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蒹葭》原文及译文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
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
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
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
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
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原文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及译文《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名篇,那可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呢!原文是这样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接下来咱们聊聊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就是河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你想想啊,清晨时分,雾气还没完全散去,那一片片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上面挂着晶莹的露水,像不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郊外散步,正好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我沿着小河走着,就看到了那一大片芦苇。
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的太美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是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这一句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让人不禁好奇,这位“伊人”到底是谁呢?是美丽的女子?还是心中的理想?“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这就像是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坚定地向前。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那种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感觉,是不是很让人揪心?“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这几句描绘的景色越来越生动,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心上人啊,她在河岸边,在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追寻的路又险又高,又弯又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顺流而下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洲上,在水中的沙滩上。
整首诗以蒹葭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
诗人对“伊人”的追求执着而坚定,尽管道路艰难,但从未放弃。
《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原文及翻译赏析》《蒹葭》这首诗啊,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来,咱们先瞅瞅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诗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韵味?那咱们再来说说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赏析这首诗。
先说这景色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深秋的清冷、萧瑟给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一大片白茫茫的芦苇,上面挂着晶莹的霜露,那画面,多美啊!我记得有一次秋天,我去郊外散步,就看到了这样类似的景象。
那是一片湿地,长满了芦苇,秋风吹过,芦苇沙沙作响,白色的芦花随风飘荡。
当时,地上也有一层薄薄的霜,我走在上面,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那一刻,我突然就感受到了《蒹葭》里描绘的那种氛围,那种带着淡淡忧伤和迷茫的美。
再看诗中的“伊人”,这可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伊人到底是谁?是恋人?是理想?还是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谁也说不清楚,但就是这种模糊性,让这首诗充满了魅力。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理解这个“伊人”。
也许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伊人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好成绩;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伊人就是他一直渴望的升职机会;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伊人可能就是他年轻时错过的爱情。
还有啊,这首诗反复吟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全诗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鉴赏答案《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希望同学们会喜欢。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注释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蒹葭》意境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诗经《蒹葭》原文与译文(含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的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
因此我认为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
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
《蒹葭》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蒹葭》原文2、翻译内容3、赏析要点11 《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1 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上。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112 赏析1121 意境美《蒹葭》营造了一种空灵而又朦胧的意境。
诗中的蒹葭、白露、秋水等自然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悠远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始终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更增添了这种朦胧之美。
1122 情感美诗歌表达了一种执着追求爱情的情感。
主人公对伊人的追寻,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险阻,都不曾放弃,这种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动。
同时,这种情感也可以被理解为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1123 艺术手法11231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也深化了主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淋漓尽致。
11232 象征手法诗中的“蒹葭”“白露”等自然景象,可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爱情的飘忽不定、理想的难以捉摸。
而“伊人”则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激发着主人公不断追求。
11233 虚实相生诗中对伊人的描写,多为虚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对蒹葭、白露等实景的描绘,则更加衬托出伊人的虚幻和神秘。
杜甫《蒹葭》原文|译文
《蒹葭》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诗》。
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诗经中的《蒹葭》,其实杜甫也创作了一首《蒹葭》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这首《蒹葭》吧。
《蒹葭》原文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注释
①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一般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
②摧折:摧残折断。
③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④若何:怎么办。
《新唐书》有“诏不许,若何?”
⑤花戴雪:暗指花开。
芦苇花为灰白之色,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⑥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⑦江湖后摇落:此处江湖引申为退隐。
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杜甫《蒹葭》原文|译文
'《蒹葭》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诗》。
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诗经中的《蒹葭》,其实杜甫也创作了一首《蒹葭》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这首《蒹葭》吧。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注释
①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一般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
②摧折:摧残折断。
③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④若何:怎么办。
《新唐书》有“诏不许,若何?”
⑤花戴雪:暗指花开。
芦苇花为灰白之色,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⑥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⑦江湖后摇落:此处江湖引申为退隐。
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拼音jiān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jiācāngcāngbáilùwéishūang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wèiyīrénzàishuǐyīfān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zhīdàozǔqǐe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gyāng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jiāqīqībáilùwèi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wèiyīrénzài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cóngzhīdàozǔqǐe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g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jiācǎicǎibáilùwèi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wèiyīrénzài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cóngzhīdàozǔqǐe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g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诗经*秦风》
授课班级13报关(1)周次-课次
第7周
第13-14节
授课日期10月14-18日
课型新授课时 1 执教教师郑毓瑾课题蒹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四教学辅助器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三.朗读欣赏
(一)听录音播放
要求学生:
1.找出韵脚字
2.给生字注音
(二)教师指导
(三)配乐,让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四.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诗中重点词语。
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第一节诗的大意,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