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三维目标”解读及分析(八下)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6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包含课文、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部分。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课文选编标准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在选编课文时,既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白桦林》等,也收录了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文章,如《青春的证明》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时代意识。
2.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课文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同时按照一定的系统性进行编排,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运用。
3.思想性与艺术性相融合:选编的课文注重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三、语文知识系统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知识:涉及语音的发音、声调、语调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词汇知识: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包括词汇的意义、用法、辨析等方面的知识。
3.语法知识:涉及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4.修辞手法: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手段。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和文章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6.写作技巧:介绍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古今中外文化背景的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
四、写作训练安排本册教材的写作训练安排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基础训练:通过写作基础训练,如句子仿写、段落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2.记叙文写作:通过记叙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议论文写作:通过议论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
4.应用文写作:涉及一些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如书信、通知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
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
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
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
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
文言文(含古代诗歌)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杂说》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明确作者的观点。
2.查阅有关“伯乐相马”的资料,了解人才的发展现状。
3.思考本文的文体特点,了解说的文体常识。
教材分析:《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
接着又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这也是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历史。
接着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运用三个“不”,一组排比句以及描写食马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自居的心理。
写出了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特征。
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一开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论证的前提。
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但这里的“伯乐”是一个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别善于相马的人。
因此下面接着就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论断,突出了这“常有”和“不常有”之间的尖锐矛盾,说明千里马的被埋没简直具有必然性。
然后趁势而下,说到千里马的命运上来,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
这一段,从全篇来看,目的是提出问题;它之所以要强调知马者惟伯乐这个意思,则是为下文揭露“食(sì)马者”的“不知马”张本。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继续沿用上一册的编排理念,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全册教材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和相关的拓展内容。
选文涉及文学名著、现当代优秀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课文主题分析本册教材的课文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还有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反思。
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明确的导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文化知识渗透在课文中,编者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古代诗词的鉴赏、传统节日的介绍、地方民俗的描绘等。
这些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科学元素解读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在课文中增加了不少科学元素,如科学原理的阐述、科学实验的描写等。
这些科学元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了跨学科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深奥的文学理论和复杂的文化内涵上。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重点则应放在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深入剖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课后习题指导课后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时,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题目。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根据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本教材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模块。
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结构本教材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一篇课文和多篇相关阅读材料。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与一个特定的主题相关,通过课文和阅读材料的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一主题,并通过写作等综合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特点1. 任务导向本教材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各种任务型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研究到课文和阅读材料的内容,还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注重将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结合起来,通过任务型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等综合活动的训练,既能够提高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培养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写作指导等。
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应当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和阅读材料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
2. 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进行独立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活动,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3. 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研究和合作研究,培养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4. 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及策略1.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2.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研究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课题名称“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日出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泰山日出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并能运用所学的语句进行复述性的说话。
能力目标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
天上的街市知识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课题名称“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日历知识目标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进而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情感目标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蚂蚁知识目标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赏析本文拟人化的描写和大词小用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情感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人文悲悯情怀。
猫的天堂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复述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的重大思考。
情感目标理解“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课题名称“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小石潭记知识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课题名称“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梁思成的故事知识目标识记文章字词,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含义,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学习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情感目标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知识目标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了解人与克隆人的区别与联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
能力目标了解文章的观点,学习论证的方法。
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课题名称“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细菌的启示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东施效颦话语词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及本文结构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保修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常识,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弄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能力目标仔细品味精彩语句,把握人物人性,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揣摩人物性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逐步培养初步欣赏小说的能力。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积累"职""饰""轼"辙""盖"等文言诗词,"乎""由""与""但"等文言虚词,"无所""虽然""相与"等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句,从而品悟其言外之意。
3.探究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 积累"职""饰""轼"辙""盖"等文言诗词,"乎""由""与""但"等文言虚词,"无所""虽然""相与"等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词句,从而品悟其言外之意。
教学难点1. 探究写作特色。
2.了解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名二子说一、导入1. 检查课前预习。
学生齐读《名二子说》,个别同学尝试背诵。
2.导语:在中国古代文坛上,一家父子兄弟都有盛名的除了"三曹"就是"三苏"了。
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了民众做了很多好事。
眉山三苏祠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高度评价了三苏父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历的地位。
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过苏轼的《江城子》,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初步了解了苏轼的豪放、苏辙的冲雅,今天见识一下苏洵的凝练。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怎样欣赏舒婷的诗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怎样欣赏舒婷的诗歌》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歌欣赏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舒婷的诗歌作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了解舒婷的诗歌创作背景、诗歌表现形式以及她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舒婷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掌握舒婷诗歌的常见表现形式和特点;3.了解舒婷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情感;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和欣赏舒婷的诗歌,理解诗人的感受和意境;2.能够运用诗歌欣赏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和解读舒婷的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欣赏舒婷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舒婷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掌握舒婷诗歌的常见表现形式和特点;3.了解舒婷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情感;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过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怎样欣赏舒婷的诗歌》,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并展开讨论:•舒婷是哪个时期的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背景是什么?•舒婷的诗歌有哪些表现形式和特点?•课文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诗句?为什么?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舒婷的诗歌进行深入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形成小组展示的内容。
鼓励学生从字词、句子、意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展示,让其他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在展示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思考。
5. 欣赏诗歌选择几首舒婷的诗歌进行朗读和欣赏,引导学生从情感、意象、音乐性等角度进行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进行个人写作或小组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论,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
“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基于此来审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我们把教学中可操作的基本单位称为“元素”的话,那么每个元素都可以从“三维”角度来考察。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
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
知识和能力目标往往是显性的,但同时又附带着过程和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是后二维往往是隐性的。
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目标为核心的,其他两维是可以由它负载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三维”概念的科学认识,生硬地人为割裂“三维”,把三维目标理解成三种目标、三类目标,甚至是三个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绝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人为地、机械地预设三个维度的不同目标。
对三维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准确的理解,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底座,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二、科学设计“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在三者之中,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依然要追求的目标。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家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词语。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梁思成的故事知识目标识记文章字词,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含义,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学习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情感目标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知识目标
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了解人与克隆人的区别
与联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
能力目标了解文章的观点,学习论证的方法。
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
细菌的启示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词,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东施效颦话语词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理解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语言亦庄亦谐,耐人寻味的特点及本文结构
安排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条理清楚的写法。
保修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常识,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弄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能力目标
仔细品味精彩语句,把握人物人性,勇于发表自己的
见解,仔细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揣摩人物性
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逐步培养初步欣赏小说的能力。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
狱中书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情感目标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绞
刑架下的报告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
文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迹刻画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领会含
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从伏契克和他战友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受到教育与感染。
牛
虻就义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创作的时代背景,阅读交流中感受牛虻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把握主人公的形象,体会牛虻面对死亡表现出的镇定与无畏,体味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
与朱元思书知识目标
了解本文的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句式,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把
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
怀,把握课文的主旨,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峡知识目标
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文中所
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本文景物
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学习古人写景的
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情感目标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饮酒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体会诗意。
能力目标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情感目标
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引领学生
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
悟到人生的真谛。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
爱莲说知识目标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情感目标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芙蕖知识目标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不拘泥于古人,敢于创新的精神。
荔枝图序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比喻进行描绘,体味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三维目标”解读及落实情况分析
二中八年级语文课题研究组
课题
名称
“三维目标”解读落实情况邹
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领
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战国策》的
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
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
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曹刿论战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常识,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
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掌握文言文的
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
的特点。
情感目标
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体会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祖国的政治热忱。
晏子使楚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能疏通文意,读懂课文。
能力目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情感目标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