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复杂的气候》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5.46 MB
- 文档页数:5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选择题1.(淮安)某大洲面积世界最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该大洲是()A. 大洋洲B. 欧洲C. 亚洲D. 非洲【答案】C【解析】【分析】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亚洲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故选:C【点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死海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考查亚洲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2.路桥是指横贯大陆的铁路运输通道。
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从“海岸经济”进入“路桥经济”阶段。
读“亚欧大路桥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条亚欧大陆桥( )A. 均经过中亚地区B. 东起点均在中国C. 连接亚欧所有国家D. 多经过临海国家(2)亚欧大陆桥上多货运列车而少客运列车,其原因是铁路运输( )①运输量大②对旅客而言,不如航空运输省时、舒适③适宜运输大宗笨重货物④旅客出行成本低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1)D(2)C【解析】【分析】(1)读三条亚欧大陆桥可知,两条经过中亚;两条的起点在中国,并不是连接亚欧所有的国家,如蒙古;多经过临海国家。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亚欧大陆桥上多货运列车而少客运列车,其原因是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对旅客而言,不如航空运输省时、舒适、适宜运输大宗笨重货物。
《复杂多样的气候》导学案一、导言本节课将探讨地球上的气候现象,了解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探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帮助学生认识到气候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自然系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环境珍爱认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教材》第三章《气候与气候变化》;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册;4. 实验器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观点,激发学生进修兴趣。
2. 进修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气候的定义和常见气候类型;- 通过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多样性。
3. 探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
4. 学生练习:-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稳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 进行气候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希望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环境珍爱活动,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安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撰写读后感。
八、拓展延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气候变化专题讲座,开展环境珍爱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获得启发和收获,提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愿我们共同致力于珍爱地球,共同建设美好故里!。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复杂多样的气候》知识梳理1.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月0℃等温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4.1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_。
5.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出现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
7.夏季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_______。
8.影响夏季气温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9.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是_______。
10.12.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国降水的时间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降水的空间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降水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___。
17.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对比关系划分干湿地区。
18.干湿地区分布地区天然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19.山东省属于____________(干湿地区)20.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气候类型:A_________B_________C 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22.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季风气候是指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影响的区域。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复杂多样的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复杂多样的气候》这一节内容是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气候的形成因素等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形成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类型及分布,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气候的形成因素。
2.教学难点: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气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气候的形成因素。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气候的形成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一…亚洲》解答题专题练习与解析1.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请同学们在下图相应位置填出这六个分区.2.仔细观察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南、北).(2)纬度位置:从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处带.(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它的东、南、北三面分别频临E 洋、F 洋、G 洋.西与A 洲相连,以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山脉、海和海峡为界;西南与B 洲相邻,其分界线C是运河;东北隔海峡与D 洲相望;南面隔海与G 洲相望.3.读亚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亚洲地域辽阔,北部深入 (纬线名称)内,南部延伸到 (纬线名称)以南. (2)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亚洲中部,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据此判断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山脉B的名称是山脉.(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人口稀疏的是地,原因是.(4)亚洲东侧和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现象,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阐述其成因.4.填表格亚洲地理集锦名称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世界最高峰世界最大的湖泊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世界陆地最低点________ 世界最大的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5.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它分布面积最广.(2)(多选)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D.地型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3)序号⑥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炎热干燥B.全年高温,旱雨两季C.高温多雨D.冬冷夏热,降水稀少.6.读亚洲简图,回答下列各题.(1)读图描述亚洲的海陆位置(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亚洲的地势特点,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3)图中阴影区大部分属于气候,下列图基本反映了这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状况.A B e O(4)图中甲地位于亚洲六大分区中的,丙地为高原,乙地为平原,下图反映丁地居民生活状况的是.7.“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雄风震天吼”.相信你熟悉这首歌,那么你对亚洲了解多少呢?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海洋:① _______ 海,②_______ 湾,③海.河流:a,b,C湖泊:d山脉:A,B半岛:甲—一,乙—____ ,丙一(2)b河流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3)图中丁岛多地震的原因是.(4)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 (5)全世界因为缺水而引发的冲突较多,其中甲半岛就是典型的地区之一;试分析该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8,读图,根据下面内容,完成某地理兴趣小组课题探究过程.【探究主题】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探究资料】图甲"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乙"福建略图”【尝试探究】(1)读图甲完成下表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河内红河| 湄公河|万象湄公河曼谷|仰光| 伊洛瓦底江一|综合归纳: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附近.【尝试探究】(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闽江干支流沿岸有南平市、三明市、市等.九龙江沿岸有市,厦门市等.九龙江最终注入.【拓展延伸】(3)这种城市分布特点的有利条件是:(任写两点),弊端是.9.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SMff沙漠气候涉部费气候■©船密季晚W牌网耕国林气候。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杂多样的气候》教案及教学反思概述本次课程为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气候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复杂多样的气候》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本节课以气候类型及其影响为主要内容,课程难度适中,具有普及性和可操作性,适合针对性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了解气候的影响,例如:冰川、荒漠化等。
3.掌握相关气象和地理学的专业词汇,如季风、经度、纬度等。
