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5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制定一份完善的中心城区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规划目标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优化,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提高交通效率。
•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形象。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3. 规划范围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的范围涵盖成都市主城区及周边片区。
具体范围如下:•南起锦江河,北至成都市外环高速公路。
•东起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西至龙泉驿区。
4. 规划内容4.1 城市功能布局根据中心城区的不同特点和功能需求,将按照以下划分进行功能布局:•商业核心区:集中发展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等功能,形成繁华商圈。
•行政文化区:集中政府机构、文化艺术中心等,打造城市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居住区:合理规划住宅区,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
•教育科研区:集中发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促进科技创新。
•生态绿化区: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2 交通规划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更多地铁线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优化道路布局,拓宽主要道路,建设快速通道。
•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鼓励绿色出行。
4.3 文化保护与发展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将注重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传统建筑。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4.4 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
成都火车北站改造方案1. 引言成都火车北站是成都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承担着承载大量旅客出行的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客流量的增加,原有的火车北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份成都火车北站改造方案,旨在提升站点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2. 现状分析目前的成都火车北站存在以下问题:设施老化、布局紧凑、安全隐患等。
首先,建筑设施的老化导致了站点的整体形象较为老旧,无法满足现代旅客对美观和舒适的需求。
其次,现有站点的布局过于紧凑,人流、车流之间的冲突较为严重,给旅客带来了不便和安全隐患。
3. 改造目标基于现状分析,本次改造的目标如下:1.提升站点整体形象,创造现代化、舒适的旅行环境。
2.优化站点布局,提高人流、车流的通行效率,减少冲突。
3.强化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4.增设便利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4. 改造方案基于改造目标,我们提出如下改造方案:4.1 设施升级首先,对现有的建筑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
将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更新外墙装饰,增加绿化植物,提升整体的美观度和亮度。
在室内,对候车厅、售票厅、服务中心等区域进行改造,提升旅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同时,提升设施的功能性,增加座椅和休息区域,给旅客更多的休息和等候的选择。
4.2 布局优化为了提高人流、车流的通行效率,我们将对站点的布局进行优化。
首先,扩大站台面积,增加上下车口数量,减缓人流压力,提高乘客的安全感。
其次,设置专用通道,将人流和车流分离,减少冲突和交通堵塞的可能性。
此外,增加电子导向系统和信息提示牌,为旅客提供准确的导航和行程信息,方便旅客的出行。
4.3 安全管理加强为了减少安全隐患,我们将加强站点的安全管理。
首先,增加监控设备,提高监控覆盖率,增强站点的安全监管能力。
其次,设置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防跌落装置等,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此外,加强消防设备的配备和消防演练的进行,提高站点的应急处理能力。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2023成都北部新城商城控规及详细城市设计•项目背景•规划总则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格•交通组织与停车系统•开放空间与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工程•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实施策略与建议目录01项目背景1成都北部新城概述23成都北部新城位于成都市北部,涵盖金牛、成华、新都三个行政区,是成都市向北发展的核心区域。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成都市中心,同时又与成都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保持便捷的联系。
成都北部新城的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项目目标和意义01本项目的目标是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打造一个集商业、文化、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02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控制,提升成都北部新城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03本项目还将为成都北部新城的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模式,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研究范围是成都北部新城商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踏勘、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商城周边的交通、景观、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研究还着重考虑商城建设和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研究范围和方法02规划总则与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战略,满足北部新城商城的定位和发展需求。
适应城市发展需求高效交通组织人文生态优先创新规划理念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城市交通出行效率。
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引入先进城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空间形态和特色风貌的塑造。
空间布局规划以北部新城商城为核心,形成“一心、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总体空间结构以商业、商务、文化、娱乐等城市功能为主导,打造高品质的商业商务核心区。
商业商务核心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区。
生态宜居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打造产业功能区。
成都北部新城规划
成都北部新城规划是成都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规划涉及成都市北部地区,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城。
