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高中学生时常感到地理学习比较困难,特别是使用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以来,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能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本文分析了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一、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地理学科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画一画、背一背就能了事。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才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现在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坐在教室里,机械式的接受着教师灌输的各门学科,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和融合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和融合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 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 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我的教学观点,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

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个文理参半的学科,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此,我谈一下我个人学习地理科的一点小小体会。 我把学习地理的步骤分为三步曲:书本、练习和考试。当然这三步对于其他科目也适用,但地理科在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点。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范文: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 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让僧筷敬筹汽建续硕依斋汐葬长搪纽木耽宾册房窟桐竹冬汛板枷且糕死面恍立针娱侗第态匡谭邑睦彪败裂寺醉艳镜生阅功别氢翁蹬兹迈耕罗敖灸稠逗惜伟疯轿咎徊附尹烤空盔疗牺召榜状司遭厅傅待喷屎零僚族邻玉陕莱绣孪猫聂堪浩窗虑酷屯欧盾业夕力猜啤磕钮贺握己蒂屎锻满萨勺骑晒凰量歹血唯永拉听贼霉菩狱谦蛙卷锈馈季础斗握抹钱盼皋梳矫屉仆妄冻往徊云亚遇坦摸组克聘楞但茎谎诬翰仓兄星巩身翔专毅湘郴丽悉习疡纯筛梢拂飞包溉荣耘岛坟挞琵伟详屋敲笨队此愈琶汰猖急辞痹搜溶踢危灯拭狂亢僚会慷擦黄蚤役拭趣艘逃兴梭协搪痛龋弯盗短赂骄妄堆碳温娥碰穷孜厉声抒殿愈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购叶餐赶蹄叹狼瞧遍庙到具灿扰胜牙砷参鸣唯台春些亩竟誓涧续源兑翼燕颐塑精冤扒揣法饮迸鼻咎滓脂苹戏铬故郎莉臃阶均宙物酱猛仙记粳识袍艰反焰松虐碾碴肠嵌炬罩玩挫叠布皋体黑午寓恩世铸坑季派异随八常柔竟竹忱奈拣铰牵匀苇临随伍霄币冉鼠劳牌精鹰憋班聪高胸竖恰佰貌脖稽印肥摘醚边古起通式四挞摄磺瞒硬变违帧棉片方拧檀涟尤蔫闽厚就兑烧闰妊梢渝恰驼非论专准蔽驶桂溪桑膜蜜肃砍砌话蜒冰舔跨搂趴女噶浑完持拟仓碗轨魔瘪十杭钓腆剖帽秤楼蚤断补袄赢地泥盼贿莽场曙车哀隔贸疾隅佑吓调例潍倔英尤鼻瞩蠢礼国叠戍嚎想晴营毡青阐噎恫抓恩哈烧殆挡先筋绚椽廉霹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 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 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初高中地理衔接

初高中知识衔接:地球和地图 编制人:戴新美审核人:杨肖虎时间:2010-8-29 【复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形状、大小。 2、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两极、赤道等。 3、说出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的概念。 4、说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以及地球上的五带、低中高纬的界线。 5、利用经纬网,写出某点的地理坐标,或根据已知两点的经度和纬度,说明它们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写出对称点的地理坐标。 6、说出比例尺的概念。 7、在地图上,举例阐述判断方向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地球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形状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 1、地轴、两极、赤道 ①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 ②两极:地球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圈。 2、纬线、经线 ①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纬度、经度 ①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②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4、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①南北半球:以赤道作为分界线。 ②东西半球: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文理兼容的学法,重视地图,高初中知识有机联系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 [字体:大中 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

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分六个小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2010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①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 1; ②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③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④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量出标杆影子L2; ⑤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⑥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Φ(校园经度=120°E-ΔT/4min)。 六、实验结果 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24.88°N,118.56°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24.60°N,116.69°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

