干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练习十一第5题.此题要使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补充习题及解答1.有三棵苹果树共产苹果141千克,求平均每棵树产苹果多少千克? 2.下面是武汉佳丽广场和亚贸广场2004年四个季度的营业额统计图.佳丽广场2004年营业额统计图亚贸广场2004年营业额统计图(1)营业额最高的季度是()广场第()季度的营业额.(2)佳丽广场平均每季度的营业额是多少?亚贸广场平均每季度的营业额是多少?(3)哪个广场平均每季度的营业额要高一些?高多少?(4)两个广场都在第()季度和第()季度的营业额较高,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5)为了提高营业额,你对这两个广场有什么建议吗?3.小红用电脑打字,3分钟打了195个字,小冬4分钟打了240个字,谁打的速度快一些?4*.有甲、乙、丙三个数,已知甲、乙两数的平均数为52,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为48,甲、丙两数的平均数为65,求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解答:1.141÷3=47(千克)2.(1)佳丽四(2)1 600万元 1 625万元(3)亚贸广场 25万元(4)二四分析:因为在这两个季度节、假日较多,如第二季度有“五一”长假,第四季度有“十一”长假、元旦,并且已接近年终,人们的购物欲较大,另外这两个季度正是冷热交替之时,对换季的消费品需求量较高.3.小红平均每分:195÷3=65(个)小冬平均每分:240÷4=60(个)65>60,所以小红打得快.4*.提示:甲、乙两数的平均数为52,则它们两数的和为52×2,其余类推.答案:(52×2+48×2+65×2)÷(3×2)=55]。
三年级数学认识和应用简单的平均数概念平均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理解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在三年级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认识和应用简单的平均数概念。
一、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到的数值。
它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中心值。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组数据:4,6,8,10,12。
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数值相加并除以5(数据个数)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4+6+8+10+12)/5 = 8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8。
二、平均数的应用1. 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数值趋势。
通过求取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例如,小明考试得到了以下分数:80,85,90,95,100。
为了计算他的平均分数,我们将这些分数相加并除以5(分数个数):(80+85+90+95+100)/5 = 90所以,小明的平均分数是90。
2. 找出未知数值当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其他数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来解决未知数值。
例如,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8,其中包括4个数值:a,b,c,9。
我们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求解未知数值a,b,c。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等式:(a+b+c+9)/4 = 8通过转化等式,我们可以得到:a+b+c+9 = 3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a+b+c = 23通过代入已知条件,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运算求解未知数值。
三、简化计算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比较复杂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帮助我们更快地求解平均数。
1. 利用对称性如果一组数据中存在对称性,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这个对称性来简化计算。
例如,我们有一组数据:10,12,14,16,18。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组数据可以分为两组对称的数值:10和18、12和16、14。
我们可以把平均数的计算分成两步:先计算对称数值的平均数,然后再计算这些平均数的平均数。
首先,计算对称数值的平均数:(10+18)/2 = 14然后,计算这些平均数的平均数:(14+14+14)/3 = 14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
1、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
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43+20+33)÷3
=96÷3
=32(只)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197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197+91)÷3
=288÷3
=92(分)
3、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260+300+280+312)÷4
=956÷4
=239(人)
4、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20朵。
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7+9+20)÷4
=36÷4
=9(朵)
5、许军的作文参加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分别为:93分、88分、61
分、89分、90分、91分、97分。
这7个评委打的平均分是多少?(93+88+61+89+90+91+97)÷7=609÷7=87(分)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平均分是多少?
