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交际中语言运用之得体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47
《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1《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得体语言,能够正确识别得体语言和不得体语言;(2) 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能够从语言运用、社交礼仪和文化认知等方面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文本、词汇搭配、对话讨论、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相互理解,了解文化差异,遵循语言的规范和礼仪,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什么是得体语言2. 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4. 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5. 社交礼仪及文化认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得体语言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掌握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
2.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得体性;(2)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情况,帮助学生意识到得体语言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 教学过程:(1) 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互动: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得体语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 语言模仿实践:通过模仿范文、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验语言的得体性;(3) 文化认知拓展:通过互动游戏、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3. 教学总结: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1. 考勤和答题:教师可以采用考勤和答题的方式,以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语言运用之表达得体(一)考点识记所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
既要考虑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表达得体的4种技法第一、分清对象1.注意区分对象讲话或书写时应考虑谁是听话者或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素养、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重点不同,取舍要有别。
例如,祝贺生日,则要考虑到不同对象年龄的差异。
对儿童,可祝他永远健康;对年轻人,可祝他永远年轻、漂亮;对老年人,可祝他长命百岁。
2.准确运用尊称、谦称“家大舍小令外人”是对谦称、敬称的最好概括。
即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兄”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侄”“舍弟”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
3.注意特殊词语的使用有些词语有固定的用法,如“美轮美奂”只指建筑物的高大华美;“举案齐眉”只适用于夫妻之间;“鼎力相助”只适用于对方,是敬辞。
[针对训练]1.(2021·南宁模拟)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B.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C.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D.我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今天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
【答案】C【解析】A项,“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
B项,“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礼物。
D项,“惠顾”,对象运用错误,欢迎客人光临时用惠顾。
[附1] 常见的谦辞一览表第二、注意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要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解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力层级为E。
所谓“简明”,即语言要简要清楚,不要重复累赘,让人产生歧义。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合与衔接要自然。
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体,恰如其分,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等。
所谓“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所谓“鲜明”,是指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
所谓“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
【“安徽考试说明”解读】(见“优化”P15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指能通过删除多余语句、消除歧义等方式,达到表意简洁明确的目的;语言表达“连贯”,要求调整或选用语句,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衔接合理;语言表达“得体”,要求根据语境和语体特点恰当地使用语言;语言表达“准确”,要求用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语言表达“鲜明”,要求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观点和态度;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力层次为E级,占3~6分。
“简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明确、清晰。
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语言表达:得体得体,指言语、行动等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根据交际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一、如何做到得体?(一)看准对象,掌握分寸说话写文章一定要先明确交际或阅读的对象,即充分考虑对方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气质、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注意交际对象的差异:语言交际首先必须适应对象的情况,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所谓“不同的对象”是指对象的不同特点,即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语言习惯等。
其次是考虑交际双方的关系,如父子、夫妻、师生、同事等。
双方关系不同,所采用的语言就不同。
禁忌语(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中国人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
(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
(3)职业的禁忌语: 渔民忌“翻”,戏班忌“散”“伞”,商人忌“干”“蚀”。
(4)私隐的禁忌语: 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感情生活。