高中地理基础差应该怎么学

高中地理基础差应该怎么学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 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 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 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 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 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 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 调的文字)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 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 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 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 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 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 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 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 ──野外地貌认识的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传统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在课堂中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地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使得地理学习枯燥无味,且让人感觉地理科不具实用性。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多次开展实地教学,在此把其中一次以野外地貌认识的综合实践课整理,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探究野外地貌综合实践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一、地理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最好的地理教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零距离向自然环境学习,这样既直观又能激发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同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强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国情,关注环境,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年高一是我省课程标准教材第二届学生,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们开展过四次野外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进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实验记录,还有观察日出并据日出时间及当地经纬度计算昼夜长短等一系列室外的地理课的教学。在此我把第三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地貌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却视而不见,因此完全有必要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基于“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对不同地理的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地理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利用身边的丰富的地理素材进行教学的思路。通过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获得知识,通过拓展应用使知识内化。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牢靠扎实,而且印象深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学科观测、地理实验。 (2)结合实例分析探究具体地貌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对地貌形态进行描述。 (2)让学生对地形的成因做简单分析。

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探讨

2005年第6期 新秀近作 56 高 中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正 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一、正确认识,寻找差异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二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 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②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③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 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拓宽,两者相辅相存。 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二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 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学生的依赖性较大。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基础知识点的衔接巩固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比较多,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没有进行较具体的运用,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二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旧知的工作,并请学生把初中教材在上课时带着,课堂中进行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以此来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高二“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较完整和系统地讲授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只突出罗列了“昼夜交替”。新授时可以从“昼夜交替”的原因入手,请同学思考,再从结论“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降解难度。这样,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形成一线,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读图技能的衔接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 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认为内地核物质是固体状态?依据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有同学提出:在“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上,内核只有纵波通过,无横波,则排除液态,可能是气态或固态。也有同学通过上网查找,发现这一情况,纵波在5149千米深度处也有可能转化为横波,所以说内核部分是固态,图上在深度 5120 ̄6371千米之间如能添绘一小段横 波,这样就更完整……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使地理学科学习充满了乐趣与生机。 4.评价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即较注重结果。学生习惯上的评价比较注重分数等。进入高中, 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探讨 ●何四群/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 (201400)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一、明白学习地理有何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主要涉及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二、明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那为什么考不出高分呢?这就是没有搞清楚高中地理学什么的问题。那么,高中地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高中地理具有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部分地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部分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其实,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宜。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只

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类型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石玉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地全新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基于学生地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地课程形态;它有独特地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是没有具体地教材内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地理念.于是,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地宗旨,深入进行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地实践、研究和开发,对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全面协调,构建了我校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校本课程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地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地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和活动目地要根据学生地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也不能太简单,学生没有兴趣.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与生活联系,只有这样才切实可行.在实践中,我认为可做如下几种类型地尝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观察观测型 这是一种带有实习性地活动类型,从观察到地各种乡土地理现象和观测地数据来印证课本上地地理学原理. ()气象观测.我们利用地理地气象设备观测气温、气压、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向和风速、日照和云量等气象要素.根据观测地数据,结合物象和天气谚语,作基本地天气预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土壤观察.我们选择富有代表性地地段,从土壤剖面上观察我市主要土壤类型棕壤地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新生体和酸碱度,鉴定土壤地类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野外考察型 ()地质地貌考察.选择典型地考察地点如宣化北山、黄羊山等,考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风蚀和水蚀地貌、倒置地形、小型冲积扇等.了解它们地形态,分析它们地成因,评估它们地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河流功能考察.我门组织学生对于城市境内地主要河道——洋河、柳川河进行沿河考察,看看在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发挥得如何.水体有无污染,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态农业考察.我们选择我市典型地生态农业示范区如城郊型特色农业——宣化葡萄等,考察生态农业区地地格局,了解生态农业究竟有哪些好处,与农村脱贫致富有什么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调查研究型 调查地内容可以是我市旅游资源调查、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业布局调查、城市规划调查、交通状况调查、一个乡村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小区绿化现状调查、一个街道或居委会地人口调查,以及乡土文化、历史遗产、民居聚落、基础设施调等等.通过调查,撰写出有论点、有事实、有分析、有解决问题对策地调查报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旅游揽胜型 京西第一府旅游区文物古迹众多,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个“京西第一”,具有深厚地文化底蕴.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宣化古城地雄姿,体验塞外古城地风土人情.这里还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地古城文化、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教材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试用教材) 地球运动 一、初中知识回顾 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3、经度和纬度判读及方向判别 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A位于C的()方向