(93+88+89+90+91)÷5=451÷5≈90(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平均数(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2.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求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1)平均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用总数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3. 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讲平均数知识点、重点、难点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见求平均数问题,如求一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等等.将几个不相等的数,在它们的总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这几个不相等的数变成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搞清总数、份数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平均数=总数÷份数,必须注意的是”份数应与总数、平均数相对应”.例题精讲例1 在4个同样的杯子中倒有饮料,高度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4厘米和15厘米,这四个杯子中饮料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分析:求平均高度,要先将所有饮料的高度加起来,再除以4就可以了.解(11+12+14+15)÷4=13(厘米)答:这四个杯子中饮料的平均高度是13厘米例2 佩明小学有28位女教师,平均年龄35岁,有4位男教师,平均年龄27岁,这些教师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分析:要求平均年龄,先要求出所有教师的年龄总和:女教师的年龄和+男教师的年龄和,再用年龄总和除以所有教师的人数.解(35×28+27×4)÷(28+4)=34(岁)答:这些教师平均年龄是34岁例3 某电脑大卖场七月份卖出了1924台组装电脑,八月份卖出了2096台组装电脑,九月份卖出了2420台组装电脑,这个大卖场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卖出电脑多少台?分析:要求出每天的销售量,必须用总的销售量除以第三季度的总天数.解(1924+2096+2420)÷(31×2+30)=70(台)答:这个大卖场第三季度平均每天卖出电脑70台例4 连续5个正整数的和是100,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连续五个和是100,中间的数就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只要将100除以5就可以求出中间数,然后再写出其他的数.解100÷5=20.其他的数分别是18、19、21、22答:这五个数分别是18、19、20、21、22例5 连续8个单数的和是160,这八个单数分别是多少?分析:把8个单数分成每2个数一组,每组的和相等,可以求出中间两个数的和,由于是连续的单数,那么中间两个数的差是2,就能求出中间两个数.解160÷(8÷2)=40.第四个数为(40-2)÷2=19,第五个数为(40+2)÷2=21答:这八个连续单数分别是13、15、17、19、21、23、25、27.例6 把1~999分成20组,已知这20组中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等,求这个相等的平均数分析:每组的平均数就等于1~999的平均数.解(1+999)×999÷2÷999=(1+999)÷2=500.答:这个相等的平均数是500.例7 七个数的平均数是62,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0,平均值为74,这个数原来是几?分析:现在的平均值提高了,总值也比原来的总值提高了,总值之差就是这个数原来与现在的差,用90减去总值的差就可以算出原来的数解90-(74×7-62×7)=6答:这个数原来是6.例8 有四个数,每次取其中三个数相加,结果分别是32、34、35和37,这四个数分别是几?分析:把这四个数看作A、B、C、D,每次三个数相加,就是A+B+C、A+B+D、A+C+D、B+C+D,四个结果相加就是A+B+C+A+B+D+A+C+B+B+C+D=3(A+B+C+D),这样就可以求出四个数之和,然后再分别求出每一个数.解(32+34+35+37)÷3=46.46-32=14,46-34=12,46-35=11,46-37=9.答:这四个数分别是14、12、11和9.例9 小云爬山,从山脚出发,上山路长18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问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注意不可以用(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正确的平均速度应该等于总路程÷总时间. 解总路程=18×2=36(千米),总时间=18÷3+18÷6=9(小时).平均速度=36÷9=4(千米/小时).答: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小时.例10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9,前5个平均数是8,后4个平均数是11,第5个数是多少?分析:分别利用平均数先求出几个数的总数,再考虑第5个数即在前5个数中又在后4个数中,这9个数的总数比8个数的总数就是多了第5个数,所以可以通过前5个数的总数与后4个数的总数之和减去8个数的总数求得解(5×8+4×11)-8×9=84-72=12.答:第5个数是12.水平测试2A 卷一、填空题1.一个同学的语文成绩是85分,数学成绩是93分,体育成绩是92分,则他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分2.植树节10个好朋友去植树,种两棵树的有两人,种三棵树的有三人,种四棵树的有两人,种五棵树的有一人,种七棵树的有两人,那么平均每人种__________棵树.3.小明四门成绩的平均分是92.5,若已知语文,音乐,体育的成绩分别为96、95、80,那么他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4.