成都北部新城规划的目标是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新城将以净土治理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质量化、生态化新城区。
新城规划的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将分为核心区、功能区和配套区三个部分。
核心区将建设成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包括高端商务区、城市公园、文化广场等;功能区将按照产业分布进行规划,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科研院所、医疗保健中心等;配套区则涵盖了居住区、学校、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
在交通规划方面,新城将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等。
这将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同时,新城还将提供自行车和步行系统,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新城还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规划中将建设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公园,保护周边山区和水源地。
同时,新城将采用清洁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科技,打造低碳生活方式。
新城规划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
规划中将建设多功能社区,提供居民所需的各种服务,包括教育、医疗、
文化娱乐等。
此外,新城还将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和剧场等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总之,成都北部新城规划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城。
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发展,新城将成为成都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新城将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成都北改片区总体规划获批定位为城北副中心《“北改(微博)”片区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已正式经成都市政府审批通过。
昨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2年第19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北改办副主任、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介绍,“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改造工程”(简称“北改”)片区总体定位是成都市城北副中心,这标志着“北改”片区将按照城市级的要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打造宜人特色的城北。
总体面积2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46万九大片区国际商贸片区、大天商业商务总部片区、上府河商业休闲娱乐片区、凤凰山商业商务片区、北湖国际文化旅游商贸片区、花照商务商贸片区、火车北站商务商贸片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片区、新成华创意总部商务片区核心功能国际现代商贸中心、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和多元文化创意高地总体定位全面建成成都城北副中心形成九大城市片区本次规划的“北改”片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成华区(微博)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东至成华大道,南至府河,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
根据《规划》,片区将全面建成成都市城北副中心,形成九大城市片区,规划人口约246万。
其中,人北延线城市副中心、国际商贸城、熊猫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区、人北商务中心、新成华大道中心五个板块是区域中心功能主要承载区。
“北改”片区核心功能可概括为“一中心、两高地”,即国际现代商贸中心、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和多元文化创意高地。
国际现代商贸中心将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打造“国际现代商贸强区”。
科技研发商务高地将依托西南交大(微博)等高校,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多元文化创意高地将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及昭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划定五大“北改”旧城改造片区昨日,作为“北改”(改变城市北部区域面貌)主要区域之一的成都市金牛区,举行了“北改”龙头工程誓师动员大会。
划定金牛区“北改”大致范围,包括旧城改造五大重点片区以及新区开发三大重点片区。
金牛区将落实市委“交通先行”战略,“北改”工程将首先优化城北路网结构:今年6月底前贯通黄忠大道茶店子段,届时成都2.5环将基本实现全线贯通。
同时,在年内完成羊西线、解放北路、金牛大道的道路改造提升和沿线风貌整治。
旧城改造五大片区人民北路—火车北站片区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沙湾路—铁二局西南交大(微博)片区金牛大道—茶店子金牛宾馆片区川陕路—天回旧场镇片区重点开发三大新区北新干道—凤凰山片区北新干道—国际商贸城片区沙西线“198”片区金牛区“北改”区域2012年是成都市“立城优城”战略龙头工程——“北改”的开局之年,“北城”的大致范围约107.5平方公里。
金牛区“北改”区域68.3平方公里,东起解放路—川陕路,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成灌路),南抵一环路(局部至府河),北至绕城高速(微博)金牛北边界。
含驷马桥、荷花池、人民北路、五块石、九里堤、营门口、沙河源、西华、凤凰山、天回镇10个街道办事处全部辖区以及抚琴、茶店子、金泉3个街道办事处部分辖区。
范围划定荷花池火车北站要改造金牛区作为“北改”龙头工程的主要承载,既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面积最大、传统专业市场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金牛区的最新“北改”规划中,分门别类制定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的工作方案。
荷花池、火车北站均在“北改”区域内。
重点区域为旧城改造五大重点片区:人民北路—火车北站片区、解放路—曹家巷驷马桥片区、沙湾路—铁二局西南交大片区、金牛大道—茶店子金牛宾馆片区、川陕路—天回旧场镇片区。
金牛区还将重点开发三大新区,主要包括:北新干道—凤凰山片区、北新干道—国际商贸城片区、沙西线“198”片区。
成都“北改”之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驷马桥片区为例胡昂;牟燕川【摘要】成都“北改”因条件局限,大面积拆旧建新式的旧城改造方式难有作为,必须探索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旧城改造新模式.以驷马桥片区改造策略研究为例,结合史料收集与现状调研,在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精神、建设放心与安全都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更新理念的指导下,从梳理城市肌理、打造城市轴线,优化空间结构、延续空间形态,撬动更新的经济杠杆,推行微循环改造模式等方面提出适用的城市更新策略.【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77-180)【关键词】城市更新;放心与安全都市;PFI;BOT;微循环改造【作者】胡昂;牟燕川【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近年来成都市区大体上呈现向城东和向城南发展的态势,城北的建设相对滞后。
一方面,因火车北站的存在,众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物流公司聚集城北,产业业态低端。
加之城北道路格局支零破碎,路面坑坑洼洼,停车设施缺乏,造成整个城北地区人货混杂、交通拥挤、治安混乱。
另一方面,由于城北的建筑多建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形态老旧、建筑密度大且年久失修,居民区生活配套设施缺乏。