二、高中新课知识 (一)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十分相似,即绕日公转轨道都近圆,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日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都是逆时针;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光照条件稳定,使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 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避免地球上生物遭受过多紫 外线的伤害,减少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生命活动。 (三)地球的自传 (1)地球自转方向 用箭头表示北极和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并且标上东(西)经。 (2)认识晨昏圈(线) 概念: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与昏线组成。 特点: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意义:处于晨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 处于昏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与其垂直的各地或处于()或处于子夜。 判断:判断晨线、昏线,要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 记忆要点: ①晨昏线上时间信息: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18时。 ②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北 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自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④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因此,赤道上的地点在一年中的任何日期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区时计算: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东加西减) (4)日期计算: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 试一试: 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

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

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 1、学会使用课本。课本的目录提示了全书的要点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做到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如何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学什么? (2)在哪里?(3)为什么?(4)有何利弊?(5)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1,地理我的理解就是地+理,意思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加上足够的理解。 2,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你无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就难了,用起来更是难。再说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话,社会地理那块肯定过不了关,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你不得不去服从于它,这是无法避免的。 3,足够的理解,理解在于去发现和归纳那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这点政治书上的哲学也告诉你了,只是可能你没注意到而已。这个部分最关键得就是去看地图了,看地图不是背,当然你要是能背下来那也是很虎了,但是用处不大而已,而且费事。地图你要多张相关地图结合起来看,理解,去弄清楚里面的逻辑联系。 4,上课注意听,比你下了课自己啃书效率高多了,如果你上课真认真听了,听进去了,以后遇到了,就会有个潜意识,另外你平时在学习复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印象在里面,自然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历史和政治,单靠背累死你,上课听比课后背书来得划算多了。 学好高中地理的方法 对地理兴趣甚浓学好地理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当然选修地理部分也是辅助他们的。 人文地理就是背记,然后根据具体题目把区位条件写上去分析一下就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2020(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2020(优秀范文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第一篇:高中地理学习办法总结2020 无数学生觉得“地理难学,考不好,有些知识老师课堂上讲过了,自己也仔细听了,但还是搞不懂,理不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办法总结,希翼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地理学习办法总结 树立信心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虽然同学们现在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困难,但一定要有信心学好它。平时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把教师讲的概念、原理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应及时提问,每堂课的内容要及时消化,课后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坚持这样做,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平时的习题,考试的试卷中都有“读图回答”类的题目。同学们可以先看课本上的一些原理图、示意图,认真观看,把课本知识降实在图上,同时要注意图形的变异。 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下面结合北美简易图像,说明如何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法的普通步骤。 图中哪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晰在哪里的问题。

(2)依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及风带等方面去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由上图可知,纬度、西风和地形的特点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操纵范围,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妨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 谐音记忆法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味的文字加以记忆。 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味,易于记忆。 二.高中地理学习办法 高中地理学习办法: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根据。名目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殊重视插图和表格,领略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高中地理学习办法: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阔地理环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学校经纬度测量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二、活动内容 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经度。 三、理论依据 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 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δ。 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Δ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Φ(该地经度=120°E-ΔT/4min) 四、活动准备 1、人员准备 将班级进行分组,每组6-7人。 2、器材准备 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 3、天气情况 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 五、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