一个同学学写字,他要求自己平均每天练8张纸.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都已练了9张纸,星期五有事没有练,星期六练了10张,那么星期天要练________张才能达到他的要求. 5.两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是85分和89分,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同,那么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分是_______分.6.上题中若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对应是30人和38人,那么此时两个班合起来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结果保留小数一位).7.小红爱吃糖,妈妈规定平均每天吃4颗,小红前10天平均每天吃了5颗,那么后5天中平均吃_________颗才能达到妈妈的要求.8.小明、小刚、小亮三人的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小刚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小亮体重______千克;又若小明比小刚重4千克,小明体重是_____千克,小刚体重是_____千克.二、解答题9.小文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分是92分,若他外语是88分,那么语文、数学平均分是多少?10.某学校派出8人参加数学竞赛,结果有2人分别得了72分,有3人分别得了79分,有3人分别得了73分,那么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11.三个好朋友争做好事,一个做好事8件,另一个是他的2倍,第三个则是前两人所做好事之和还多3件,问三人平均做了多少件好事?1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一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这个数是多少?B 卷一、填空题1.一班有书54本,二班有书63本,老师又拿来37本书,应分给一班_______本,其余给二班时两个班的数才会一样多.2.小华玩跳绳,前三次平均跳165下,要使跳四次的平均数达到170下,她第四次应跳绳____下3.小明的数学、英语、语文三门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数学比平均成绩高6分,英语和语文成绩相同,那么英语是_____分4.一只船从A码头顺水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B码头驶去,然后又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从B码头逆水驶回A码头.已知两个码头相距300千米,这只船在A、B之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5.18个人合影留念,照3张的价格为四元五角,另外加冲洗费每张三角.如果每人各一张照片,那么每人应付_____角.6.30人组成的老年学习班中,老爷爷的平均年龄70岁,老奶奶的平均年龄75岁,若老爷爷与老奶奶的人数相同,则平均______岁;若老爷爷12位,则平均年龄是______岁.7.三个人跳绳,小红与小新的个数之和是237个,小红与小江的个数之和是258个.而小新与小江的个数之和是255个,则三人平均跳了_____个,其中_____跳得最多,是_____个.8.五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是91分,若其中小明与小王的平均分为92分,小李和小刚的平均分为87分,而小刚与小明的平均分是88分.已知小刚比小李多6分,那么这个小组中小明_____分,小王______分,小李______分,小刚_____分;小杨_____分.二、解答题9.已知A、B、C、D、E五个数,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而中间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首、尾、中间三个数(即A、C、E)的平均数是多少?10.食品店将3千克单价为18元的水果糖、6千克单价为15元的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则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是多少元?11.七个数的平均数是136,按从小到大排列,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115,最大的四个数的平均数为154,那么从小到大排的第四个数是几?12.邮递员从甲地到乙地送信,上坡路30千米,每小时走5千米;平路16千米,每小时走8千米;下坡路14千米,每小时走7千米,问邮递员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C 卷一、填空题1.一批水果有苹果和橘子两种,装成若干袋,平均每袋185千克.已知苹果有5袋,平均每袋是203千克.而橘子平均每袋重170千克,则橘子有_____袋.2.在一次考试中,6位学生中的5位成绩分别为85、95、76、97、87,第6位学生的成绩比前5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多6分,那么6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_____分.3.原来四人小组的平均分为70.加入一人后,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那么新加入的同学成绩为_____分4.若A、B、C表示1~9中的数字,若A、B9、C26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103,那么A+B+C=_____.5.小文买了3支笔和6本本子,一共用了9.6元.若一支笔比一本本子贵1.4元,那么每本本子_____元.6.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甲乙共重70.5千克,乙丙共重74.5千克,丙丁共重79千克.若已知甲比丁轻3千克,那么甲、乙、丙、丁分别重______千克?7.小王骑车过桥,上桥时20米/秒,下桥时30米/秒,那么小王过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8.