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服药强化治疗与磺脲类药物选择
- 格式:pptx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39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磺脲类降糖药(一)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用于β细胞较好的患者:即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也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适应症: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饮食控制后,血糖(空腹或餐后)仍高者。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也可加用磺脲类降糖药。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
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
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感染、妊娠时不应使用,应改用胰岛素治疗选用原则: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各药物作用特点:格列本脲(优降糖):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口服后15-20分血糖已开始下降,90分达高峰,半衰期约12-24小时。
它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治疗后其血糖尚不能达到正常者。
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酮症,尤其伴有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者禁用;有严重感染、高热、外科手术、妊娠、各种严重心、肝、肾、脑部等急慢性并发症者不宜使用;肝、肾功能衰竭者;有黄疽、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减少者;有磺脲类药物过敏史者。
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它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第一相而不超过正常的第二相,而不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促进胰岛素受体数目,通过胰岛素受体后机制,增加骨骼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
恢复正常的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素、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从而恢复2型糖尿病病人的前列腺素平衡,同时改善血脂的紊乱。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12-07-24T09:44:56.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郑欣闵好[导读] 此方案是否适合所有的SFS患者尚不清楚,还需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周密的临床观察。
郑欣闵好(湖北省荆州市三医院内分泌科 434001)【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079-03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31例。
停用原口服药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疗程2周。
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糖代谢参数,计算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等。
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4.4±2.1d,胰岛素剂量平均为48.6±19.2u.d-1,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均显著改善(p<0.01)。
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患者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胰岛素继发性失效Effects of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secre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 Zheng Xin Min Hao Third Hospital of Jingzhou, Jingzhou, 434001 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n β-cell secretion 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2DM 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 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T2DM 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 were enrolled. All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were discontinued, intensive insulin regimens were given by insulin pump or multiple subcutaneous infusion for 2 weeks. Beta-cell secretion 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evaluated by OGTT and insulin releases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blood-glucose control average times was 4.14±2.1d,and insulin average dose was 48.6±19.2u•d-1.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light. Compared to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eta-cell secretion 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status(P<0.01).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firm that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can improve Beta-cell secretion 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2DM 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 【Key words】T2DM sulfonylurea insulin secondary failure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 SFS),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一生不得糖尿病的好方法一生不得糖尿病的好方法1.吃肉前喝两勺醋通过有关的研究结果证明,经常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的人最好在饮食之前喝两勺食醋,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血糖的水平。
如果你不喜欢喝醋,或者没有喝醋的喜欢,那么可以在吃饭之前吃一些含有食醋的凉拌菜。
2.减轻5%的体重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钟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
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4.多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咖啡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病发,每天喝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到29%甚至54%,而每天喝3到4呗咖啡,可以降低约29%左右,但是如果每天只喝1杯至3杯的咖啡,那么几乎是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5.买食物看清高纤维标志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6.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肠要少吃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
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具有非常显着的降血脂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病发的危险。
建议大家可以将肉桂撒在咖啡中饮用,也可以和蜂蜜兑水一起冲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10.睡眠在68小时之间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11.不要独居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2.5倍。
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45岁后多关注血糖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
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纵览多项研究,解析强化降糖之争作者:王宏才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2期就糖尿病临床研究而言,2008年可以称为“强化降糖”年。