语言的分寸感源于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存在的体认,世上早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古人也讲“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道理,说到底就是“分寸”的问题。
一个人在社会上若把握不好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更难以与人愉快地交往。
办事的轻重缓急、说话的生疏深浅、处世的态度、感情的厚薄上都有分寸。
(二)注意遣词、谦敬得当很多汉语词语都具有态度、色彩的倾向性,如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敬词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词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处什么位说什么话。
1.“家大舍小令外人”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语言运用之敬谦辞的得体使用敬谦辞是语言得体的核心要素之一。
所谓敬辞,是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用于对方;所谓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
准确得体地使用一些敬谦辞,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位。
由于敬谦辞多是文言词汇,数量不少,因此必须勤于积累,准确理解。
一、敬辞常用的敬辞有:贵、拜、奉、高、惠、令、垂、光、屈、贤,恭候、千金、华诞、璧还、俯就、斧正、借问、雅正、鼎力,等等。
①“贵”字有“贵姓、贵庚、贵体、贵干、贵恙、贵子……”,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②“拜”字有“拜望、拜会、拜读、拜托、拜别、拜贺……”,用在动词前,用于人事往来。
③“奉”字有“奉迎、奉陪、奉告、奉还、奉送、奉达、奉复、奉劝……”,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对方时。
④“高”字有“高堂、高足、高就、高龄、高寿、高见、高攀……”,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
⑤“惠”字有“惠赠、惠存、惠顾、惠临、惠允……”,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⑥“令”字有“令尊、令堂、令爱(令嫒)、令郎……”,用于称对方的亲属。
⑦“垂”字有“垂爱、垂问、垂询……”,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⑧“光”字有“光顾、光临……”,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⑨“屈”字有“屈驾、屈尊、屈就……”,用于敬称对方降低身份做某事。
⑩“贤”字有“贤弟、贤侄、贤契……”,表示对平辈或晚辈的敬称。
“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千金”,称别人的女儿;“华诞”,称对方的生日;“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
二、谦辞谦辞有:家、舍、鄙、愚、敝、拙、小、敢,久仰、久违、过奖、过誉、错爱、涂鸦、寒舍、寒门、刍荛之见、马齿徒增,等等。
①“家”字有“家母、家慈、家父、家严、家兄……”,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②“舍”字有“舍侄、舍弟、舍亲、舍间、舍下……”,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得体语言表达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对象等语境条件,避免用词不当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 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么说效果好, 怎么说效果不好1、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分、注意谦敬遣词,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
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
“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
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二、谦称谦称,表示谦虚的称呼。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奴婢”等表示;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孟子·梁惠王上》)(二)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
从修饰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用形容词来修饰,常见的有: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敝国、敝邑贱:贱躯、贱息、贱内小:小女、小儿、小号微:微臣卑:卑职2、用动词来修饰, 常见的有:窃:窃思、窃念、窃闻伏:伏惟、伏闻伏惟、3、用名词来修饰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人,比自己年纪长的用“家”,比如:家兄、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严、家母、家慈;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比如:舍弟、舍侄。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注重礼貌用语的优良传统。
语言应用(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语段修改)一、考纲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二、知识要点(一)关于语言表达的简明“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
简即简要,就是话语要尽可能少,不能哕唆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
“明”即明白,就是意思表述得清楚,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它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
简明遵循的准则:交际的双方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就应该简化或者省略,通俗地说,即对方已知的耍不讲或少讲,对方不清楚的要讲明白。
尽量做到如下几点:1.不啰唆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尽量省略,可以用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示代词。
2.不费解不滥加省略,不滥用关系复杂的长句。
3.没歧义要用词准确。
特别是多义词,在句内的意思要确定;句内短语结构要明确,不要让人去猜疑;词序要合理;句中指代词的指代对象要明确;句子不要缺少应有的结构成分;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
4.不杂糅不要把两个不同意思糅合在一个句子里,使两种句子结构错杂在一起,纠缠不清。
总之,简明就是语言表达简练而意思明确,不说废话,不要让人难以理解。
(二)关于语言表达的连贯语言连贯,是指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连接得紧密妥帖,前后呼应,语意畅达,试卷命题着眼于语言的线性特点:内容(语境)的一致,角度(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思想情调的一致、句式结构的一致等,也兼及语言的衔接和呼应。
(三)关于语言表达的得体语言得体指的是语言运用与语言环境保持和谐一致,恰如其分。
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分清目的,恰当用语;⑤注意文体,把握语体。
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根据语体的不同、对象差异、说话场合、表达方式、目的要求等调整语言。
三、命题特点(一)语言表达的简明从内容上看,在中考中,对语言的简明的考查通常结合应用文去考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时代感很强,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