小明做数学题,前4天每天做20题,后来6天,每天又多做了15题,那么他在这10天中平均每天做_____题.二、解答题9.糖果店将甲种糖4千克、乙种糖3千克、丙种糖5千克混合成什锦糖出售,若甲、乙、丙三种糖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14元、10元、8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的单价是多少元? 10.一辆汽车越过一个土丘,上坡的距离是下坡距离的一半,上坡速度为30千米/小时,下坡速度是40千米/小时,那么平均速度是多少?11.某班有40名学生,数学期中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数学期中考试平均分是多少?12.在一次外语测试中,一小组的6位学生中的5位成绩是98分、86分、89分、78分、95分,第6位学生的成绩比这个小组6位学生的平均成绩多4分,求第6位学生的成绩.平均数答案:水平测试2A 卷1.90 (85+93+92)÷3=90(分).2.4 (2×2+3×3+4×2+5+7×2)÷10=4(课).3.99 92.5×4-(96+95+80)=99(分).4.10 8×7-9×4-10=10(张).5.87 (85+89)÷2=87(分).6.87.2 (85×30+89×38)÷(30+38)=5932÷68≈87.2(分).7.2 [4×(10+5)-5×10]÷5=2(颗).8. 34,42,38.38×3-40×2=34(千克);(40×2+4)÷2=42(千克);(40×2-4)÷2=38(千克).9.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4分.(92×3-88)÷2=94(分).10.他们的平均成绩是75分(72×2+79×3+73×3)÷(2+3+3)=(144+237+219)÷8=600÷8=7511.三人平均17件好事.(8+8×2+8+8×2+3)÷3=(48+3)÷3=17(件).12.100 115×4-120×3=100.B 卷1.23 (54+63+37)÷2-54=23(本).2.185 170×4-165×3=185(下).3.89 [92×3-(92+6)]÷2=89(分)或92-6÷2=89(分).4.每小时24千米. 300×2÷[300÷30+300÷20]=24(千米/小时).5.5 [45+3×(18-3)]÷18=5(角)6.72.5;73 (70×15+75×15)÷30=72.5(岁);(70×12+75×18)÷30=73(岁).7.125,小江,138.(237+258+255)÷6=125(个);由于258>255>237,且258个是小红与小江的,255个是小新与小江的,所以小江最多;125×3-237=138(个).8.86,98,84,90,97.小刚:(87×2+6)÷2=90(分);小李:90-6=84(分);小明:88×2-90=86(分);小王:92×2-86=98(分);小杨:91×5-92×2-87×2=97(分).9.由A+C+E=(A+B+C)+(C+D+E)-(B+C+D),可知平均数为(12×3+9×3-10×3)÷3=11.10.16元 (18×3+15×6)÷(3+6)=16(元).11.124 (115×4+154×4)-136×7=124.12.6千米/时.先求出邮政员上坡、平路和下坡各用的时间.上坡:30÷5=6(小时),平路:16÷8=2(小时),下坡:14÷7=2(小时).(30+16+14)÷(6+2+2)=6(千米/时).C 卷1.6 (203-185)×5÷(185-170)=6(袋)2.89 (85+95+76+97+87)÷5+(6÷6)=89(分)3.80 70+(4+1)×2=80(分)4.13 由A+B9+C26=103×3=309,可知A=4,B=7,C=2,所以A+B+C=13.5.0.6 (9.6-1.4×3)÷(6+3)=0.6(元)6.36,34.5,40,39 甲=(70.5+79-74.5-3)÷2=36(千克);乙=70.5-36=34.5(千克);丙=74.5-34.5=40(千克);丁=36+3=39(千克).7.24设整个桥长2s,则平均速度为2s÷(s÷20+s÷30)=(2s×60)÷(s×3+s×2)=120s÷5s=24(米/秒).8.29 20+(15×6÷10)=29(题).9.这种什锦糖的单价为每千克10.5元.(14×4+10×3+8×5)÷(4+3+5)=10.5(元).10.过土丘的平均速度为36千米/小时.设上坡距离为s,则下坡距离为2s.(s+2s)÷(s÷30+2s÷40)=3s÷(s÷30+s÷20) =(3s×60)÷(s×2+s×3)=180×s÷(5×s)=180÷5=36(千米/小时).11.89.5分. (89×38+99×2)÷40=3580÷40=89.5(分).12.(98+86+89+78+95+4×6)÷(6-1)=94(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计算
介绍
本文档将介绍三年级数学下册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了解如何计算平均数对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非常有帮助。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值。
它代表了给定数据集的中间值。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步骤如下:
1. 将数据的所有值相加。
2. 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示例
让我们通过一个示例来更好地理解如何计算平均数:
假设我们有以下一组数据:2, 4, 6, 8, 10
1. 将这些数相加:2 + 4 + 6 + 8 + 10 = 30
2. 计算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30 / 5 = 6
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
简单公式
除了逐步计算平均数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平均数:
平均数 = (第一个数 + 最后一个数) / 2
对于上述例子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平均数:
平均数 = (2 + 10) / 2 = 12 / 2 = 6
结论
通过本文档,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了解如何计算平均数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