在这一年中,探讨强化降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转归影响的几项大规模研究结果陆续发布。
年初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行动研究(ACCORD研究)降糖分支因强化组死亡率增加而中止。
就此研究结果,某些传媒开始大做文章,一味质疑“强化降糖”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甚至宣称血糖达标与否对寿命没有直接关联,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曾一时引起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恐惧与不安。
然而,6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公布的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转归研究(ADVANCE研究)和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VADT研究)并未显示强化降糖增加死亡风险,ADVANCE研究还证实强化降糖组患者有显著血管获益。
到9月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后续10年随访结果则显示,强化组患者不论微血管事件还是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
同为强化降糖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为何如此之大?差异点:不同治疗药物,治疗理念和治疗时间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
ADVANCE、ACCORD和VADT研究都纳入病程较长的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但它们在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上不同。
ACCORD研究可采用任何治疗方式,唯一目的是快速降糖达标,VADT研究对治疗方式也无特殊规定,但降糖目标值高于ACCORD研究,只有ADVANCE研究明确规定使用以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为基础的强化治疗策略缓慢平稳降糖达标。
再看研究结果,ACCORD研究显示强化降糖组死亡风险增加,VADT研究虽未显示死亡增加,但也未见强化降糖有明显血管益处,AD-VANCE研究则观察到强化降糖显著改善复合血管终点,尤其是显著降低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重点提示:选择合理的药物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成为了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得降压治疗,首选:A、ACEI 或CCBB。
ACEI 或ARBC、AR B或CCBD、A RB或p 受体阻滞剂▲正确答案:B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得酒精量不超过:A.10g B、15gC、25gD.3 5g正确答案:C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就是:A。
1型糖尿病B.肝肾功能不全C。
孕妇、需要大手术者D、以上均就是正确答案:D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C。
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正确答案:C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A、1个月减轻体重5%B、1个月减轻体重10%C、3—6个月减轻体重5%-10%D.3 -6个月减轻体重20%—30%正确答案:C1 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降糖B。
降压C、调脂D、抗血小板治疗E、生活方式干预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A、二甲双胍B、胰岛素促泌剂C、a—糖苷酶抑制剂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E、胰岛素正确答案:ABCDE2、(单选题)目前中国得糖尿病患病率约为:A。
17. 1%B。
10、4%C. 8 . 2%D、15.3%"。
8.2%D。
15、3%正确答案:B2、(多选题)以下属于WHO(19 9 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得就是:A.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
妊娠期糖尿病D。
特殊类型糖尿病E.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正确答案:ABC D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 GT T 2h血浆葡萄糖8。
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A。
正常血糖B。
空腹血糖受损C、糖耐量异常可能D、糖尿病▲正确答案:C2、(多选题)关于OGTT得具体实施方法,下列正确得就是:A、受试者需空腹8—10小时B。
磺脲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历史刘钰琪;张馨月;童南伟【摘要】磺脲类药物是最早发现的口服降糖药物.自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批准第一个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上市以来,各种磺脲类药物不断进入临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经过6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磺脲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磺脲类药物为2型糖尿病的二线或一线替代治疗,因此,磺脲类药物在糖尿病管理中仍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磺脲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历史、循证证据及国内外指南相关推荐作一简要综述.【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7(014)003【总页数】4页(P12-14,31)【关键词】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研发历史;指南推荐【作者】刘钰琪;张馨月;童南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1942 年,法国蒙彼利埃医学院的医师Marcel Janbon在治疗斑疹伤寒患者时,发现磺胺类药物能引起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同校的药理学家Loubatieres进一步探索,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磺胺类药物具有胰腺依赖性的降血糖作用。
1954年德国Franke和Fuchs等同样发现磺胺类药物氨磺丁脲能导致震颤、出汗等低血糖反应,这再次提示了磺胺类药物可能存在降低血糖的化学结构[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展开,195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第一个磺脲类药物苯磺丁脲进入临床。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氯磺丙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等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相继上市。
但因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大,不再被推荐用于临床而逐渐退出市场。
1966年,以格列本脲为代表的第二代磺脲类药物诞生,此后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陆续进入临床并应用至今。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临床
观察
郭献山;耿秀琴;王林栋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5(18)2
【摘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应用胰岛素泵(CSⅡ)或多次皮下注射(MSⅡ)的方法,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节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应用CSⅡ方法对临床45例磺脲类降糖药物(SU)继发失效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郭献山;耿秀琴;王林栋
【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53000;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53000;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8+.5;R587.1
【相关文献】
1.胰岛素强化治疗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陈日秋;季晓珍;田江宣
2.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和磺酰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J], 李亚蓉
3.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J], 王晓书;张维明
4.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变化 [J], 胡晓云;何弥玉;陈瑞用
5.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变化 [J], 胡晓云;何弥玉;陈瑞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