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较不同坡向(阴坡、阳坡)植被分布高度和长势的 差异,理解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4)小组分工合作,撰写野外考察报告。
(3)人地协调观——水平2 图2曲线草盛期释放量大,返青期、枯黄期释放量小,说 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 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微 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
山地植被野外考察 步骤一:选择考察地点 综合考虑自然植被的典型性、交通的便捷性和环境的 安全性,尽量选择学习所在地附近自然植被发育、保存 较好的中低山或者山丘。
步骤二:搜集相关材料 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考察地区的地形、 气候、植被等相关信息。
步骤三:规划考察路线 根据“便捷、安全、植被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 行的路线;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 考察线路。 步骤四: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主要考虑山地的垂直高度、坡地的方位以及山地的倾 斜度。 (1)在山地,温度从下向上降低,山愈高温度愈低;降水 在一定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但超过某一限度(这一高 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降水量又逐渐减少,或者以另 一种降水形式出现。
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 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 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 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 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 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 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 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 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