昔日繁华的城北如今满目疮痍,其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地运转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阻碍。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于2012年启动北部城区老旧城市形态和生产力布局(城市业态)改造工程(简称“北改”工程),规划涉及金牛、成华、新都三个区,共212km2土地,150万人口。
作为成都“北改”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金牛区,“北改”中涉及85km 2土地和85万人口,其改造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金牛区“北改”规划结构为“四轴八片”,其中“四轴”是金牛区的四条出城道路,即老成灌路、交大路沙西线、人民北路、川陕路和解放路,“八片”则几乎覆盖了整个区域。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成办发〔2012〕20号)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加快推进北城改造(以下简称北改),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现就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策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高质高效推进北改工作。
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
按照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区政府统一确定并组织实施北改项目,完善功能配套,改善区域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政策统一、政策杠杆的原则。
对愿改、先改的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推动北改项目早启动、北城形象早改善、北城产业大提升、北城居民得实惠。
二、政策适用范围北改区域(211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本政策意见推进实施。
其中,规划管理政策适用于211平方公里北改区域,涉及新都区的北改范围,由新都区政府参照执行,按统规自建方式实施。
土地利用、项目报建、房屋征收、财政税收政策适用于211平方公里北改区域中的“四轴四片”范围内金牛区、成华区所辖行政区域(见附件1、附件2)。
三、规划管理政策(一)实行规划前置服务。
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心城区北改区域优化方案(以下简称北改区域优化方案),经确定的北改项目区提前组织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
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北改片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现行总体规划中涵盖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对北改片区规划进行更新优化,既是利用好城市发展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北改片区总体规划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北改片区优化方案进行探讨。
1. 北改片区的定位和作用北改片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涵盖范围约为22.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2.84万人。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成都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北改片区的定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市中心核心区的拓展北改片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向东、向北拓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对土地、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构建城市“多中心、多节点”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1.2 城市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北改片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为城市新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区域已经成为成都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
1.3 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北改片区是成都市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可以为城市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 北改片区的优化方案为了更好地利用北改片区的优势资源,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制定了北改片区的优化方案。
具体如下:2.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北改片区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必须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道路交通布局和交通组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加强新型交通系统建设,如自行车道、电动车道、步行街等,这些都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
2.2 加强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发展,北改片区必须要加强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布局管理。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就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计划等,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和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成都中心城区的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打造成都新的城市地标,塑造现代化、绿色、宜居的城市形象。
2. 优化空间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
3. 发展经济增长极:规划中心城区作为成都市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
4.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中心城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三、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 交通规划:完善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等。
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和社会保障水平。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友好的城市。
加大绿化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建筑风貌规划:制定建筑风貌规划,保护和发展中心城区的建筑风格。
通过规划设计,保留历史文化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5. 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管控,合理调整土地用途,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配置。
四、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实施计划1. 制定规划方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设计师制定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