教学流程1. 导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感经验入手,提问:“你是否经历过雨天、阴天和晴天?” “你是否在生活中感受到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 “你是否有经历过气温较高或较低的情况?” “你是否看到过雪、雾及其他天气现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体验与看法,让学生意识到气候不只是晴或雨、温或冷等表面变化,还有更多的气象、地理等课程相关知识。
2.1 了解气候类型及其基本特征通过PPT、图表、视频等形式进行知识传授,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赤道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可使用图表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列举各地区气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2 了解气候的影响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介绍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寒冷气候导致的冰川形成、干旱气候导致的荒漠化问题等。
并让学生思考一些气候变化问题,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预防、能源合理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掌握相关专业词汇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学、地理学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如季风、经度、纬度、极圈、能量收支等,增强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针对城市、乡村、海边等不同场景,运用气象仪器,进行个人气象观测与数据采集,加深理解和掌握气象学和地理学的相关实际应用技能。
4. 课后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小组自学,查找相关的气象、环保等国内外新闻,让学生追踪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新闻,并按要求做好述评。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气候》评课稿1. 前言地理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具有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地理思维的作用。
本评课稿对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中的《亚洲的气候》一节进行评课,旨在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教材概述《亚洲的气候》是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亚洲大陆的气候特点、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亚洲的多样气候类型,培养对气候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了解亚洲大陆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降水、气候带等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亚洲大陆多样气候的认同感和珍惜感。
4. 教学重点•亚洲大陆的气候分布规律;•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5. 教学难点•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理解和记忆;•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6.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如下:6.1 教学内容1.亚洲的气候特点–亚洲气温的分布–亚洲降水的分布–亚洲气候带的划分2.亚洲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对农业的影响–寒冷气候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暴雨和台风对城市的影响6.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亚洲气候的探究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包括亚洲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以及气候带的划分。
同时,通过图表和图示向学生展示相关数据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就亚洲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点评和引导,促进学生对亚洲气候及其影响的深入理解。
4.练习与总结:教师提供一些气候相关的情景,要求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对某种情景的影响,并进行解释和总结。
《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沁县第三中学校贾艳萍【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和范围》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节主要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入手,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本节内容包括“雄踞东方的大洲”和“世界第一大洲”两部分,让学生准确把握亚洲的位置与范围。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运用数据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按照地理方位说出亚洲的地理分区。
拓展性目标:1.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方面总结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认识亚洲各地理分区的地域差异,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挑战性目标:能够掌握描述某一地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三方面来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并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问题导学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与6.2“亚洲的范围”,完成下列问题。
1.回忆半球的划分界线,结合图6.1,说出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2.读图6.2,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估算亚洲所跨经纬度,总结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亚洲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谈谈你的理解。
2.亚洲有哪些地理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地理分区?1.回顾旧知,判断亚洲的半球位置。
2.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对亚洲有一定的区域认知。
合作探究探究一: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读图6.1与6.3,分析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限时:20分钟一、选择题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22江苏海安月考)⑧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寒带气候2.(2022江苏海安月考)右图所示气候类型分布在( )A.②B.⑧C.⑥D.①[常考地图]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3.(2022河南滑县自测)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显著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季风气候4.(2022河南滑县自测)亚洲具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主要是因为()A.地形复杂多样B.东西跨经度多C.季风气候显著D.南北跨纬度广[综合思维]读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5.(2022青海西宁期末)下列图例符号与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不符合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6.(2022青海西宁期末)下列对图中甲地与乙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B.甲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C.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多D.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7.(2021广东清远凤霞中学期中)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主要由于()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拔的影响C.海陆位置的影响D.河流多少的影响8.(2022山西临汾期中)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②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地区④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区域认知]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9.(2022江苏南通如皋期末)与北美洲相比,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中海气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22江苏南通如皋期末)亚洲和北美洲都具有的气候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南北对称分布④季风气候显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2022江苏南通如皋期末)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大致分布在()A.30°N~40°N大陆东部B.30°N~40°N大陆西部C.40°N~60°N大陆东部D.40°N~60°N大陆西部2021年2月,北美洲遭遇极端冷空气,冷空气南下至墨西哥湾,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大雪天气,对农业、交通、电力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原因类型特点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亚洲各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原因:全年高温,处于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暖温气流在赤道附近聚集形成降雨。
2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原因:与巨大的海陆热力差距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3 、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原因:在副高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干旱少雨常年。
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那里。
所以,形成了南亚热带沙漠气候。
4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风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5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原因: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季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6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原因: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
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7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④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2、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成因一、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分布: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群岛南部(如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棉兰老岛)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景观及其标志:热带雨林景观,板状根,砖红壤。